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之7



經文:
文殊師利! 是法華經於無量國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受持讀誦。
文殊師利! 譬如強力轉輪聖王,欲以威勢降伏諸國,而諸小王不順其命,時轉輪王起種種兵而往討伐,王見兵眾戰有功者即大歡喜,隨功賞賜,或與田宅、聚落、城邑,或與衣服嚴身之具,或與種種珍寶、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象馬車乘、奴婢人民,唯髻中明珠不以與之,所以者何?獨王頂上有此一珠,若以與之,王諸眷屬必大驚怪。
文殊師利! 如來亦復如是,以禪定智慧力得法國土,王於三界,而諸魔王不肯順伏,如來賢聖諸將與之共戰,其有功者心亦歡喜,於四眾中為說諸經,令其心悅,賜以禪定解脫、無漏根力諸法之財,又復賜與涅槃之城,言得滅度,引導其心令皆歡喜,而不為說是法華經。
譯文:
文殊師利,在無量無數的國土中,甚至連《妙法蓮華經》的名字都不曾聽聞,更何況能夠見到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的法師。
文殊師利,譬如力量強大的轉輪聖王,想以威武之勢降伏各個國家,而各小國王卻不順從他的命令,這時轉輪聖王就出動兵眾前去討伐,如果見到眾兵立下戰功便會非常高興,並根據戰功的大小而給予賞賜,有的賜予田地房屋、村落、城鎮,有的賜予衣服等穿 著、配飾之物,有的賜予種種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等珍寶,及象車、馬車、奴婢、屬民,但只有髮髻中的明珠不能賞賜給別人,為什麼呢?
因為只有轉輪聖王的頭上才有這樣一顆明珠,如果把它賞賜給別人,轉輪聖王的親眷及部屬一定會十分震驚。
文殊師利! 諸佛如來也是這樣,他以禪定及智慧的力量得到佛法之國土,作三界之無上法王,但魔王不肯順從臣服,法王如來便率領賢聖之將與魔王交戰,見到賢聖之將立下戰功便會非常高興,於是便在四眾弟子中講說種種經典,使他們心生喜悅,或者賜予正覺的禪定、解脫的三昧、無漏的根力等法財,或者賜予涅槃大城,或者說已滅輪迴苦,已度生死海,以種種方便引導賢聖之將,使他們都能心生歡喜,而不為他們宣說《妙法蓮華經》。
:
1.末能成佛境界,在十法界內,尚有戰爭。
 (外出,12月8日再PO文)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之6



經文:
又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有持是法華經者,於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於非菩薩人中生大悲心,應作是念,如是之人,則為大失,如來方便隨宜說法,不聞不知不覺,不問不信不解,其人雖不問、不信、不解是經,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隨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文殊師利! 是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說是法時,無有過失,常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羅門居士等,供養恭敬,尊重讚嘆,虛空諸天,為聽法故亦常隨侍,若在聚落城邑、空閒林中,有人來欲難問者,諸天晝夜常為法故而衛護之,能令聽者皆得歡喜,所以者何?此經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神力所護故。
譯文:
還有,文殊師利,大菩薩於末法時期佛法將要滅盡之時,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對於在家及出家的四眾弟子要生慈愛之心,對於非菩薩乘的眾生要生悲憫之心。
應該這樣想:這些人的損失實在太大,對如來以方便智慧隨眾生機宜說法之事,竟然不曾聽聞、不曾了知、不曾覺察、不曾問請、不曾信受、不曾理解,這些人雖然不問請、不信受、不理解《妙法蓮華經》。
但是我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時,不論他們在什麼地方,我都要運用神通力和智慧力,引導他們得以聽聞,並安住於無上妙法之中。
文殊師利!大菩薩在如來滅度之後,如果能成就這第四種安樂行法,那麼宣說《妙法蓮華經》之時,就不會有過失。常受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百姓、婆羅門居士等的恭敬供養及尊重讚嘆。
虛空中的天龍鬼神及諸天人為聽聞妙法,也會隨行奉侍,無論是在村落、城鎮,還是在寂靜的山林,如果有人前來質疑責難,諸天龍神都會不分晝夜地守護說法之人,能使一切聽眾都能歡喜充滿。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妙法蓮華經》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神力所守護的經典。
:
1.第四種安樂行法。對修行人要有慈悲心。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之5



