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阿含經-70

 世尊告訴他說:『如是!伽彌尼!你實在是如愚、如癡、如不定、如不善。為甚麼呢?因為你對於如來、無所著(應供)、等正覺(正徧知),妄說是幻士。不過你已能悔過,已能發見其罪,而把它髮露表白出來,而防護不再作這些事。像如是的,伽彌尼!如果有悔過,發見其罪而髮露懺悔,而防護不再更作的話,則能長養聖法,而沒有失的。』

於是,波羅牢伽彌尼,乃叉手向佛,仰白世尊而說:「瞿曇!有一沙門梵志,曾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如果有殺生的話,他的一切,就會在於現法當中受其果報,由於此,而會生憂苦。如有不與取(偷盜)、妄言的話,他的一切,則會在於現法當中,受其果報,由於這些事而會有憂苦』。沙門瞿曇!您的意見如何呢?」


世尊告訴他說:「伽彌尼!我現在問你,你就隨你所知的解答出來。伽彌尼!你的意見如何呢?如果在村邑當中,或有一人,頭上冠戴華鬘,以雜香塗其身,而作倡樂,而歌舞,以自娛,唯作女伎的模樣,而歡樂,有如國王的樣子。這時,如有人問而說:『這個人本來幹甚麼的呢?現在為甚麼於他的頭上冠戴華鬘,以雜香塗其身上,而作倡樂,而歌舞,以自娛,唯作女伎的模樣,而歡樂,有如國王那樣呢?』或者有人回答他而說:『此人為了王,而去殺害怨家。王歡喜後,就賞賜與他。因此,此人乃頭戴華鬘,以華香塗在其身上,而作倡樂,而歌舞,以自娛,唯作女伎那樣,其歡樂,有如國王的。』伽彌尼啊!你是否如是之見,如是之聞嗎?」回答說:「見到了,瞿曇!已聞過,當會聽聞!」


佛陀說:「伽彌尼!又再看到國王收捕罪人,將罪人的兩手反縛,然後打鼓唱令,出南方的城門。將犯人縛坐在高標之下,而梟其首。或有人問而說:『此人犯了甚麼罪,為甚麼被國王所殺戮呢?』或有人回答說:『此人枉殺王家沒有罪過的人,因此之故,國王才會教人行如是之刑。』伽彌尼啊!你像如是之見,如是之聞嗎?」回答說:「看見了,瞿曇!已聽過了,當會聽到的。」


佛陀說:「伽彌尼啊!如果有沙門梵志,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如有人殺生,則他的一切,就會在於現法當中受其果報,由於此果報而生憂苦不已。』這是真實之說呢?或者為虛妄之言呢?」回答說:「是妄言啊!瞿曇!」


佛陀說:「如果他說妄言的話,你會相信嗎?」回答說:「不會相信的,瞿曇!」

 

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阿含經-69

 佛陀說:「伽彌尼!你的意見如何呢?拘麗瘦的兵卒(傭人)到底為有受戒嗎?或為無禁戒嗎?」回答說:「瞿曇!如果世間裡,所有無戒德的人,不過就是拘麗瘦的兵卒(傭人)。為甚麼?因為拘麗瘦的兵卒(傭人),乃極犯禁戒,唯行惡法之故。」

佛陀又問:「伽彌尼!你如是之見,如是之知,我不問你。但是如果他人問你而說:『波羅牢伽彌尼!你知道拘麗瘦的兵卒極犯禁戒,唯行惡法,由於此事之故,波羅牢伽彌尼!你也是極犯禁戒,唯行惡法。』假如這樣說的話,到底是真實之說嗎?」回答說:「非也!瞿曇!為甚麼呢?因為拘麗瘦的兵卒,各人之見為異,其欲也異,所願也是異而不同。拘麗瘦的兵卒雖極犯禁戒,唯行惡法,但是我乃極為持戒,不行惡法之故。」


佛陀又問:「伽彌尼!你知道拘麗瘦的兵卒極犯禁戒,唯行惡法,然而不以此而說你為犯禁戒,不以此而說你也唯行惡法。那麼,如來為甚麼不得『知道幻化,而自不是幻士呢?』為甚麼呢?因為我知道幻化之事,知道幻化之人,知道幻事所帶來的果報,知道斷滅幻化!伽彌尼!我也知道殺生,知道殺生之人,知道殺生的果報,知道斷滅殺生。伽彌尼!我知道不與而取(偷盜),知道不與而取的人,知道不與而取的果報,知道斷滅不與而取(斷偷盜)。伽彌尼!我知道妄言,知道妄言的人,知道妄言的果報,知道斷滅妄言。伽彌尼!我如是而知,如是而見。如果有人作如是之說:『沙門瞿曇知道幻化,即是幻士』的話,此人未斷此語時(話未說完),則聽到其心、其欲、其願、其聞、其念、其觀,有如屈伸手臂之頃那麼的快,而在他命終之後,會轉生到地獄中。」


波羅牢伽彌尼聽佛之闡釋後,即時怖懼戰慄(非常害怕)。身毛都倒竪起來,就從他的座位站起,以頭面禮拜在佛足之下,然後長跪叉手(合掌),仰白世尊而說:「悔過!瞿曇!自首!善逝! (我要懺悔我的罪過,我要自首我的不對)。我乃如愚、如婉、如不定、如不善。為甚麼呢?因為我乃妄說沙門瞿曇是幻士。唯願瞿曇納受我的悔過!我見我的罪,而髮露表白出來。我悔過後,會防護,更不會再作這些事。」

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

阿含經-68

 二十、波羅牢經第十(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婆羅牢伽彌尼問佛:汝知幻,豈不是幻術者?佛用善巧譬喻駁斥它。又用喻為他解答:現世行十惡,是否即於現世受報?以及六師外道中,有四論師說法不一,究竟誰為真實?等問題。最後乃開示遠離之法,依之而可得正念,可得一心,便於現世斷疑。雖四論師之異說,也能明辨其是非,而且進入於解脫之道。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在於拘麗瘦(拘利國中),和大比丘眾,俱往而到北村(村名),而住於北村之北的尸攝惒林中。

那時,波羅牢伽彌尼(波吒梨村長),聽到沙門瞿曇,釋種之子,捨棄了釋氏的宗族,而去出家學道,現在遊化在拘麗瘦,和他的大比丘眾,俱到北村之北的尸攝惒林中。那位沙門瞿曇,有很多的名稱。其名稱乃周聞於十方的各地。沙門瞿曇乃為如來、無所著(應供)、等正覺(正徧知)、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世尊)。他在於此世間當中,不管是天,是魔,是梵,是沙門、梵志,從人至於天,都能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他如果說法的話,則初也善,中也善,竟(後)也善。都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如果見到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而向其尊重禮拜,供養承事的話,就能快得善利。村長聽此消息後,便作此念:我應該去拜見沙門瞿曇,去禮事供養他。


波羅牢伽彌尼聽此消息而作此念後,就從北村出發,向北而行,而至於尸攝惒林,欲拜見世尊,欲禮事供養。波羅牢伽彌尼到達該處後,遙見世尊正在林樹間。一看就發現為端正姝好,猶如星中之月,光曜暐暐,光晃有如金山。相好具足,而威神巍巍,諸根寂定,沒有半點的蔽礙,是成就調御,息心靜默!

