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般若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當人在修行須陀洹時,是否要預先思念自己得聲聞初果嗎?」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不會。初得聖果的人,不會起這樣的思念。為什麼呢?因為須陀洹的意思雖稱為入流卻無所入,因其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所以才稱為須陀洹。」
佛又說:「須菩提!你認為當人在修行斯陀含,會不會預先思念自己得聲聞第二果呢?」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不會。修行第二聖果的人,不會起這樣的思念。為什麼呢?因為斯陀含的心境,已達於至靜之處,雖然當時的修行還是一生一滅,所以稱之為一往來,實際上已無第二個生滅,心不著生滅之相,所以實無往來。」
佛又說:「須菩提!你認為當人在修行阿那含時,會不會預先思念自己已得聲聞第三果呢?」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不會。修行第三聖果的人,不會起這樣的思念。為什麼呢?因為阿那含,心空無我,已斷塵識思惑,六塵四相,一一證空,而無不來之相。所以阿那含意思雖稱為不來,其實是永不來欲界受生的意思。」
佛又說:「須菩提!你認為當人在修行阿羅漢時,會不會預先思念自己已得聲聞第四果呢?」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不會。修行第四聖果的人,不會起這樣的思念。為什麼呢?因為阿羅漢已心空相俱滅。既無得道之念,也沒有得果之念,不再感受未來的生死,並不是另外有個實在的自性法,可以稱之為阿羅漢。如果阿羅漢自念得道,即著四相,就不能叫做阿羅漢了。世尊!您曾經這樣說過我:說我遠離一切著相、取相的分別,遠離一切是非,契合真理,已到奧妙之處。在諸弟子中,讚許我為解空第一。是第一個脫盡人我,斷絕此念,離欲的阿羅漢。世尊!我雖蒙師父您如此的稱讚,我確實沒有得了阿羅漢的念頭。世尊!我若有得了阿羅漢的念頭,便是生了妄念,又如何得到六欲皆空的阿羅漢。如果是這樣,您就不會說我是好寂靜的阿蘭那行者,因為我心原無所得,亦無所行,只因本分上一塵不染,以此得名須菩提而已。所以師父您才稱讚我是好寂靜之行者。」
:
1.須陀洹:華譯入流,小乘四聖果之初果,斷三界八十八
          品見惑。思惑未斷。尚有七次生死。
2.是念:起心動念就是有相。
3.斯陀含:華譯一來果,小乘四聖果之二果,思惑微細難
       斷,即欲界思惑後三品未斷。
4.阿那含:華譯不還果。小乘四聖果之三果,脫離欲界,
          入色界第四禪天。
5.阿羅漢:華譯有殺賊、應供、無生。三界見思煩惱斷盡。
6.若有執四果之名,則執四相,不作是念。
7.無諍三昧:不與世諍之正定。
8.阿蘭那:華譯寂靜。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般若金剛經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滿了大千世界的金銀七寶來行布施,你認為這個人所得的福德難道不多嗎?」須菩提回答說:「世尊!當然是很多。為什麼呢?因為這種福德,是有相的布施,畢竟還是無福德性。然以人世報施的福德而言,所以您說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多。」如來佛又說:「如果有人,受持此般若經,甚而只要為人演說此經其中的四句偈、四句等,那麼他所得到的福德,比前面說的用大千世界的七寶施福所得福德更多。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一切諸佛,及成佛的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法,皆從此經緣生的。所以才說般若是諸佛之母。須菩提!但要注意般若並非佛法。意思就是本來就沒有佛法可言,不過藉之以開悟眾生,替它取名為佛法而已。所以所謂的佛法,就不是佛法。
:
1.  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三千大千,表其多。三千
   大千世界,大化佛身所居國土。七寶,金、銀、
   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表貴重物。
2.  是故如來說福德多:福德本無相,須菩提在此
依世間法的事相講。
3.  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
其福勝彼:有修行人心存此經,行持此經,了
澈此經真諦並為他人說,此法布施勝前之財施。
4.  四句偈:金剛經中任何能提昇佛力之語就是。不限經文字數多少。在此表文字數少。
5.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佛說法至此三十多年,
  因根基而說法,沒有證果之法對修行人是非
  佛法。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般若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我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嗎?你認為我有說一定之法嗎?」須菩提回答說:「就我所知道了解佛您所說的意思,沒有一定的法。而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也沒有一定的法可說。同時,也沒有定法讓如來可說的。為什麼呢?因為您所說的法,是無上菩提之法,可以心悟,而不可以色相取;只可意會,不可以言說;是非法,又是非非法。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不但我師父如來以外,就是一切賢聖,皆用這個無為法自修。只是隨各人所修的程度不同,而所得證悟就有差別。」