經文:
又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受持讀誦斯經典者,無懷嫉妒諂誑之心,亦勿輕罵學佛道者求其長短。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薩道者,無得惱之令其疑悔,語其人言汝等去道甚遠,終不能得一切種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於道懈怠故。
又亦不應戲論諸法,有所諍競,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於諸如來起慈父想,於諸菩薩起大師想,於十方諸大菩薩,常應深心恭敬禮拜,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以順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
文殊師利!是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有成就是第三安樂行者,說是法時無能惱亂,得好同學,共讀誦是經,亦得大眾而來聽受,聽已能持,持已能誦,誦已能說,說已能書、若使人書,供養經卷,恭敬尊重讚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欲說是經,當舍嫉恚慢,諂誑邪偽心,常修質直行。
不輕蔑於人,亦不戲論法,不令他疑悔,雲汝不得佛。
是佛子說法,常柔和能忍,慈悲於一切,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薩,憫眾故行道,應生恭敬心,是則我大師。
於諸佛世尊,生無上父想,破於驕慢心,說法無障礙。
第三法如是,智者應守護,一心安樂行,無量眾所敬。
譯文:
再次,文殊師利,大菩薩於末法時期佛法將要滅盡之時,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之人,都不要懷有嫉妒、諂媚、欺誑之心,也不能輕慢辱罵學習佛道的人,指責他們的長短是非,對於求聲聞乘、辟支佛乘及菩薩乘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不要擾亂其心,使他們對所修之法產生疑惑,比如不能對他們說‘你們距離成佛之道還很遙遠,終究不能證得一切種智,為什麼呢?因為你們都是放蕩之人,貪圖安逸,於無上佛道懶惰懈怠’。
另外,對於佛法不應做無意義的辨論,應當將一切眾生看作慈悲救度的對象,將諸佛如來看作是慈愛的父親,將諸菩薩看作是授法的大師,對於十方世界中的一切菩薩應該發自內心地恭敬禮拜,對於一切眾生都要平等無別地講說佛法,隨順法義即不多說也不少說,就是遇到深心敬愛佛法之人,也不要為他過多地宣說。
文殊師利!大菩薩於末法時期佛法將要滅盡之時,有能成就這第三種安樂行法之人,演說《妙法蓮華經》之時,無人能夠擾亂其心,經常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修,大家一起讀誦這部經典,還能吸引大眾前來聽聞,聽聞後能夠受持,受持後能夠讀誦,讀誦後能夠解說,解說後能夠書寫或者請別人書寫,書寫後能夠對經卷恭敬供養、尊重讚嘆。
世尊為了再次宣明此義便又以偈頌說道:
菩薩若要演說《妙法蓮華經》,應當捨棄嫉妒、嗔恚、傲慢、諂媚、欺誑、邪偽之心,常修誠實、正直之行。
不輕視他人,不作無意義的辯論,不說他人不能成佛,而使他人對佛法產生疑惑。
佛子說法之時,言詞柔和,心地能忍,慈悲救度一切眾生而不生懈怠之心,十方的大菩薩憫念眾生而廣修六度萬行,對他們應生恭敬之心。
作授法大師之想,視諸佛世尊為無比慈悲的父親,從而破除傲慢之心。
說法之時才能夠毫無障礙,這就是第三種安樂行法,智慧之人應當一心持守安樂行,這樣必然為無量眾生所敬仰。
:
1.第三種安樂行法。不談修行人的得失。



