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第十四篇盡心章句下第二十八章


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註:
寶三:焦硫:「禮記檀弓云:『仁親以為寶。』注云:『寶,謂善道可守者』寶與保通,謂保守此土地、人民、政事也。」
寶珠玉:寶,動詞,以為可貴也。趙注:「若寶珠玉,求索和氏之璧,隋侯之珠,與強國爭之,強國加害,殃及身也。」
菑 :同「災」,禍患也。

大意:孟子說:「諸侯的寶貝有三種:一是土地,二是人民,三是政事。假使看輕了這三種,而把珍珠玉石當做寶貝的,那亡國敗家的禍患,就一定會降臨到他的身上。」

說明:台灣的總統實際上是很容易做的,土地一定,人民總數二千萬左右,是不用操心,只管政事一項,就是人民能安居樂業。現在的政事不彰,出在冗員太多,貪官太多,而大部份有權勢的人都寶珠玉,故災及國家人民。

附:隋侯之珠
人的生命是天下最重要的,別的都是次要的。

堯要把天下讓給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說:「我現在身患很深的疾病,正打算去治一治,沒有時間來管理天下。」
越人沒有了君王,到處找王子搜,追蹤到了山洞。王子搜不肯出來,越人點起艾草來薰,為他準備了君王的乘輿。
王子搜拽者韁繩不肯上車,仰天大呼說:「天哪!為什麼就不放過我啊!」

君聽說顏闔是一個有道之人,派使者去送聘禮。顏闔住在簡陋的巷子裡,穿著粗布衣服,正在餵牛。使者來了,問:「這裡是顏闔的家嗎?」顏闔說:「是。」使者送上聘禮,顏闔說:「我擔心傳話的人搞錯了,這會給您帶來過失,您不如回去再問個仔細。」使者回去,問清楚了再來,顏闔已經走了。

所以說:道的真諦是來修身的;其次才是來治國的,再其次才是來治天下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帝王的功業那只不過是聖人的余業。如今世俗的人,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去追逐身外之物,難道不可悲嗎!

現在如果有個人,用隋侯之珠去打高飛的麻雀,大家一定會笑話他(今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為什麼呢?因為他所用的太重,所得的太輕。

至於說到生命,更不是隋侯之珠可以相比的。

隋侯之珠: 傳說西周時的隋侯見大蛇受傷,用藥為其敖傷,蛇傷癒後,從江中銜來大珠報答隋侯。後泛指珍貴的物品或讚譽人的才智。

出自《呂氏春秋》

臉書分享:補教名師--呂捷說


呂捷說:「很多人在跟我抱怨,『我爸爸怎麼樣,媽媽怎麼樣,誰怎                        麼樣,他們都不了解我!』我都想問他,『你郭台銘喔?』」

呂捷接受中視新聞《改變的起點》專訪,談到常有學生抱怨爸媽,「為什麼他們要了解你,你有了解他嗎?他從小把你養大,買房子給你住,煮飯給你吃,買衣服給你穿,還供錢讓你去補習讀書,你心中有感恩、感激、感謝嗎?你只有幹譙啊!」

呂捷指出,這是現在社會非常奇怪的問題,很多人對陌生人永遠比對自己人好,「你在學校,同學買一杯飲料請你,你就『麻吉、兄弟、鬥陣欸』,你媽每天煮飯給你吃欸,你對她什麼態度?」

呂捷認為,網路世界過於發達,一個女孩子可以認識一個根本就不認識她的男網友,「3天在一起,以『老公、老婆』互稱,然後很快就改成穩定交往,一吵架就改成單身有沒有,那妳跟妳媽吵架,要不要改成孤兒?」

「儒家告訴我們,『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呂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說,很多人愛護小動物、小狗,他覺得很好,有愛心是好事,「但是你對妳媽或許沒有對那隻狗好,你會抱著那隻狗幫牠穿衣服,跟牠聊天『你會不會冷、你會不會餓』,你媽媽快要得憂鬱症,你知道嗎?你有關心過嗎?我覺得這叫捨本逐末!」

