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第三篇公孫丑章句上第四章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溼而居下也。」 「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國家閒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云:『迨天下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 「今國家閒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註: 仁則榮,不仁則辱:趙注:「行仁政則國昌而民安,得其榮樂;行不仁則國破民殘,蒙其恥辱。」 貴德:朱注:「猶尚德也。」 士 :指尚德之人。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朱注:「賢,有德者;使之在位,則足以正君而善俗。能,有才者;使之在職,則足以修政而立事。」 國家閒暇:謂國家平安無事,可以有為之時。 及是時:謂乘其時也。 詩 :詩經幽風鴟鴞篇。詩序:「鴟鴞,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焉。」 迨 :及。如口語「趁著」。 徹 :剥取。 桑土:桑根。 綢繆:纏結。 牖戶:指鳥巢之通氣孔與出入洞。 今此下民:毛詩作「今女下民。」女,汝也 或 :誰。 予 :鳥自稱。 知道:知防患未然之道。周公以鳥為巢如此,比君之為國,亦當思患預防。孔子讀而讚之,以為知道。 般樂怠敖:趙注:「般,大也。大作樂怠惰敖游,不修刑政,是以見侵而不距,皆自求禍者也。」 詩 :詩經大雅文王篇第六章。 永言配命:言克念修德,長配合天命而行。 自求多福:從天有福,逆天有禍,多福當由自己求之也。 太甲:商湯孫名。此為商書篇名。 孽 :災禍。 違 :逃避。 治 :生也。商書作「逭」。 大意: 孟子說:「治理國家的人,如果行仁,自然就能夠得到光榮;如果不仁,自然就會蒙受恥辱。如今的國君,只知道憎惡恥辱,而偏又居心不仁,就好像憎惡潮濕而偏又居住在卑下的地方一樣。」 「若是真個憎惡恥辱,就不如崇尚道德、尊敬士人。凡是有賢德的人,皆當教他們居在高位,能夠匡正君心,敦善民俗;有才能的人,皆當教他們分守眾職,能夠貢獻心力,建立功。 國家平安無事,就趕緊趁這時候,來修明政教和刑罰,這樣,雖是大國也會畏服它了。詩經幽風鴟鴞篇上說:『鳥兒趁著天還沒有下雨的時候,剥取那桑根的表皮來纏結葺補巢 的通氣孔和出入洞。這樣的及時準備,今後在這下面的人們,誰敢來欺侮我呢!』孔子讀到這篇詩稱讚說:『作這篇詩的人,他是預防禍患的道理啊,果能拿預防禍患的道理, 去治理他的國家,還有那一個敢欺侮他呢?』」 「現在國家剛好平安無事,國君卻趁著這時候縱欲享樂,懶惰驕傲,這簡直是自己去求禍患呢!禍患和幸福,沒有不是由自身求得來的。詩經大雅文王篇上說:『常常思念著配合天理, 求於自己,就多得福。』書經商書太甲篇說:『上天造成的災禍,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災禍,那就活不成了。』就是這個說法。」 說明:孟子在此講治理一個國家或團體,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何者為賢?何者為能?賢是全才,如古代之國師,品德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民俗國情無所不知;重用他們,國富民安, 不貪不取,運籌帷幄,勝於千里之外。 能者為專才,古代之將帥、匠師,現代之博士,具有證照者,精通一門工夫,品德不一定好,像現在那些拿錢的官員及各種審查委員會的博士學者。 故孔子說:「君子不器。」所以現在的統治者,能注視「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那台灣必能找回過去故蔣經國時代的繁榮。 否則還是我行我素,就如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聰明的太太

嘉嘉決定和男友結婚之前,她的母親跟她懇談了一整夜。
嘉嘉要嫁的是她的下屬,比她小兩歲,他們的結合是典型的「女強男弱」。
她的母親問了嘉嘉一句話:「如果他的表現一直不如妳,妳還會愛他嗎?他還值得妳愛嗎?」 從小,嘉嘉就知道家裏的經濟都靠著母親在撐,但家裏地位最重要的人卻是父親,許多事都是由父親決定的,母親會對孩子們說:「這件事要問過你爸爸,如果他同意了,我就沒有意見。」
 孩子們也都發現父親是三天曬網,兩天捕魚的人,嘉嘉以前常問母親:「老爸又失業囉?」
母親總是低聲對她說:「妳爸爸只是運氣不好,不是能力的問題。」
許多年來,父母親的情感總是很好,雖然奶奶對母親一直有意見,父親卻總是維護著母親,直到他走完人生道路。 
在嘉嘉和母親懇談的那一夜,母親對她說:「其實,我早就發現,妳爸爸並不是運氣不好,而是能力不夠。」
 嘉嘉覺得非常震驚。母親是音樂老師,除了在學校上課,一個星期有六天都在家裏教授鋼琴,補貼生活所需。
至於父親,因為和學校行政單位處得不愉快,便負氣辭職了,之後去別的學校當代課,也在美術社開過繪畫班,或是在廣告公司接過案子,但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
於是,他自己背起畫架,上山下海的寫生,或是在陽台上栽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母親總是稱讚著父親的綠手指,總是對孩子們說:「爸爸只是運氣不好,要不然他一定會很厲害的。」
 嘉嘉問母親:「妳知道老爸能力不夠,所以,這麼多年來,妳都在自欺欺人嗎?」
 母親說:「我要嫁的人是他,不是甚麼能力很強的男人,他能讓我大笑,他能夠保護我,他對我忠實,這樣就夠了。我不能要求一個完美的人,更不能用他的不完美傷害他。」
 母親給了嘉嘉懇切的忠告:「想清楚妳要的到底是甚麼樣的人,而終身不說他的壞話或缺點,妳才能快樂。」
 嘉嘉擁抱住母親,以前她只是愛母親,現在明白母親有值得深愛的智慧。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第三篇公孫丑章句上第三章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註: 力 :實力、武力。朱注:「謂土地、甲兵之力。」 假仁:趙注:「假仁義之道。」 以德行仁:趙注:「以己之德行仁政於民。」 文王以百里:文王從西岐方圓百里之地,行仁而有周。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之:用武力壓迫人,有意於服人而人敢不服。 贍 :充足。 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用德行感化人,無意於服人,而人不能不服。 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引見詩大雅文王有聲篇第六章。鄭箋:「自,由也。武王於鎬京行辟雍之禮,自四方來觀者,皆感化其德,心無不歸服者。」 焦疏:「無思不服,猶云無不心服也。」思為語助詞,無意。 大意: 孟子說:「用武力壓迫,假託仁義名號的人,就能稱朝於諸侯;想稱霸於諸侯,必定要有地廣兵強的大國做憑藉;用道德感化,推行仁義政治的人,就能稱王於天下。 想稱王於天下,不必要等待土廣兵強的大國。譬如商湯只靠七十方里的地方,周文王只靠一百方里的地方,就成功了。用武力征服的人,並非真心歸服,只是自己力量不夠。 用德行感服的人,是內心喜悅而真誠的信服,就好像七十弟子信服孔子一樣。詩經大雅文王篇說:『從東、南、西、北四方來歸的人民,沒有一個不服的。』就是說的這樣情形。」 說明:春秋戰國時代,各地諸侯都是據地擁兵自重,在周時就有好幾十個小國,孔子在春秋一書中記載242年中被滅亡國有52之多。當時各諸侯無人行王道,而皆以霸道治國, 雖如齊桓公用管仲而九霸諸侯,使當時百姓受苦連連,史上並無好評。 孟子在此告訴學生或諸侯,施行仁政,如湯只七十方里就能擁有天下;同文王亦有百方里亦可擁有天下。當時七雄佔有土地皆超百方里,戰爭連連,無法統一歸順於周天子, 皆是用霸道不用仁政所致。 回顧歷史要看現在,二十多年前,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僅次於日本,而大陸是遠遠落後無法排名,而台灣由於主政者,自閉門戶,產業外移,島內日日政黨內鬥, 致經濟產業發展不顧,常常上街抗爭,工作放下,學生不上學,至現在連四小龍之尾也排不上,且為亞洲加東協十二國,台灣是第十一名。 而大陸晉升為世界四大貿易大國,連沒有台北市大的新加坡多勝我台灣多多。這若孟子有知,亦感嘆唏噓!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母親對孩子一句話影響一生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過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座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 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 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餵。 兒子上小學了,學校招開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第40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裡,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 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都在成續差的學生的行列中,總是被點到。 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聽到。 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名校高中有點危險。」 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 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名校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 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 他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 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裡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一句鼓勵的話,可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甚至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一句負面的話,可刺傷一個人的心靈與身體,甚至毀滅一個人的未來!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第三篇公孫丑章句上第二章之5

