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梁惠王章句上第四章

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上第四章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 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杷食,且人惡之; 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 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如作俑者,其無 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 斯民飢而死也?」 註: 願安承教:趙注:「願安意承受孟子之教令。」 梃 :木棍。 刃 :刀鋒。 政 :暴政。 無以異:謂其同歸於死,無甚差異也。 庖 :廚房。 廄 :馬棚。 率獸而食人:朱注:「原斂於民以養禽獸,而使民 飢以死,則無異於驅獸以食人矣。」 惡 :惡之之惡,音ㄨˋ,憎惡。 惡在之惡,音ㄨ,猶何也。 俑 :音ㄩㄥˇ,古時殉葬之木偶。 為其:猶言「因其」。為,音ㄨㄟˋ,因為。 象 :與「像」通。 大意: 梁惠王對孟子說:「我很願意安心承受您的教誨。」 孟子問:「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鋒殺死人有沒有分別分別呢?」 惠王回答說:「沒有甚麼分別。」 孟子又問:「用刀殺死人和用虐政來害死人,有沒有分別呢?」 惠王回答說:「也沒有甚麼分別。」 孟子因而說:「如今國君廚房裏有肥肉,馬房裏有肥馬,而人民却面有飢色,原野中有餓死的屍首。 像追樣把食糧飼養畜生,却飢餓了人民,簡直就是如同率領禽獸來吃人一樣啊!禽獸彼此殘食,人尚且憎惡牠們。何況身為百姓父母的君王,辦起政事來,竟免不了如同率領禽獸吃人的情形,怎麼還算得是百姓的父母啊? 孔子曾說過:『開始製作木偶去從葬的人,大概不會有後代吧!』只因為他製作得太像個真人,用去陪着死人同葬,所以孔子深為痛恨他。做百姓父母的,怎麼可以使這些活生生的百姓受飢餓而死呢?」 說明:道德經云:「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以現化來講,政府與有錢者,把動物圈起來開個動物園,賣票讓百姓參觀,而無視動物的生活地的自然地,並發大錢建工程,購買飼料養食,有肉食性動物,有植物性動物,還得用人植種供給,致使動物園海生館越開越多,有錢越有錢。這就如孟子所說:「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讓街民越來越多。 其次者,富有人養寵物,其食品皆進口飼料,一條魚幾十萬,一隻動物也是動者數萬、百萬,其飼料也是很貴,人民買屋要徵奢侈稅,而這些食人之食者就不徵奢侈稅,真是人比禽獸不如。 再次者,仲尼曰:『如作俑者,其無後乎!』現代的 人更甚,喪葬費一動就是百萬元以上,陪葬品 除「俑」之外,又有洋樓、汽車、手機、衣物、 金銀財寶等等。這就是教育的問題;而墓地大 的驚人,死人與活人爭地,為何不徵重稅?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第一篇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章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二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百者不負載 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 『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則天下之民至焉。」 註: 寡人:朱注:「諸侯自稱,言寡德之人也。」 焉耳:何休注云:「焉爾,猶於是也。」然此言盡心焉耳者,猶云盡心於是矣。 河內:今河南省沁陽、濟源等縣。 凶 :焦疏:「謂荒年。」 河東:今山西省安邑等縣。 加少:更加減少。 加多:更加增多。 填然:猶今口語「鼕鼕地」。趙注:「鼓音也,兵以鼓進,以金退。」 鼓 :動詞,擊鼓也。 兵 :兵器。 既接:焦疏(焦循正義):「既,已也。」接,交接、接觸。 曳 :拖。 走 :謂退逃也。 直 :猶「但」也。相當口語「只」、「不過」之意。 不違農時:朱注:「農時,謂春耕、夏耘、秋收之時,凡有興作,不違此時,至冬役之也。」 不可勝食:言五穀豐收,食之不盡也。勝,音ㄕㄥ,盡也。 數罟:音ㄘㄨˋ ㄍㄨˇ,細密之魚網。 洿池:深水池也。 斧斤:斧頭斫刀。 