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有愛就夠了 作者:劉墉


有什麼比真正伸出手,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年輕,一起老去,更真!

有一位老人,收藏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古董。老伴早死,留下三個孩子,長大都出了國。孩子不在身邊,所幸還有個學生,跟出跟進的伺候。

許多人都說:「看這年輕人,放著自己的正事不幹,成天陪著老頭子,好像很孝順的樣子。誰不知道,他是為了老頭子的錢。」

老人的孩子們,也常從國外打電話,叮囑老父要小心被騙。
「我當然知道!」老人總是這麼說:「我又不是傻子!」

老人死了,律師宣讀遺囑時,三個兒子都趕回來,那學生也到了。遺囑宣讀之後,三個孩子都變了臉。因為老人居然糊塗到把多半的收藏都給那個學生。

「我知道他可能貪圖我的收藏。」老人的遺囑寫著:「但是在我蒼涼的晚年,真正陪我的是他。就算我的兒子愛我,說在嘴裡、掛在心上、卻不伸出手來,那真愛也成了假愛。相反地,就算我這位學生對我的情都是假的,假的幫我十幾年,連句怨言都沒有,也就應該算是真的!」


所以,如果你真要付出愛的話,請伸手去做,別只空口說。因為,沒有行動的愛不是真愛!人們可能會忘記你所說的,忘記你所做的,但他們不會忘記你所給他們的感覺。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誠信


哈裡斯是美國紐約市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的高級職員。

20108月的一天中午,她和朋友在一家餐廳吃飯,中途朋友想出去抽支煙,於是兩人一起走出餐廳,站在外邊的大街上。

一名流浪漢走向她,囁嚅地對她自我介紹:「我叫瓦倫丁,今年32歲,失業三年了,只靠乞討度日。我想說的是,不知您是否願意幫助我,比如給我一點零錢,讓我買點生活必需品。」瓦倫丁說完後,用期盼的眼神望著哈裡斯。

看著眼前這名年輕的黑人流浪漢,哈裡斯動了惻隱之心,她微笑著對瓦倫丁說:「沒問題,我十分願意幫助你。」就伸進口袋去掏錢,遺憾的是,她身上沒有帶現金,只帶著一張信用卡,這讓她有點尷尬,她拿著信用卡,不知接下來該怎麼辦。

瓦倫丁看出了她的難為情,小聲說:「如果您相信我,能將這張信用卡借我用嗎?」心地善良的哈裡斯想也不想便同意了,隨手將信用卡遞給瓦倫丁。

拿到信用卡後,瓦倫丁並沒有馬上離開,又小聲徵求哈裡斯:「我除了買些生活必需品外,還能用它再買支水嗎?」
哈裡斯未加思索地說:「完全可以,如果你還需要什麼,都可以用卡上的錢去買。」

瓦倫丁拿著那張信用卡離開之後,哈裡斯和朋友重新回到了餐廳。但當坐下來後不久,哈裡斯開始懷疑和後悔,她懊喪地對朋友說:「我的信用卡不僅沒有設置密碼,裡面還有十萬美金,那個人一定拿著信用卡跑掉,這下我要倒大霉了。」

朋友也埋怨她說:「你那麼隨隨便便相信一個陌生人。你呀,就是又善良又天真呀!」哈裡斯再也沒心思吃飯了,在朋友付完賬後,兩人默默走出了餐廳。

令他們意外的是,剛走出餐廳大門,就發現流浪漢瓦倫丁已經等候在外面,他雙手將信用卡遞給哈裡斯,恭敬地將自己消費的數額一一報上:「我一共用卡消費了25美元,買了一些洗漱用品和兩樽水,請您核查一下。」

面對這位誠實守信的流浪漢,哈裡斯和朋友在詫異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動,她不由自主抓住瓦倫丁,連連地說:「謝謝您,謝謝您!」

