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第十三篇盡心章句上第十四章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註:
仁言:趙注:「政教法度之言也。」朱注:「謂以仁厚之言加於民。」
仁聲:趙注:「樂聲,雅頌也。」無疏:「雅頌之聲能深感人心,是仁聲也。」朱注:「仁聲,謂仁聞,謂有仁之實而為眾所稱道者也。」
入人:猶言感化人也。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趙注:「善政使民不違上;善玫使民尚仁義,心易得也。」孫()疏:「善政使民不違上,又不善善玫得民之易也。」朱注:「政,為法度禁令,所以治其外也,教,謂道德(道為導),齊禮,所以格其心也。」
畏之:趙注:「畏之,不逋(音ㄅㄨ,托延)怠,故賦役舉而財聚於一家也。」
愛之:趙注:「愛之,樂風化而上下親,故歡心可得也。」
得民財:朱注:「得民財者,百姓足而君無不足也。」
得民心:朱注:「得民心者,不遺其親,不後其君也。」

大意:孟子說:「仁厚的話,不如有仁厚的事實所造成的聲譽能夠感人深入。
好的法度禁令,不如好的教化才能夠使百姓衷誠悅服。
好的法度禁令,只能使百姓畏懼;
只有好的教化,才能使百姓愛戴。
好的法度禁令施行後,只能得百姓財賦的供給;
只有好的教化施行後,才能得到百姓真心的擁護。」

說明:一個國家、公司、社團的領導人,設有律法禁令人員的某些行為,如能遵守乃是下策;應該使人員能進一步教化,使他們有做出仁厚的事實,而主管加以讚譽使他人明白以效法。

律法再好而不教化,令人員衷誠悅服,也會有鑽律法的漏洞,執法的人員也會循私。
律法嚴峻而不教化,人員只畏懼,以令繳交稅賦,無法使人員忠心愛戴。

只有好的教化施行,上行下效,自然國民、員工、社員能提起真誠而擁護律法,發展圓滿。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在的人都在知之者,所以貪婪之心重,律法難以改變他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