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之4



經文:
又文殊師利,如來滅後,於末法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若口宣說、若讀經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亦不輕慢諸餘法師,不說他人好惡長短,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過惡,亦不稱名讚嘆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樂心故,諸有聽者不逆其意。
有所難問,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一切種智。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常樂,安隱說法,於清淨地,而施床座。
以油塗身,澡浴塵穢,著新淨衣,內外俱淨。.
安處法座,隨問為說,若有比丘,及比丘尼。
諸優婆塞,及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士民。
以微妙義,和顏為說,若有難問,隨義而答。
因緣譬喻,敷演分別,以是方便,皆使發心。
漸漸增益,入於佛道,除懶惰意,及懈怠想。
離諸憂惱,慈心說法,晝夜常說,無上道教。
以諸因緣,無量譬喻,開示眾生,咸令歡喜。
衣服臥具,飲食醫藥,而於其中,無所希望。
但一心念,說法因緣,願成佛道,令眾亦爾。
是則大利,安樂供養,我滅度後,若有比丘。
能演說斯,妙法華經,心無嫉恚,諸惱障礙。
亦無憂愁,及罵詈者,又無怖畏,加刀杖等。
亦無擯出,安住忍故,智者如是,善修其心。
能住安樂,如我上說,其人功德,千萬億劫。
算數譬喻,說不能盡。
譯文:
其次,文殊師利,在我滅度之後的末法時期中,大菩薩們要演說《妙法蓮華經》,還應安住於第二種安樂法,那就是口中宣說或讀誦《妙法蓮華經》時,不要說他人及其他經典的過失,也不要輕慢其餘的法師,不說他人的好惡長短,對於聲聞乘人不要直呼其名說他的過失,也不要不要直呼其名讚嘆他的優點,同時也不能對他生起怨恨及嫌棄之心,正因為善能修持這樣的安樂心,所以聽法者也就不會有違逆之意,若有人質疑責難,不要以小乘教法來回答,而應以大乘佛法為他們解說,使他們證得一切種智。世尊為了再次宣明此義便又以偈頌說道:
菩薩常樂於安穩地為眾生說法,為此他們應該在清淨之地,安置法床、法坐,沐浴洗淨全身的塵穢。
並以香油塗抹全身,穿上嶄新乾淨的衣服,使里外都十分潔淨。
然後安穩地坐在法座之上,隨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百姓所問。
和顏悅色地為他們講說精微的妙義,如果有聲聞人質疑責難,則隨順大乘義理以種種的因緣。
譬喻為他們分別開示,用這種方便使他們發起希求大乘之心。
漸漸增益,最終入於無上佛道,從而滅除他們的懶惰之意及懈怠之想。
遠離一切憂悲苦惱,起大慈悲心教化眾生,夜以繼日地演說無上道法。
菩薩以種種的因緣及無量的譬喻為眾生方便開示,使眾生都能法喜充滿。
而菩薩對於衣服、床具、飲食、醫藥的供養,不會有任何的希求。
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說法教化眾生,使自己及眾生都能成就佛道。
這才是得到最大利益的安樂供養,我滅度之後,如果有比丘能夠演說這部《妙法蓮華經》。
而沒有嫉妒瞋恚之心,就不會有諸多的惱亂障礙。
也沒有憂愁的逼迫及責罵之人,更不會遇到刀杖相加之危難。
及擯出眾外之惡事,這都是因為菩薩安住於第二種安樂行法,菩薩善於這樣修攝其心。
就能安穩快樂地說法,所得的功德即使經千萬億劫也不能算盡,用種種的譬喻不能說完。
:
1.宣說法華經可安住於第二種安樂法。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之3


經文:
寡女處女,及諸不男,皆勿親近,以為親厚。.
亦莫親近,屠兒魁膾,畋獵漁捕,為利殺害。
販肉自活,衒賣女色,如是之人,皆勿親近 。
兇險相撲,種種嬉戲,諸淫女等,盡勿親近。.