波羅牢伽彌尼遙見佛陀後,就向前而至於佛所,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他仰白世尊說:「我聽人說:沙門瞿曇知幻,是幻(你知道幻化,就是幻士罷!)瞿曇!如果像如是之說:『沙門瞿曇知道幻術,那麼,就是一位幻士。』他們這樣說,是否謗毀沙門瞿曇您了嗎?他們所說的是真實的嗎?他們所說的是符於正法嗎?他們的說法,是如法而說的嗎?對於如法是否沒有過錯、沒有難詰嗎?」


世尊回答說:「伽彌尼!如果作如是之說:『沙門瞿曇知幻是幻』,則他們並不謗毀沙門瞿曇。因為他們所說的為真實的,他們所說的就是法,他們的說法乃如法而說,對於法並沒有過錯,也沒有難詰。為甚麼呢?伽彌尼啊!因為我知彼幻,我自非幻。」(我知道那些為幻化,我自不是幻士。)

波羅牢說:「那些沙門、梵志所說的為真實,但是我乃不信他們所說之:沙門瞿曇,知幻。是幻。」


世尊告訴他而說:「伽彌尼!如果知道幻化的人,就是幻士了嗎?」波羅牢白佛說:「如是!世尊!如是!善逝!」

世尊告訴他說:「伽彌尼!你不可以自誤而謗毀於我!如果謗毀我的話,就便會自損,是有諍有犯,是聖賢所惡的,而會得大罪的。為甚麼呢?因為此事實在不像你所說的。伽彌尼!你是否聽說拘麗瘦裡,有兵卒(或傭人)嗎?」回答說:「曾經聽過啊!」

佛陀說:「伽彌尼!你的意見如何呢?拘麗瘦用這些兵卒作甚麼呢?回答說:「瞿曇!通使殺賊(防止盜賊,通達其使命)。為了這些事之故,拘麗瘦有畜養兵卒。」

 

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阿含經-67

 佛陀繼之而說:「有五種的因緣,內心就會生起憂苦來。那五種呢?(1)有淫欲之纏縛的因緣。由於有淫欲之纏縛之故,內心就會生起憂苦來。像如是的,有(2)瞋恚的纏縛,有(3)睡眠的纏縛,有(4)掉悔的纏縛,有(5)疑惑的纏縛等因緣是。由於有疑惑等纏縛之故,內心才會生憂苦。這叫做由於五種的因緣,內心就會生起憂苦來。

有五種的因緣,內心就會滅除其憂苦的。那五種呢?如果有淫欲纏縛,而由於淫欲之纏縛之故,內心就會生起憂苦。那麼,如果除去淫欲之纏縛後,憂苦自然會消滅。由於淫欲的纏縛,內心就會生憂苦,那麼,在於現法中,而得究竟的話,就是無煩無熱,而常住不變。這是聖所知,聖所見的。像如是的,瞋恚、睡眠、掉悔等,也是同一道理。如果有疑惑之纏縛的話,則由有疑惑之纏縛之故,內心就會生起憂苦來。那麼,將疑惑之纏縛除滅之後,則憂苦便會消滅。由於有疑惑之纏縛,內心就會生起憂苦,而在於現法當中得到究竟的話,就會無煩無熱,而常住不變。這是聖所知、聖所見的。這叫做由於五種的因緣,而滅除內心的憂苦。


又次,更有在於現法當中得到究竟,而無煩無熱,而常住不變,是聖者所知,聖者所見的。甚麼叫做更有現法而得究竟,而無煩無熱,常住不變,是聖者所知,聖者所見的呢?所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就是八聖道。這叫做更有在於現法當中,而得究竟,而無煩無熱,常住不變,是聖者所知,聖者所見的。」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健身講座











 

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阿含經-66

 又次,眾生所受的苦與樂,都是由於合會,如果是這樣的話,如來乃本為2.妙合會。由於本為妙合會之故,如來在於現在,為聖無漏之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樂受),這叫做如來之得第二種之稱譽。

又次,眾生所受的苦樂,都是由於為命,如果是這樣的話,則如來乃以本妙3.為命。而由於本妙為命之故,如來於現在,乃為聖無漏之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樂受),這叫做如來之得第三種稱譽。


又次,眾生所受的苦樂都是由於見,如果是這樣的話,則如來乃有4.本妙之見,由於此本妙之見之故,如來在於現在,乃為聖無漏之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樂受),這叫做如來得第四種稱譽。


又次,眾生所受的苦樂,都是由於尊佑(自在天)所造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則如來乃為5.本妙尊佑,由於本妙尊佑之故,如來在於現在,乃為聖無漏之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樂受),這叫做如來之得第五種稱譽。這就是如來妙業、妙合會、妙為命、妙見、妙尊佑,為之妙尊佑所造。由於這因緣之故,如來在於現在,乃為聖無漏之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樂受)。由於此事之故,如來於現在,乃得這五種稱譽。」

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

阿含經-65

 佛陀又釋其由而說:「為甚麼呢?因為那人已對於那位女人不再有愛念、染著之情之故。如果那位女人因故而與別人共語、共相問訊,往來止宿時,如還會使那人因此而其身心會再生苦惱憂思,那是沒有道理的。像如是的,比丘便作此念:隨所為、隨所行的話,則不善之法會生起,而善法會消滅。如果自斷其苦的話,則不善之法會滅,而善法會生起來。我現在寧可自斷其苦為是。因此,便自斷苦,自斷苦後,不善之法滅,而善法生,就不再斷苦的了。為甚麼呢?因為本所為的,其義理已成就,如果再斷苦,那是沒有這道理的。

他又作此念:如果有所因,而斷其苦,我便已斷。然而我對於欲,仍然如故,未曾斷滅,我現在寧可求斷於欲為是。因此,便求斷欲。他為了斷欲之故,乃獨住,乃遠離,而在於無雜事煩擾之處。或者到了樹下空無一人的安靜之處,或者山岩石室、露地、穰積(槁積)之處,或者到了林中,或者在於塚間。他已在於無事打擾之處,或者到樹下空無一人的安靜之處,而敷尼師檀(坐具),而結跏趺之坐,正身正願,反念而不向,而斷除貪伺(貪欲),心內己沒有諍,看見他人的財物,以及諸生活之具,已不起貪伺,已不欲使我得為己有,他對於貪伺之事,已淨除其心。


像如是的,也除去了瞋恚、睡眠、掉悔,也斷除疑惑,而度脫疑惑,對於諸善法已經沒有猶豫,他對於疑惑,已淨除其心(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惑等五蓋,均已除滅)。


他既斷除此五蓋的心穢(心的污穢)、慧羸(使慧微弱的行為),而離開欲貪,離開不善之法(為初禪的境界),而至於得達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初禪後,二禪、三禪等文句都省略。請參閱卷一晝度樹經)。他得到如是的禪定,而心清淨,而無穢無煩,柔軟而善住,而得不動心,而趣向於漏盡智通,而作證悟。他便知此苦如真(如實而知道此是苦),如實而知道此為苦習(苦之集),知此苦滅(如實而知道苦之滅),知此苦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苦滅之道)。如實而知道此為漏,如實而知道此為漏之集,如實而知道此為漏之滅,如實而知道此為漏之滅之道。他如是而知,如是而見後,則其欲漏心解,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後,便知解脫。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知道如真(如實而知道)。


如來乃如是的正心解脫,而得五種的稱譽,而如法無諍,可愛可敬。那五種呢?那些眾生所受的苦與樂,都是由於本作(宿業),如果是這樣的話,如來本有1.妙業,由於本有之妙業之故,如來在於現 在為聖無漏之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樂受),這叫做如來得第一種的稱譽。