「這個真的說出事實,說到心坎裡!」許多網友大讚呂捷的神言論,「說得真好、有道理,讓人有所省思有所悟」、「現在的孩子對同學朋友都比對自己父母好,看了真是辛酸,你們常說父母不懂你們,請問你們懂父母的心嗎 ?」

看完也傳給自己的子女看看。
而通常子女們,也似乎,不看父母傳過來的資訊。
會看的話;算是好孩子一個;你心裡就感動、驚喜了吧!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第十四篇盡心章句下第二十七章


孟子曰:「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
註:
市縷之征:謂征取布帛之稅。
粟米之征:謂糧賦。
力役之征:用民力以供役也,相當今之義務勞動。
殍 :餓死者。

大意:孟子說:「古時有徵收布帛的稅,有徵收米糧的稅,還有徵用民力從事勞役的規定。有德的君治理國家的時候,只徵用其中的一項,而緩用其他的二項;如果用二項,人民就會有餓死的;如果三項同時並用,人民就要父子離散了。」

說明:古時候諸侯國的君王,尚有一點中國文化的倫常仁心,對百姓徵稅、徵物質或是人力三者之一、二項而已,若真用到三項則此國將亡。
現化雖離古代二、三千年,還是遵守此一原則,而台灣已改為徵稅與募兵,不徵物質。

而總統為領導人是用人民選出,雖取民脂民膏無限,人民內心雖而有恨意,亦不會影響邦本,危及國運,而任期一到就會變天而已。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父愛是隱藏的

有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子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弟姐妹那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日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弟姐妹們所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
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愛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地變得樂觀向上起來。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看看自己種的那棵小樹?
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裡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棵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盡管沒有成為一個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這只是一句話。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第十四篇盡心章句下第二十六章


孟子曰:「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歸,斯受之而已矣。今之與楊墨辯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從而招之。」
註:
墨 :即墨翟。
楊 :即楊朱。
放豚:逃出豬欄外之豬也。
苙 :即豬欄也。
招 :覊其足也。

大意:孟子說:「離棄墨子的無所不愛的學說的,一定會去歸服楊朱的自己利益至上的學說;離棄楊朱的自己利益至上的學說的,一定會來歸服儒定的正道。既來歸服了,就只有接受罷了。

現在與楊朱、墨翟辯論道理的人,就像是追逐逃出豬欄的豬一樣,已經把牠抓回豬欄中了,卻還是怕牠再逃,又把牠的腳給束縛起來。 」

說明:人的世界真是奇怪,無牽無掛的生活不享受,就是要結黨結派,信仰各種宗教,而不深入其教主創教之初衷,而有知識野心的人,就利用各傳教之時,散播不當的思想,引發人類的累世惡習(貪、瞋、鬥、橫),結果使世界變成人間煉獄。

    我是信關聖帝君,也是為了私欲,想超拔父母,保佑家人平安無事,一頭栽下,全心專注於建宮,發展宮廟的雄偉,這就是貪痴。
    我未入道門時,讀過許多佛經、深入道德經,讀爛了新舊約,看過許多禪定能量修煉書,當然也念過儒家之經書,按道理,應該自己修行,行善布施就可以了,但是因貪痴還是入了宗教。

現在看到世界因信仰爭權而引戰爭,台灣因信仰而不守法律,大肆破壞山地,傳教家的歛財騙色,更甚者枉顧人命,真是悲哀。

信仰是好事,但可以信仰自心與自身,以儒家修身齊家,影響周遭之人,以耶穌博愛,救助苦難之人。

1997.9.4---八十七歲的德蕾莎修女與世長辭。她實踐了耶穌基督所說的:「你們對最小兄弟(姊妹)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40)。
印度政府以國葬之禮安葬她。
1971---教宗保祿六世賜給德蕾莎修女「若望廿三世和平獎」。
1997.6.5---美國贈德蕾莎修女「金牌獎」,感謝她對世界人民的照顧。