大意: 梁惠王向孟子說:「我對於國事,可算盡心力在這方面了!譬如河內地方遇到荒年,就把那裏少壯的人民遷移到河東去工作,又把河東一 部分的米穀,搬運到河內來賑濟不能遷移的人;若河東荒年,就反邊來做。訪察鄰國政事,沒有一國像我那麼用心的, 但鄰國人數沒減少,我國人數也沒增多,追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回答說:「王喜好戰爭,就請拿戰爭來做比喻吧:當鼕鼕地擂起戰鼓來,揮令軍隊進攻時,雙方的兵刃已經接觸,那戰敗的兵士,丟掉盔甲, 拖着兵器就逃走,有的逃一百步停下,有的逃五十步停下。這逃五十步的人,來取笑逃一百步的人,說他膽量太小,王以為 怎麼樣呢?」 惠王說:「當然不可以。逃五十步的人只不過沒有逃一百步罷了,究竟還是一樣的逃走呀!有甚麼可取笑別人。」 孟子說:「王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移民與移粟,是五十步,好戰殘民是百步。」那就是人民沒增多之所在。 「王若要人民增多,首須行王道,王道以民生為本。只要不耽誤農民耕耘收穫時令,五穀自然就吃不完;細密的魚網,不放入深水池中 去捕魚,魚鼈自然也吃不完;斧頭砍刀依時令到山伐木,材木自然用不完;五穀與魚鼈吃不完,才木也用不完,這就是使人民養生 送死 的需要無所缺,便是王道治國的開端。」 「然後再進一步,使每一家所分的五畝田宅,一半為宅,一半種桑樹養蠶嬀繅絲絲、五十歲怕冷的人可穿綢緞,雞狗小猪等家畜的飼養, 不失孵化與生殖時期,七十歲以上需滋補的人可以吃肉了;若能每家分給百畝地,也不用徵調差役而奪去耕耘收穫的時令,八口的人家 也可以不愁飢餓了;由此更進一步嚴格的實施學校教育,反覆開導他們孝順父母恭敬兄長的道理,那麼做子弟的都知道替長輩代勞, 頭髮半白的老人也就不致於肩上背著、頭上頂著重物在路上走。既然七十歲的老人可以穿綢緞衣裳、吃肉類食物,其他百姓也不挨餓、 受凍,像這樣還不能王天下,是從來沒有的事啊!」 「現在王所飼養的狗和猪,常給牠們吃人的食物,却不曉得節制;路上有餓死的人,也不曉得把倉庫的米穀發出來賑濟。等到人民餓死了 ,還說:『不是我餓死他,是年歲不好啊!』這就是無異於拿了兵器把人刺死,還說:『不是我殺死他,是兵器殺死他啊!』 王只要不歸罪到荒年,那麼天下人民就自然都來歸附了。」 說明:一個國家領導人,古代是上天賜給他權利,現代是人民給他權利,他就應該擬定政策,交付官員強烈執行,使人民全部不受飢餓與受寒, 國民強制教育儒家思想,使其性歸本善,再加各種科系隨其興趣或其需要而學。若能如此,則民富國強,天下自然來歸。 一、台灣教育自從由李遠哲博士領導十年教改,使台灣出現一大堆中輟生,結群朋黨,槍械煙毒氾濫,專科消失,大學數多,由小到大而缺 中,故現在失業人口一直上昇,致有博士淪為小偷。工廠找不到工人的情況。 二、政府遷台,消滅大地主,實行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農地重劃,使現在嘉南平原,本為台灣米倉,現因地小,無法用大規模機械耕 種,休耕領補助金,開魚塭抽地下水,使土層下陷,水災頻頻。政府推行大佃農小地主也是口號而已,使鄉下窮苦之人倍數而增。 三、畜牧業也無一套政策,量多價賤,設有農委會也是領薪水官員,何時與養殖人員在一起研究討論,只在辦公室吹冷氣。 四、孟子都說國王的狗猪吃人之食物不對,而政府之萬萬稅中,有沒有想到有錢人之寵物飼料要徵重稅,流浪動物年年增加,也讓那些愛護者 將其愛心拿來愛人。又把山地賣給他們圈養,而不拿來種樹。 五、當然政策尚有一大套利國利民的事,舉也舉不完,一年國家發在官員薪水及用具佔預算也不少,但都是浪費比較多。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人生成熟與不成熟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 演講語錄 人成熟與不成熟跟年齡沒有關係。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世界變成你的世界。這個社會有很多的成年人,還沒有脫離幼稚的行為。一點小事情就跟別人爭來爭去。 人不成熟的第一個特徵︰就是立即要回報。 他不懂得只有春天播種,秋天才會斬獲。很多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剛剛付出一點點,馬上就要得到回報。(學鋼琴,學英語等等,剛開始就覺得難,發現不行,立即就要放棄。)很多人做生意,開始沒有什麼成績,就想著要放棄,有的人一個月放棄,有的人三個月放棄,有的人半年放棄,有的人一年放棄,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輕易放棄,但是我知道,放棄是一種習慣,一種典型失敗者的習慣。