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阿含經-27

 這時,尊者舍梨子(舍利弗),也坐在於眾比丘眾當中,尊者舍梨子曾作如此之念:「世尊以如是之事而問那些生地的諸比丘們。生地的諸比丘們,則極為稱譽賢者滿慈子而說:『滿慈子為自能少欲知足,也稱說少欲知足,自能閒居,也稱說閒居,自能精進,也能稱說精進,自己正念,也稱說正念,自己一心,也稱說一心,自己有智慧,也稱說智慧,自能漏盡,也稱說漏盡,自己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也稱說勸發、渴仰、成就、歡喜。』」

尊者舍梨子又作此念:「一定在甚麼時候,當能得以和賢者滿慈子共聚集會,問其少義的!他或者能聽許我之所問的!」

那時,世尊在於王舍城受夏安居完畢,經過其三個月後,補治其衣服完了,就攝衣持鉢,從王舍城出發,向於舍衛國,輾轉前進,而至於舍衛國,就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祇園精舍),尊者舍梨子,和生地的諸比丘們,在於王舍城共住一些日子後,也攝衣持鉢,而向於舍衛國,輾轉前進,而至於舍衛國,就共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這時,尊者滿慈子在於生地受夏安居完畢,經過三個月後補治其衣服完了,也就攝衣持鉢,從生地出發,向於舍衛國,輾轉前進,而至於舍衛國,也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尊者滿慈子乃往詣世尊之處,稽首禮拜後,在於如來之前,敷尼師檀(坐具),而結跏趺坐,而坐在於那個地方。

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阿含經-26

 九、七車經第九(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舍利弗以七事問滿慈子:為甚麼跟佛修行:為戒律?為心淨?為見淨?為疑蓋淨?為道非道知見淨?為道跡知見淨?為道跡斷智淨?回答說:均為不是,是為無餘涅槃之故。又間無餘涅槃是為戒淨,乃至道跡斷智淨,其中之一而施設與否?答說:不也。但離此等,就也沒有無餘涅槃。滿慈子並舉波斯匿王七車速行之喻,以七車比喻所間之七事,而以一日換乘七車速達目的地,喻修行,須七事俱淨,方能達到最終目的之無餘涅槃,並不是僅具足一事即可到達。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到的就是如是:有一個時候,佛陀游化在於王舍城,而住在於竹林精舍(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所奉獻的林園-竹林精舍。位於王舍城),和諸大比丘眾,共受夏坐(夏安居),尊者滿慈子(富樓那,為滿慈女之子,說法第一。),也在於生地(所生長之地,或鄉野田舍之地,都叫做生地),受夏坐(結夏安居)。

這時,生地的諸比丘們,大眾都受完夏安居,經過其三個月後,都補治他們的衣服。衣服補縫完畢後,則攝衣持鉢,從生地出發,向於王舍城,輾轉向前邁進,而到達王舍城,就住在於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那時,生地的諸比丘們,曾往詣世尊之處,到後,稽首作禮,然後退坐在一邊。

世尊問他們說:「諸比丘們!你們從甚麼地方來的呢?在甚麼地方夏安居的呢?」生地的諸比丘們白佛而說:「世尊!我們乃從生地而來的,是在生地夏安居的。」

世尊又問說:「在那個生地的諸比丘當中,到底那一位比丘為諸比丘們所共同稱譽的呢?那一個人能自少欲知足,而又稱說少欲知足,自己閒居,而又稱說閒居,自己精進,而又稱說精進,自己正念,而又稱說正念,自己一心,而又稱說一心,自己有智慧,而又稱說智慧,自己為漏盡,而又稱說漏盡,自己勸發、渴仰、成就、歡喜,而又稱說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呢?」

生地諾比丘們說:「世尊!這位尊者為滿慈子,他在於那生地裡,乃被諸比丘們所共同稱譽的,是一位:自己能少欲知足,也稱說少欲知足,自已能閒居,又稱說閒居,自己能精進,也稱說精進,自己正念,也稱說正念,自己能一心,也稱說一心,自己有智慧,也稱說智慧,自己漏盡,也稱說漏盡,自己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也稱說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的比丘。」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阿含經-25

 比丘們!我現在出現於世間,為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稱為佛,是眾佑

(以上為佛之十尊稱:1.如來為通達於真理而來化度之人。

2.無所著為阿羅漢、應供,值得人之敬重供養者。

3.等正覺為正徧知。

4.明行成為就是明行足,得宿住、天眼、漏盡之三明,也就是智慧與身口意三業之德行之完其者。

5.善逝為善於通達真理,而善於到達彼岸。

6.世間解為徹知有情、非情之世間之事。

7.無上士為無人能出其上之人。

8.道法御為調御丈夫,為能調伏一切之人。

9.天人師為天、人的導師。

10.佛為覺者,為覺悟一切真理之人。眾佑就是世尊,是有吉祥之人。)

 

我現在能饒益自己,也能饒益他人,能饒益眾多之人。為了愍傷世間,為了天,為了人,而求義饒益,求安隱快樂。我現在所說之法,乃能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完畢後,我現在已經離開生老病死、啼哭、憂戚,我現在已經得脫一切苦惱。」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後,都歡喜奉行!