德雷沙修女她將死之前,寫信給教宗,她懷疑上帝的存在,教宗公佈她的信並封她天主教的聖女。


道家的無為自修,古代佛家慈悲拔苦與樂,可在各行各業,自家修行,就不被外慾所纏牽引,故請各眾生能選最適當之法修行。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人之好


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重生。
與人之間,可以近,也可以遠;情與情之間,可以濃,也可以淡;事與事之間,可以繁,也可以簡;不要苛求别人都對自己好,不要苛求别人都對自己不計較。

生活中,總會有人對你說三道四,總會有人對你指手劃脚。
學會不在意,約束好自己,把該做的事做好,把該走的路走好,保持善良,做到真誠,寬容待别人,嚴以律自己,其他一切隨意就好!

佛說:與你無緣的人,你與他說話再多也是廢話。
與你有緣的人,你的存在就能驚醒他所有的感覺。
一份好的感情或友誼,不是追逐,而是相吸; 不是糾纏,而是隨意;不是遊戲,而是珍惜。
濃淡相宜間,是靈魂的默契;遠近相安間,是自由的呼吸,是距離的美麗。
可以肆意暢談,也可以沉默不語,因為心懂;可以朝夕相處,也可以久而不見。
走過的路,脚會記得;愛過的人,心會記得!


貓喜歡吃魚,可貓不會游泳。魚喜歡吃蚯蚓,可魚又不能上岸。上帝給了你很多誘惑,却不讓你輕易得到。
但是,總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開燈,想念就聯繫,疲憊就放空,孤立脆弱就想家。

路,不通時,選擇遶行;
心,不快時,選擇看淡;
情,漸遠行,選擇隨意。
有些事,挺一挺,就過去了;
有些人,狠一狠,就忘記了;;
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釋了;
有顆心,傷一傷,就堅强了。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來世就成傳說。
我們最多也就是個有故事的人,所以,當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順的事,對自己說一聲:「今天會過去,明天會到來。」新的一天開始,放下所有一切。

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
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樣。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

命運只有自己掌握,别人掌控不了。
成熟了,就是用微笑來面對一切事情。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與佛言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閉月羞花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  可以敵得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的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他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世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佛將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要經過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祇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鳳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萬法皆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神交匯的剎那。『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個階段:勘破、放下、自在。一個人必須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曰: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曰:因為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是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曰: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
佛曰: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我問佛:為什麼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將生命結束在愛人面前,瞬間的痛苦,永恆的幸福,無法抵擋的誘惑。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我信緣,不信佛。緣信佛,不信我。

佛曰:緣來天註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著面對,不去埋            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 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蓮花開              的時間,還我本來真 面目,依然天下有情人。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心境

心善:善良是養生的一大營養素。
一個人行善事,能經常幫助弱者,使他人擺脫困境,心中必會湧起欣慰之感。一個人堅信自己活著,於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的生活支柱,這就會成為自己的一種精神鼓舞,會使人輕松愉快。
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心理穩定、平衡,神經和內分泌調節功能會處於最佳狀態,遠離憂鬱症、神經衰弱等疾病的困擾,人就會健康長壽。
心寬:人心寬,不僅意味著對外在世界的承納和相容,而且意味著內在世界開放,表明自己與周邊世界相處和諧。寬厚多恕地對人對事,是健康品質和高尚素質的表現,也是防治心理性疾病的最佳良方。
心正: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只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你就能吃得香、睡得穩。
           相反,貪心太大,私慾無邊,整天讓它牽著鼻子走,使你迷惘、狂妄、喪失理智,就不可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只能是煩惱、憂慮不休,“夜不能寐”,久而久之,就可能患上一些疾病。
心靜:內心的平靜,是心靈深處的恬然、安謐、舒適和自在。心靜並非什麼都不想,而是“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的一種精神境界。
           大千世界,色彩繽紛,光怪陸離,充滿了金錢、名利和美色等使人心動神馳的誘惑。在繁忙浮躁和充滿誘惑的塵世紛擾下,真正做到“恬然不動其心”,就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使人健康長壽。
心怡:人生的旅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坎坷、曲折是避免不了的。只有保持快樂的心境,才能夠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坦然地面對困難的挑戰。笑對人生,就會化憂為樂,自得其樂,追尋快樂。
心安:心安則祥。當一個人內心安祥的時候,沒有憂愁沒有煩惱、沒有恐懼沒有牽掛,這種感覺是非常美好的。
            此外,人們還發現,淡泊名利的人會健康。一顆平常心,永遠讓自己處於平和狀態,自然也就不會使自己的情緒受到很大的影響。