所以說你要有眼光,要看得更遠一些,眼光是用來看未來的﹗ 對在生活中有放棄習慣的人,有一句話一定要送給你︰〞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者永不成功〞。那為什麼很多的人做事容易放棄呢?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過︰ 窮人有兩個非常典型的心態︰ 1、永遠對機會說︰〞不〞; 2、總想〞一夜暴富〞。 今天你把什麼機會都放到他的面前,他都會說〞不〞。就是今天你開飯店很成功,你把你開飯店的成功經驗,發自內心的告訴你的親朋好友,讓他們也去開飯店,你能保證他們每個人都會開飯店嗎?是不是照樣有人不干。 所以這是窮人一個非常典型的心態,他會說︰〞你行,我可不行﹗〞。一夜暴富的表現下於,你跟他說任何的生意,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掙不掙錢〞,你說〞掙錢〞,他馬上就問第二個問題〞容易不容易〞,你說〞容易〞,這時他跟著就問第三個問題〞快不快〞,你說〞快〞﹗這時他就說〞好,我做﹗〞呵呵,你看,他就這么的幼稚﹗ 大家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又掙錢,又容易,又快的〞,沒有的,即使有也輪不到我們啊,所以說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懂得付出。那為什麼你要付出呢?因為你是為了追求你的夢想而付出的,人就是為了希望和夢想活著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沒有追求的話,那一輩子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在生活中你想獲得什麼,你就得先付出什麼。你想獲得時間,你就得先付出時間,你想獲得金錢,你得先付出金錢。你想得到愛好,你得先犧牲愛好。你想和家人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你先得和家人多在一起。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你在這個項目中的付出,將會得到加倍的回報。就象一粒種子,你把它種下去以後,然後澆水,施肥,鋤草,殺虫。最後你斬獲的是不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 在生活中,你一定要懂得付出,你不要那麼急功近利,馬上想得到回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輕輕鬆松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定要懂得先付出﹗ 人不成熟的第二個特徵︰就是不自律。 不自律的主要表現下那裡呢? 一、不願改變自己︰ 你要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模式。你要改變你的壞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能力是沒有多大區別,區別在於思考模式的不同。一件事情的發生,你去問成功者和失敗者,他們的回答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違背的。 我們今天的不成功是因為我們的思考模式不成功。一個好的公式是︰當你種植一個思考的種子,你就會有行動的斬獲,當你把行動種植下去,你會有習慣的斬獲,當你再把習慣種植下去,你就會有個性的斬獲,當你再把個性種植下去,就會決定你的命運。 但是如果你種植的是一個失敗的種子,你得到的一定是失敗,如果你種植的是一個成功的種子,那麼你就一定會成功。 很多人有很多的壞習慣,如︰看電視,打麻將,喝酒,泡舞廳,他們也知道這樣的習慣不好,但是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改變呢?因為很多人寧願忍受那些不好的生活模式,也不願意忍受改變帶來的痛苦。 二、背後議論別人︰ 如果在生活中,你喜歡議論別人的話,有一天一定會傳回去,中國有一句古話,論人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三、消極,抱怨︰ 你在生活中喜歡那些人呢?是那些整天愁眉苦臉,整天抱怨這個抱怨哪個的人,還是喜歡那些整天開開心心的人。如果你在生活中是那些抱怨的,消極的人的話,你一定要改變你性格中的缺陷。如果你不改變的話,你是很難適應這個社會的。你也是很難和別人合作的。 生活當中你要知道,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也會怎樣對待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所以你不要消極,抱怨。