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阿含經-64

 我所自知、自覺之法,為你們說的話,則不管是沙門、是梵志,或者是天、是魔、是梵,以及諸餘的世間的眾生,都不能降伏,都無能穢汙,都無能制御。為甚麼我所自知、自覺之法,為你所說的,並不是沙門、梵志,或者是天、是魔、是梵,以及其餘世間的眾生,所能降伏,所能穢汙,所能制御的呢?如果有比丘,捨棄身的不善之業,而修身的善業,捨棄口與意的不善業,而修口意的善業的話,則他對於未來之苦,便能自知我並沒有未來之苦,而如法而得樂,而不棄舍。他或者欲斷除苦因行欲,或欲苦因行舍欲(我於苦因緣已精進勤行,由於勤行而得離欲。又我對於苦因緣已觀察,由於修習舍心而得離欲)。他如果欲斷苦因行欲的話,則修習其行欲,已經斷除的話,苦便會得盡。他如果欲斷除苦因行舍欲的話,則修其行舍欲,如果已斷除的話,苦就會得盡。如果那位比丘便作此念:隨所為、隨所行,而生不善之法,而善法會滅。假如自斷其苦的話,則不善之法會斷滅,而善法會生。我現在寧可自斷其苦為是。因此而自斷其苦,自斷其苦後,不善之法滅而善法生,就不再斷苦。為甚麼呢?比丘們!因為本所為的,其義理已成就,如果又再斷苦的話,則是處不然(不合理的)。

比丘們!猶如箭工之用檢,去撓箭一樣,其箭既已正直,就不再用檢的了。為甚麼呢?因為那個人本為之事已完成之故。如果又用檢的話,是處不然(沒有道理的)。像如是的,比丘便會作此念:隨所為、隨所作,則不善之法生,善法就會滅。如果自斷苦的話,則不善之法會滅,而善法會生,我現在寧可自斷其苦。因此,自斷其苦,自斷其苦後,不善之法滅,而善法生,就不再斷苦。


為甚麼呢?因為本所為的,其義理已完成,如再斷苦的話,是沒有這道理的。比丘們!猶如有人,愛念、染著、敬待某一女人。然而那位女人卻更和別人相談語,共相問訊,互相往來,甚至是共相止宿。此人是否因此而其身心會生苦惱,而極為憂戚嗎?」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


佛陀並解釋其由而說:「為甚麼呢?因為那個人對於那女人乃非常的愛念、染著,極為相敬待。而那位女人卻更求別人共語,共相問訊、往來,甚至是共相止宿。那個人怎樣會不生苦惱憂戚呢?比丘們!如果使那個人作此念:我徒自愛念(單戀),而敬待那位女人。但是那位女人卻更和別人談語,共相問訊、往來,甚至共相止宿。我現在寧可因為只有自苦自憂之故,應該斷除對於那位女人的愛念、染著!此人後來就因只自苦自憂之故,便斷除對於那位女人的愛念、染著。這樣,則如果那位女人因故而和別人共語、共相問訊、共相往來止宿的話,此人於後來的身心,是否當會再生苦惱,極為憂戚嗎?」比丘們回答說:「不也!世尊!」

2021年4月21日 星期三

阿含經-63

 那些諸尼乾們便回報我而說:『瞿曇!我們有尊師,名叫親子尼乾(耆那教的教祖,尼乾陀若提子,六師外道之一),曾作如是之說:諸尼乾們!你們若本作惡業(如果宿世曾作惡業)的話,即此業都可由於此苦行,而得以滅盡。如現在防護身口意的話,則因此而不再更作惡業是。』

我又問那些諸尼乾們說:『你們深信尊師親子尼乾,沒有半點疑惑嗎?』他們回答我而說:「瞿曇!我們深信我們尊師親子尼乾,並沒有疑惑。」我又對那些諸尼乾們說:『有五種法,為現世之二報。所謂信、樂、聞、念、見善觀是。諸尼乾們!人們自有虛妄之言。這是否可信、可樂、可聞、可念、可見善觀嗎?』他們回答我說:『如是!瞿曇!』

我又對那些尼乾們說:『這虛妄之言,為甚麼可信?為甚麼可樂?為甚麼可聞、為甚麼可念?為甚麼可善觀呢?所謂人們自有虛妄之言,自有信,自有樂,自有念,自有善觀。』

如諸尼乾們作如是之說的話,就會在於如法當中,得到五種的詰責,而為可憎惡的。

那五種呢?現在的這些眾生所受的苦與樂,都是由於1.本作(宿業)而來。如果是這樣的話,則諸尼乾們,都是本作惡業(宿世造惡業)的了。為甚麼呢?因為由於宿世造惡業之故,諸尼乾們才會在於今世受諸極重之苦的。這就是所謂尼乾的第一種可憎惡。

2.又次,眾生所受的苦與樂,如果都是由於那合會(聚合)而來,如果是這樣的話,則尼乾們都是本惡合會的(本來作惡所聚合而來)。為甚麼呢?因為由於惡業合會之故,諸尼乾們現在才會受極重之苦的。這叫做諸尼乾們之第二種可憎惡。

3.又次,眾生所受的苦與樂都是由於為命而來。如果是這樣的話,則諸尼乾們,乃本惡為命的了。為甚麼呢?因為由於為命之故,諸尼乾們才會在於現在受極重之苦的。這叫做諸尼乾們之第三種可憎惡。

4.又次,眾生所受的苦與樂,如果都是由於見而來的話,如果是這樣時,則諸尼乾們都是本有惡見的了。為甚麼呢?因為由於此惡見的緣故,諸尼乾們,在於現在才會受極重之苦的。這叫做尼乾之第四種可憎惡。

5.又次,眾生所受的苦與樂,如果都是尊佑(自在天)所造而來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則諸尼乾們,就是本惡尊佑的了。為甚麼呢?因為都是由於尊佑之故,諸尼乾們現在才會受極重之苦的。這叫做尼乾之第五種可憎惡。如果諸尼乾們都由於本所作的惡業、惡合會、惡為命、惡見、惡尊佑,而由於惡尊佑所造而來,則由於這些之故,諸尼乾們,會在於現在受極重之苦。這叫做由於這些事之故,諸尼乾們為可憎惡。

 


2021年4月20日 星期二

阿含經-62

 『如有人修習中斷、中苦行的話,那時諸尼乾們是否會生中苦嗎?』他們回答我說:『如是!瞿曇!』又問他們:『如有人修習下斷、下苦行的話,那時諸尼乾們是否會生下苦嗎?』他們回答我說:『如是又次,我會問諸尼乾們說:『如諸尼乾們有人修習上斷、上苦行的話,那時諸尼乾們,會生上苦與否呢?他們回答我說:『如是!瞿曇!』又問他們:!瞿曇!』

佛陀乃說:『這就是諸尼乾們如有人修習上斷、上苦行的話,那時諸尼乾們就會生上苦。如有人修習中斷、中苦行的話,那時諸尼乾們會生中苦。如有人修習下斷、下苦行的話,那時諸尼乾們會生下苦。如果使諸尼乾們有上斷、上苦行的話,那時諸尼乾們就會正息在於上苦當中。如有中斷、中苦行的話,那時諸尼乾們就會止息在於中苦當中。有下斷、下苦行的話,那時諸尼乾們就會止息在於下苦當中。倘若如是而作,不如是而作,止息在於極苦,甚為重苦的話,當會知道!諸尼乾們即在於現世當中作苦的了。但是諸尼乾們卻被愚癡所蓋覆,被愚癡所纏縛,而作如是之語說:人們所受的一切,都是由於本作(宿業),如果其故業(宿業),由於苦行而消滅,而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會盡,諸業盡後,就會得苦盡,得苦盡後,就會得苦邊』(至於苦的邊際,已不會再生苦)。我所問的就是如是,然而卻不見諸尼乾們能回答我而說:『瞿曇!如是!不如是!』