(同修看此部落格若是不分段,可打本文下方之M方格,即能看到原稿)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期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也。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 皆古聖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伯夷、伊尹於孔子,若是班乎?」 曰:「否。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 曰:「然則有同與?」 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寓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 曰:「敢問其所以異?」 曰:「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聖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觀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子貢曰:『見其禮而知共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 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 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註: 伯夷:商孤竹君墨貽初之長子,伯夷、叔齊兄弟遜國,避紂居北海之濱,武王伐紂,兄弟半路阻諫不聽,繼商有天下,恥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伊尹:夏之學子,湯騁而用,隨湯伐紂,後為湯宰。 不同道:趙注:「言伯夷之行不與伊尹孔子同道。」 伯夷出處執一,不輕易出仕; 伊尹兩可,非賢君順民亦可仕; 孔子權變,出處隨境而定。 止 :處也。 久 :留也。 速 :疾也。 班 :齊等也。 未有孔子:謂道德事功未有如孔子也。 君:為君王也。 朝諸侯有天下:謂能使諸侯來朝天子而統一天下。 不辜:無罪也。 是則同:朱注:「以百里而王天下,德之盛也。行一不義,殺一不義,而得天下,有所不為,心之正也。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其根本節目之大者,惟在於此,於此不同,則亦不足以為聖人矣。」 有若:孔子學生,字子有。 汙不至阿其所好:汙,音ㄨㄚ,大也。阿,音ㄜ,曲媚也。 好,去聲。 以予觀夫子,賢於堯舜遠矣:趙注:「宰我認為孔子但為聖,不王天下,而能制作素王之道,故美之;如使當堯舜之處,賢之遠矣。」 見其禮而知共政:趙注:「見其制作之禮,知其政可以致太平矣。」 聞其樂而知其德:趙注:「聽聞其雅頌之樂,而知其德之可與文、武同也。」 由 :從也。 等 :謂差等。 違 :離也、避也。 麒麟:毛蟲之長,牡曰麒,牝曰麟,古以為瑞獸,聖人出,王道行則見云。 鳳凰:羽蟲之長,雄曰鳳,雌曰凰,古以為瑞鳥,聖王出乃見云。 丘垤:丘,高土。垤,蟻封。 行潦:道旁無源之流水也。 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謂特出於同類之上,卓拔於眾聚之中。 趙注:「萃,聚也。」焦疏:「聖人在人群之中,本是卓然絕異於凡俗,是出於其類,拔乎其萃也。而孔子在卓絕之中, 尤為盛美,此之所以異於伯夷、伊尹也。」 盛 :盛美也,偉大也。 大意: 公孫丑心想老師不願與孔門相論,就問說:「夫子能談談伯夷和伊尹的事功如何?」 孟子說:「他們兩人的行徑與孔子是不同道的:伯夷之道:不是他可事奉的賢君,就不去事奉;不是他可使用的良民,就不去使用。治世就出仕。亂世就退隱。」 伊尹之道:那一個國君不可事業,那一種人民不可使用,治世也出仕,亂世也出世。 孔子之道:至可以出仕就出仕,可以休止就休止,可以久留就久留,可以速去就速去。 這三人都是古代的聖人,我都不能做到。但我心裏所願望的,只是要學孔子的。 公孫丑問:「伯夷、伊尹的聖對於孔子,是同等嗎?」 孟子說:「並不,自從有人類以來,從沒有一個人能及得上孔子的。」 公孫丑問:「那麼他們三人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 孟子說:「有的,假定得百里的小地方,讓他們為君王,都能夠朝服諸侯,統有天下。但叫他們行一件不義的事,或殺一個無罪的人,就能取得天下,他們都是不肯做的,這便是他們相同的地方。」 公孫丑問說:「那麼敢問他們三人有那些不同?」 孟子說:「宰我、子貢、有若,他們的才智,足以知道聖人,即是說話誇大一點,也不王於曲媚於仔們所愛好的人。 宰我說:『照我看夫子的事功,勝過堯舜遠多了。』 子貢說:『看到夫子所定的禮,就能知道夫子所行的政事可以致太平;聽到夫子所作的樂,就知道夫子所秉的仁德可以廣被天下,我敢相信,從現在起,下至百代的後聖, 上推百代的前王,雖成就各有差等,但都沒有一個能違背夫子的大道。可以就自有人類以來,沒有像夫子這樣偉大的人了。』 有若也說過:『合止人類是如此呢?就是麒麟對於一般走獸,鳳凰對於一般飛鳥,泰山對於一般的丘陵,河海對於一般的溝池,都是同類的。聖人對於一般常人,也是同類的, 不過孔子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固然特出於同類之上,又卓拔於眾聖之中,所以說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了!』」 說明: 公孫丑對於求學,非常積極,一定要打破沙鍋問到底,而對老師孟子所傳之大道,沒有深入力行,而自我發現,只求皮毛之事理,沈溺比較。 在當時的中國人民,只知中原周圍四方,沒有像現在人知道地球有許多種族之人類。故研討只限於中華文化而已。 孟子做為老師也是很利害,回答公孫丑的問題,不用自己的觀點,而用孔子的學生的看法,如此能客觀,此值得我們現代的人學習。 公孫丑一聽老師不願與孔門比較,就舉前聖伯夷與伊尹來。而孟子願意嚮往孔子之「至可以出仕就出仕,可以休止就休止,可以久留就久留,可以速去就速去。」 現代人若看到此章,能學孔子的瀟灑,就不會有尸位素餐的人了。 當然,一定有些人會不同意子貢與有若的說法,但若能深入研究,大道是「一」,各宗教也都會認同。 若以佛教所說,宇宙最高境界是常寂光、一真法界;道教則稱無極、原靈鄉;現在量子力學稱能量海;宇宙星球、事物、眾生乃海中一浮漚,飄下於海外而形成,若因緣會聚亦能修回能量海。 故世間各宗教之聖賢仙佛都說「自然大道」,普度眾生回皈本性。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閉關

(同修看此部落格若是不分段,可打本文下方之 M 方格,即能看到原稿) 禪堂中死一般的寂靜,寂靜得似乎空無一人,只有守關的老禪師心中清楚,參加這次閉關的四十名法師今天起已經到了最後一關破「生死關」;生死觀亦稱情欲觀,情欲不斷,生死難了,但願這些法師今天能不出意外,順利過關。 就在守關老禪師擔憂默禱中,門外傳來陣陣爭吵聲,是禪堂外護關的師父與一名女子在爭吵,老禪師輕輕打開房門想勸阻爭吵,可是就在這時,那名女子猛地推開房門,突然一步闖進了禪堂,守關老禪師再想攔時已經遲了,隨著門響,四十位閉關的法師幾乎同時睜開了眼睛,他們被眼前的這位女子驚呆了。 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是那樣的秀美、端莊、俏麗、輕盈,他的目光掃遍了每一位端坐的禪師,並報以淡雅溫柔的一笑,那攝人神魂的一撇,那動人心魄的一笑,足以讓每一個見到她的人終生難忘。 守關的老禪師恭敬地合掌相問:「請問女施主進我禪堂,不知有何貴幹?」 少女回答:「阿彌陀佛!得知眾位法師在此閉關,我特來供養每位法師僧鞋一雙,請老禪師慈悲,滿我心願。 老禪師說:「既然如此,請施主將僧鞋留下,待出關之後老納替施主分發便是。」 少女青青一搖頭,含笑答道:「我發願將每雙僧鞋親自為法師們穿上,請禪師慈悲,這樣既滿了我的心願,也滿了諸位法師的難言之願。」 此時禪堂中四十位法師一聽少女要親自為自己穿上僧鞋,無不怦然心動,個個面露欣喜之色。 老禪師無奈地嘆息一聲,合掌應道:「既是如此,施主請便。」 少女輕盈蓮步,依次為每一位法師躬身穿鞋,那姣美的笑臉,那柔軟的雙手,那阿娜的身姿,那沁人的幽香,使每個法師無不暗暗自慨:『能與此女相伴一日,死也足以!』當少女為最後一位法師穿好僧鞋,準備離開禪堂時,才發現禪堂的門已經被鎖死了。 少女來到老禪師面前問道:「師父將小女子所在禪堂內,不知有何打算?我怎麼出去啊?」 老禪師面沉似水,冷冷說道:「妳今天還打算出去嗎?」 少女回答:「是啊,僧鞋已經發完了,我也該回家了。」 老禪師說:「寧攪千江水,莫動道人心!妳今天攪擾了我禪堂內四十位法師的道心,妳還打算活著走出禪堂嗎?」 少女驚慌地問道:「我是來布施僧鞋的,法師們見色動心,難道是我的錯嗎?快把門打開放我出去。」 老禪師說:「放妳出去很簡單,但妳得把一樣東西留下。」 少女回答:「請問法師你想要把我什麼東西留下?」 老禪斬釘截鐵地說:「妳的命!」 少女淚眼流情、楚楚動人地跪倒老禪師面前委屈地問道:「為什麼要我的命?」 老禪師說:「因為妳今天種了一個惡因,在妳面前只有兩條路: 一、妳將四十世輪迴女身,分別嫁給這四十位因妳而動心的法師,他們也將輪迴在六道,不論他們投生在那一道中,妳都得隨業而嫁。二、就是妳今天死在這裡,斷了這四十世輪迴之因。」 少女驚恐地睜大了美麗的雙眼,任由委屈的淚水流下面頰,而問:「我在沒有別的選擇了嗎?」 老禪師堅決地回答道:「是的!兩條路由妳自己選。」 少女緩緩地對老禪師說道:「麻煩您給我找一條絲巾,我寧可把命留下,也不願再輪迴四十世女身。」 聽到少女的話,禪師裡的四十位法師全都驚呆了,看到剛才還是嫵媚動人的少女如今卻是神色凝重地手持絲巾,慢慢地走向門前去結束自己美麗而寶貴生命,無不為知惋惜。 少女自盡了,就死在禪堂的內,那曾經是春情勃動的生命,如今已火滅煙飛,那曾經艷如花蕊的臉龐,如今已蒼白冷漠,但能不失她的美麗。 三天以後,少女的屍身開始散發出腐臭,蒼白美麗的面頰也變了顏色,可老禪師就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每天護守著禪堂內這四十位閉關的師父們。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推移,少女的屍身一天天也在發生變化,原本婀娜苗條的身軀,現在已經腐爛的臃腫不堪,那曾經令人心動的面孔如今變成淡綠色,不斷滲出的腐液,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惡臭,閉關的師父們已經無法忍受了,想要請老禪師打開門窗換換空氣,並把這具女屍移出去,可老禪師仍然像無事人一樣,繼續無言地守候在禪堂內。 第七天,四十位閉關的師父們,面對著這具奇臭無比又令人恐怖的女屍再也忍無可忍的時候,女屍身上的一塊腐肉脫落了,裙子和褲子也同時脫落了,這時大家才看清,腐肉脫落的地方露出駭人的白骨,上面爬滿了蠕動的腐蛆。 大家再也控制不住了,幾乎是同時作嘔起來。 老禪師緩緩地從蒲團上起來,面對大家冷冷地道:「大家想要出禪堂嗎?」 四十個人同聲回答:「對!」 老禪師說:「那好,誰能回答上我的問題,就可以出去了,想回答的請舉手。」 四十位師父同時舉手,老禪師回手一指身邊的女屍問道:「她是誰?」 四十位閉關的師父全愣住了,啞口無言。 老禪師站在女屍面前大聲問道:「告訴我,她是誰?是那個令你們神魂顛倒想入非非的少女嗎?」 四十位閉關的師父異口同聲回答:「不是!」 師又問:「現在你們還打算和她廝守終生嗎?」 又回答:「不!」 師又問:「這個世界上還有讓你們值得動心的女人嗎?」 又回答:「沒有了!」 老禪師大手一揮:「好,出關!」 女屍身上蒙著一塊黃布,被四十個出關的師父們抬出來了,師父們並沒有散去,因為心中還有一個結:「她是誰?」 老禪師神情莊重地帶領著大家向停放地上的女屍頂禮三拜後,對大家說:「你們不是想要知道她就竟是誰嗎?我走以後,你們自己看吧。」 說完老禪師轉身走回了自己的寮房。 當大家緊張得先起蓋在女屍身上的黃布時,全部驚呆了,這哪裡是他們抬出來的腐爛女屍啊?原來是寺院裏的一尊觀世音菩薩像,大家恭敬地把觀世音菩薩像安頓好後,才想起應該問問老禪師是怎麼知道的? 大家發瘋般地跑到老禪師的寮房時,才發現老禪師已經圓寂坐化了。自露身分必須圓寂離開,如寒山、捨得、豐干等大師。 最後四十位閉關師父當然無一證果。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第三篇公孫丑章句上第二章之4