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阿含經-24

 諸比丘們!你們的意見如何呢?往昔之時,那位善眼大師,乃為諸外道仙人們之所宗師,曾捨離欲愛,而得如意足,你們以為是異人(別人)嗎?你們不可以作此念!應當要知道!就是我本人啊!

我在那個時候,名叫善眼大師,為外道仙人們之所宗師,曾捨離欲愛,而得如意足。我在那個時候,有無量無邊(算不盡)的弟子,我在那個時候為諸弟子們說梵世法。我說梵世法時,諸弟子們當中。有不具足奉行我所說之法的人,則那種人在於命終之後,或者轉生到四王天,或者轉生到三十三天,或者轉生到焰摩天(第三層天),或者轉生到兜率陀天(第四層天),或者轉生到化樂天(第五層天),或者轉生到他化樂天(第六層天)。

我說梵世法之時,諸弟子們當中,假如具足奉行我所說之法的話,則因修四梵室,而捨離欲愛之故,在他命終之後,得以往生於梵天。我在那個時候,曾作此念:『我不應該和諸弟子們同俱至於後世,不應和他們都共生在於一處,我現在寧可更修增上慈。如修增上慈的話,命終之後,得以往生於晃昱天』。

我就在於稍後之時,更修增上慈,修習增上慈後,命終之時,得生於晃昱天之中。我在於那個時候,和諸弟子們,所學之道,都不空虛,都得大果報。

 

我在那個時候,親自行持此道,而自饒益,也饒益他人,饒益很多之人。我乃悲愍哀傷世間,而為天、為人求義,和饒益,也求他們之安隱快樂。


然而那個時候所說之法,並不至於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就只訖於不究竟梵行。因此,我在那個時候,不能離開生、老、病、死,啼哭、憂戚等事,也未能得脫離一切苦惱。(待續)

 

2021年2月20日 星期六

阿含經-23

 我現在為你們解說須彌山王當會崩壞等事,到底誰會相信呢?

唯見諦之人(諦實而見到真理的人)才能知道而已。現在為你們解說大海中之水當會竭消而盡等事,誰能相信呢?唯有徹見真諦之人耳。我今為你們說明一切大地當會燒燃而盡,誰會相信呢?唯有見到真諦之人耳。

為甚麼呢?諸比丘們!往昔之時,有一位大師,名叫善眼(為外道大師。雖為弟子說梵世法,乃至更修增上慈之法,而得生在光音天,然而其法,並未究竟)。善眼大師乃被諸外道仙人們之所師宗的大師。曾捨離欲愛,而得如意足(禪定、智慧均等而顯現的大的神力)。

善眼大師有無量百千(算不盡)的弟子,大師曾為他們說梵世之法(往生於梵天界之道)。如善眼大師為他們說梵世法時,諸弟子們若有不具足奉行於法的人的話(修習不完善),則此人命終之後,或者會轉生到四王天(欲界第一層天,四方依次為多聞、持國、增長、廣目等天王),或者會轉生到三十三天(忉利天,欲界第二層天,帝釋居中,四方各有八天),或者會轉生到焰摩天(時分天,欲界第三層天)。

或者會轉生到兜率陀天(知足天,欲界第四層天),或者會轉生到化樂天(欲界第五層天),或者會轉生到他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欲界第六層天,是欲界之頂)。

如善眼大師為他們說梵世法時,諸弟子們假若有具足奉行於法的人的話,則此人因修習四梵室(修慈悲喜舍四種觀法後,則可生在梵天,故稱梵室,或梵住、梵堂),而捨離於欲之故,在他命終之後,得以往生於梵天。

那個時候,善眼大師曾作此念:『我不應該和諸弟子們同俱而至於後世,不應該共住在一處。我現在寧可更修增上慈。如修折上慈的話,命終之後。得以往生於晃昱天(光音天)。』那時,善眼大師就在於稍後之時,更修增上慈。修習增上慈完了後,其命終之時,得生在於晃昱天上。善眼大師以及其弟子們,學道不空虛(不白學),都得大果報!(待續)

 

 

阿含經-22

 (6)又次,有時六個太陽會出現於此世間,當六日並出時,一切大地,與須彌山王(妙高山。印度古時,為世界的中心,也是最高之山),都會起煙,眾煙會合之而為一煙。譬喻陶師,開始爨灶(在灶裡剛起火)時,都均會日日起煙來合而為一煙那樣。像如是的六日齊出之時,一切的大地,和須彌山王,均會冒起煙,會合之而為一煙。