又次,我問諸尼乾們說:『諸尼乾們!如果有樂報業(能享受快樂的果報之業),這樂報業是否可由於斷惡業,可由於修習苦行,而轉作為苦報(苦的果報)嗎?』他們回答我說:『不也!瞿曇!』又問:『諸尼乾們!如有苦報業,而此苦報業是否可由於斷惡業,可由於修習苦行,而得以轉作為樂報嗎?』他們回答我說:『不也!瞿曇!』又問:『諸尼乾們!如果有現法報業(在於現世即受到果報的業。又名順現業、順現受業、順現法受業),這現法報業是否可由於斷惡,可由於修習苦行,而轉作為後生報嗎?』


他們回答我說:『不也!瞿曇!』又問:『諸尼乾們!如果有後生報業(到未來世才受到果報的業。又作順後業、順後受業),這後生報業是否可由於斷惡,可由於修習苦行,而轉作為現法報?』他們回答我說:『不也!瞿曇!』又問:『諸尼乾們!如有不熟報業(因緣未成熟未具足的業報),此不熟報業是否可由於斷惡,可由修習苦行,而轉作為熟報嗎?』他們回答我說:『不也!瞿曇!』又問:『諸尼乾們!如果有熟報業(因緣具足而成熟之業),這熟報業是否可由於斷惡,可由於修習苦行而轉作為異嗎?』他們回答我說:『不也!瞿曇!』又問:『諸尼乾們!這就是樂報業,而此業不可能因斷惡、因修苦行,轉作為苦報的。諸尼乾們!這也是苦報業,此業也不可能由於斷惡,由於修苦行,而轉作為樂報的。


諸尼乾們!這也是有現法報業,此業也不可能由於斷惡,由修苦行,而轉作為後生報的。諸尼乾們!這也是有後生報業,此業也不可能由於斷惡,由於修苦行,而轉作為現法報的。諸尼乾們!這也是有不熟業,這業也不能由於斷惡,由於修苦行,而轉作為熟報的。諸尼乾們!這也是有熟報業,此業也不可能由於斷惡,由於修苦行,而轉作為異的。由於此緣故,諸尼乾們!以虛妄的方便,而空斷,乃不會有所獲啊!

2021年4月19日 星期一

阿含經-61

 尼乾啊!猶如有人,被毒箭所射中,由於毒箭所中之故,就會生極苦。此人因此,而被親屬所憐念愍傷,為了饒益安隱於他之故,就延聘拔箭金之醫師來。拔箭金醫來了之後,便用利刀,為他開瘡(手術)。

由於開瘡之時,又會帶來了極苦。既開瘡後,就求箭金(取出金屬的箭頭)。在求箭金時,又會再生極菩。求得金後,就便把它拔出。由於拔出之時,又生極苦。把箭金拔出後,就薄瘡纏裹(將縮小的瘡口纏裹覆藥)。由於裹瘡時,又會生極菩。他在於被拔出箭金後。就得回復其體力,而無患,已不毀壞諸根,而平復如故了。

像如是的,尼乾們!那個人自有淨智,便作如此之念:我本來被毒箭所中,身被毒箭之故,就生極菩。我的親屬看見我,就憐念愍傷,而欲饒益安隱我之故,即去延聘拔箭金的醫師來。拔箭金的醫師來了之後,便用利刀為我開瘡。


由於開瘡時,又生極苦。既開瘡後,就求取出箭金,求箭金時,又生極苦。求得箭金後,就便把它拔出。由於拔出之時,又生極苦。將箭金拔出後,就將薄瘡纏裹。由於纏裹之時,又生極苦。我在於被拔出箭金後,就又回復體力,就已無患而不毀壞,諸根也就平復如故了。


像如是的,尼乾!如你們自有淨智,而以我為本有,我為本無,我為本作惡,我為不作惡,我這自苦之處,都為滅盡,這自苦之處為不滅盡。如果苦盡之後,便得滅盡一切苦,就於現世已斷除諸不善,而得眾善之法,而修習作證。


尼乾們!你們就可以得如是之說:所謂人們所受的一切,都是由於本作(宿業)。如果其故業(宿業),由於修習苦行而得消滅,而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會滅盡,諸業滅盡後,則得苦之滅盡,得苦之滅盡後,就得苦邊(苦的邊際,已不再會生苦)。』我所問的就是如是。然而並不看見諸尼乾們回答我而說:『瞿曇!如是!不如是!」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登山講座

 

  

         2021年4月17日晚上7:30至9:00 聘請廖凱儀教練講解登山。

          廖小姐台灣百嶽已登81,並受雪訓,登過中國、日本、外國大山。

          1.一日來回,準備用品。 2.二、三日的用品。

          3.山上不留物。          4.33注意重要。

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阿含經-60

 十九、尼乾經第九(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指示尼乾外道:修苦行不能解脫前世之業。曾舉出三點理由:(1)尼乾不知前世為有我?或為無我?不知前世作惡,或未作惡,現世苦滅,或未盡。(2)尼乾依苦行,只為現世作苦而已。因為所謂業,並不能由於勤、苦、行,而轉作為業報的。3)尼乾也知道苦行不能轉苦報業,而為樂報業,乃至轉熟報業而為不熟報業的。其他並說尼乾子有五可憎惡,而如來乃得五稱譽。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過的就是如是:有一個時候,佛陀游化於釋羇瘦(釋迦族裡),而在於天邑中(天臂城,拘利國首都)。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諸尼乾們都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而說:人們現在所受的,都是由於本作(宿世所作之業而來)。倘若其故業(宿世之業),由於修習苦行的話,就會告滅,而不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就會統統滅盡。諸業滅盡後,就會得苦之滅盡,得苦滅盡後,則會得達苦邊(苦的邊際,苦之朽壞,不會再發生苦惱)。


他們的這種見解是錯謬的。因此,我便會到其處,到後,就會發問而說:『尼乾!你們實在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嗎?說甚麼人們現在所受的都是由於宿世之所作(本作)。說甚麼如果其故業(宿世之業)由於修習苦行就會消滅,而不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都會滅盡,諸業滅盡後,則得苦盡,得苦盡後,就會得達苦邊(苦的邊際,滅盡所有之苦)?』


他們會回答我而說:『如是!瞿曇!』我就會又問尼乾們:『你們是否自有淨智,可以知道如下之事嗎?所謂我為本有嗎?我為本無嗎?我為本作惡嗎?我為本不作惡嗎?我自為的苦之處已盡嗎(這些苦已滅盡嗎)?我自為的苦之處並不滅盡嗎(這些苦惱並未滅盡嗎)?如果盡後,便會得苦盡,就會於現世斷滅不善,而得眾善之法,而修習作證』嗎?他們就會回答我而說:『不也!瞿曇!』