瓦倫丁一臉疑惑,她幫助了我,我應該感謝她才是,她為什麼卻要感謝我呢?隨後,哈裡斯和朋友去了紐約郵報,將她剛剛發生的事告訴了報社。

紐約郵報也被瓦倫丁的誠實感動了,當即予以報道,頓時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報社不斷接到讀者的來信來電,都表示願意幫助瓦倫丁。

德州一名商人看了報道後,便於第二天給瓦倫丁匯去了6000美元,因他的誠實而激賞。更讓瓦倫丁驚喜的是,幾天後,他又接到威斯康辛州航空公司的電話,表示願意招聘他擔任公司的空中服務員,並通知他盡快簽訂工作協議。

沉浸在巨大喜悅中的瓦倫丁感慨萬千地說:「從小母親就教育我,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即使身無分文流落街頭,也不能夠把誠信丟掉。我之所以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幫助,是因為我始終相信,誠實的人,總必會有好報!」

In God we trust 這行字寫在任何一張美元背後200年了。被信任是一個人真正的財富。不論你是什麼身分,即便是乞丐。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耳朵

通往內心深處的路是耳朵。
妻子:我跟你講什麼,你總是這耳朵進,那耳朵出,講跟不講都一樣。
丈夫:我跟妳講什麼,妳總是兩隻耳朵進,一張嘴巴出,講比不講更糟。
在這個日益講究溝通的年代,人們似乎變得愈來愈難以溝通。
你可以隨便去問一個人際關係不好,或是夫妻失合的人,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他們有想過真正的原因,通常都會得到同一個答案,就是我們根本無法溝通。
這是真的,這世界上所有的衝突、誤解大都是因為溝通不良所造成。
你說了一些話,但對方卻將它想成另一些話;或者對方說了一些事,而你卻將它當成是另外一件事。
你們只關心著自己想說的話,或只聽進去自己想聽的話,這也難怪雙方的溝會愈挖愈深,愈挖愈不通。
溝通的目的是瞭解而非改變。
伏爾泰曾說:「通往內心深處的路是耳朵。」
早在兩千年前,希臘哲人戴奧真尼斯也說過:「上天給我們兩個耳朵、一個嘴巴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
的確,一雙願意聆聽的耳朵,遠比一張愛說話的嘴巴更受歡迎。
我們都知道說話沒被對方傾聽是多麼令人挫折沮喪的事,但我們又有多少人曾真正靜下來聽聽別人的心聲?
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孩子埋怨父母只會說教;先生指責太太意見太多;太太責怪先生不聽別人的意見;就連一些同事、同學、朋友,我們也因太忙或太懶,而忘了去傾聽他們的心事。
要知道,溝通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對方,而不是改變對方。
多數的人有種謬誤,以為溝通就是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希望對方能改變,改變成你喜歡的樣子,這顯然扣錯了釦子,往住很多的衝突和誤會也由此而生。
記住,重要的不是講什麼,而是聽什麼。
真正成功的溝通就是:無我的傾聽,靜靜的聆聽對方的想法及憤怒和失望,而不加任何否定或批判,這就對了!
在楞嚴經中有二十五位聖者,佛陀要衪們說出自己覺悟的方法,二十五位聖者說完後,佛陀請文殊師利法王子,「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菩薩偈文:「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選定觀音菩薩觀耳門圓通章。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吳念真的教兒子心得


我其實很訝異,這一代五、六年級的父母還會和孩子關係疏離。
因為我這一代人的父親,大多受日本教育,不會跟孩子溝通,我一輩子跟爸爸講的話不超過兩百句。因為他不知道要跟我們講什麼,我們怕他怕得要死,什麼也不敢跟他講。

我爸過世之後,為拼湊他的人生要問好多人,他是平面的,那麼親近的人距離卻那麼遠,所以,我那時就跟太太說,我們要當兒子的朋友,像兄弟一樣沒大沒小,這樣他就不會怕你,也許這樣會比較好溝通,不會出問題。那時我說,若是有一天兒子失戀了會跑回來抱著我們哭,那我們就成功了。