(若是看網誌集在一起很難閱讀,請在每篇,下方的符號打M格會看到原稿) 「何謂知言?」 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宰我、子貢,善於說辭。冉牛、閔子、顏淵,善於德行。孔子兼之,曰:『我於辭命,則不能也。』然則夫子既聖矣乎?」 曰:「惡!是何言也!昔者子貢問孔子曰:『夫子聖矣乎?』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 夫子既聖矣!』夫聖,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曰:「昔者竊聞之:子夏、子游、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敢問所安?」 曰:「姑舍是。」 註: 詖辭:偏曲一邊之言辭。詖,音ㄅㄧˋ。 蔽 :蒙蔽、遮隔也。 淫辭:放蕩無禮之言辭。 陷 :沈溺也。 邪辭:邪僻不正之言辭。 離 :叛去也。 遁辭:支吾閃避之言辭。 窮 :屈窮也。 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焦疏:「詖淫邪遁,生於心之蔽陷離窮,是生於其心也。此詖淫邪遁之言,造之日下,大有礙乎聖人治天下之法, 故害於政也。若將此詖淫邪遁之言見於政,則天下效之,三綱由是淪,百行由是壞,故害於事。告子義外之言, 不免詖邪,聖人復起,必從吾配義集義之言也。」 具體而微:謂備聖之體,惟未能廣大耳。 所安:所處也。 姑舍是:謂姑且置是不論。 大意: 公孫丑問;「怎麼叫做能知道別人言誥的是非得失呢?」 孟子說:「聽那偏曲一邊的話,就知道他的心蒙蔽於甚麼;聽那放蕩無禮的話,就知道他的心陷溺於甚麼;聽那邪僻不正的話,就知道他的心背離於甚麼;聽那支吾閔避的話, 就知道他的心屈窮於甚麼;這四種言語上的毛病,都是從心裏生出來的,如果他做官的,就會妨害到他的行政法令;若是發表在行政法令上,就要妨害到國計民生的事務。 假如聖人再興的話,也一定會相信我這話的。」 公孫丑聽夫子既能養氣、知言,又問:「孔子的弟子宰我、子貢善於言語,冉牛、閔子騫、顏回善講德行;孔子兼有兩種長處,但猶因而提出來說:『我對辭令卻不能呢!』 現在夫子既能養氣,又能知言,這樣夫子已經是聖人了吧!」 孟子說:「哦!這是什麼,從前子貢問孔子說:『夫子是聖人吧』。孔子說:『聖人我是不能夠,我不過求學不厭,教人不倦怠罷了。』子貢說:『求學不厭煩,就是智; 教人不倦怠,就是仁。仁而且智,夫子已是聖人了。』這聖人之名,孔子尚且不敢居,而你卻說我是聖人了,這是甚麼話呢?」 公孫丑又問:「從前我私下聽說過:子夏、子游、子張這三人,都學得聖人的一部份;冉牛、閔子騫、顏回這三人,雖具備聖人之全體,不過規模較小。請問夫子願安處於那一等呢?」 孟子說:「暫時不說這些吧。」 說明: 公孫丑不明修習學問是來調適自己,而非拿來與人比較,修學到一定程度,其能量多少,自己知道,並不能說。 如佛陀說:「不可言。」 故有些人多無法放下猜疑,常常會不自住的問別人有沒有證果,就如同公孫丑。 證果之人不敢說自己證果,若是說了,就得離開人間,無法再度眾生。故社會上有人說自己證果者,必是騙子,騙取眾生的供養,這是[未得說得,未證說證], 是大妄語,將來下無間地獄的。 故孔子、孟子是過來人,明白真理,絕不敢妄言的。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中外靜坐研究六

美國醫院和學校的新寵兒:打坐冥想,打坐曾經被視為是一個深奧、神秘的追求,而如今在美國社會已成為主流。 根據2007年美國政府一份調查發現,美國打坐人口超過二千萬,也就是每11人中就有一人在過去有打坐的經驗。越來越多的醫學中心也開始教導病患打坐冥想以減輕疼痛和壓力。 在各診所和醫院,各式的冥想課程有二百多種,多數都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心像、一個聲音或者自己的呼吸上。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這種做法的確起作用。一些基金會也與學校合作,提供課程讓學生在校園練習打坐冥想。加州托盧卡湖小學的老師說,教兒童打坐可使他們安定下來,同時能夠延長注意力持續的時間、增加專註、增進記憶力。 社會對打坐在接受程度上的巨大轉變,促使科學界加快研究冥想的好處:社會對打坐在接受程度上的巨大轉變,促使科學界加快研究冥想的好處:「減輕壓力預防疾病、一些科學研究證明,打坐的確可以緩解疼痛、改善專註力和免疫功能、降低血壓、抑制焦慮和失眠,甚至可能有助於防止抑鬱症。」 重塑大腦功能與構造 藉助先進的大腦掃瞄技術,科學家已經開始證明,打坐能直接影響大腦的功能與構造。以腦部掃瞄研究長期打坐的人,對照另一組從未打坐者,發現長期打坐的人其大腦中主宰專註、身體內部感覺敏銳度的區域增厚了。這些人會警覺到自己憤怒或忐忑不安時引起的肌肉緊繃。 今年5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發現,打坐的人大腦中負責注意力與調節情緒的部份,其容積較大,而且大腦灰白質較多,可以提高智力功能。此外,大腦皮質有一塊區域會隨着年紀老邁而自然變稀薄,而打坐可以減緩變化的速度。此外,大腦皮質有一塊區域會隨着年紀老邁而自然變稀薄,而打坐可以減緩變化的速度。 促進腦部活化增強抗體 威斯康辛大學的神經學家理查德戴維森說,他的研究發現,即使是打坐新手,其大腦中對人類有益的區域也有更多的活化作用。這些區域越活化,身體對流感疫苗的抗體反應更大,更能增強疫苗的保護作用。藉由改變大腦,打坐影響了許多生物過程。藉由改變大腦,打坐影響了許多生物過程。 隨着研究的不斷擴大,科學家解開了更多圍繞着打坐冥想的謎團。而對於那些長期打坐的人,其效益早已不證自明。35歲的俄亥俄州眾議員提姆瑞安每天離家前至少打坐45分鐘,因為國會山莊喧騰的議事讓他非得養精蓄銳才能泰然自若地應對。他表示,打坐幫助他維持思緒清明,注意力更集中,使他能成為一個更好的聽眾,並能迅速作出具洞察力的分析。他說,我比過去更醒覺,也更享受我的生活。 印度對冥想靜坐是古老傳遞下來,有一套進行程序,許多生病的嚴重患者,多會去進修。若想開智慧的人,也會到那裏求知,如美國名人賈伯斯等,都有奇緣。 瑞士有一位心理醫生名為榮格,研究發現,一個身心都很正常,但他不快樂,所以懷疑快樂與不快樂,是由第三方的能量所支持,此能量在人身上有強弱之分,稱之為靈,此靈的強弱是由修行而定。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中外靜坐研究五