我就會再對尼乾們說:『你們自己並沒有淨智,對於如下之事不能作正確的見解。所謂:我為本有,我為本無,我為本作惡,我為本不作惡,我自為的這些苦已滅盡,我自為的這些苦並未滅盡。如果盡後,便會得盡,就會於現世斷諸不善,會得眾善之法,而修習作證,而作如是之說:所謂人們所受的一切,都是由於本作(宿業),如果其故業(宿業)乃由於修習苦行而得以消滅,而不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會滅盡,而得苦盡。得苦滅後,就得苦邊(苦的邊際,一切苦惱都不會再生)。


尼乾們!如果我們自有淨智,而謂:我為本有,我為本無,我為本作惡,我為本不作惡,我所作的這些苦惱已滅盡,我所作的這些苦惱並不滅盡,如滅盡後,便得盡諸一切,即於現世,斷諸不善,而得眾善之法,而修習至於作證的話,則尼乾們!你們就可以得作此說:所謂人們所受的一切,皆因本作(都是宿業所帶來的),如果其故業(宿業),由於修習苦行而消滅,而不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會滅盡,諸業滅盡後,就會得苦盡,得苦滅後,就能得達苦邊(到苦的邊際,而不會再有苦惱之發生)。

 

2021年4月15日 星期四

阿含經-59

 瞿曇乃以苦行為宗本,也為他人說苦行之法呢?師子啊!或有沙門、梵志,裸形而沒有穿衣,或者用手為衣,或者以樹葉為衣,或者以珠為衣,或者不用瓶取水,或者不用魁取水,不食以刀杖劫抄之食(不食用刀杖等以武力搶奪得來的食物),不食欺妄而得來的食物,不自往(不接受招請之供養),不遣信(施主差遣信使來請應供,也不(6)師子啊!甚麼叫做又有一種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

不能謗毀,沙門瞿去受食),不來尊、不善尊、不住尊(三種施主的口氣:1.來此!尊者。2.善哉!尊者!3.住此!尊者!),如有二人之食時,就不在其中。不在懷妊之家食,不在畜狗之家食,假如其家中有糞蠅之飛來,便不食。不噉魚、不食肉、不飲酒,不飲惡水,或者都無所飲(統統不飲),而學習無飲之行,或者噉一口,以一口為滿足,或者二口、三、四……乃至七口,而以七口為滿足。或者食一得(只食一次所得之物),以食一次所得之食為滿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次所得為滿足,或者一日一食,以一食為滿足,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只一食,而以一食為滿足,或者食菜茹,或食稗子(像稻的一種草),或者穄米(野生的穀類),或食雜 ,或食頭頭邏食(米的一種),或食粗食,或者到無事處,而依於無事(閒靜無雜事),或者食根,或者食果,或者食自落下來的果,或者持連合食,或者持毛衣,或者持頭舍衣(極為粗糙的粗布衣),或者持毛的頭舍衣,或者持全皮的,或者持穿皮,或者持全穿皮,或者維持散發,或者維持編發,或者維持散編發,或者有剃發,或者有剃須,或者剃須與發,或者有自拔發,或者拔須與發,或者住立而斷絕坐,或者修蹲行(膝著地而行、跪行),或者臥在刺上,或者以刺為床,或者有臥果(臥在板上),以果為床(以板為床),或者有事水,晝夜都以手持(以手酌),或者有事火,竟昔燃之(自遠昔以來就燃火不斷),或者事日與月,尊為保佑的大德,而叉手(合掌)向它們。像如此之比(比例),乃得忍受無量的苦痛,學習煩熱之行。

師子啊!實在有這些苦行的,我並不說為沒有。師子啊!然而這些苦行,乃為下賤之業(下級的行持方法),是至苦至困之法,是凡人所行之法,而不是真正的聖道。師子啊!如果有沙門、梵志,知道那些苦行之法並不是趣於聖道,而欲斷滅迨盡,而欲拔絕其根(從頭到尾,已徹底離開苦行),而至竟(究竟)不生的話,我就會贊說那苦行。

師子啊!如來、無所著(應供)、等正覺,已經知道那些苦行法之無益於聖道之事,而已斷滅迨盡,已拔絕其根,使其至竟不生,因此之故,我乃知道苦行的人。師子啊!這叫做有一種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此如實之法,不能謗毀,是沙門瞿曇宗本苦行,也為他人說苦行之法。

(7)師子啊!甚麼叫做又有一種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能謗毀,是沙門瞿曇以不入於胎為宗本,也為他人說不入胎之法呢?師子啊!如有沙門、梵志,知道當來之胎生,而斷滅迨盡,而拔絕其根,至竟不生(究竟不會再生)的話,我就會說他已不再入於胎。師子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對於當來有胎生的事,都徹知而斷滅迨盡(不再轉生於母胎),已拔絕其根,至竟不會再生,因此之故,我不再會入於母胎。師子啊!這叫做又有一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以不入於貽為宗本,也為他人演說不入胎之法。


(8)師子啊!甚麼叫做又有一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乃以安隱為宗本,也為他人說安隱之法呢?師子啊!一位族姓子(善男子)有所作為,而剃除鬚髮,著袈裟衣,乃由於至信而舍家,而出家去學道,唯願學習無上的梵行,而完成其功行。即所謂我對於現法已能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再更受後有之身,而如實的知道這一切。已能自我安隱,也能安隱其他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已安隱這佛陀的四眾弟子後,就是對於這些還有生死之法的眾生,使他們能由生死之法解脫,使有老法、病法、死法、憂戚染汙之法的眾生,由這些憂戚染汙之法解脫。師子啊!這叫做又有一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以安隱為宗本,而為他人說安隱之法。」


師子大臣白世尊說:「瞿曇!我已知道了!善逝!我已瞭解了。瞿曇!猶如明目之人,將倒覆的人扶起,將蓋覆的人髮露之。又如對於迷惑的人指示以道,在黑暗當中的人,施之以光明。如有眼的人,便能得以見色。沙門瞿曇也是如是,為了我,而以無量的方便說法,現出隨其諸道之真義。世尊!我現在要自皈依佛與法,和比丘眾,唯願世尊納受我為優婆塞。我從今日起,終身要自皈依三寶,乃至命盡。世尊!猶如有人,飼養不良之馬,而希望能得其利益,然而是只有徒自疲勞,而不能獲得其利的。


世尊!我也是如是。那位愚癡的尼乾,不善於曉了真理,我也不能自知,不認識真正的良田,不自審察,而長夜(長久以來)都奉敬、供養、禮事他,希望能得其利。然而唯有徒自苦勞,而並沒有甚麼利益可得。世尊!我現在再次自皈依佛與法,以及比丘眾,唯願世尊納受我為優婆塞。


從今天開始,終身自皈依三寶,乃至命盡。世尊!我從本無知,對於愚癡的尼乾,有信有敬(非常的信仰而敬重他),從今日起,要斷絕與其來往的因緣。為甚麼呢?因為欺誑我之故。世尊!我現在三次自皈依佛與法,以及比丘眾,唯願世尊納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起,終身都自皈依三寶,乃至命終。」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師子大臣,以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

阿含經-58

 (1)師子!甚麼叫做有一種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可能謗毀,如沙門瞿曇以不可作為宗本,也對於他人說不可作之法呢?師子啊!我乃說身的惡行不可以作,口與意的惡行,也不可以作。師子啊!像如是的無量之比的不善穢汙之法,乃為當來之『有』之根本的,是有煩熱的苦報,是生老病死之因!師子啊!我乃說這種惡法,統統不可以作。師子啊!這就是有一種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可能謗毀,是沙門瞿曇以不可作為宗本,也為他人說不可作之法。