你要積極,永遠的積極下去,就是那句話︰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人不成熟的第三個特徵︰經常被情緒所左右。 一個人成功與否,取決於五個原素︰ 學會控制情緒 健康的身體 良好的人際關係 時間管理 財務管理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學會管理好這五個原素,為什麼把情緒放在第一位呢?把健康放在第二位呢?是因為如果你再強的身體,如果你情緒不好,就會影響到你的身體,現下一個人要成功20%靠的是智商,80%靠的是情商,所以你要控制好你的情緒,情緒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人與人之間,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情,就暴跳如雷,這樣是不好的。 所以在生活中,你要養成什麼樣的心態呢?你要養成〞三不〞,〞三多〞︰ 不批評、不抱怨、不指責; 多鼓勵、多表揚、多讚美。 你就會成為一個受社會大眾歡迎的人。如果你想讓你的伙伴更加的優秀,很簡單,永遠的激勵和讚美他們。 即使他們的確有毛病,那應該怎么辦呢?這時是不是應該給他們建議,在生活中你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現象,有人給別人建議的時候,別人能夠接受,但是有建議的時候別人就會生氣。其實建議的模式是最重要的,就是〞三明治〞讚美,建議,再讚美﹗ 想一想,你一天讚美了幾個人,有的人可能以為讚美就是吹捧,就是拍馬屁。讚美和吹捧是有區別的,讚美有四個特點︰ 1、是真誠的 2、是發自內心的 3、被大眾所接受的 4、無私的 如果你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去讚美,那就是拍馬屁。當你讚美別人時候,你要大聲的說出來,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咬住你的舌頭﹗ 人不成熟的第四個特徵︰不願學習,自以為是,沒有歸零心態。 其實人和動物之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動物的自我保護意識比人更強(嬰兒與小豬)但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會學習,人會思考。人是要不斷學習的,你千萬不要把你的天賦潛能給埋沒了,一定要學習,一定要有一個空杯的心態。我們象誰去學習呢?就是直接向成功人士學習﹗ 你要永遠學習積極正面的東西,不看,不聽那些消極,負面的東西。一旦你吸收了那些有毒的思想,它會腐蝕你的心靈和人生的。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裡,學習是你通向未來的唯一護照。在這樣一個速度,變化,危機的時代,你只有不斷的學習你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一定要有學習,歸零的心態。去看每一個人的優點,〞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人不成熟的第五個特徵︰做事情不靠信念,靠人言。 我們說相信是起點,堅持是終點。很多人做事不靠信念,喜歡聽別人怎么說。對自己所做的事業,沒有100%的信心,相信和信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相信是看得見的,信念是看不見的。 信念是人類的一種態度,但是很多的人他們做事,不靠信念的,而是要聽別人怎么說,你要登上山峰,要問那些爬到山頂的人,千萬不能問沒有爬過山的人。 這裡不是說別人的建議不要去聽,你可以去參考,但是你要記住,你來做這個生意是為了實現你的夢想,實現你自己的價值。其他的人是不會關心你的夢想的,只有你自己關心你自己的夢想,只有你自己關心你自己能否真正的成功。這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你的選擇是正確的,永遠不要在乎別人怎么說,以上的人不成熟的五個特徵,你們自己去對照,那一個特徵是你有的,你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改正,只要你相信你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不成熟,你就會逐漸的成長,成熟起來,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那種生活。你就會實現你時間自由、財務自由、精神自由的人生夢想!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第一篇 梁惠王章句上第二章