果真,他國二、國三第一次失戀,晚上兩、三點跑來我房間抱著我痛哭,一方面覺得很心疼,一方面也很高興真的做到了。我一直以為這一輩的父子關係應該都是這樣的。

我的好朋友們,小野、柯一正、簡志忠(圓神出版社社長)都跟他們的孩子很好,直到有一天,我去一所很大的中學演講,有一千五百位國中生、五百位高中生。我講父親、講很多自己的歷程、兒子的笑話、窘老師……大家都聽得很開心。

後來有一個學生舉手說要問一個問題,他說:「我不曉得要跟爸媽講什麼話,我不敢。例如:我今天不舒服,說不想去上課,我爸就拿棍子打我。」他一講大家都笑了。

我說,因時間關係,另寫「email」回答你,結果忘記自己拿著麥克風,就把帳號說出來,結果兩個星期收到四百多封「email」,害我的電腦中毒。
  
這些孩子信中都在講父母親:
「我數學不好,被爸爸罵得很慘,但我國文很好啊,他為何不讚我的國文?」
或者,「爸媽很勢利,不准我跟我的窮朋友在一起。」

天啊!他們的父母親應該小我二十歲,但為什麼都還不能跟孩子溝通?沒辦法當孩子的朋友?我嚇一跳,這些孩子們對我沒戒心,相信我這樣一位陌生阿公。但是為什麼他們不能、不敢跟父母講同樣的事情呢?這讓我非常疑惑。

講出來你也許不相信,我和兒子真的從來沒有衝突過,他是個很聽話的小孩,我沒有罵過他。平常我們都叫他「葛格」,我最兇的時候是直接喊他名字:「吳定謙」(吳導聲音很平和,完全沒有怒氣)。他叛逆期跟媽媽講話比較兇,我最多在旁邊跟他說﹕「吳定謙,對我老婆客氣一點!你有聽過,我跟阿嬤這樣大聲講話嗎?」

和兒子之間少有衝突,唯一一次很嚴肅跟他談是他小學一、二年級時。他那時成績很好,老師特別安排一個成績比較不好的坐在他旁邊。那位老師很好,有一天他打電話來說,兒子做了一件讓他非常驚訝的事,看我要不要跟他談一談。考試時我兒子舉手告狀,「老師,他偷看」。

老師告訴那個孩子,考試不可以偷看,第二次吳定謙又舉手說同學偷看,老師告誡後那個同學還是偷看。兒子竟然把答案全部擦掉寫錯的,讓同學抄,抄完再快速改為正確答案。

我嚇一跳,這很奸詐,這是大人之間都無法原諒的事!我問兒子為什麼?他說:「這樣不公平!」我們的教育讓孩子這樣重視分數!

我跟他講很長的故事,講當兵時,有錯誤發生,會有一個人出來承認犯錯,一個人承擔,這個人最後會被大家尊敬,這叫義氣,這是唯一一次我認為他做錯事跟他長談。

我很清楚小孩的世界和我們的不一樣,他們經歷的不是我們能懂的,父母自己做不到,你就不能要求孩子做到。我兒子從小成績很好,有一次數學卻考七、八十分,老師寫聯絡簿說,數學要多加強。

我太太就罵他:「你數學要多加油。」
我把太太叫到廚房,問她:「你數學有沒有很好?」
她說:「很爛!」
我說:「我也很爛啊!大學聯考才考十.一八分!」
我們這麼爛,怎能要求孩子好呢?所以我很認真跟太太談,我們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不要叫孩子替我們去完成,父母要孩子長成什麼樣的人,自己要先做成那樣的人才行。

你不能決定他的前途,你不能叫他去念什麼系,只因為你認為從那系畢業會找到什麼工作。讓孩子自己去決定,以後他比較不會怪你。

我兒子大學時只填兩個系,社會系和戲劇系,我要他說服我(那時,我心裡已經在想,我和太太老後要吃自己、沒人養了!)