因此之故,乃知一切諸行確為無常,是不久住之法,是變易快速之法,是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諸行,不應當去樂著,應當厭患它,應當求捨離,應當求得解脫。

 

(7)又次,有時會有七個太陽同時出現於世間。七日齊出之時,一切的大地,以及須彌山王,都會洞燃俱熾,諸火焰會合之而為一焰。這時風吹火焰,乃至燒燃達於梵天(大梵天,色界初禪天之頂),這時,始轉生到晃昱諾天(光音夫,二禪天之頂。初禪天破壞時,眾生均集在於此天,直至世界再成後,才還回其本處)。天神們,並不聽聞世間的成立、敗壞等事(成住壞空之劫),也不見到世間的成立敗壞等事,不知世間的成立、敗壞等事,因此之故,見此大火後,都生恐怖,而身毛都竪立起來。

他們曾作此念:「大火不會燃燒到這裡嗎?大火不會燒燃到這裡嗎?」從前就已轉生到這裡的諸天們,因為曾經聽聞世間之成立、敗壞等事,也見到世間之成立、敗壞等事,同樣也知道世間之成立敗壞等事,因此,看到此大火後,就安慰諸天們而說:「不須要恐怖!大火之法,只會燃燒而齊限至於那邊而已,終不會燃燒到這裡的。」七日一齊出現之時,須彌山王的一百由句,會崩散壞滅而盡,而延至於二百由旬、三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都會崩散壞滅而盡。七日齊出之時,須彌山王,和此大地,都會被燒壞消滅,連灰燼也無餘存。譬如燃酥油,都煎熬消盡,沒有餘存的煙墨那樣。像如是的,七日齊山之時,須彌山王以及大地,都會灰燼,而無餘存。


因此之故,一切諸行為無常,為不久住之法,變易速疾之法,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諸行,不應當樂著,應當患厭它,應當求捨離,應當求解脫。(待續)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阿含經-21

 (3)又次,有時會有三個太陽出現於世間,三日出現於世間時,所有的諸大江河,統統都會竭盡,都不得常住。因此之故,一切諸行都是無常的,是不可久住之法,是變易疾速之法,是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諸行,則不應當樂著,應該要厭患它,應當要求捨離,應當要求得解脫。

 

(4)又次,有時有四個太陽會出現於世間,四日出現於世間時,所有的諸大泉源,從閻浮洲所流出的五河-第一為恒伽河,第二為搖尤那汀,第三為舍牢浮河,第四為阿夷羅婆提河,第五為摩企汀。這些大泉源,都統統會竭盡,都不得常住。

因此之故,一切諸行都是無常,都是不可久住之法,是變易疾速之法,是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諸行,不應當去樂著,應當要患厭它,應該要求捨離,應該要求得解脫!


(5)又次,有時有五個太陽會出現於世間,五日出現時,大海之水會減一百

由延(由旬,一由旬為七、八餘哩),乃至輾轉而減至於七百由延。

五日出現於世時,海水所餘的為七百由延,乃至轉減而為一百由延。

五日出現於世時,大海之水會減一多羅樹(高縱樹),輾轉乃至七多羅樹。                五日出現於世時,海水所餘的七多羅樹高,則轉減乃至為一多羅樹之高。

五日出現於世時,海水會減為十人之高之量,輾轉乃至會減至而為七人之高

之量。

五日出現於世間時,海水所餘的七人之高之量,會輾轉乃至為一人之高之

量。

五日出現於世間時,海水會減至於人頸,會減至於人肩,減至於腰,減至於

胯,減至於膝,減至於踝。有時海水會消盡,不足以埋沒腳指。

因此之故,一切諸行乃為無常,為不久住之法,為變易疾速之法,不可得以

倚靠之法。像如是之諸行,不應當去樂著,應當要患厭它,應該求捨離,

應當求得解脫。(待續)

 

阿含經-20

 八、七日經第八(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一日乃至七日出現時,世間會崩壞的情況。勸人當觀諸行無常,應厭離而求解脫。並說往昔曾為外道師宗的善眼大師。但其所說,並不究竟,現在所說的才是究竟,而饒益眾生。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過的,都是如是: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至於鞞捨離(離車族之首都,在恒河北岸),住在於捺氏樹園(庵婆波利女所有的樹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一切的諸行,都是無常,都為不能久住之法,是快速的變易之法,是不可以倚依之法。像如是的諸行,不應當去樂著,應該厭患它,應該速求捨離,當求得解脫!為甚麼呢?因為:

(1)有時不下雨。當天空不降下雨水時,所有一切的樹木、百穀、藥木,都均會枯槁,會摧碎滅盡,而不得常住。因此之故,一切諸行都是無常,都是不久住之法,是變易很快之法,可說是依靠不住之法。像如是之諸行,不應當去樂著,應該要厭患它,應當求捨離,應當求得解脫!

