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阿含經-262

 國王就是如那些族姓子之所為,所謂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於至信而舍家,而為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去學道,唯修無上的梵行已修訖,在於現法當中,能夠自知自覺,自己作證而游止於其境界裡,而至於: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知如真(如實而知道一切。)」

那時,尊者阿夷哆(阿逸多,無能勝),也坐在於大眾當中。於是,阿夷哆尊者,乃從他的座位站起,偏袒穿衣(袒露右肩之肉),叉手(合掌)向佛,白佛而說:「世尊!我在於未來久遠之後,人壽為八萬歲時,可得作為一位國王,名號叫做螺,為一位轉輪王,聰明而智慧,有四種的軍隊,整御天下,可由於自己自由自在,如法之法王,而成就七寶。其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為七寶。


我當會有千子具足,顏貌都很端正,為勇猛無畏,能伏他眾生。我當會統領此一切地,乃至於大海,都不用刀杖,均以法教令,令得安樂。會有大金幢,乃用諸寶嚴飾的。舉高有千肘之高,其圍為十六肘,我當會把它竪立起來。既竪立後,其下面便是佈施沙門、梵志、貧窮、孤獨,以及遠來的乞者。都用飲食、衣被、車乘、花鬘、散華、塗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給使,和照明之燈。我佈施此後,便會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於至信,而舍家,而為沒有家庭牽累的學道者。


我如族姓子之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於至信而舍家,而為無家庭牽累的學道者,唯修無上的梵行完畢後,在於現法當中,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游止於其境界,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身,知如真(如實而知道一切)。」

2022年2月24日 星期四

阿含經-261

 那時,世尊在於燕坐,以淨天耳出超過於人耳,而聽到諸比丘們在於中食後,集坐在於講堂,共論如上之事。

世尊聽後,就在於晡時,從燕坐起來,到了講堂,在比丘們之前,敷座而坐,問諸比丘們說:「你們今天,是為甚麼事之故,而集坐在於講堂呢?」這時,諸比丘們白佛說:「世尊!我們今天,因尊者阿那律陀,說其過去世之事之法之故,集坐在此講堂的」。


於是,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今天,欲從佛處,聽因未來之事而說法嗎?(要知道未來事嗎)」諸比丘們白佛說:「世尊!現在正是時候。善逝!現在正是時候。如世尊為諸比丘們,因未來事而說法的話,諸比丘們聽後,當會善於受持的。」


世尊告訴他們說:「諸比丘們!你們要諦聽!要注意的聽!聽後要善思念它。我當會為你們廣分別說。」這時,諸比丘們,乃受教而聽。


世尊告訴他們說:「諸比丘們!在未來久遠之世裡,當會有人民之壽量為八萬歲之期。在人壽八萬歲時,此閻浮洲,乃極為大富樂的一個世界。有好多的人民,村邑都相接近,有雜一飛之間隔耳。諸比丘們!人壽八萬歲之時,女人的年齡五百歲時,乃當出嫁為新娘。諸比丘們!人壽八萬歲時,唯有如是之病,所謂寒、熱、大小便、欲、飲食,以及衰老之外,更沒有其他的病患。


諸比丘們!人壽八萬歲時,有一位國王名叫螺,是一位轉輪王,為聰明有智慧,擁有四種軍隊,整御天下,都任由自己之自由自在,是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所謂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為七寶。有千子之具足,顏貌都很端正,都勇猛無畏,能伏其他的眾生。當他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時,均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樂的。也有大金幢,都用諸寶去嚴飾,舉高有千肘,其圍為十六肘,國王當叫人把它竪立起來。既竪立之後,下面的工作便是佈施沙門、梵志。


貧窮的人,孤獨者,遠來的乞者。都用飲食、衣被、車乘、華鬘、散華、塗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給使,以及照明的燈。他佈施此後(佈施善事等告一段落後),國王便下決心,便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於至信而舍家,而為沒有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

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健身講座


2022年2月23日



 





阿含經-260

 於是,尊者阿那律陀,這位無著的真人,已逮得正解脫的聖者,曾說此偈頌說:

我憶昔貧窮 唯仰捃拾活 闕己供沙門 無患最上德

因此生釋種 名曰阿那律 善解能歌舞 作樂常歡喜

我得見世尊 正覺如甘露 見已生信樂 棄舍家學道

我得識宿命 知本之所生 生三十三天 七反住於彼

此七彼亦七 世受生十四 人間及天上 初不墮惡處

我今知死生 眾生往來處 知他心是非 賢聖五娛樂

得五支禪定 常息心靜默 已得靜正住 便逮淨天眼

所為今學道 遠離棄舍家 我今獲此義 得入佛境界

我不樂於死 亦不願於生 隨時任所適 建立正念智

隨耶離竹林 我命在彼盡 當在竹林下 無餘般涅槃

(我回憶起往昔之時,為一貧窮的人,唯仰賴於捃拾雜物而活命。那個時候,我曾經自己也缺食,而供給那位名叫無患的最上德〔尊者,聖者〕。由於此福報,而生在於此釋迦族裡,名叫阿那律。我在王宮時,能歌善舞,享受榮華富貴,都作樂而常在歡喜中過生活)。

(我有個機會得見世尊,為正覺,有如甘露,拜見後,就生起信樂之心,終於棄舍在王宮裡的家庭,而去學道。我精勤而得識宿命〔知過去的生命的一切,宿命通〕,知道本來所生的一切。如生在三十三天,七次住在那個天堂。七次生在於此世間,那個天堂也生過七次,在此人天世間,受生計為十四次,都是生為人類,以及往生於天上的,始及於不墮惡處之果〔初果,人天七次來往,已不墮惡道之果報的聖者〕。)