第二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 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日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 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註: 沼 :池也。 鴻 :雁之大者。 麋 :鹿之大者。 而後:然後之意,其下含有始能之語氣。 詩 :大雅靈臺之篇。 經如靈臺:經,量度也。靈臺,文王臺名,靈為美善之意。 臺下有靈囿。今陝西省鄂縣東30里。 此句意文王欲建靈臺,先度量其基趾。 經之、營之:營,動詞,域限也。此句意度量臺趾既畢, 又以繩度立表以 定其位處。 攻 :治也,謂動手建築也。 不日:趙注:「不與之相期日限。」 亟 :疾也,速也。 麀鹿攸伏:鄭注:「攸,所也。文王親至靈囿,視牝鹿所遊伏之處。」 濯濯:肥澤貌。 鶴鶴:潔白貌。 於:讚美詞。 牣 :滿也。 湯誓:商書篇名。 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朱注:「時,是也。日,指夏桀。害,何也。桀嘗自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民怨其虐,故因其自言 而目之曰:此日何日亡乎?若亡,則吾寧與之俱亡!蓋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欲其亡之甚也。」 大意:孟子去見梁惠王,和王一同到園囿裏。 王站在池邊,一面回頭看着園中養的鴻雁麋鹿,一面問孟子說:「賢明的國君也喜歡拿這些鳥獸作樂嗎?」 孟子回答說:「要是賢君,才能拿這些東西作樂;那不賢的國君,即使有這些東西,他也樂不成。詩經上說:『文王想要建築靈臺的時候, 最初叫人量度地基;地基量度好了,又立表明臺的方位。百姓們盡力築臺,雖不和他們定約日限,他們却很快把它造好。 當初量度地基時,文王並不急着趕工;怎奈百姓好像兒子替父親做事似的趕工地來!文王在臺下的靈囿裏遊玩, 流覽牝鹿遊伏的地方。只見牝鹿全都長得肥滿光澤,白鳥的羽毛也都潔白。 文王又到囿中靈沼訪邊遊玩,看見滿池子魚都活潑地跳躍着!』文王用人民的勞力修建高臺和深池,但人民却歡喜他這樣做; 把他的臺叫做『靈臺』,把他的池叫做『靈沼』, 並且高興他有麋鹿魚鼈可以玩賞。這就是因為古代的賢君能和珀姓同樂, 所以自己也能享樂。 書經湯誓篇記載百姓們怨恨夏桀,他們暗地裏指着桀說:『這太陽甚麼時會喪失呢?我寧願和你一同滅亡!』 人民都要和他同歸於盡,就是有臺池鳥獸,難道能獨享這快樂嗎?」 說明:孟子希望君王能與百姓同樂,接近百姓,了解百姓。 現代的政府也可以說符合半套,政府所建動物園、育樂中心、海生舘及風景區,都要收費,大部遊樂設施讓財團經營,窮苦人家一生 也沒到過。且以現化說法,使用者付費,堂皇有理,天天說經濟不好,開源難,那就節流總可以吧。道路一條一條的蓋,一方面讓有 錢的財閥使用,有錢買車的人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官商勾結。 學校預算大幅提生,教室使用沒有30年,就打掉蓋新,辦公室一間一間的蓋,老師有兩部電視電腦,使用地坪2、3 坪,故有校長入囹 圄者。 大學一間一間的開,蚊子教室一大堆,學生六科考試不過10分也上大學,更甚者交淮考證也可以入大學,故有學店之名。 此二項支出就佔政府總預算的15%以上。 故使現代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第一篇 梁惠王章句上

第一章 孟子見梁惠王。 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 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 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註: 梁惠王:即魏惠王,本侯爵,潛稱王。姓魏,名瑩。卒,諡曰惠。舊都安邑,遷於大梁(今河南省開封縣),故號梁王。(其餘述論不提) 叟 :趙岐注:「長老之稱也。」(有曰此時孟子為53歲,有曰63歲) 不遠千里:不以千里之途為遠也。 亦 :也、或。 利 :朱注:「王所謂利,蓋富國強兵之類。」 何必曰利:趙注:「孟子知惠王欲以富國強兵為利,故曰王何必以利為名乎?」 亦 :惟、只。 仁義 :朱注:「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大夫 :官稱也。