他說念社會系可以跟很多人在一起,協助他人、了解這社會。念戲劇系可以跟很多人一起工作,而且可以安慰很多人,他是真的有想過。

他後來念了台大戲劇系,他大學畢業那天,跑到我書房:「爸!你從今天起不用給我零用錢了。」

我站起來跟他道謝:「從今天開始,你是獨立的個人了,謝謝你,成長過程沒有給我找麻煩。」

我們的小孩很寂寞,慢慢無法跟人溝通,很多辛酸不知跟誰講,小孩一旦不會講,就動武,不是語言暴力、想法暴力就是行為暴力,只要讓孩子有機會傾吐、抱怨就好。

有人可以講、敢去講心裡的事,比把英文念好還重要,英文念好,不用於社會公益上,只會表現出一些自私自利而已。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父子

一位球知名的基督教靈修導師,卻擁有一個抽菸、酗酒、生活一塌糊塗的兒子。兒子形容父親時甚至還說:「他是屬於全世界的,而不是屬於我的。」

直到兒子突發的一個奇想,父子決定攜手挑戰,有計畫的攀登一座座高山……,降到冰點的親子關係,才漸漸回溫。

對這對父子而言,登山並非為了健身,而是彼此努力,跨越了如山一般高的親子溝通障礙,用愛與慢,修補親子的裂縫。

喜歡看理查傅士德的書,從他的屬靈分享裡,總是受益良多。當我看到他兒子南森寫的書時,覺得很特別,因為字裡行間所描述的,是成長的軌跡,以及用真實的體驗,顛覆了現代人追求快速的迷思。

由於父親的服事非常忙碌,小時候的南森,覺得自己被忽視了,且和表現優秀的哥哥相比,南森相對叛逆、不按牌理出牌,甚至行為古怪。當他踏進青少年時期,對父親的擁抱、周遭的環境都充滿了敵意。他對父親的感情,是很矛盾的,他坦承在二十歲以前,並不是真的了解他的父親,有時跟著父親一起去到演講的地方,看著許多陌生的讀者流淚講述父親的作品是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時,南森卻認為:「這個世界似乎比我還要了解這位陪伴我成長的人。我是個局外人。」
這是多麼令人震撼又心酸的事實啊!

當理查傅士德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他接受兒子的登山邀請,陪伴兒子完成登山探險的計畫。雖然山路難攀,但他們還是勇敢地面對偉大的未知,在緩步上山的過程裡,彼此重新認識,在曾經迷路的父子關係地圖中,尋到了正確的方向。

在講求快速、忙碌的現代社會中,能夠享受「慢」,未嘗不是另一種福分?慢,是一種恢復,是一種修補,修補滿是裂隙的親子關係,也修補了內心深處無法說出口的那個洞。
過程,才是最終的目標。

書中,記錄了許多關於生命與找尋自我的醒悟,這些並不是用華美文字去堆砌出來的,字句之所以扎心,乃是出於「真實」的經歷!父子倆每攀登一座山,就有不同的遭遇和領受;每一回無可預期的意外,醞釀出每個感動的片刻。在強風中,南森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困難處,南森與父親並肩作戰;在陪伴裡,南森感受到父親用行動表達的愛。

雖然,步調緩慢,但卻不是退後,在漫步健行的時刻,兩人的對話沒有停歇,父親分享他的成長過程,也向兒子表達懺悔,兒子聽見了父親的心聲,選擇饒恕從小被忽視的傷害,也修正了自己由恨產生的叛逆行為。

南森說:「到達終點只是每一步自然會帶來的結果,過程才是目標。」他始終在找尋適合自己的節奏、步調,在每一回的過程中探索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也感受到上帝與父親對他永不放棄的愛。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誰是你的添柴人