 

(2)又次,有時會有二個太陽之出現於世間,二日出現於世間時,所有的諸溝渠川流,都統統會竭盡,而不得常住。因此之故,一切行是無常的。是不能久住之法,是變易疾速之法,是不可以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諸行,不應當去樂著它,應當要患厭它,應當要求捨離,應當要求得解脫!(待續)

 

2021年2月16日 星期二

阿含經-19

 周那!譬喻在閻浮洲(閻浮提),有五條的大河流。

第一叫做恒伽(恒河),第二為搖尤那,第三為舍勞浮,第四為阿夷羅波提,第五為摩企。

其流入於大海的過程時,在其中間的水量,實在是不可以數出來之多,雖有其鬥斛等物,實在是不能以之而得以知道其數量的,所謂不可以限齊,不可以量出,不可以得知大水之數!周那!像如是的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如果得此七種世間之福,以及更有七種出世間之福的話,其福乃為不可以數得出之多。會出有這麼多之福,有這麼多的福果,有這麼多的福報,實在是不可以際限,不可以測量,不可以得知大福之數啊!」

那時,世尊並說偈頌而說:

恒伽之河 清淨易渡 海多珍寶 眾水中王

猶若河水 世人敬奉 諸川所歸 引入大海

如是人者 施衣飲食 床榻茵褥 及諸坐具

無量福報 將至妙處 猶若河水 引入大海

(恒伽之河是清淨而容易渡過的,海中有很多的珍寶,是眾水當中之王。猶如河水那樣,是世人所敬奉的。諸川所皈之處,都引入於大海的。)

(像如是的人如果能佈施衣服,佈施飲食,和日常所需之床榻、茵褥,以及坐具等物的話,則會有無量的福報,將來定會往生於妙好之處,猶如諸河水,都被引而流入於大海那樣。)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摩訶周那,以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待續)

2021年2月10日 星期三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一一0 年度工作計畫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一一0 年度工作計畫

單位:新臺幣/元

編號

計畫

依據

計畫名稱

計畫種類

計畫

目標

計畫實施

內容

預定期程

實施方式

預估活動場次

預估參加

人數

地點

是否為國際性活動

是否為

兩岸活動

經費來源

經費預算

預期效益

備註

 

 

   1.

捐助章程第二條第三項

 

 

 

長期

救濟

□常態性活動

 

□系列性活動

 

 

協助10

貪苦殘老

人士

 

 

同左

 

一月一日

   至

十二月三十一1日

演講、座談

20

 2030

演講室

□是R

□是 □否

0

0

 

 

研習、研討

 

 

 

□是 □否

□是 □否

 

 

 

 

展演

 

 

 

□是 □否

□是 □否

 

 

 

 

競賽

 

 

 

□是 □否

□是 □否

 

 

 

 

獎助、補助

 

 

 

□是 □否

□是 □否

 

 

 

 

推廣、宣傳

 

 

 

□是 □否

□是 □否

 

 

 

 

其他

12

10

全國

□是 R

□是 □否

自籌

50

 

 

 

 

 

  2

 

 

捐助章程第二條第四項

 

 

大學及幼稚園

□常態性活動

 

□系列性活動

 

 

四名清寒成績優良大學生及花蓮天主教區德安幼稚園

 

 

同左

 

演講、座談

 

 

 

□是 □否

□是 □否

 

 

 

 

研習、研討

 

 

 

□是 □否

□是 □否

 

 

 

 

展演

 

 

 

□是 □否

□是 □否

 

 

 

 

競賽

 

 

 

□是□否

□是 □否

 

 

 

 

獎助、補助

 

 

 

□是 □否

□是 □否

 

 

 

 

推廣、宣傳

 

 

 

□是 □否

□是 □否

 

 

 

 

其他

2

 

全國

□是R

□是 □否

自籌

10

 

 

 

 

 3

捐助章程第二條第四項

 

社會公益

 

 

在本會星期六、日下午2-3:30講莊子

同左

 

 

 

參加人數25

 

 

 

自籌

0

 

 

 

合計

 

 

 

 

 

 

 

 

 

 

 

 

60萬元

 

 

說明:實施方式包括:演講、座談、研習、研討、展演、競賽、獎助、補助、推廣、宣傳、其他,請依據計畫實際辦理情況敘明。若計畫包含多種實施方式,請就各種實施方式的預估活動場次、預估參加人數、地點、是否屬國際性或兩岸活動、經費來源、經費預算、預期效益逐一敘明。

 

 

                      董事長:吳麗好                           記錄:  黃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