莫獨屏處,為女說法,若說法時,無得戲笑.
入里乞食,將一比丘,若無比丘,一心念佛.
是則名為,行處近處,以此二處,能安樂說。
又復不行,上中下法,有為無為,實不實法。.
亦不分別,是男是女,不得諸法,不知不見。.
是則名為,菩薩行處,一切諸法,空無所有.
無有常住,亦無起滅,是名智者,所親近處.
顛倒分別,諸法有無,是實非實,是生非生。.
在於閒處,修攝其心,安住不動,如須彌山。
觀一切法,皆無所有,猶如虛空,無有堅固。
不生不出,不動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處。
若有比丘,於我滅後,入是行處,及親近處。
說斯經時,無有怯弱,菩薩有時,入於靜室。
以正憶念,隨義觀法,從禪定起,為諸國王。
王子臣民,婆羅門等,開化演暢,說斯經典。
其心安隱,無有怯弱,文殊師利,是名菩薩。
安住初法,能於後世,說法華經。
譯文:
也不能親近寡女、處女及五種非男之人,以免他們誤解為特別的親近厚待。
也不要親近屠夫、劊子手及捕魚狩獵之人,為財利而殺害動物。
販賣肉類以自活命之人,及出賣色相的女人也不要親近。從事兇殺、格鬥等種種嬉戲之人,及淫慾色情之女,均不可親近。
不要在私下為女人單獨說法,說法之時不得戲笑。
進入別人家中乞食應帶一位比丘同行,如果沒有比丘相伴應當一心念佛。
這就是菩薩所行之處及親近之處,菩薩如果能遵從此行處及親近處,就能安樂而無所畏懼地為眾生宣說《妙法蓮華經》。
另外,菩薩修行不分別上法、中法、下法、有為法、無為法、實法、不實法。
也不分別是男是女,不知、不見有一法可得,這就是菩薩所行之處。
諸法空寂,本無所有,沒有常住之法,也沒有生起與滅亡之相,這就是智者所親近之處。
不會以顛倒的妄想,去分別諸法的有無、虛實、生滅,而是在空閒之處攝心靜坐,如同須彌山一樣安住不動。
觀一切諸法空無所有,猶如虛空沒有堅固的自體。
不生不滅,不出不入,不動不退,常住空寂平等之究竟實相,這就是菩薩親近之處。
若有比丘在我滅度之後,安住如是菩薩行處及親近處,為眾生宣說《妙法蓮華經》時,就不會有膽怯恐俱之心。
菩薩有時入於靜室以正念思惟諸法義趣,有時從禪定中覺起為國王。
王子、大臣、民眾及婆羅門等開示教化,宣說《妙法蓮華經》,安穩快樂而無所畏懼。
文殊師利,這就是菩薩所要安住的第一種安樂行法,菩薩安住此法,就能在將來的五濁惡世中,為眾生宣說《妙法蓮華經》。
:
1.宣說法華經要非常小心,可用第一種安樂行法。

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之2



原文:
文殊師利!又菩薩摩訶薩,不應於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亦不樂見。若入他家,不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亦復不近五種不男之人,以為親厚。不獨入他家,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若為女人說法,不露齒笑,不現胸臆,乃至為法,猶不親厚,況復餘事。不樂畜年少弟子、沙彌小兒,亦不樂與同師。常好坐禪,在於閒處,修攝其心,文殊師利! 是名初親近處。
複次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不顛倒,不動不退不轉,如虛空無所有性,一切語言道斷,不生不出不起,無名無相,實無所有,無量無邊,無礙無障,但以因緣有,從顛倒生故說,常樂觀如是法相,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親近處。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有菩薩,於後惡世,無怖畏心,欲說是經。.
應入行處,及親近處,常離國王,及國王子。.
大臣官長,兇險戲者,及旃陀羅,外道梵志.
亦不親近,增上慢人,貪著小乘,三藏學者。
破戒比丘,名字羅漢,及比丘尼,好戲笑者。
深著五欲,求現滅度,諸優婆夷,皆勿親近.
若是人等,以好心來,到菩薩所,為聞佛道。.
菩薩則以,無所畏心,不懷希望,而為說法。.
譯文:
另外,文殊師利!菩薩不能對誘惑於人,使人產生欲望的女人說法,也不希望見到這種女人。如果到了別人的家中,不能與幼女、處女及寡女說話,也不能親近厚待五種非男之人(生來而無男根之人,男根被割除之人,見女人生妒忌心之同性戀,女變為男之變性人,分不清是男是女之人),避免使人產生誤解。
不能單獨一人到別人家去,如果確實有特殊原因必須單獨進入時,應當一心念佛。如果為女人說法時,不能露出牙齒而笑,更不能露出胸部,即使為了說法也不能親近厚待,更何況是因為其他事情而接近女人呢?
不樂意收留年少弟子及小沙彌,也不樂意與他們一同修學。愛好坐禪,時常於空閒之處攝心(克制財色名食睡等五欲,棄捨貪慾、嗔恚、睡眠、掉悔、疑法等五蓋)靜坐,文殊師利,這就是大菩薩的第一種親近處。
其次,大菩薩如實觀見一切諸法本自空寂的實相,不生顛倒分別妄想(背離無上正覺合於色塵等境,起分別覺觀之妄想即是顛倒),正心如如不動,不退失正覺,不輪轉生死,如同虛空之性一無所有,一切言語無法形容,不生不滅,不出不入,不起不無,沒有名稱可以指代,也沒有形相可以描述,沒有實實在在的所有,但卻無量無邊,無障無礙,一切諸法只是以因緣和合而假有,從顛倒分別心而妄生,因而才能得以宣說,菩薩時常觀察這種真實的法相,這就是大菩薩的第二種親近之處。世尊為了再次宣明此義便又以偈頌說道:
如果有菩薩於將來的五濁惡世中,欲以無所畏懼之心為眾生宣說《妙法蓮華經》。
就應該安住菩薩所行之處及親近之處,遠離國王、王子。大臣、長官、兇殺色情的戲者、屠戶及修學外道之人。
也不能親近未證言證的增上慢人、貪者小乘三藏經典的學者。
不守戒律的比丘、假名的羅漢及好戲笑的比丘尼。
也不能親近深心貪著五欲享樂,而又希求現世獲得滅度的優婆塞、優婆夷,都不要親近。
如果這些人懷著善意,為聽聞無上佛道而來到菩薩處,菩薩則應以無所畏懼之心為他們說法,但不要對他們心存希望。
:
1.一個宣說法華經的修行人,要注意聽經人的心態,層次,尤其女施主更要小心。非男之人易使講經者產生迷失。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之1