(2)師子啊!甚麼叫做有一種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能謗毀,如沙門瞿曇以可作為宗本,也為他人說可作之法呢?師子啊!我乃說身的妙行為可作之法,口與意之妙法,也是可作之法。師子啊!像如是的無量之比的善法,乃會與之以樂果,而會受樂報,能轉生於善處,而能得長壽的。師子啊!我乃說這種法,盡應可以作。師子啊!這就是有一種事,而由於此事之故,不能謗毀,是沙門瞿曇以可作為宗本,也為他人說可作之法。


(3)師子啊!甚麼叫做又有一種事之故,對於如實之法不能謗毀,是沙門瞿曇以斷滅為宗本,也為他人說斷滅之法呢?師子啊!我乃說身的惡行應該要斷滅,口與意的惡行也應該要斷滅。師子啊!若如是的無量之比的不善穢汙之法,乃為當來之『有』之本,是煩熱的苦報,為生老病死之因。師子啊!我乃說這種法盡應斷滅。師子啊!這就是有一種事,由於此事之故,對於如實之法,不能謗毀,是沙門瞿曇以斷滅為宗本,也為他人說斷滅之法。


(4)師子啊!甚麼叫做又有一種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如來之法不能謗毀,是沙門瞿曇以可惡為宗本,也為他人說可憎惡之法呢?師子啊!我方說身的惡行乃可以憎惡,口與意的惡行也可以憎惡的。師子啊!像如是的無量之比的不善而穢汙之法,為當來之『有』之本,煩熱的苦報,生老病死之因的。師子啊!我乃說這種法盡可以憎惡的。師子啊!這叫做有一種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乃不能謗毀,沙門瞿曇乃以可惡為宗本,也為他人說可憎惡之法。


(5)師子啊!甚麼叫做又有一種事,而由於此事之故,對於如實之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乃以法與律為宗本,也為他人說法與律之法呢?師子啊!我為了大眾能夠斷除貪淫之故,而說法與律,為了斷除瞋恚、愚癡之故,而說法與律。師子啊!像如是的無量之比之不善穢汙之法,為當來之『有』之本,是煩熱苦報,是生老病死之因。師子啊!我為斷除那些事情而說法與律。師子啊!這就是有一種事,由於此事之故,對於如實之法,乃不能謗毀,沙門瞿曇以法與律為宗本,也為他人說法與律之法。

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阿含經-57

 中阿含經卷第四

 

十八、師子經第八(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為尼乾子的弟子師子大臣說自己所主張的八種法:(1)不可作(身口意的惡行)。(2)可作(身口意的妙行-善行)。(3)斷滅(惡行)。(4)可憎惡(惡行)。(5)法律(為斷三毒之故)。(6)苦行(能斷生死根本者)。(7)不入於胎(因當來有滅盡)。(8)安隱(脫生老病死、憂戚染汙故)。師子大臣就因之而放棄尼乾子,而成為優婆塞。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游化於鞞捨離(離車族的都城,位於恒河之北岸),住在於獮猴水池之邊的高樓臺觀(於大林重閣講堂)。

那時,有眾多的鞞捨離麗掣(離車族,住於毘舍離中心處的種族),集在於講堂,每每稱歎佛陀,稱讚法,和比丘眾。那時,尼乾子的弟子-師子大臣,也在於大眾當中。


這時,師子大臣欲往見佛陀,欲去供養禮事。師子大臣在未到佛處前,則先往詣尼乾的住處,到後。白尼乾而說:「諸尊:我欲往見沙門瞿曇。」那時,尼乾,曾訶責師子大臣說:「你不可以欲往見沙門瞿曇。為甚麼呢?因為沙門瞿曇乃以不可作(教示不可作法,不是作業無用之無作論)為宗本,也為人講說不可作法。師子啊:如果拜見以不可作為宗本的人的話,就是不吉利的,供養禮事他,也是不吉利的。」


那些眾多的鞞捨離麗掣(毘舍離的離車族的人),都再三的集聚在於講堂,都屢次稱歎佛陀,屢次贊稱法,和比丘眾。那時,尼乾的弟子,師子太監,也再三的在於大眾當中。這時,師子大臣也再三的欲往見佛陀,去供養、禮事。


師子大臣這次便不向其師尼乾拜辭,就直往佛陀的住處,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而作此言說:「我曾經聽人說沙門瞿曇您。乃以不可作為宗本,也為他人講說不可作法。瞿曇!如果像如是之說:『沙門瞿曇乃以不可作為其宗本,也為他人講說不可作法。』說這種話的人,是否不謗毀沙門瞿曇嗎?他們說這種話,是真實的嗎?他們說這種話,就是法嗎?他們說這種話,是如法而說的嗎?對於法,並沒有過錯,並沒有難詰嗎?」


世尊回答說:「

(1)師子!若如這樣的說:『沙門瞿曇乃以不可作為宗本,也為他人說不可作法。』他們並沒有謗毀沙門瞿曇,他們所說的為真實,他們所說的就是法,他們所說的就是如法而說,對於法,並沒有過錯,也沒有難詰可言。為甚麼呢?師子!有一種事,就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可能謗毀的。如沙門瞿曇乃以不可作為宗本,也為他人講說不可作之法是(不可作身口意之惡行)。

(2)師子!又有一種事,又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乃不能謗毀的。如沙門瞿曇以可作為宗本,也為他人說可作之法(可作身口意之妙)。

 (3)師子!又有一種事,而又由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乃不可能謗毀。如沙門瞿曇乃以斷滅為宗本,也為他人說斷滅之法(斷滅惡行)。

(4)師子!又有一種事,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可能謗毀。如沙門瞿曇乃以可憎惡為宗本。也為他人說可憎惡之法(憎惡惡行)。

(5)師子!又有一種事,而又由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可能謗毀。如沙門瞿曇乃以法與律為宗本,也為他人說法與律之法(為斷三毒之故)。

(6)師子!又有一種事,而又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可能謗毀的。如沙門瞿曇乃以苦行為宗本,也為他人說苦行之法(指能斷生死根本之艱苦之行)。

(7)師子!又有一種事,而又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可能謗毀。如沙門瞿曇乃以不入於胎為宗本,也為他人說不入於胎之法(因當來有滅盡,故說應離胎)。

(8)師子!又有一種事,而又由於此事之故,對於這如實之法,不可能謗毀。如沙門瞿曇以安隱為宗本,也為他人說安隱之法(脫離生死憂戚污染之法)。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咖啡講座


 


4月10日下午1:30至2:20,聘請雲林縣古坑鄉華山 吳春槐咖啡師
講解虹吸式咖啡壺操作及咖啡種類、種植、及採收烘焙。






阿含經-56

 像如是的,伽彌尼!那些男女們,精進勤修,而行妙法,而成就十善業道,而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離開都見,斷除邪見,而得正見。他在於命終之時,所謂粗色之身,四大種所造成,而從父母所生,依靠衣食所長養,須坐臥按摩,以及澡浴、強忍等,才得以維持,是會破壞之法,也是會滅盡之法,終歸是離散之法。在他命終之後,或者被烏鳥所啄,或者被虎狼所食,或者是燒,或者是埋,終歸都盡為粉塵。然而他的心、意、識,常為正信所薰陶,被精進、多聞、佈施、智慧所熏習,他乃因此、緣此(由此因緣),自然會升上,會往生於善處。

伽彌尼!那些殺生的人,如果欲離開殺生,斷除殺生的話,乃有園觀之道(向上之道)、升進之道、善處之道。

伽彌尼!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的人,如欲離邪見,而得正見的話,乃有了園觀(向上)之道、升進之道、善處之道。

伽彌尼!又有園觀之道(向上之道)、升進之道、善處之道。伽彌尼!甚麼叫做又有園觀之道、升進之道、善處之道呢?