拉若與歐哈爾都在2005年11月美國首府華盛頓的神經科學會年度會議上,分別報告了自己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科學家對這三種狀態下的腦波的研究,同樣揭示了相通的很多道理。 β波(14HZ以上)人清醒時大部份時間處於β波為優勢波的狀態。隨着β波的增加,身體逐漸呈緊張狀態,因而削減了體內免疫系統能力,此時人的能量消耗加劇,容易疲倦,若不充分休息, 容易堆積壓力。適當的β波對注意力提升以及認知行為的發展有積極作用。 θ波(4~8HZ)θ波為優勢波時,人的意識處於半醒半睡的入夢狀態,身體深沉放鬆,對於外界的信息呈現高度的受暗示狀態,即被催眠狀態。 θ波對於觸發深沉記憶、增加靈感、提高創造力、強化長期記憶等幫助極大,所以θ波被稱為「通往記憶與學習的閘門」。 δ波(0.4 ~4HZ)δ波為優勢波時,為深度睡眠、無意識狀態。人的睡眠品質好壞與δ波有非常直接的關係。δ波睡眠是一種無夢很深沉的睡眠狀態,如果在輾轉難眠時自己召喚出近似δ波狀態, 就能很快的擺脫失眠進入深沉睡眠。睡美容覺追求的就是這種時間短但深沉的睡眠。 此外,根據科學研究,δ波亦是開發人類直覺雷達系統,以及超能神秘力量的關鍵。 還有一種腦波:α波(8~14HZ)α波為優勢波時,人的意識清醒,但身體卻是放鬆的,它提供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樑。鬆弛狀態:與一個人的心情是否平靜隨和,感覺是否輕鬆愉快有關; 憂慮和緊張會抑制α波,清醒閉目養神時最易出現α波。在這種狀態下,身心能量耗費最少,相對的腦部獲得的能量較高,運作就會更加快速、順暢、靈感及直覺敏銳。 α波是人們學習與思考的最佳腦波狀態。從腦電波研究中可發現靜坐練習者在入靜時α波明顯增加,功力越高者α波和θ波電壓越高,腦電波同步協調性也越佳, 腦波電壓增高及協調是表示人腦內這「小宇宙」內能量增大及發生了質的變化,腦內較多神經細胞網絡被駁通,也表示平時受外界影響混亂了的意識轉化成清晰愉快意識狀態, 憂慮和緊張的意識減輕。 可見在腦波α狀態時意識與潛意識之間閘門開着,身體感覺意識層面的「短暫記憶」容易和潛意識溝通。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中外靜坐研究四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對40名學生進行靜坐生理實驗觀察表明:只要靜坐5至10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而這個數值相當於深睡7個小時后的變化,同時發現受試者血液中被稱為「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 小乘佛教講:「久坐必有禪。」靜坐不但可增長功力及養生療疾,另外還可以開悟增智、頓悟宇宙人生大道。 據新科學家網站近期報道:美國肯塔基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如果你一夜沒睡,但只要打坐40分鐘就可彌補睡眠的不足。 研究人員讓10位一夜未睡的受試者分別讓他們或打坐、或閱讀、或聊天、或睡覺,40分鐘后又對他們進行「心理動作警覺作業」測試,其實驗結果令研究人員震驚。 習練過冥想打坐的人都說,打坐使他們精力充沛,有些人表示他們只需要短暫的睡眠即可。 雖然許多研究顯示,打坐時腦部活動的腦波形式改變了,且神經元自發放電節率會協調一致,但打坐是否真的會起到像睡眠一樣使人恢復精力的作用? 美國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的歐哈爾與同事,通過「心理動作警覺作業」肯定了以上的問題。這是一種公認的測試睡眠缺乏對人思考敏銳度的影響的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盯着計算機屏幕,只要看到一個影像出現就馬上按鈕。一般情況下,人們會在200-300毫秒內反應,但是一個睡眠缺乏的人則會花很長的時間,甚至有時根本就沒意識到影像的出現。 歐哈爾等讓10個較為疲憊的受試者分別在經過40分鐘的睡覺、打坐、閱讀或者聊天後做以上的測試。 歐哈爾說,在冥想打坐40分鐘后受試者每個部份的測驗表現都得到了改善。在受試者一個晚上沒有睡覺的情況下,冥想打坐帶來的效果尤其驚人。 科學家們目前還不知道,為何冥想打坐會使人精力充沛,他們正在研究每天花幾個小時冥想打坐的人,希望找到答案 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拉若醫師及其同事,比較了有1-30年冥想打坐經驗和沒有打過坐的各15位志願者的大腦核磁共振圖(MRI)。 他們發現,冥想打坐真的增加了前額葉腦皮層和右前腦島等腦皮層區域的厚度,而這些區域是控制人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地方。 以前的研究曾顯示,一些著名的音樂家、運動員和語言學家的這些腦皮層區域都有增厚。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

第六屆第一次董事會記錄
 一.日期:一0三年一月十九日上午十一點
 二.地地:斗六市南聖路三0一號
三.主席:蔡宏旺 記錄:黃昇源
四.董事長:黃妙玲
五.董事 :蔡宏旺 江永合 黃妙玲 王燦輝 吳麗好 黃昇源 余秋淵
 六.上級指導:
七.主席報告:先選董事長,再交董事長主持開會。
 八.討論事項:
 1.本會第六屆董事有黃妙玲、吳麗好、余秋淵、王爍輝、 蔡宏旺、江永合、黃昇源等七位。請選董事長、聘執行長。
 決議:董事長: 黃妙玲 執行長:黃昇源
 2.本會103年度工作經費決算表一、二,請討論並議決。
 說明:照前前年計劃執行,有憑證與收據。
 決議:全體無異議通通。
 3.申請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董事變更。
 說明:各表請董事簽名蓋章。
 決議:全體無異議通通。
 九.臨時提議:無。
 十.散會。 上午11點50分
 董事長: 黃妙玲 記錄:黃昇源

 親愛的會員:萬安 轉眼間一年又已過去,真是歲月不饒人。感謝會員對自己的基金會愛護,每月捐助善款,在此經濟不景氣中,能讓受本會協助人沒有中斷,都是我們大家的愛心,我在此代他們感謝。
 今寄上102年下半年徵信,若有差錯,請來信或來電告知更正。
 今分享一篇由臉書抄來「布施」:
 有一位施主向佛陀訴苦說:「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是何 因?」
佛說:「因你從不布施。」
那人答說:「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
 佛開示:「不對!布施是明理之人的發心。今世的果是前世的因,今世的因是來世的果。和富窮無關。」
有圖


他爬過來不是討飯,而是來捐錢,這是明白人。
祝 事事如意
 黃昇源合十 102年01月18日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 一0二年會員下半年收入徵信 單位:元
 p.1 姓 名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黃大耀 2100 2100 2100 2100 2100 2100
    陳怜嬙 2100 2100 2100 2100 2100 2100
   黃資雅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黃紹軒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觀音菩薩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關聖帝君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司命真君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黃林蘭香 100 100 100
 陳林綉戀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蔡宏旺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林美秀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蔡政達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徐美燕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蔡依潔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蔡紫纓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蔡定華 200 1200 200 200 200 200
蔡政憲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蔡政哲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天上聖母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道祖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觀音菩薩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蔡懿樺 1000
 蔡佩妤 1000
 蔡明娥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簑田賢一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蔡幸絹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何怡慧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何虹儀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何宗學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黃玉蘭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柯佳玲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柯良和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黃敏容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朱美芳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柯碧雲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p.2 姓 名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黃昇源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高美紗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黃應全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黃泓嘉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黃舒柔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黃鈺婷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黃妙玲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陳行健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黃明德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王寶慧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黃皇崇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黃建勳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廖森喜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吳麗好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廖凱聖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廖凱儀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張吉盛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游素屏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張君槐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洪玉華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張雅婷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張坤賢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張景昇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游承恩 100
 邱雅雲 100
 游騰彥 100
 游騰豪 100
 游蕙綸 1000 1000 1000
 陳羿伶 1000 1000 1000
陳羿君 1000 1000 1000
張惠津 10000

 p.3 姓 名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許文欽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古沛清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許育誠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楊 笙 200 200 200 200 200
 許育菱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許育菁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高進麟 1000 500
 陳淑芬 1000 500
高孟君 1000 500
高瑞章 1000 500

 呂慶源 1000
 張素嬌 1000
呂政樟 1000
呂政達 2000

 林詠源 1000
 黃香餘 1000

 曾新謀 250
 曾沈麗鸞 300
 曾俊鈞 300 300
曾浚宏 300

 盛曉蓮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王香文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徐政瑜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江永合 3000 3000
周林美津 30,000
 吳秝虹 10,000
 林彩鳳 6000
 林沅錡 2000 2000 2000
 沈文宗 2000 劉鳳英
 500 李錦源 20,000