一天,一個男孩從監獄裡參觀回來,他問爺爺:「為什麼監獄裡會有那麼多壞人?」
爺爺想了想,回答道:「因為他們的心中有一團火。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這樣的火種,而讓它燃燒起來的是那些添柴火的人。」
「那麼誰是那些添柴火的人呢?」
「他們的父母,他們的老師,他們的同學,他們的朋友,等等所有與認識他們或者見過他們的人都可能是他們的添柴人。」
「這是怎麼說?」
「孩子,你想想,如果他們的父母經常打罵他們,如果他們的老師總是責備他們懲罰他們,他的同學老是欺負他們,他們的朋友常常帶他們酗酒、賭博、偷竊甚至搶劫,見過他們的人對他們嗤之以鼻、不屑一顧,這些鞭打、責罵、誘惑、貪婪、冷漠的柴火就可能會點燃他們心中憤怒、怨恨、貪婪、嫉妒、悲傷、自卑的火焰,這樣他們心中罪惡的火種就會熊熊燃燒起來。」
男孩低下頭,若有所思。過了一會,他抬起頭問道:「爺爺,那麼怎麼樣才能讓他們滅掉那罪惡之火呢?」
「你不能滅掉它,你只能少為他們添加一把罪惡的柴火,但是你可以為他們添加一把善良的柴火。」
「這是什麼意思?」小男孩不解地問道。
「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除了一個罪惡的火種,還有一個善良的火種,它包括和平、歡樂、希望、善良和愛的火焰,善良之火能戰勝罪惡之火。」
看到孫子領悟的樣子,爺爺欣然地點了點頭。
可男孩似乎仍有些不解,他再次問道:「爺爺,如果別人欺負我的時候,我該怎麼辦呢?」
這次,爺爺並沒有回答。他收攏起旁邊的乾草然後點燃,望著這堆火,男孩一臉的迷惑。
這時,爺爺拾起一根木柴說道:「孩子,這根木柴就好比是欺負你的人。」隨後將木柴扔進了火中,過了一會木柴燃著了,指著火勢越來越盛的火。
爺爺問男孩:「要想減弱火勢,你該怎麼辦?」
男孩思考了一會,抽出剛才的那根木頭扔在了一旁,火勢驟減。
爺爺十分欣慰,再次語重心長地說道:「好樣的,孩子。那些欺負你的人就是你的添柴人,但他們也僅僅是你的添柴人,而擺放柴火位置的人仍然是你自己。」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空與有


你恨的人,來生不會再見,所以別在他身上浪費時間;
你愛的人,來生也不會再見,所以今生要好好對他。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有大氣者,不講排場;講大排場者,露小氣相;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大成者謙遜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

真正優雅的人,必定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真正高貴的人,面對強於己者不卑不亢,面對弱於己者平等視之。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裝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個容器的利用價值在於它的空。

空是謙一種度量和胸懷,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緣。佛經裡有「一空萬有」和「真空妙有」的禪理。


人生如茶,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裝不完的歡喜和感動。心之所以痛,只因你太明白、太在乎;糊塗之難,在於心放不下、笨不起來。

只要脾氣好,凡事都會好。因緣是和合而生,便生共果,修因緣等於修善因果,使因能變,對緣能變,對果能變,何諸要求神佛。

感情是用來經營的,而不是用來計較;事業是用來突破,而不是用來比較;愛人是用來修因緣,而不是心靈相通。

歸零才能謙和,倒空才能寬容。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臉書分享:替換

徒弟:「佛教是讓人什麼都放下嗎?」
師父:「不是。」
徒弟:「可為什麼經典上常說萬緣放下?」
師父:「萬緣放下作甚麼?」

徒弟:「是啊,弟子也覺得很困惑啊。感覺佛法好像總是讓人趨向一種消極。弟子身邊也有一些人說:『如果什麼都放下了,錢從何來?衣食從何而來?都不工作了,這個世界不就完蛋了嗎?』」
師父:「什麼都放下了會完蛋,什麼都放不下也會完蛋。」