:
1.佛已證果,無所得;天天說法,無所說,叫無得無說。
2.不取四相及法相非法相。沒有定法。
3.一切修行成功與否,每人不同,也有定法可學。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般若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

須菩提向如來佛稟告說:「世尊!您所說的不住相布施,以及所謂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種無相真空的妙理,一般眾生聽了能瞭解相信嗎?」如來佛聽了就告訴須菩提說:「你不能這樣說。我說的法,雖是深妙,難道都沒有相信的人嗎?不但現在有人相信,將來也是會有的。就是到我死後,後五百歲,有持守戒律廣修福田的人,看到此經中的一章一句,自能信以為真。也就可以知道這種人善根深厚,不僅是一二三四五佛所種的善根,乃是從無量佛所種得來的善根。這種人看到此經的一章一句,而能心淨不亂,心信不疑。須菩提!我確可以洞悉此種淨信眾生是通佛性的,是可以得到如十方虛空漫無天際的無量福德。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眾生善根純熟,已悟得真空無相的道理,已離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並且無法相,也無非法相。這又為什麼呢?如果這些眾生,若心有所取相,即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若執著此經章句,也是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若心執偏空,就是固執人死身心皆斷滅,歸於空無的一個錯誤的斷見,也與著四相無異。所以於法相實不應執有也不應執無,才得以悟入性空,自然離法。就因為這個道理,所以我常告訴你們這些比丘,對於我所說的一切法,只是要你們假借此法而離相見性;假借此法使你們度脫生死的苦海。如果你們見了自己的本性,證了涅槃之樂時,就可以捨去此法。就好比編竹筏,渡人過河,到了彼岸就不須要再用筏了。似此佛的正法尚且要捨去,何況不是佛法的世間文詞,又為什麼堅持不捨呢?」

:
1. 頗有:含有輕疑的意思。
2.章句:佛在世所說之法,滅度後集結成書,稱章句。
3.當知是人:持戒善根的修行人。是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4.淨信:中道信心,不落「空」,不落「有」。
5.無復:再沒有。
6.:過河須船,到岸去船。正法應捨,非法必要捨。
7.一念生淨信者:修行者誦讀此經一字、一句、一偈而了悟,
                是一念時清淨無染心。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般若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說:「須菩提!你認為普通修行的人,能看見如來的形體嗎?」須菩提回答說:「世尊!不能見到如來的形體。原因是師父如來您所說的形體,並非形體,是法相,所以不能看見。」佛又告訴須菩提說:「不但我的形相是這樣的,凡世間所有的相,都是虛無不實的。若是識破了諸相都是虛空的道理,就可以見如來的法相了。」

:
1.於意如何:佛在座眾生不明,布施有上供下施,上供諸
   佛,也不能着相,因一着相,就無法證得如來法身。
2.可以身見如來不:若一着相,變成有漏之因,不能見法
       身如來。(佛有法身佛,應化身佛,報身佛。)
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出世間,一切萬物,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按量子力學,一切萬物皆由能量互
變,有相皆虛。)
4.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若修行到真空,而見諸相非
      相的真空,真空不空就有妙有,當然能見到法
      身如來。(能量可見能量。禪定最後就是能量離
       開肉體。)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般若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佛再對須菩提說:「菩薩於無上正等正覺之法,應該不著相布施。所謂不著相布施,就是要六根清淨,離開色、聲、香、味、觸、法等塵相而布施,也就是施者忘施,受者忘受,並且要忘記所施之物。(如此施空、受空、物空即所謂的『三輪體空』。)須菩提,菩薩應該不住相布施,為什麼呢?因為著相布施,是局於有相;而眾生之相,實在只等於一微塵,即使能因此而獲福也是有限的。若不著相布施,就無相可住,像這樣不住相布施的福德就不可限量了。須菩提!譬如說東方那無邊際的虛空,你可以以心思度量嗎?」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世尊!」佛又說:「須菩提!再與南、西、北四方及上下的虛空那樣毫無邊際,你是否可以用你的心思去度量嗎?」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佛又說:「須菩提!菩薩若能不著相布施,所得的福德也就像虛空這樣的不可限量。須菩提!菩薩應該照我善護念、善咐囑之教,如是降伏妄心,而又不著相布施,常堅守著菩提心。」