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中外靜坐研究三

現代科學證明,打坐可以改變腦結構。據報道,美國科學家2005年研究發現,冥想打坐不但可以放鬆你的精神和安穩你的心靈,還改變你大腦的結構並增進你的智慧。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和馬里蘭州大學哈里博士經五年研究后說:「冥思靜坐可對視力、血壓、認識功能的激素水平提高大有好處,另可治療許多不治之症和心臟病、關節炎等慢性病。」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外科醫生伯尼•塞格爾也認為:「沉思冥想是鬆弛思想的行動,可治視為絕症的艾滋病和癌症。」 荷蘭科學家研究表明:「打坐沉思者比其它人致病的可能性低50%,在感染威脅生命的重病方面低87%。」 另外,科學家還發現,靜坐時大腦中出現的大量α波,可很明顯的促進一種荷爾蒙激素的增長,從而會使血管擴大和血液暢通,會使人體機構組織細胞進行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 (三磷酸腺甙)明顯增高,會大大增加人體的免疫功能。 據《世界科技譯報》報道:美國瑪赫里希處置大學,自然醫學和預防中心主任羅伯特•施奈德經多年研究后說:「超脫靜坐似乎能夠恢復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和自我平衡的機制, 它對神經激素和部分神經系統都起作用,從而有助於緩解心臟病和其它一些疾病的癥狀……這種技術是一個自然輕鬆的過程,能使你達到舒適安靜的機敏狀態。」 研究人員還說:「如每天靜思兩次、每次20分鐘,這是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並可用做傳統心臟病治療的輔助手段。」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中外靜坐研究二

科學家還發現,常期冥想打坐,可增加前額葉腦皮層和右前腦皮層的厚度,而這些區域是控制人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地方,許多科學家、作家、發明家等名人的前額葉腦皮層都厚,而且他們的腦電波大部分時間都處於α波頻率,這說明坐禪確實能使大腦敏捷並容易產生靈感。所以有專家對學生家長說,小朋友早上醒來時,對他說好話及祝福的話,就會潛入其腦內。 《昭德新編》中云:「水靜極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根據地球物理學家測定得知,空間電離層與地球共振的休曼波是8至14赫茲,而這個頻率與人體打坐入靜時的腦電波基本相近,故在物我兩忘的空靈境界下打坐會發生人天共振證悟人生大道、宇宙真諦。 科學家經實驗還證明:「通過有序的訓練,人體完全可以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大腦電波,而當身體和精神完全處於放鬆狀態時,其記憶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並發現這些人的記憶沒有明顯的飽和點。」 發現超導電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約瑟夫•森曾說:「科學發展到今天,離開了冥思靜坐的體驗就很難走下去了。」許多科學家認為:「超覺靜思是大腦充分發揮機能最高技術,它能夠巧妙地激發大腦的左半球的力量去影響右半球,從而使右腦最大限度地發揮思維能力。」 綜上所論,禪修的作用不僅僅是強身健體、袪病延年、開慧增智,它還對探討研究功法和人體生命科學的奧秘起着積極的作用,它甚至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揭開自然界之謎都有着深遠的意義和作用。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中外靜坐研究一

靜坐有何好處?靜坐、打坐,它是佛教、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鍊方式,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發展而來。 我國傳統的靜坐養生功法,實際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 據《莊子》一書記載,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廣成子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勞汝靜,乃可長生。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 以現在自律神經學來說極是啟動副交感神經,修復自己細胞及自我免疫系統,避免交感神經啟動,導致顆粒性白血球增生,並分泌發炎激素攻擊自體細胞導致癌細胞產生(身體慢性發炎現象,細胞膜被自由基氧化,導致細胞膜梨子通道閉所引發的代謝症候群,亦即三高現象,心血管硬化栓塞)。 以上這段精闢的論述,實則就是在靜坐中的真實感受和長生之道,非真實際修習人無法感受。 靜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慧增智,故顯教、密教及道家、儒家、瑜伽術對打坐都很重視。 科學重實驗,分二組人,儘管所有的受試者,都沒有練過冥想打坐,一組經40分鐘靜坐的受試者,從朦朧中清醒,精神感覺特別清澈。另一組則聊天的和閱讀者,四十分鐘後對精力都沒有絲毫的幫助,這說明冥想打坐對大腦確實有不可思議的幫助。 美國俄亥俄州的某空軍基地實驗室科研人員,從事大腦研究幾十年後發現,人大腦的活動有幾種不同的類型,既有8至13HZ的α波、14至25HZ的β波、4至7HZ的θ波、1至3HZ的δ波。當我們大腦處於緊張、情緒激動或亢奮時,往往會出現β波;而當我們處於安靜休息的清醒狀態下時,在腦中會出現α波;而在極度疲勞或熟睡時,大腦中出現的是δ波;而成年人受到挫折、鬱抑及精神病患者和少年兒童,一般大腦中出現的是θ波。 美國哈佛大學華萊士教授,在對修鍊者做鬆靜時的腦電波測試中發現:人體虛靜時,頭部前額區和中心區的α波強度會大幅度增加,頻率由20HZ以上減慢至8至9HZ。原主要分部在大腦後枕部的α波節律逐漸向前額部位轉移,其強度增高了425%至525%。而神經細胞的電活動高度有序化同時發生變動,其程度是不練功的4至5倍。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第三篇公孫丑章句上第二章之3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 以其外知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註: 至大至剛:朱注:「至大,初無限量;至剛,不可屈撓。」 直養無害:趙注:「養之以義,不以邪事干害之。 焦疏:「直,即義也,緣以直養之,故為正義之氣。」 毛氏逸講箋:「以直養者,集義所生,自反而縮。無害者,不助長也。以助長, 則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塞於天地之間:趙注:「養之以義,不以邪事干害之,則可使滋蔓塞滿天地之間,布施德教無窮極也。」 配義與道:朱注:「配者,合而有志之意。義者,人心之裁制。道者,天理之自然。」 孫云遐曰:「道義雖蘊藏在人心,但不能自動的行走出來。惟養成這股氣,見所當行的,便努力去行;見所當為的,便挺身去為。氣因義道而盛大,道義得氣而伸張;兩相配合, 即是『配義與道』。」 無是餒也:言無此道義則氣餒矣。是,指道義言。餒,氣餒,有空虛軟弱之意。 集義:集,合也事事皆合於義,則涵養既久,心無愧作,浩然之氣自生於中。 非義襲而取之:朱注:「非由一事偶合於義,便可掩襲於外而得之也。」襲,掩而取之。 行有不慊於心:謂行不合義,則於心歉然不快足也。慊,快也、足也。 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知也:告子嘗以仁內義外。 焦疏:「告子勿求於氣,並不求於心,是不知義在於內與氣俱生,故造為外義之說。不知義,故不知持志,即不知善養浩然之氣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此數句言養氣須持以恒久,勿求速成。 呂氏春秋:「事,為也。」必有事焉,謂必有所為也。指浩然之氣之養。 「正」有三說:朱注:「正,預期也。言養氣者,必以集義為事,而勿預期其效,其或未充,則但當勿忘其所有事,而不可作為以助其長,乃集義養氣之節度也。」 焦疏:「正之為正,即是已止之止。必有事焉而勿正,謂必有事於集義而不可止也。合以不止?心勿忘則不止也。心何以勿忘?時時以不得於言者求諸心,即時時以不得 於心者求諸心,使行無慊於心,則心勿忘而義集也。」 倪文節思曰:「『正心』二字乃『忘』字傳寫之誤。當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忘勿助長也。』言養浩然之氣,必當有事而勿忘,即已勿忘,又當勿助長也。」 閔 :同憫,憂也。 揠:音ㄧㄚˋ,拔草心也。 芒芒然:趙注:「罷倦之貌。」文選歎逝賦注:「猶夢夢也。」 其人:家人也。 病 :疲倦也。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焦疏:「守氣以養氣,是助長也。天下能自反、持志、直養、集氣者,能有幾人。 大抵多暴其氣,以生長其氣,故云:『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又『以為無益而舍之者』,是不有事而止,而不求氣者也。 『不耘苗者』是指告子之『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故無害也。『助之長者』,指氣本能從義直生,而助之生,是為『揠苗者』。譬如黝、舍之守氣以暴其氣者也。暴其氣則 不能自反,不能持志,不能集氣,凡無義無道者,難不慊於心,而一以其氣行之,以直長養之無害者,以不直長養而有害必矣。故『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大意: 公孫丑又問:「請教什麼是浩然的正氣呢?」 孟子說:「這是很難說明的!它這種氣,是極其廣大,而又極其剛強。人能拿正道好好的培養它,且沒有一絲毫邪念去損害它,那麼它就能日滋月長,充滿在天地之間了。可是這種氣, 是要用人心之當妳的『義』和天理之自然的『道』兩者配合而成。沒有道和義來配合,這氣就會虛弱下來了。浩蕩的正氣,是集聚平時所行所為一切的道義從內在發生出來的, 不是在外面竊取一兩件偶然合於道義的行為就可得著的。假如所做的事,有一件在心裏不快悅,這氣也就虛弱下來了。 我所以說:『告子不曾曉得其義。』因為他把義看做外在的東西。所以養氣的工夫,必定要把集聚道義當做一件事,但不可預先期望效果,只要心裏不忘記,由它自然生長就好了; 也不要因為氣不充足,另外想法子幫助它生長。切不可像宋國人那樣;宋國有個人憂愁他的稻苗不長大,而把苗根拔高起來,精疲力竭地回到家, 告訴家人說:『今天累極了,我幫助稻苗生長了!』他兒子跑去一看,那稻苗都已枯槁了。現在天下人的養氣,不像宋國人這樣幫助稻苗生長的人實在太少了! 至於把養氣當做沒益處而丟開了的,那那是不替稻苗除草的人。而幫助氣生長的,那是拔高苗根的人,非但沒有益處,反而害了它了。」 說明: 孟子之時把現代呼吸產生能量稱為養氣,氣以現代講就是能量。現在禪坐煉呼吸,每人都可以學習,以20分鐘的時間,以忘我而煉,一日一次或多次都可以,但是不能間斷,否則能量會自己減弱。 孟子對養氣告訴公孫丑,告子不知其內涵而走錯路,而非做一二年善事就好,要永存善念。孟子知道路徑,故能養浩然的正氣。 現代學禪定呼吸產生能量者,不可有邪念,不用求於人,不用別人加持,要順其自然生長,最重要的是要心無雜念時,其能量則長大到無邊際。到那時就如佛經所云:「隨處祈求隨處應。」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生其心」,許多人都明白也會引用,但真能明其大道者寡。若把它寫成「應無所住,生其心。」那將更能讓修行人容易開悟。其意為修行禪定於何處何時,能無起心動念 而入寂淨之時,則能返回本性如來;產生之能量可大到無有邊際,能明白自然大道之玄妙。 六祖惠能大師,沒有聽經、讀經、念佛,而在廚房舂米劈柴,專注其心而能明其理,即為戒定慧完成,五祖為其念金鋼經,念到「應無所住生其心」,請五祖不要再念下去,而五祖傳其衣鉢為傳人。 我推廣四書三十餘年,亦稍明其理,告訴來聽聞者,每日先做深呼吸49次,有閒靜坐20分鐘,或多次練習,不中斷,更不要為『揠苗者』。 三年小成有反應,如孔子之五十而知天命,如黃庭經之結聖胎;五年中成,如孔子之六十而耳順,如佛家之神通;十年大成,就如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如佛家之四聖法界之佛。 但講歸講,不用錢的是不會有恆修行,故自下篇起舉幾篇中西理論,以臉書分享,來說明其現代科學證明,禪修對身體健康好處。 但精神好處自己可要自己體會,知道就不宜講。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臉書分享: 一輩子的承諾

