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第十三篇盡心章句上第二十四章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註:
東山:即蒙山,在今山東省蒙陰縣南。
太山:即泰山。
難為水:猶言百川之水,已難稱為水矣。
遊 :謂遊學也。
難為言:猶言百定之言,已難稱為言矣。
術 :猶言方法。
觀其瀾:趙注:「瀾,水中大波也。」朱注:「觀水之瀾,則知其源之有本矣。」
日月有明:朱注:「明者,光之體。」謂日月為有光明之本體。
容光必照:朱注:「光者,明之用。」謂凡可容納光線之處,必然照明也。
盈料:趙注:「盈,滿也。科,坎也,流水滿坎乃行,以君子學必成章,乃仕進也。」
成章:朱注:「所積者厚,而文章外見也。」
達 :朱注:「達者,足於此而通於彼也。」

大意:孟子說:「孔子是聖人當中的最高無上的人,古今沒有人能趕得上他。以他所處的地位來說:他在魯國,便是魯國獨一無二的人,猶如登到魯國蒙山頂上去看魯國,就覺得魯國太小了。

他在天下,便是天下絕無僅有的人,猶如登到泰山頂上去看天下,就覺得天下變小了。

孔子聖道的博大高深就是如此。所以從人見聖道來說,猶如觀看過海的人,看百川的水就不能算大水;同樣的,遊學於聖人門下的人,百家的言論就不能算言論。

要觀看水是有方法的,一定要觀看那急流的地方,才曉得水的來源。譬如日月運行在天上一樣,因有明亮的實體,所以凡是容得下光線的空隙,一定都照得到。

試看流水這種東西,不先流滿低窪的地方,就不再向前流;所以君子有志於聖人之道,也必須積厚工夫,因為如果不積厚工夫,使文彩威儀表現在外,就不能向上達到聖人的境地。」

說明:孟子說明大道是多麼博大深遠,只有孔子能自修自悟而達,而是一步一步往大道修行,而非一蹴而成。並以水流為例,基礎未滿不向前行。


佛陀對於大道的修煉,更是有階梯式的方法,衪自己走過而能因人說法,由五乘歸一乘,說了四十多年。

並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中把層次分明說出,如何修習心正,把宗教界所說十法界明明白白的描述,修佛果要五十二層次,心不正而有邪念者必着魔,也有五十魔與魔眷利用修行人至死尚不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