心誠:心誠待人,才會獲得別人的信任。如果疑心太重或缺乏誠意,大家彼此戒備,疑神疑鬼,人與人之間沒有了真心的歡笑。充滿敵意的日子,會使人食不甘味,眠不安寧,總處於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你有誠心也就擁有了朋友,就可以訴說心中的不快,排遣不良情緒,緩解生活壓力。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第十四篇盡心章句下第二十五章


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謂善?何謂信?」
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註:
浩生不害:趙注:「浩生複姓,不害名,齊人也。」
可欲:謂可喜愛也。趙注:「己之所欲,乃使人欲之,是為善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
有諸己之謂信:朱注:「凡所謂善,曶實有之,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是則可謂信人矣。」
二 :指善與信。
四 :指美、大、聖、神。

大意:浩生不害問孟子說:「樂正子是怎樣的人呢?」
孟子說:「是個善人,又是個信人。」
浩生不害說:「甚麼叫做善?甚麼叫做信呢?」
孟子說:「人人都覺得他可愛而有好感,就叫做善。凡是善的,他都具有,就叫做信;充實善行而至於完滿,就叫做美;既充實完滿而又能發揚光,就叫做大;已經大了而能加以變化,就叫做聖;達到了聖的地步,他的作為如天地自然的變化,別人無法曉舷,這就叫做神妙了。樂正子恰在善和信二等的中間,美、大、聖、神四等以下。」

說明:孟子當時隨離佛陀有一段時間,但佛經尚未傳入中國,而能判別一個人的修行階層是非常高明,他把神比聖天高一層,與現代量子力學所說能力相似,連當世的聖人也不及。

一般人能做到善、信就已經很難了,正如現代佛教的阿羅漢。孟子在誇讚樂正子同時,仍鼓勵學生求道之上,尚有更大的空間可以進步,不能停滯不前。

中庸二十六章中云: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故天地之不可測,宇宙無窮,虛空無盡,皆能量所繫也。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信念


不管世界如何改變,不管環境如何改變,不管人心如何的改變,最重要是本心、信仰、信念絕不可以改變!

事事不可人盡如人意,唯有堅持自己的信念做好自己的事才能成為更好的人,成為更好的人不為別人只為自己,自己快樂周遭的人才會更快樂!

電影「卡特教頭」的經點台詞「你最大的恐懼是什麼?
「我們最大的恐懼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好;
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我們超乎想像的能力:
我們害怕的是我們光明而不是黑暗的一面;
畏縮的態度不能改變世界;
隱藏自己內在的潛能並不會讓你身邊的人感到更有安全感;
我們都應該發揮最大的潛能就像小孩子一樣;
不只是我們其中的幾位,每個人都一樣,當我們讓自己發光時,我們不自覺地影響到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能這麼做,我們不但擺脫了自己的恐懼,我們的存在也自然地解放了別人」。

這句台詞深深觸動我的內心,唯有成為更好的人才能夠讓他人更好。「承諾是給自己的,不為別人」,不要害怕承諾,承諾並做到才能達成目標,也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害怕承諾,因為這是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空口白話。

人皆凡人,若是說出的承諾只為達成自己的私利,所做的任何事只是逼迫人作符合自己的私利,那就是「自私」!抱歉!那不是我做人的風格,堅持自己的路,承諾說過的話才是我的中心思想!