老婆婆和老公公的年紀老邁,老公公的身子一直很差,而老婆婆的身子卻尚算壯健。因老公公身子問題,他倆並沒子嗣,老婆婆卻很害怕孤單,常常擔憂老公公死後要獨自面生活。老公公常捉弄老婆婆,叫老婆婆在他死後再尋找伴侶,這個玩笑,總令老婆婆感到心酸。 後來,他倆在一次行山時,老公公跌倒了,以後也不能步行,需要坐輪椅,手也不能再動了,所以連吃飯也要有人在旁餵吃。原本已受百種病魔折磨的老公公一下子情況就變得更糟糕,他每天都需要老婆婆餵他吃飯,甚至連大小二便也要老婆婆照顧。又沒有什麼親人在身邊,日子雖然難熬,可是他倆好像比以前更甜蜜。 直到有一天,老公公被証實患上癌症,現在,他除了要克服生活的不便外,還要接受物理治療和疾病帶來的痛楚。 醫生慎重地問老公公:『你要選擇安樂死嗎?』老公公笑了笑回答:『不!我相信我能活下來的。』可能疾病初期帶來的痛楚不大,但到後期,一個體弱的老人家還熬得下去嗎?醫生不禁憂心起來。老婆婆雖然大受打擊,可是仍很樂意照顧老公公。但看著老公公的臉色一天比一天憔悴、蒼白,老婆婆的心很酸很酸。 有一次,老婆婆認真地問老公公為什麼不接受醫生的建議?老公公回答:『因為我是男人阿!哪可以選擇像自殺似的安樂死。』老婆婆微笑回答:『一個大男人,要妻子每天清理大小二便的,還在逞呢!』其實老婆婆是十分高興老公公沒有選擇離她而去。又過了若干日子,老公公的情況已變得很壞很壞,老婆婆每天看見在床上抽搐的老公公比死更難受,便嗚咽哭了起來,她竟親口求老公公選擇安樂死。老公公並沒有回答,只是緊緊捉著老婆婆的手。 醫生護士都很驚訝,這老人家的跟病魔對抗意志真的很頑強,大約他承受了很多吧!大家都不禁地想,到底什麼使這個老人家那麼堅持活下去呢?大約在一個明媚的上午,老婆婆睡著了,再也喚不起來了。 葬禮上,老公公沒有哭,護士把老公公推到老婆婆的面前,老婆婆靜靜地睡著了,老公公突然微笑了一下。護士很詫異,她衝口而出地對老公公說:『我們都以為你是因為不捨得老婆婆才那麼堅強地活下去呢!』 老公公又笑了一下回答:『你說得對呀,就是因為對她的不捨,才堅持活了下來,因為害怕看見她哭泣,因為害怕她因失去我而感到孤單......。』 老公公又接著說:『這妮子呀,我從和她結婚那天起便對自己許諾,一輩子都不讓她哭泣的,大約她不知道吧,那次她看見我在床上捲曲,哭了起來,那時我的痛苦,比病魔對我的折磨還要難受......,白頭到老嘛,我們做到了,遺憾的是,我始終令她為我哭過一次......。』 護士在老公公的身後,扶著老公公的輪椅,眼淚不禁無聲無色地掉下。又過了一兩天,老公公也睡著了,帶著因受病魔折磨而變得蒼白的臉,竟帶著一絲慈祥的微笑。 103年1月11日台灣前立委蔡同榮過逝,之前蔡同榮每日推着結婚50年之殘障妻子輪椅,參加各種活動。如今40年不生病的男人數日就走了,也是此文之例吧。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報恩與還債

越洋電話裡,我對女兒說:「大姑姑對我說:『當你的女兒很幸福。』」 女兒在倫敦求學快四年了,每年花費我數目可觀的學費和生活費,她有點不好意思的回答:「姑姑說的,一點沒錯。」 我說:「我一定是上輩子欠你很多,所以這輩子還你。」 女兒笑答:「爸,說欠債很難聽耶,說報恩比較好啦!」 我不以為然說:「什麼?我報你的恩,有沒有搞錯?」 女兒笑答:「現在你報我的前世恩,等你老了,我再報你的今世恩。」 我還是不以為然說:「這什麼話?」 女兒笑答:「爸,報恩比較好聽啦,欠債多難聽。」 我不再和她計較說:「好吧。報恩就報恩。」 事後,我把女兒的想法告訴太太,太太不置可否;太太再轉述給老丈人聽,老丈人聽完後大笑說:「嗯,有意思。」 結婚以前,父親就對我說:「夫妻是相欠債,婚後要互相容忍。」 結婚以後,我謹記父親的教誨,一個家倒也經營得融洽和諧。但是,人吃五穀雜糧,事情難免有不順遂的時候,彼此情緒失控,氣話有時難免脫口而出:「就算我上輩子欠你的好了。」。 太太忿怒的回應說:「我才上輩子欠你呢!要不然,為什麼都是我在做?為『你家』做到死?」 事後想想,太太的話並沒錯。嫁到我家來,她的確是為我家完全付出。 不過,說「相欠債」這種話,還是令人心很不安,是不是債還完了,大家彼此就可以一走了之?或者,一輩子都還不完債,永遠陷在還債深淵裡? 我們這一代,常常動不動就被灌以「父母子女相欠債」或「夫妻是相欠債」等觀念,根深柢固。 因為這種彼此欠債的觀念,債主和債權人的關係,自然好不到哪裡去,大家因此都背債背得好辛苦。 「相欠債」的觀念實在很負面,不夠積極。 如果改變這種負債的減法觀念,變成彼此報恩的加法觀念,會不會比較好呢? 女兒的一席話,讓我陷入沉思。 前些日子讀佛書,經書上說:「每一個人是每一個人的菩薩,父母是子女的菩薩,子女也是父母的菩薩。」 對呀!我恍然大悟。既然彼此是彼此的菩薩,彼此報恩,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不說「夫妻是相欠債」或「父子是相欠債」,而是說「夫妻是相報恩」和「父子是相報恩」,不是比較正面,比較積極嗎? 既然彼此是來報恩的,當然心中會常懷感激,態度自然就會謙恭有禮,自然就會口吐蓮花,不出惡言。 說一輩子相欠債,好像永遠沒有還完的時候,多痛苦哇!觀念轉變,原來只在一念之間。 好的觀念是加法,是正數;不好的觀念是減法,是負數。好的觀念砥礪我們的品格更上一層樓,不好的觀念詆毀我們的人生每下愈況。 我們不僅要把父母當恩人看待,也要把太太丈夫當恩人看待,甚至把子女都當作恩人,我們是來報恩的,報的人感恩,受的人歡喜。 我的心因此豁然開朗,真是要感謝女兒的回話。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第三篇公孫丑章句上第二章之2