徒弟:「應當如何是好?」
師父:「替而換之。」

徒弟:「……
師父:「你能讓乞丐心甘情願放下手中的緊攥著的硬幣嗎?」
徒弟:「沒把握。」
師父:「你拿一石子能換回乞丐手中的硬幣嗎?」
徒弟:「不能。」
師父:「為什麼?」
徒弟:「因為硬幣更值錢。」
師父:「那你拿金子呢?」
徒弟:「那就行了。」
師父:「為什麼?」
徒弟:「金子更值錢啊。」

師父:「所以,放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替換。放不下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得到更好的。
用素食去替換肉食時,你就放下了屠刀;用佈施去替換索取時,你就放下了貪婪;
用信仰去替換空虛時,你就放下了寂寞;用智慧去替換愚癡時,你就放下了執著;
用正念去替換雜念時,你就放下了妄想;用隨喜去替換嫉妒時,你就放下了憂惱;
用忍辱去替換報復時,你就放下了嗔恨;用慈愛去替換貪愛時,你就放下了心痛;
不懂得提起,就不會明白放下;想放下什麼,先懂得提起什麼。
修行不是為了放下,而是為了懂得替換。」

由此得知,經典上告訴我們,聖人是將識轉智(智是本來心性,遍虛空平等。人人都是佛,這是佛看到人人的法身,所以平等。)
我們也可將目前穢土娑婆轉為淨土極樂地,就是要替換,將愛替換瞋恨,將貪婪替換布施。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觀念

給猴子一根香蕉和一個金條,猴子會選擇香蕉,因為它不知道金條可以買來千千萬萬的香蕉;同樣的,給一個人一個金條和智慧,大多人會選擇金條,因為他不知道智慧可以換來千千萬萬的金條;所以,有的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的人」」
十年前你是誰,一年前你是誰,甚至昨天你是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誰。
人生是很累的,你現在不累,以後就會更累。
人生是很苦的,你現在不苦,以後就會更苦。
唯累過,方得閑;唯苦過,方知甜。
趁著年輕,大膽地走出去,去迎接風霜雨雪的洗禮,練就一顆忍耐、豁達、睿智的心,幸福才會來。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沒有誰可以真正幫到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相信人生不會虧待你,你吃的苦,你受的累,你掉進的坑,你走錯的路,都會練就獨一無二成熟堅強感恩的你。
心簡單,活著就簡單;心自由,活著才自由。
凡事多找方法,少找藉口
不管你有多難過,始終要相信,幸福就在不遠處。
堅持住,你定會看見最堅強的自己。
你努力了,盡力了,才有資格說自己的運氣不好。
世上沒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複雜。
從今天起,每天微笑吧,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因爲有明天,今天永遠只是起跑線。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一個人在外面,很不容易,沒啥,拼的就是堅強。越有故事的人越沈靜簡單,越膚淺單薄的人越浮躁不安。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沒必要攀比,每人自有自己長處;風有風的自由,雲有雲的溫柔,沒有必要模仿,各有自己的個性。
你認為快樂的,就去尋找;你認為值得的,就去守侯;你認為幸福的,就去珍惜。,

太懂事的女人大多很苦,在愛情的世界里,女人和男人的思维、心理都不相同,女人内心多愁善感,而男人永遠都像少條筋。

女人,有了委屈,不要去找男人訴苦,倘若他懂你,他會自己過來安慰你;

女人,有了難题,不要去找男人幫助,倘若他心裡有你,不用你張嘴,他會主動幫助你。

女人,缺少什麼,不要去找男人,能買的盡量自己買,自己買不到的,等賺了錢再買,如果他想買給你,會主動買給你,而不是過來問你。

女人,如果累了,不要去找男人,用力擁抱自己,告訴自己我很好!

女人,傷心了,不要去找男人,倘若他疼你,讓開心還來不及,怎會讓你有機會流下眼淚。

女人,優雅從容的面對自己,清雅如蘭的面對生活,彬彬有禮的面對他人。
做好自己,珍惜自己,爱護自己,時時愉快春風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