:
1.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行布施而不住相。就是安住心的方法。
2. :就是執着。先破我執,後破法執。
3.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此言六塵,包括了六根、
      六識,三界內為十八法界。布施為財、法、無
      畏,攝於六度波羅蜜。
4.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不住布施是很難

            ,佛特別指出其福德不可思量,不用怕,要 
              長期存心。
5.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不可思量: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6. 但應所教住:應該如世尊的言教來安住你的真心,天天
           跟眾生打交道,天天行布施。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般若金剛經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佛告訴須菩提說:「諸菩薩、摩訶薩等應按照我下面所說的方法,降伏其妄念心,方可常住菩提心。降伏妄心的方法,就是要不著一切眾生相。我把一切眾生歸分為九類: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如有色、無色,如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等眾生。我要為所有眾生滅他們的業障,度他們超脫輪迴六道,以至於不生不死入於清淨無為之鄉。話又說回來,我雖然這樣滅度,但是一切眾生實在沒有得我的滅度。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眾生與菩薩,同具此菩提心,現在滅他們的妄心而度歸清淨,不過還其所本有,也就是他們自性自度,並非是我所度的。須菩提!若他們有得我滅度的念頭,即是還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還是執著自性的眾生,尚未滅度無餘,自然不是菩薩。」
:
1. 化生:是世間眼中從無生有。譬如神鬼、醯類。
2. 有色:人間、欲界天人。
3. 無色:無色界天人。
4. 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禪定而分之天界人。
5. 無餘涅槃:是大乘的涅槃。華譯圓寂。(生佛同體,眾生性空,實無所度。)
6. 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三界十大類眾生。
7. 我皆令入:是佛講經而令聽經之人證入涅槃。
8. 我相:我是個能度的人,能度的眾生的這個相, 就稱
      「我相」
9. 人相:對着「我相」就叩做「人相」。
10.      眾生相:你說法不能講一種法,因為眾生的根機不一,說
      法就得種種法,有種種法的差別相,就稱「眾生相」。
11.      壽者相:我等凡夫執着動產、不動產、田地、金銀寶石,壽命長,
      佛教眾生了生脫死,你一執著,就是「壽者相」。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般若金剛經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這個時候,眾弟子中德高年長的須菩提,在大眾中從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來。他露出右肩,右膝跪地,兩手合掌,很敬重地對如來佛行了一個禮,讚嘆地說:「希有的世尊,您對於未成佛的菩薩弟子,善盡保護憐念他們的善心;又善於咐囑指導一切學佛的大眾。世尊!還有那些善男信女,若是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時,要怎樣才能使這個菩提心常住不退呢?如果他們起了妄念的時候,又要怎樣去降伏他的妄心呢?」
佛回答說:「問得好!問得好啊!照你所說的,知道我善盡保護憐念未成佛的菩薩弟子,也善於咐囑指導一切學佛的大眾,你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就要仔細用心地聽,我來為你們解說。」
須菩提聽了很快地回答說:「是的,世尊!我很高興聽師父說明這個道理。」
1. :佛陀前講般若22年,在某時,此時佛剛洗了足而敷座而
    坐,己大悟之須菩提尊者,為未開悟之同修請問。
2. 長老:道德高,戒臘老,非年齡老。
3. 須菩提:大財主之子,華譯空生、善吉、善現。是青龍陀如來
        再來人。解空第一。
4. :在下的弟子跟在上的佛說話。
5. 希有:因須菩提聽般若經已講569卷,故讚嘆佛陀。為何?佛講阿含經12年,修行者已達聲聞、緣覺,如小學畢業,再講方等8年,般若22年,就是要「回小向大」,能到大學畢業。
(等覺、妙覺果位出三界。)
6. :善巧方便。佛在穿衣、吃飯、日常生活中護念、付囑眾生。
7. 善哉:問的好。能在佛穿衣、吃飯之日常生活中領悟到般若之理。
8. 善男子、善女人: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之弟子。
9. :發心、發願。發自己成佛,度一切眾生成佛。
10.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耨多羅華譯「無上」,
       三藐華譯「正等」,三菩提心華譯「正覺」。
  11.諦聽:a.發真實心來聽。b.詳審思維。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般若金剛經法會因由分第一