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 「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其心,勿求其氣。』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 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既曰『志至焉,氣次焉』,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者,何也?」 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獗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註: 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其心,勿求其氣:分二解 1.告子為人,勇而無慮,不原其情,不得他人之善言加諸己,則勿推求其心之善否;不得他人之善心加諸己,則勿推其辭氣之善否。換言之,人以惡言加我,我對其言已不悅矣, 則不復問其心之善否;人以惡心待我,我對其心已不悅矣,則不復問其辭氣之善否也。 2.告子謂於言有所不達,則當舍置其言,而不必反求其理於心;於心有所不安,則當力制其心,而不必更求助於氣。此所以固守其心而不動之道也。 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 此孟子對告子之言而評論之,亦有二解 1.孟子以為不得他人善心加諸己,而勿推求其辭氣之善否猶可;蓋人有惡心而詐善辭氣以欺我,我之心不為動,則能知其心而不惑於其詐,故可也。 若不得他人之善言加諸己,而勿推求其心之善否則不可;蓋若人本有善心,而言語之間不免暴戾,我則但怒其言,不復能知其心,故不可也。 2.孟子既誦其言而斷之曰:彼謂不得於心而勿求諸氣者,急於本而緩其末,猶之可也。謂得於言而不求諸心,則既失於外而遂遺其內,其不可也必矣。 總結:告子徒以「不求」為不動心之方法。 孟子則以「直養」持其志為不動心法。 志至焉氣次焉 :至為來至之至,志之所至,氣即隨之而上。 持其志,無暴其氣:趙注:「言志所嚮氣隨之,當正持其志,無亂其氣,妄以喜怒加人也。」 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焦疏:「持其志使專壹而不貳,是為志壹;守其氣使專壹而不貳,是為氣壹。黝之氣在必勝,舍之氣在無懼,是氣壹也。曾子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是志壹。」 朱注:「孟子之言志之所向專一,則氣固從之;然氣之所在專一,則志亦反為之動。」 今夫獗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獗,顚躓;趨,走也。蓋人之疾趨而行,氣使之也;而至顚獗,則無不動心矣。 大意: 公孫丑說:「請問夫子的不動心和告子的不動心有何差別,可以說給我聽嗎?」 孟子說:「告子說過:『得不到他人的善言,就不必再去推測他的存心是否善;得不到他人的善心,就不必去推測他的辭氣是否善。』這便是告子所以不動心的兩層功夫。 但依我看來:『得不到他人的善心,就不必再推求他的辭氣是否善。』這一層還可以;因為人有了惡心,卻故意說出善的辭氣來欺詐我,我的心不為所動, 那就能識破他的心機而不致上當了。『若得不到他人的善言,就不必再推求他存心是否善。』這一層就不可以了;因為如果他人本有善心,而言語不免乖戾, 怎麼能了解他的真意呢?」 要知道志是氣的主帥,氣充塞在人的全身,志到那裏去,氣就跟著到那裏。所以說:「要做到不動心的工夫,先要堅守著這志,同時不要暴亂了這氣。」 公孫丑說:「既然說『志到那裏去,氣就跟著到那裏。』卻又說『先要堅守著這志,同時不要暴亂了這氣。』這就究是甚麼緣故呢?」 孟子答說:「志專一不貳時,就能引動氣;但氣若是專一不貳時,也就能震動了志。譬如那跌倒的人,都是急走的人;因為在急走之初,是一鼓作氣,到後來使氣過度,倒反震動了心, 而不得不跌倒了。由此可知,志與氣有連帶關係,要真正做到不動心,一面要堅守這個志,一面還要不暴亂了這氣。」 公孫丑問:「請教夫子『不動心』的工夫,長處在那裏呢?」 孟子說:「我的工夫,和告子所說的不同。我能知道人言語的是非得失,我還善於涵養我那浩蕩的正氣。」 說明: 古代對修道成仙佛之事,都密而不傳過於四耳,故常以比喻來述說,能悟者是有緣。 但到100年前玄穹上帝禪讓於玄靈上帝後,道降火宅,可以明講修真大道。 今孟子在此所說不動心就是修禪定工夫。以志喻心,以氣喻呼吸。孟子講到此乃是道教九轉之養胎階段。 因告子對於呼吸與心之寂靜不很了解,最後只能達賢人之位。而孟子能明白氣動與專注的關係,故能明心見性而成聖位。 故現代修行人要對儒釋道三教經典多少涉獵一點,自己能有恒心毅力學習,將必有所成。不必發錢拜師,而最後來個失財失身.真是枉也。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幸福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在追求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漏失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又有多少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多人窮盡一生的心力追求幸福,換來的卻只是白髮蒼蒼和一聲聲的唏噓,這都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幸福的真諦。雖然財富、健康、名位、權勢都是一般人所喜愛的,但這些並不等於幸福。 幸福的真諦應該是「平安就是福」,能不能夠平安雖然和外在環境有關係,但是決定性的關鍵,還是在於主觀的自我心態,如果自己的心態能平安、知足,就是幸福;如果不知足,要獲得幸福就很難。 真正的知足是「多也知足,少也知足,沒有也知足」,這是平安常樂的基本條件。 不過,「多也知足」還容易理解,「少也知足」和「沒有也知足」就很難體會了。一般人大概會覺得納悶:「東西都不夠用了,要怎麼知足呢?更何況當什麼都沒有時,講知足不是很奇怪嗎?」。其實,東西多不一定就能滿足,因為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真正、絕對的多,所有的「多」都是透過相對、比較而來的。而且,即使真的擁有很多,既不可能永恆不變,也不可能永遠維持正面的成長。 所以,當「有」的時候就應該知足,至於「少」或「沒有」也是一樣,因為「少」或「沒有」都可能是「有」的開始。 因此,無論將來「有」或「沒有」,都一樣要努力,不要和別人比較、不要和過去比較、也不要和未來比較。只要活著,就要憑自己的心力來做事,如果做錯了事,就要懂得懺悔、反省;如果做得不夠好,就要繼續努力把它做好、力求完美,以求不愧於天、地及自己的良心,這就叫做「知足」。 現代人因為缺乏感恩、知足的心,得到利益以後不但不會滿足,而且還會嫌棄別人把不要的東西送給他們,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此外,我們也要常常想到,自己的福報是從過去生中帶來的。所以,這一生要好好的惜福、培福,不要糟蹋了自己的福報。 一個真正知足的人,能夠瞭解「進退自如」的道理。退的時候,他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認為是老天瞎了眼、自己生不逢時;進的時候,他則會心懷感謝地想:「如果不是我過去修來的福報,就是別人對我太好了。因為得到許多人的幫助,我現在才能這麼順利,無論得多、得少我都很感激。」所以,一個人如果不知福、惜福,卻老是在享福,福報就會愈來愈少,幸福的日子總有結束的一天。一個懂得知足、惜福、知福的人,當遭逢逆境時不會抱怨,在一帆風順時則懂得感謝,無論何時何地都感到心滿意足,才是個真正幸福的人。布袋和尚就是最好的典範。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第三篇公孫丑章句上第二章之1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比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 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 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 曰:「不動心有道乎?」 曰:「有。北宮黝之養勇,不膚橈,不目逃;思以一毫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 孟施舍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舍守約也。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可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可往矣!』 孟施舍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註: 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比霸王不異矣:言當老師如得居齊國卿相之位,而行其道,則由是先霸諸侯,再王天下,亦不足怪也。加,居也。異,怪也。 動心 :朱注:「有斤恐懼疑惑而動心。」 四十不動心:蓋四十強仕,君子道明德立之時。孔子云:「四十而不惑。」亦不動心之謂也。 孟賁:古勇士,衛人。尸子云:「孟賁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兕(ㄙˋ)虎。」 告子:趙注:「告,姓也,名不害。兼沿儒墨,嘗學於孟子。」 北宮黝:北宮姓,黝名。淮南子:「握劍鋒以離北宮子、司馬蒯簣。」高誘注:「北宮子,齊人,孟子所謂北宮黝也。」 膚橈 :謂肌肉被刺而撓屈也。所謂撓屈,即口語「收搐」之意。 目述 :目被刺而眼睛轉以逃避也。 挫 :猶辱也。 市朝 :指公共群集之場所。 褐寬博:朱注:「褐,毛巾;寬博,寬大之衣,賤者之服也。」 嚴 :畏憚也、尊敬也。無嚴諸侯,無有可尊敬的諸侯。 孟施舍:趙注:「孟姓,舍名。施發音也。」施如台語之阿。 所 :衍字。 視不勝,猶勝也:言其勇往直前,不計勝敗也。 會 :合戰也。 三軍: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此則借為強敵眾多之稱。 孟施舍之守約:應為孟施舍之守氣之誤。 守氣,守己自持,無懼怕。 守約:所守之道簡要,即守義理也。 大意: 公孫丑問孟子說:「假如夫子做到齊國卿相的地位,得以推行大道,雖由霸諸侯甚至王天下,也都不足奇怪了。如果是這樣,那麼夫子會不會動心呢?」 孟子回答說:「不,我四十歲的時候就不動心了。」 公孫丑說:「像這樣,那麼夫子的勇氣超過孟賁遠多了。」 孟子說:「這並不難,告子不動心比我還要早呢!」 公孫丑說:「要不動心,有方法嗎?」 孟子說:「我拿兩個人說給你聽吧!齊國有箇勇士叫北宮黝,他培養勇氣,使自己不動心的方法是:縱使有人向他身上刺一刀,他飢膚都不收搐;縱使有人向他眼睛刺一劍, 他連眼珠都不閃避,但在他想來,就是一根毫毛受到別人的挫辱,也像在公共場所當眾鞭打一樣的可恥。他既不肯受辱於穿寬大粗布衣服的平民,也不肯受辱於 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君;在他看來,刺殺一箇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君,就如同刺殺穿寬大粗布衣服的平民一樣。他心裏根本沒有感覺到諸侯有甚麼尊嚴可畏; 假使有誰用粗厲的聲音斥罵他,他一定當場還報回去。還有一箇勇士孟施舍的培養勇氣,使自己不動心的方法是:據他自己說:『我打起仗來,只知勇往直前, 絕不計較勝敗,明知不能取勝,也當作必能取取勝的一樣。如果先佔量敵人的強弱才前進,考慮戰鬥的勝敗才交兵,就是懼怕敵軍眾多的了。我孟施舍那能一定取勝呢? 只不過心裏沒有懼怕罷了。』孟施舍不問打仗是否勝敗,以沒有懼怕為主,專講求守己,他那氣象很像曾子的反求諸己;北宮黝不論對方是否貴賤,以不論對方是否貴賤, 以不受屈辱為主,專講求勝人,他那氣象很像子夏的篤信聖人。這兩個人的勇猛不知道究竟那一個高強些。但是孟施舍的沒有懼怕,完全守氣自持,比起北宮黝的不受屈辱, 一味任性好敵要求得切要啊!從前曾子告訴他的弟子子襄說:『你好勇嗎?我曾經聲我老師孔子講過大勇的道理;自己反省一下,要是我的義理確是不直, 雖然面對一個穿寬大粗布衣服的平民,我難道不恐懼嗎?自己反省一下,要是我的義理確是直的,雖然面臨千萬強敵,我也要前去抵禦了。』 所以孟施舍的守氣,又不如曾子的守義來得切要了。」 說明: 現在的台灣65歲以下的人,不知日本殖民台灣時,百姓的可憐,光復後台灣還是可憐一大段時期。台灣現人生活在前總統蔣經國執政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後,漸漸沒落的現在,就叫苦連天, 學生不念書,逃課也要出來嗆總統,真是道德淪喪,而百姓見近利而忘遠恩。 舉一例子說明: 有一位我常期供應白米的窮難人家,父親死了,無錢辦喪事,同村一位富人給四萬元讓他完成為人子的義務。經三年後,該富人想出來競選里長,為民服務, 因他本已好善樂施而無買票而落選。 後來我問我給白米的人,他里長選誰?他說選給500元的當選人。我說:「你父親喪事是那富人給你錢辦理,你怎麼不選他呢?」 他回答說:「那是三年前事,而現當選人現給500元,所以選他。」 此就是現在人的心態,不管是一般百姓如此,連高級知識者也如此,可悲啊! 而此段說明勇之區別,現在台灣百性都是為自己利益而勇,如販毒、貪污、造假,食物藥品參毒。若有人可憐朋友,介紹進入善好社團,不久之後,他就會項羽一樣說:「予可取而代之。」 千方百計來,排斥介紹人。所以看到此文者,要早日練就不動心,那時「境就不能轉心了,而能心由轉境界。」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以智慧處理事