經文: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甚為難有,敬順佛故,發大誓願,於後惡世,護持讀說是法華經。世尊!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云何能說是經?
佛告文殊師利:若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欲說是經,當安住四法。一者安住菩薩行處、親近處,能為眾生,演說是經。
文殊師利! 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行處? 若菩薩摩訶薩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又復於法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亦不行,不分別,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處。
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親近處?菩薩摩訶薩,不親近國王、王子、大臣、官長,不親近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及造世俗文筆、贊詠外書,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亦不親近諸有凶戲,相扠相撲,及那羅等種種變現之戲,又不親近旃陀羅,及畜豬羊雞狗、畋獵漁捕,諸惡律儀,如是人等或時來者,則為說法,無所希望。
又不親近求聲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亦不問訊。若於房中、若經行處、若在講堂中,不共住止,或時來者,隨宜說法,無所希求。
譯文:
文殊師利法王子對佛說道:世尊!這些菩薩非常難得,他們敬重順從佛的教誨,而發下宏大的誓願,要在以後的五濁惡世中,護持、讀誦、宣說《妙法蓮華經》。世尊!這些大菩薩們在以後的五濁惡世中,應該怎樣宣說《妙法蓮華經》呢?
佛對文殊師利說道:這些大菩薩們在以後的五濁惡世中要宣說《妙法蓮華經》,應當安住四種安樂行法:一、要安住於菩薩所行之處及親近處,才能為眾生宣說此經。
文殊師利!什麼是大菩薩所行之處呢?
如果菩薩安住忍辱行中,柔和善順而不暴躁,內心平穩而不驚懼,雖行柔和忍辱之法而心無所行(無忍辱之心才是真正的忍辱),如實觀見諸法之空性實相(《華嚴經》:此身空寂,無我、我所,無有真實,性空無二;若苦若樂,皆無所有,諸法空故),知一切法平等無異,(《華嚴經》:證真實際,知法平等;斷諸法愛,除一切執)於諸忍法心無所著,行而無行,亦不分別是苦是樂,這就是大菩薩所行之處。
什麼是大菩薩親近之處呢?
菩薩不親近國王、王子、大臣、長官,不親近梵志及尼犍子(梵志雲淨裔,妄計從梵天生,志事梵天者。尼犍雲離系,妄計無益苦行,能離系縛者)等外道。
不親近編寫世俗文學、詩歌及隨順凡情或者背逆常理之論的作者,不親近從事兇殺、格鬥及色情等種種戲劇表演之人(那羅為男性,那裡為女姓,那羅那裡之娛樂即男女兩性之和合)
不親近從事屠宰的旃陀羅,及從事畜養豬羊雞狗和捕魚打獵等邪惡事業之人,如果他們偶爾來聽法,也可為他們宣說,但不要對他們心存希望(不要希望他們能夠信受並弘揚妙法)
此外也不能親近求聲聞乘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不必向他們問候,不論在室內還是戶外經行之處或者講堂中,都不與他們同行共處,如果他們偶爾來聽法,可以隨緣講說,但也不要對他們心存希望。
:
1.    宣講佛法要注意地方清淨。
2.    不向心不淨潔之人、權力、無法用心修行之人。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之4