前言

金剛經是修佛人必讀之經本,若自己默默修習,很難了解其原意而修行了性,今以一般解釋再借用道源長老所講來簡註,分段淺譯,讓看此文之有緣人能一定

慢慢體會了解真實義,一段一段研究,在不知不覺中開悟見性,後必向他人演說。

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文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
弟子阿難說:這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我親自聽到如來佛說的。在說此經的時候,佛是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與有德性的高僧及各弟子,約有一千二百五十人等共同生活。那時候已經是快到吃飯的時刻。大夥兒穿上了架裟,拿著盛飯的缽,由祇樹給孤獨園走進舍衛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依次乞食完了,便回到原處吃飯。佛吃過了飯,就將衣缽收1,佛法拾乾淨,也洗淨了腳,親自在地上鋪好座位坐下來打坐。
:
1. 如是:a.如是指金剛經。b.如是是信順佛陀所說。c.如是即顯
        真如實相之理。
2.我聞:我者阿難;聞者,佛說之法必有聽法之人,後傳於世。
3.一時:佛陀講法隨緣,無定時,故一時古人註: 師資道合,
        說聽究竟。
4. 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講經地,佛在此25年。
5.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與,同在。大比丘,有怖魔、乞
         士、破惡意。眾,和合眾,即六合眾。一千二百五十
         人,常隨眾,過去修行外道無益,後聽佛說法證果。
         另五名在鹿野苑被度五人未計。
6.食時:天亮後,日中前。(印度分晝三時,夜三時。)六道食時
       分,天道、阿修羅道  為丑寅:人道為辰已:畜生道為未
       申西:鬼道為戍亥子。
       ( 這是以中國12時辰計量的。)
7. 著衣持缽:佛與弟子一樣有規儀,要換外出衣。佛家有三衣
             一缽。
8. 次第乞已:不分貧富,挨家挨戶去化飯,七家為限。
9. 還至本處:乞食後要回到講經處均分食用。
   10洗足已:佛陀時是赤腳,要洗清潔而打坐。
   (此段告訴我們,修行重戒、定,這是打地基。)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藥師經經文26


爾時世尊。讚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呪。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訶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揵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爾時、世尊讚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

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訶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即天、龍、藥叉、乾闥婆(樂神)、阿修羅、迦樓羅(大鵬金翅鳥)、緊那羅(歌神)、摩睺羅伽(大莽蛇神)等人形、非人形護持佛法天龍八部眾生。
最後此段,由釋尊開示此經的名稱、法門的來由及神咒的功能,能拔一切業障並得天龍八部護持、得信受奉行。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藥師經經文25


 復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於信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
宮毘羅大將  伐折羅大將
迷企羅大將  安底羅大將
頞儞羅大將  珊底羅大將
因達羅大將  波夷羅大將
摩虎羅大將  真達羅大將
招杜羅大將  毘羯羅大將
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
 「復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於性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毘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頞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毘羯魔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

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圍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
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名色中具有罪報之相。
不孝五逆:不孝順奉養父母及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逆重罪。
破辱三寶:破壞污辱佛、法、僧三寶。如謗佛、謗法、破和合僧等。
毀於性戒:破戒體。
考而罰之:依罪業受報。
然燈造幡:燃四十九燈造幡供養。
護持
1)十二藥叉神將及眷屬護持。
2)饒益有情。
3)滿願降吉。
4)利益眾生。

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用五色線結十二個種子字,滿願再解結。
此段說出十二藥叉大將護持修藥師法門弟子不受惡趣之怖,以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