三代之官,分為卿、大夫、士三級,由天子、諸侯置之。 家 :謂卿大夫為統轄其釆邑而設之政治機構。 非家庭之家。 桓公二年左傳云:「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諸侯受天子封於天子而有國,卿、大夫食釆於諸侯而有家。 士 :學者。 庶人 :百姓。庶,眾也。 上下交征利:謂上下互相爭取財利也。朱注:「征,取也,上取乎下,下取乎上,故曰交征。 而 :則。 萬乘之國:天子畿內,地方千里,出兵車萬輛。乘,去聲,音ㄕㄥˋ。是輛的意思。古時一車四馬叫乘。」 弒 :下殺上。 千乘之家:天子之公卿,釆地方千里,出兵車千輛。 千乘之國:諸侯之國。 百乘之家:諸侯之大夫。 為 :是。 饜 :滿足。 未有仁而遺其親:趙順孫纂疏:「仁者,人也,其發則主於愛,而愛莫切於愛親,故人仁則必不遺其親矣。」遺,遺棄。 未有義而後其君:纂疏:「義者,宜也,其發則事皆得宜,而所宜者而大於尊君,故人義則必不後其君矣。」後,謂不急,猶口語「丟在背後。」 亦 :惟,只。 大意:戰國時,魏國諸侯即位後三十五年,此年自稱魏惠王,改元稱一年,因屢次受齊、秦、楚等國打敗,遷都於大梁,故後稱梁惠王, 想圖謀富強,用卑禮厚幣招四方賢士。 孟子於十五年後(公元前三二0年)到大梁去目梁惠王。 王說:「您老人家,不怕千里的路程而來到這裏,大概有甚麼富國的方略能利我國吧?」 孟子回說:「王何必說『利』呢?只要有『仁義』之道就是了。」 「王若是說:『怎樣可以利我的國?』大夫必說『怎樣可以利我的家?』士人和百姓也說:『怎樣可以利的的身?』到這時候, 上下都在互相爭取利,那麼這個國家就危險了。所以擁有萬輛兵車的天子之國,殺死他的國君的人,必定是擁有千輛兵車的 公卿之家;擁有千輛兵車的諸侯之國,殺死他的國君的人,必定是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從萬分取得千分,或從千分取 得百分,這十分之一的數目,不能說是不多了。如果每人都重利輕義,那麼做公卿的不奪天子的萬輛,做大夫的不奪諸侯的 千輛,是不會心滿意足。」 「我沒有聽說過講仁愛的人會棄他的父母的;也沒有聽說過講義理的人會把他的君王去在背後而不顧的。王只要講『仁義』罷了, 何必一定要說到『利』呢?」 說明:戰國時代周天子,但各地乃有七雄(諸侯國),互相爭戰,而諸候國內更有大夫弒其王而自立者亦多,故當時各諸候國都禮賢下士,招募能人, 產生許多說客,奔波於各諸侯國。孟子是儒家講仁義;刑家則講嚴刑峻罰;縱橫家則講合縱連橫;墨家講兼愛等等。至秦有商鞅、李斯等而 統一。 若以現代來講,韓國女總統朴槿惠之父朴正熙為總統被其隨身保護的情報長官鎗殺,在台灣亦有黑道老大被跟隨小弟鎗殺。 故孟子希望梁惠王施行王道而不用霸道之意。

孟子前言

前言 本基金會宗旨第一項,為恢復中華文化,故以儒家四書為主體,配以釋、道為輔。今四書中已講過論語、大學、中庸等,因此三書若能精研其中隱藏微妙出世奧密,則能由凡成聖。之後再博覽群書,則如孔子指其掌。現有一本稱『學庸論語』,就是要我們了解。體、相、用之關係,一定由用明白開始才能達體。 本會已講過[論語淺釋][大學休閒講述][中庸休閒講述],故今來講孟子一書,與佛教十二部中之[百喻經]一樣,用[百喻經]中的許多故事的來解微奧佛經容易更加了解,由人道修而接天道之理。 此書有許多年代時間有爭論,那是學者的問題,對修行人沒有影響,因修行者是跳脫時間與空間,不用太在意。 講法還是以朱熹夫子版本為主,再加些現代之看法,看此書之人,以休閒態度視之,不用在意求精準,只要補助明白『學庸論語』一書中的奧義就行。而孟子是講民主的,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很適合現代。他是世界提倡民主先驅。

本基金會成立目的

台灣自20年前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大眾不懂愛惜,每每多當暴發戶及玩袴子,大家都說錢淹肚子,男人則手錶為勞力士,車為勞斯來斯,女人則鑕石,名牌包,出國人數大增,外匯因此流失減少.後又因執政者鎖國,更使大企業家,偷偷移出資金往國外,又因石油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百姓頓失財務來源,許多鄉下的孤獨老人,及在學的學生,多陷入失食及失學的危機,而大慈善機構及政府多看不到這些苦難人,所以本人同幾位同修商討而成立本基金會,想能幫助幾人就幫助幾人.如此本基金會是文化部管轄財物最小的基金會.非常歡迎有意的善心人士加入.本會印有[論語淺釋],[大佛頂首楞嚴經簡介],[大學休閒講述].若有意閱讀者,可寫信到:640斗六市中正路212號3樓索取,送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