經文:
爾時世尊視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訶薩。是諸菩薩——皆是阿惟越致,轉不退法輪,得諸陀羅尼——即從座起,至於佛前,一心合掌,而作是念:若世尊告敕我等持說此經者,當如佛教,廣宣斯法。復作是念:佛今默然,不見告敕,我當云何?
時諸菩薩敬順佛意,並欲自滿本願,便於佛前,作師子吼而發誓言:世尊!我等於如來滅後,周鏇往返十方世界,能令眾生書寫此經,受持、讀誦,解說其義,如法修行,正憶念,皆是佛之威力。唯願世尊,在於他方遙見守護。即時諸菩薩俱同發聲、而說偈言:
唯願不為慮,於佛滅度後,恐怖惡世中,我等當廣說。
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當忍。
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諂曲,未得謂為得,我慢心充滿。
或有阿練若,納衣在空閒,自謂行真道,輕賤人間者。
貪著利養故,與白衣說法,為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
是人懷噁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練若,好出我等過,
而作如是言:此諸比丘等,為貪利養故,說外道論議;
自作此經典,誑惑世間人,為求名聞故,分別於是經。
常在大眾中,欲毀我等故,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
及余比丘眾,誹謗說我惡,謂是邪見人,說外道論議。
我等敬佛故,悉忍是諸惡。
為斯所輕言,汝等皆是佛,如此輕慢言,皆當忍受之。
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
我等敬信佛,當著忍辱鎧,為說是經故,忍此諸難事。
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我等於來世,護持佛所囑,
世尊自當知。
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惡口而顰蹙,
數數見擯出,遠離於塔寺。
如是等眾惡,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
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說佛所囑法。
我是世尊使,處眾無所畏,我當善說法,願佛安隱住。
我於世尊前,諸來十方佛,發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譯文:
這時,釋迦牟尼佛又將目光注視到八十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大菩薩身上。這些菩薩都是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上的大菩薩,他們轉不退法輪,永無止息地講經說法,獲得各種陀羅尼神咒。
這些大菩薩同時從各自的座位上站立起來,一起來到佛前,一心合掌致禮,心中這樣想道:假若世尊命我們受持、講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我們將一定遵從佛的教誨,廣為一切眾生宣講這部寺乘經典的微妙之法。接著,他們又想:佛現在默然不語,未見下敕傳旨,我們該怎么辦呢?當時,這些大菩薩們只好恭敬順從佛的心意,並欲滿足自己原本所發的大願,於是,他們將在如來滅度之後,周鏇往返於十方諸世界之內,使眾生書寫此經,受持、讀誦此經,並解說其義理,然後再根據經義去修行和正確無誤地回憶、背誦。所有這些都賴於佛的威神之力,所以,但願世尊在遙遠的地方,大發慈悲,守護我們和一切眾生。接著,所有這些菩薩同時發聲誦偈道:
世尊啊,請您放心!在你滅度之後的恐怖邪惡之世中,我們將擔負起說法的重任,為眾生廣泛宣講這部甚深微妙的經典。
如果遇到那些沒有智慧的人,無論是惡口漫罵,還是刀棒相加,我們都應當忍受。
惡世中的比丘,心懷邪智邪見,善於諂媚,缺乏坦誠。未得道時卻自稱已得,充滿了自傲自大之心。
有的修阿練若行的比丘,穿著百衲衣,身處空閒處,自認為是修行真道,輕視人間講《法華經》的法師。
他們貪圖利益,為在家人說法,好像自己很受世人恭敬,猶如具足六種神通的羅漢一樣。
這類人懷著邪惡之心,總是關懷世俗的名利和爭鬥。
他們打著無諍、空寂、閒靜的晃子,攻擊我們有諸多過錯,說什麼:這些比丘貪圖利益而說外道觀點。
他們自己作出這部《妙法蓮華經》,以欺騙迷惑世人。為了求名,他們才分別講說這部自作的經典。
這些惡性比丘總想在大眾之中毀謗我們,所以,他們在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及其他比丘大眾面前誹謗我們是邪見之人,說的是外道的理論。
我們因為恭敬佛的緣故,全都忍受了這些惡意的攻擊。可是,這些人又諷刺我們說:你們都是佛,這種輕慢的言語,我們都將忍受。
在這五濁惡世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恐怖之事來擾亂我們的身心。惡鬼會附上人身而作祟,肆意漫罵毀辱我們。我們是敬信佛法之人,應當穿上忍辱的鎧甲。為了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我們要忍受如此眾多的困難。
我們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但卻愛惜無上的道法。我們大眾將在未來世中,遵守佛的囑咐,護持這部經典。
世尊,您一定知道,濁世中的惡性比丘不知佛所說的方便法門乃是隨順眾生之機宜而說的法。
他們惡口毀謗,皺眉作態,常常把善性比丘擯出塔寺之外。
像這樣的各種惡事,我們念著佛的告敕,而當默默忍受,在所有的村落或城鄉之中,只要有人求法,我們便會來到他的面前,演說佛所咐囑的妙法。
我們是世尊的使者,在任何大眾之中都是毫無畏懼的。
我們將不遺餘力地認真說法,願佛安安穩穩地住在常寂光淨土中,不要擔心《法華經》的後世弘宣問題。
我們在釋迦牟尼世尊和來自十方的一切佛面前,發下如此誓言,佛自當知道我們的心愿。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 第七屆第六次董事會記錄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          P1
第七屆第六次董事會記錄
一、日期:一0八年十一月十四日上午十一點
二、地址:斗六市南聖路三0一號
三、出席人員:吳麗好 蔡幸娟 余秋淵 蔡宏旺 范開蜃 江永合
             廖森喜 黃昇源 王燦輝
四、請假人員:
五、列席人員:
六、主席:吳麗好
七、主席報告:感恩各位董事準時參加
八、工作報告:
九、提案討論:
  提案一: 本會109年度工作經費預算表一。  請討論並議決。
    說明:依董事會決議進行。