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是為八聖道。伽彌尼!這叫做又有園觀之道、升進之道、善處之道。」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伽彌尼!和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三完

 

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阿含經-55

 佛陀垂告而說:「像如是的,伽彌尼!那些男女們,懈怠而不精進,而行惡法,而成就十種不善的業道,所謂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若為眾人各各叉手而向其稱歎求索而說:因此。緣此(由此因緣),身壞命終之後,得以往生而至於善處,而生於天上界,是不會有的事。為甚麼呢?因為所謂此十種不善的業道,乃為是黑的(惡業),是會有黑報(惡報),自然是轉趣於下地,必定會至於惡處的。

伽彌尼!你的意見如何呢?如村邑中,或者有男、女,都精進勤修,而行妙法,成就十善的業道,所謂離殺生、斷殺生,離不與取、離邪淫、離妄言,……乃至離邪見、斷邪見,而得正見。這些人命終之時,如眾人來,各各叉手,而向他們稱歎求索,而作如是之語說:『你們這些男女們!都精進勤修,而行妙法,而成就十善業道,而離殺生、斷殺生、離不與取、離邪淫、離妄言,……乃至離開邪見,斷除邪見,而得正見。你們因此、緣此(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後,當至於惡處,會生於地獄之中。』伽彌尼!你的意見如何呢?那些男女們,精進勤修,而行妙法,而成就十善業道,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取、離開邪淫、離開妄言,……乃至離開邪見,斷除邪見而得正見。像這類人,是否為眾人各各叉手而向其稱歎求索中因此、緣此(由此因緣),身壞命終之後,會得轉生而至於惡處,而生於地獄之中嗎?」伽彌尼回答說:「不也!世尊!」


世尊稱歎而說:「善哉!伽彌尼!為甚麼呢?伽彌尼!那些善男信女人等,精進勤修,而行妙法,而成就十善業道,而離殺、斷殺、離不與取、離邪淫、離妄言,……乃至離開邪見,斷除邪見,而得正見。這種人若為眾人各各叉手,向其稱歎求索,因此、緣此(由於此因緣),其身壞命終之後,說他會得往生於惡處,生在於地獄中,是不會有此道理的。為甚麼呢?伽彌尼!因為此十善業道,乃為是白,而有白報,自然的會升上,會必至於善處。伽彌尼!猶如離開此村邑不遠之處,有很深的水淵。在那裡有人用裝酥油之瓶投入在水中而破碎,其滓瓦即沉下,而酥油印浮起來那樣。(待續)

2021年4月8日 星期四

阿含經-54

 十七、伽彌尼經第七(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為伽彌尼天子講說黑白的果報。如行不善業的人,為之黑,而有黑報,身壞命終之後,自然會趣下,必至於惡處。如行十善業的人,就為之白,而有白報,命終之後,自然會升上,必至於善處。並以石、油之一沉一浮來譬喻。又說八支聖道為圍觀、升進、善處之道。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在於那難陀園(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內,王舍城之北),住在於牆村的捺林。

那時,阿私羅天,有子,名叫伽彌尼。其色像為巍巍而光耀煒曄。在夜間,將向於旦時(後夜),往詣於佛所,到後,稽首佛足,然後退坐在一邊。

 阿私羅天之子伽彌尼白佛而說:「世尊!梵志們!自我貢高。奉事於若干的天神。曾經說:如果眾生命終的話,他必定能使其自在的往來於善處,而轉生於天上界。世尊為法之主,唯願世尊您,能使臨終的眾生,都得往生而至於天中!」


世尊告訴他說:「伽彌尼!我現在問你,你就隨你所瞭解的來回答我。伽彌尼!你的意見如何呢?如村邑裡,不管是男人,或者是女人,懈怠而不精進,所行所作的為惡法,而成就十種不善之業道。所謂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這種人如果命終之時,若有眾人來到其處,各人都叉手(合掌),向他稱歎而求索,而作如是之語說:『你們這些男女們!都懈怠不精進,而行惡法,成就十種不善的業道,所謂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你們因此、緣此(由於這種因緣),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往生而至於善處,乃會往生於天上界。』像如是的,伽彌尼!那些男女們,懈怠不精進,而行惡法,而成就十種不善的業道,所謂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這樣的人是否會為眾人各各叉手(合掌),向他稱歎求索,而說他們因此、緣此(由於此因緣),身壞命終之後,會得轉生而至於善處,而生在天上界嗎?」伽彌尼回答說:「不也!世尊!」

世尊稱歎說:「善哉!伽彌尼!為甚麼呢?那些男女們,懈怠不精進,而行惡法,成就十種不善的業道,所謂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見。像這些人如果說會被眾人各各叉手向其稱歎求索,而說因此、緣此(由於此因緣),身壞命終之後,得以往生至於善處,乃會生到天上界,是不會有的事。伽彌尼:猶如離開此村不遠之處,有深的水淵,在那邊有人用大而重的石頭,擲著於水中,若眾人來,各各都叉手,向它稱歎求索,而作如是之語:『願石頭浮出』。伽彌尼!你的意見如何呢?此大而重的石頭,是否為眾人各各叉手向其稱歎求索,而因此、緣此(由於此因緣),當會浮出來嗎?」伽彌尼回答說:「不也!世尊!」

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阿含經-53

 又次,伽藍族的人們!如果有所作業時,必定不會作惡業,我已不會念惡。為甚麼呢?因為自己不作惡業,苦報會從那裡生出來呢?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其心已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這叫做得第三種的安隱的住處。

又次,伽藍族的人們!如果有所作業時,必定不會作惡業,我已不犯世間之怖畏與不怖畏,都常當慈愍一切世間,我的心不會與眾生共諍,沒有濁而歡悅。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們,其心已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這叫做得第四種之安隱的住處。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其心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這叫做得四種安隱的住處。」


伽藍族的人們仰白世尊說:「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之心,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而得四種安隱的住處。那四種呢?


(1)認為有此世與他世,有善惡的業報,我得此正見相應之業,都受持具足,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往生而至於善處,也就是往生於天上。像如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叫做第一種安隱的住處。


(2)又次,瞿曇!如有人認為無此世與他世,和沒有善惡的業報,而我乃在於現法當中,並不會由於此種論說而被其所毀,我乃唯為有正智的人所稱譽,那些精進之人,正見的人都說其為有的。像如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叫做得第二種安隱的住處。


(3)又次,瞿曇!如有所作時,必定不會作惡業,我已不會念惡。為甚麼呢?因為自己不作惡業,苦報怎麼會生出來呢?像如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叫做得第三種安隱的住處。


(4)又次,瞿曇!如果有所作時,必定不會作惡業,我不犯世間的恐畏,和不怖畏等事。都常當慈愍一切的世間,我的心不會與眾生共諍,已無濁,而歡悅。像如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叫做得第四種安隱的住處。像如是的,瞿曇!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叫做得四種安隱的住處。瞿曇!我已知道了,善逝!我已瞭解了。世尊!我們盡形壽自皈依佛、法,和比丘眾,唯願世尊授受我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終身自皈依三寶,乃至命盡。」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一切伽藍族的人,和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阿含經-52