你抵抗什麼,什麼就會擴大,你靜觀什麼,什麼就會消失。不管你正面臨的問題是:與人衝突、爭吵,或是受人批評、攻擊、侮辱,如果你去對抗,問題就會擴大且持續下去。 只要有對抗,就會有衝突,就會有對立,而衝突和對立,又會引發憤怒、怨懟、攻擊,然後就沒完沒了。 反之,只要讓自己沉靜下來,那麼不論你靜觀什麼,什麼就會消失。你不需費心去找任何理由而為自己辯護,只要沉靜下來,你的舉止本身,就會顯示最好的理由。 你不需費力去爭執,只要沉靜下來,你連想都不用想,正確的言語自然就會產生。 你不需刻意去控制情緒,只要沉靜下來,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計較,心境自然平靜。 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我們只要把心沉靜下來,直到心田的淤泥沉澱,湖水自然澄清,你的困擾自然也就消失不見了。 阿含經中提到: 佛陀在為信徒開示時,總要先「令其心調柔」才為其說「法」。所以祝福你保有一顆容易感動的心、柔軟的心、慈悲的心,來接納這世間的種種不完美,而能看出這世間種種的好。 雜阿含經‧卷四: 老病死苦常隨逐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 斯匿王在閒靜處,作如是思惟:「世間上有三種法,是可憎、不可愛、不可追念的。何謂可憎呢?就是老;何謂不可愛?就是病;何謂不可追念,就是死。」 波斯匿王作是思惟後,就起身前往佛所,頂禮佛陀後於一旁坐下,向佛請示:「世尊,我於靜處思惟,世間有三種法,一者可憎,二者不可愛,三者不可追念。可憎的是老,不可愛的是病,而不可追念的則是死,請佛陀為弟子開示。」 佛陀表示:「大王的體悟非常好,老、病、死確實如你所說,是可憎、不可愛、不可追念的。如果世間上沒有老、病、死,如來就不會出現於世,也不需為世人說法。但因世間有老、病、死三事,如來才會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如來所證之法,以及調伏之法。」 佛陀接著又說:「大王的車子裝飾得如此珍貴莊嚴,但是用久了,色彩就會斑駁、脫落、敗壞,如同我們的色身也將經歷衰老。但大王你要知道,正法歷久不變,是不會衰老的。即使是端正殊妙的色身,都會因老而敗壞。假使壽滿百年,終將踏上死亡之路;而病痛則會剝奪人的力氣,令人衰弱無力。年老就意謂著邁向死亡,因此要常樂於禪定,收攝身心,精勤用功,了知有生必有死,戰勝老病死諸魔境,跨越生死此岸,到達清涼解脫的彼岸。」佛說法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第三篇公孫丑章句上第一章之2

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且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未洽於天下;武王同公繼之,然後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 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於武丁,聖賢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 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 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 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 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 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註: 滋 :益也,愈也。 百年:朱注:「文王九十七而崩,言百年,舉成數也。文王三分天下,才有其二;武王克商,乃有天下;周公相成王, 制禮作樂,然後教化乃行。」 洽 :徧也。 法:效法。 當:敵也。 武丁:殷王名,即高宗。朱注:「商自成湯至武丁,中間太甲、太戊、祖乙、盤庚,皆聖賢之君。」 又:「自武丁至紂,凡七世。」 作 :起也。 故家:舊臣之家也。 流風:流傳之風化。 微子:名啟,商紂兄。微,國名,子,爵也。 微仲:名衍。呂氏春秋當務篇云:「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微,其次曰仲衍,再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 膠鬲:殷賢人。初隱為商,文王舉而進之紂。 鎡基:鋤也。 時 :謂耕種之時。 改 :更也。 改聚:朱注:「此言其勢之易也,三代之時,王畿不過千里,今齊已有之,異於文王之百里。」改聚之意為不用再招募百姓, 齊人民已眾多了。 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齊國富裕,飢餓的人容易得食物,口渴之人容易得飲料。朱注:「此言其時之易也,自文武至 此七百餘年,異於商之賢聖繼作;民苦虐政之甚,異於紂之猶有善政,易為食飲,言飢渴之甚,不待甘美也。」 置、郵:朱注:「置,驛也。郵,馹也。所以傳命也。」 倒懸:喻困苦之甚也。 大意: 公孫丑說:「照這樣說來,那弟子就更加迷惑了。況且憑文王的德行,加上活一百歲的長壽,他的教化還不能在天下普遍施展; 要武王、周公繼續努力,方才大大的風行。現在把王業說得這樣容易,那麼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嗎?」 孟子說:「這怎麼能同文王比呢?從商湯到殷高宗武丁,中間賢明聖哲的國君,有六、七個興起,天下的人民歸服殷朝, 已經很長久了;一長久,這趨勢就不容易改變。所以武丁朝會諸侯,國有天下,如同把東西放在掌心運轉似的輕易。 殷紂離開武丁的時代沒有多久,前代有功的世家和遺留的風俗,流傳的教化和慈惠的政令,還有存留着的; 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繆鬲,都是有賢德的人,共同幫助他;所以紂雖然暴虐,也經過很久才失掉天下。 那時候沒有一尺土地不是屬於紂的,沒有一個人不是紂的臣下;可是文王只由一百方里的土地上推行王道政治, 所以難得成功啊。齊國有句俗話說:『雖然有智慧,不如把握住有利的機會;雖然有鋤頭,不如等待着耕種的時節。』 現在就容易這樣做了:在夏、商、周三朝最盛的時代,王畿沒有超過一千方里的,齊國已擁有那麼廣大的領土了; 鄰里密集,雞鳴狗叫的聲音可以互相聽見,這情形由國都一直延伸到四方的邊境,齊國已擁有那麼眾多的人民了。 土地不必再開闢,人民不必再聚集,把握這機會,施行仁政,就可以稱王於天下,沒有人可以擋得住啊! 而且從武王到現在已七百多年,不見王者的興起,從來沒有比這個時期更長久的了;人民在暴政壓迫下困苦憔悴, 從沒有比這個時期更厲害的了。肚餓的人容易吃得飽,口渴的人容易喝得起;孔子又曾說過:『德化的流行散布, 比傳車、驛馬傳送命令還快。』在現在這個時候,擁有兵車萬輛的大國推行仁政,老百姓的喜歡,就同解除被倒懸 的痛苦一樣。所以做事如及古人一半,功效必定加倍超過古人,只有這時候是這個樣子的。」 說明: 當時學生公孫丑是齊國人,知道齊桓公重用管仲為相,而不知並有賢人鮑叔牙、公子舉、公子開方、曹孫宿、隰朋、寗越、 賓須無、東郭牙等相助,而非一人能隻手撐國。並由齊桓公受鮑叔牙之薦而君臣互信之,不視管仲私德,才能九霸諸侯。 孟子是儒家尊周天子以正統,管仲若是聖賢,能九霸諸侯,就有能力恢復周室天子與諸侯的制度,而不是諸侯各據一方的亂象。 故儒家卑視之。 晏子即晏嬰,歷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使齊能大治而民生不受飢寒,本身勤儉,食無兩肉,妻妾不穿絲綢。 目前台灣的墮落為亞洲四小龍之末,乃是如春秋戰國一樣,各想為王,置百姓於水火而不顧,弱勢及貧窮人,年年增加, 有能力者,天天爭權奪利,畫大餅騙百姓。各項重大工程能偷工減料、貪入私囊,多多益善,故有天災水患,舊工程安然無恙, 新工程則斷毀連連。若是如此,國人不知懺悔,人云亦云,任何人來執政,台灣還是越墮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