     決議全體無異議通過。
   提案二: 案二. 本會109年工作計畫表二 。請討論並議決。
    說明:依董事會決議進行。
  
       決議:全體無異議通過。   
  提案三: 本屆董事會至1081231日屆滿。
       第八屆自民國1090131日起至民國1111231日止。
       1089月徵求新參加董事者有廖森喜及范開雲兩位
       會員有意加入服務。 請選舉之。
        由余秋淵及蔡宏旺兩位董事請辭。
        選出結果:吳麗好 蔡幸娟 江永合 王燦輝 黃昇源 范開雲
                 廖森喜等七位。


                                             
                                                P2       


  提案四: 選出第八屆董事長,由新董事推選。由董事長聘執行長。
      
      選出結果:吳麗好(六票)    執行長:黃昇源

十、臨時動議:
      案一.聘蔡宏旺為本屆顧問。請表決。

       決議:全體無異議通過。
十一、散     會。上午12    
             
                   董事長:吳麗好         紀錄:黃昇源


        財團法人 雲長文教基金會經費收支預算表
        中華民國10911 日至1231
                                            單位:
  
  
          
       

 
          
         
    
   
    
合 計   
.收入




捐助人變少
利息
   50,000

   50,000


捐助
  550,000

  550,000








收入合計
  600,000

  600,000


.支出





長期協助
  500,000

  500,000


獎學金
   80,000

   80,000


行政費
   20,000

   20,000


  





支出合計
  600,000

  600,000


本期結餘
   0

   0


   
          董事長:   吳麗好                製表:  黃昇源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109年度業務計畫
        中華民國10911 日至1231

編號
計畫依據
計畫名稱
時間
人數
預定期程
是否為國際性活動
是否為兩岸性活動
經費來源
經費預算
預期效益
備註
  1.
章程第二條
長照孤獨
12個月
  9
終身
□是     R
□是     R
捐助
500,000
改善

2.

獎學金
二學期
  6
成績80
□是     R
□是     R
捐助
80,000


 3.

演講法華經
每週6小時
 40
一年
□是     R
□是     R

0


 4.

其他



□是     □否
□是     □否

20,000






















 






6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