若是今天為了某個人或某件事必須放棄自己的信念,那我寧可放棄,寧可一個人過一輩子,寧可不要有華麗的物質,我不要在將死之時才後悔做錯什麼事或是沒做什麼事,這就是我的堅持,也是生命賦予我的使命!

譬如蘇武、文天祥、張巡、許遠等就是有堅持自己的信念,為國捐軀。范仲庵為家鄉族人捐出薪津,不為金錢而動心,死後喪事由同儕處理,這就是對清廉信念的堅持。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第十四篇盡心章句下第二十四章


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智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註:
伕 :與「逸」通,逸樂也。

大意:孟子說:「嘴吧喜歡美味,眼睛喜歡美色,耳朵喜歡音樂,鼻子喜歡香味,四肢喜歡安逸,這是人的本性;但不能得到滿足,卻是命中註定的;所以君子不把這五種欲望說是天性,故不去強求它。

父子間的仁愛,君臣間的道義,賓主間的禮節,賢者的明智,聖人的對於天道,一般人都以為這是命定的,事實上卻是存在於本性之中;所以君子不把這五種正道說是命定的,故會去不斷地追求啊!」


說明:這是儒家談論性與命的不同,與佛家的講述略同。
            物質財富享受是命中註定,該有或無,一絲毫都不會有差錯,是過去世累積的因果,不論你再努力強求,終會失去而達平衡。若是強求而得其總和時,就走完此生。

             五倫關係也是命中註定,但聰明的人,他會修身養性,打破命中註定,而顯出本有自性,不受因果纏繞,脫離生死輪迴。

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臉書分途:猶太商人


一位猶太富豪進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前,大模大樣地坐了下來。「請問先生,您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效勞嗎?」貸款部經理一邊小心地詢問,一邊打量來人的穿著:名貴的西服,高檔的皮鞋,昂貴的手錶,還有鑲寶石的領帶夾子。
「我想借點錢。」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1美元。」

「只借1美元?」貸款部的經理驚愕了。

「我只需要1美元。可以嗎?」

「當然,只要有擔保,借多少,我們都可以照辦。」

「好吧。」猶太人從豪華的皮包裡取出一大堆股票、國債、債券等放在桌上,「這些做擔保可以嗎?」

經理清點了一下:「先生,總共50萬美元,做擔保足夠了,不過先生,您真的只借1美元嗎?

「是的。」猶太商人面無表情地說。

「好吧,到那邊辦手續吧,年息為6%,只要您付出6%
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就把這些股票和作保的證券還給您。」

「謝謝!」猶太富豪辦完手續,便准備離去。

一直在一邊冷眼旁觀的銀行行長怎麼也弄不明白,一個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麼會跑到銀行來借1美元呢?

他從後面追了上去,有些窘迫地說:「對不起,先生,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

「你想問什麼?」

「我是這家銀行的行長,我實在弄不懂,你擁有50萬美元的家當,為什麼只借1美元呢?要是您想借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為您服務的。」

「好吧!既然你如此熱情,我不妨把實情告訴你。我到這兒來,是想辦一件事情,可是隨身攜帶的這些票券很礙事,我問過幾家金庫,要租他們的保險箱,租金都很昂貴,我知道貴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嘛,就將這些東西以擔保的形式寄存在貴行了,由你替我保管,我還有什
麼不放心呢!況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過6美分。」

點評:猶太商人因奇異、獨特的商業智慧而名滿全球,由此例可見一斑。
也許沒有人會帶50萬美元的家當出來辦事,也許這個故事是編出來的,但我們不能不佩服這個猶太人的想像力,他可以把一切為我所用。

另有一說,這是中國人想出的方法,故意轉移焦點,就
說世界上最會做生意的人是猶太人,而把自己隱藏起
來,這就是老子的學說,「大隱隱於市」。而實際最會做
生意的人就是中國人,看看世界那熱如火的地方,寒冷
如冰的地方,繁華閙市,窮人窟,那個地方沒有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