 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都離開瞋恚,斷除瞋恚,有慚有愧,有慈悲心,而饒益一切的眾生,乃至於蜫蟲之類。他們對於瞋恚,已淨除其心。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都離開邪見,斷除邪見,行持正見而不類倒,如是而見。如是而說:有佈施,有齋食的功德,也有咒說的功德,並有善惡業的果報。有此世間,也有他世間,有父有母之實存,世間有真人往生而至於善處,都善去、善向於此世。他世。都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他們對於邪見,已淨除其心。

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已成就身的淨業,成就口、意的淨業,離開瞋恚,離開其諍,除去睡眠,沒有掉舉、貢高,而斷疑惑、度憍慢,正念正智,而沒有愚癡。其心已與慈俱,而遍滿於一方,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像如是的推進而遍滿於二三四方,四維上下,而普周於一切,其心已與慈俱,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為廣大而無量的善修,而遍滿於一切世間,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像如是的,其心與悲、喜俱,其心與舍俱,都同樣,都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為廣大而無量的善修,遍滿於一切世間,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


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便得四種安隱的住處。那四種呢?有此世間與他世間,有善惡業的果報。我得此正見相應之業,而受持具足,身壞命終之後,必定往生而至於善處,也就是會轉生於天上界。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其人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這叫做得第一種之安穩住處。


又次,伽藍族的人們!如人說沒有此世,沒有他世,沒有善惡之報等事。雖然如是,但是我乃在於現法中,並不是由於此故,而會被人所毀,唯為有正智的人所稱譽,有精進之人,有正見的人,也會說其為有(他們有如實而知,如實而見的智慧,故知道有善惡業報)。像如是的,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其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這叫做得第二種的安隱的住處。

 

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阿含經-51

 世尊告訴他們說:「伽藍族的人們!你們不可生起疑惑,為甚麼呢?因為有疑惑便會生猶豫。伽藍族們!你們自己並沒有淨智,才會疑惑為有後世呢?沒有後世呢?伽藍族的人們!你們也是由於沒有淨智,而疑惑所作的為有罪嗎?所作的為無罪嗎?伽藍族們!應當要知道!諸業有三種的因習本有。那三種呢?伽藍族的人們!所謂貪,就是諸業的因習本有。伽藍族的人們!如果有貪的話,就會被貪所覆蓋,內心就不會厭足,或者會殺生,或者不與而去偷取,或者會行邪淫,或者知道而說妄言,或者會飲酒亂性。伽藍族的人們!愚癡的人為愚癡所覆蓋,內心就不厭足,或者會殺生,或者會不與而取,或者會行邪淫,或者知道而說妄言,或者會飲酒亂性。

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都棄舍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而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之類。他對於殺生的問題,已淨除其心。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不與而偷取之事。已斷不與而偷取之事,人家給與他,才會去取,樂於他人給與才會去取之事。都常好佈施,歡喜而不悋惜,不希望人家之報答。他對於不與而偷取(偷盜)之事,已經淨除其心(作徹底的解決,永不會犯)。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非梵行,已斷滅非梵行,都勤修梵行,精勤而妙行,清淨而無垢穢,而離欲斷淫。他對於非梵行,都淨除其心。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妄言,斷除妄言,所說的都是真諦之言,都喜樂真諦,安住於真諦而不移動,一切都可信,並不會欺誑世間。他對於妄言,已淨除其心的了。


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兩舌,斷除兩舌,行不兩舌之言,不會破壞他人。不會聽此而對彼說,而欲破壞此人。不會聽彼,而向此說,而欲破壞彼人。如欲離的,就使其和合,和合的話,就會歡喜。不會造群結黨,不喜樂群黨,不稱歎群黨,他對於兩舌之事,已淨除其心。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粗言,斯除粗言。如果有所言,其辭氣為粗獷,為惡聲逆耳之言,是眾所不喜,眾所不愛,會使他人苦惱,使人不得安定的事,都已斷除如此之言。如果有所言說的,都是清和柔潤,都是順耳入心,可喜可愛,使他人能安樂,言聲具了,而不使人怖畏,都能使他人得到安定,都說如是之語:他對於粗言,已淨除其心了。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乃離開綺語,斷除綺語,都是適時而說,說真實之說,說合於法之說,合於義之說,止息之說(合於律之說)。都喜樂止息之說。事,都順於時,而得宜,都是善教善訶。他對於綺語,已經淨除其心了。


伽藍族的人們!多聞的聖弟子,都離開貪伺(離開貪欲伺求他人的一切),斷除貪伺,心不懷諍。看見他人的財物,以及諸生活之具,都不起貪伺,不會欲使其被我所得。他對於貪伺之事,已經淨除其心了。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阿含經-50

十六、伽藍經第六(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遊化在於羇舍子村的伽藍,伽藍人聽佛的盛名,多來見佛。佛為之說法而說:凡夫由貪瞋癡,因習本有,心不厭足,故作十惡業。聖弟子則當離十惡,而行十善,而修四無量心,得四安隱的住處。聽佛說後,大家都皈依三寶。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在於伽藍園(伽藍族人之園,位於拘薩羅國中),和諸大比丘眾,都俱在,而俱至於羇舍子(村),而住於羇舍子村的村北之尸攝惒(譯為堅實,為樹名)林中。


那時,羇舍子村的伽藍人,聽聞沙門瞿曇,這位釋種之子,捨棄其釋氏之宗族(釋迦種族),而出家學道,遊化在於伽藍園,和大比丘眾一同來到此羇舍子,現在正住在於羇舍子村的村北,尸攝惒林裡面。那位沙門瞿曇有很大的名稱,乃周聞於十方。沙門瞿曇為如來、無所著(應供)、等正覺(正徧知)、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世尊)。


他對於此世間的天,以及魔、梵、沙門、梵志們,由人而至於天,都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游止於其境界。他如有所說法時,則初也善,中也善,竟(後)也善(從頭到尾都是善言善語)。


有義、有文,而具足清淨,而顯現梵行。如果看到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時,能尊重禮拜。供養承事的話,就能快得善利。因此,我們應該共往去拜見沙門瞿曇,去禮事供養他。


羇舍子村的伽藍族人聽後,都各和自己相等類的眷屬相隨,而從羇舍子村出發,向北而行至於尸攝惒林內,都欲拜見世尊,都欲禮事供養世尊。


大家往詣佛處後,那些伽藍族人,有的則稽首佛足,然後乃退坐在一邊。有的則向佛行問訊禮,然後退坐在一邊。有的則又手(合掌)向佛,然後退坐在一邊。有的則遙見佛後,就默然而坐在於一邊。那個時候,諸伽藍族人各坐定後,佛陀就為他們說法,而勸發他們的菩提心,使他們渴仰而成就歡喜。


佛陀以無量的方便,為他們說法,勸發他們,使他們渴仰,而成就歡喜後,就默然而住。


這時,伽藍族人,在佛陀為他們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後,就各從座起,偏袒他們所著之衣(偏袒右肩),都叉手向佛,白世尊說:「瞿曇!有一種沙門梵志,來詣伽藍園,但是卻自己稱歎自己之所知所見,而呰毀他人的所知所見。


瞿曇!又有一種沙門梵志來詣伽藍園,也自己稱歎自己之所知所見,而呰毀他人的所知所見。瞿曇!我們聽後,便生疑惑。這些沙門梵志到底是那一種人為實在?那一種人為虛妄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