(我現在已能知道死生〔生死〕,知道眾生往來之處,知道他人之心之是是非非〔具有他心通〕,具有賢聖者之五娛樂,得五支禪定〔將四禪中之第二禪-定生喜樂地,分成二部分-尋、伺,而將第三禪稱為第四禪,將第四禪稱為第五禪,故為五支禪定〕,都常息心而靜默。由於已得靜正住,便能逮得淨天眼〔天眼通〕。)

(因為是這樣,我現在有機會繼續學道,遠離一切,而棄舍家庭之牽累。我現在已獲此義,得入於佛的境界〔入於覺道者的聖地〕。我不喜樂於死,也不願有生〔已解脫生死〕。隨時任其所適宜的〔自由自在〕,已建立正念智,將隨在於毘耶離〔離車族之都城,十六大國之一〕的竹林,我的壽命會在那個地方滅盡。我當會在於那竹林之下,進入於無餘般涅槃〔身心俱滅的解脫境界,而離開世間〕。)

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阿含經-259

 諸位賢者們!我於那時捃拾完畢(拾些雜物),還入(回到)波羅捺城內,又遇見無患辟支佛由城出來。他看見我後,便作如是之念:我平旦(早晨)進入城時,看見此人出城而來。我現在還出城,又遇見此人將入城,此人或者未得食吧!我今寧可跟隨此人而去!這時,辟丈佛便追尋我,如影之隨形那樣。諸位賢者們!我持捃拾的東西回到家裡,捨棄擔負而回顧一看,便看見無患辟支佛追尋在我的後面,有如影之隨形那樣。

我看見他後,便作如是之念:我在早晨出城之時,看見這位仙人入城去乞食。而現在這位仙人或者未得食(乞不得食),我寧可自闕己食(自己不食),全分給這位仙人吧!作此念後,就持食分給辟史佛,而向他說:『仙人!當知此食,是我自己之分(我所得的)。請慈愍我之故,願哀愍納受此食!』(佈施者應有的誠懇的表現)。

這時,辟支佛印回答我而說:『居士!當知今年因災旱(旱災)、早霜、蟲蝗等災害,故五穀不熟(不收),人民都因荒儉(歉收),而乞求難得。你可以減一半放著在我的鉢中,你自己吃一半,咱們二人都能活命,這樣最好!』我就回稟而說:『仙人!當知我在居家(居在家庭裡),自己有釜竃,有樵薪,有谷米的。我之飲食,早晚並沒有時節(不管何時,無規定時間可飲食。)仙人!當為慈愍我之故,盡受此食吧!』這時,辟支佛為了慈愍我之故,便盡納受。

諸位賢者們!我由於佈施他的一鉢之食的福報,七反(七次)生天,得生為天主,七反生為人,又作為人王。諸位賢者!我由於佈施他一鉢之食之福,能棄舍擁有百千姟的金錢之王,而出家學道,何況其他種種的雜物呢!諸位賢者!我由於佈施他一鉢食的福德,能受國王、王臣、梵志、居士,及一切人民所見識待(被人稱譽看待),以及四部眾,所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們所見識所敬重。


諸位賢者們!我由於佈施他一鉢之食之福報,常為人所請求,令受飲食、衣被、氍氀、毾氈、床褥、綩綖、病瘦的湯藥、諸生活之具,並不是不請求。假如我在那時,知道那位沙門是一位無著的真人的話。所獲得的福報,當會轉倍,會受大果報,是極妙的功德,會被其明所徹照,為極廣甚大!」

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阿含經-258

 因此之故,比丘們!不可行如獺(不可學獺的行動),不可以行如究暮鳥(不可學如究暮鳥的行動,以下同),不可以行如鷲鳥,不可以行如食吐鳥,不可以行如豺獸,不可以行如烏鳥,應當行如狌狌(應學如狌狌的行動)。為甚麼呢?因為在世間上的所謂無著的真人,乃如狌狌獸之行動之故。」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六十六、說本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大意  :本經敘述阿那律陀尊者說他的宿世,在於波羅捺國饑饉之時,曾佈施辟支佛一鉢之食,因之而得受大福報。佛知後為說未來有轉輪王名叫螺之出世,眾中有一位尊者名叫阿夷哆,即謂自己可得成為轉輪王,佛陀乃訶責他。又說未來有彌勒佛之出世,彌勒尊佛即謂自己可得成佛名叫彌勒如來,佛即嘉許他,並令阿難取金縷織成之衣給他。那時,摩王欲嬈亂佛,及諸弟子而未得逞。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波羅捺,在仙人住處的鹿野園中。


這時,諸比丘們在於中食後,由於小因緣,而集坐在於講堂裡。大眾都共論如下之事:「到底如何呢(你們的意見怎麼呢)?在家的居士,到底是以甚麼為勝呢?到底是為比丘們持戒妙法,成就威儀的人,到了其家裡去受食為勝呢?或者每朝每朝(每天)有了益利(利益)百千萬倍嗎?」


有一位比丘作如是之說:「諸位賢者們!為甚麼須要有益利百千萬倍呢?唯此才為至要的:如有比丘,持戒妙法,成就威儀,入其家裡去受食才是優勝的。並不是朝朝(每天)有益利百千萬倍為優勝的。」


這時,尊者阿那律陀(無貧,天眼第一,佛的堂弟)也在大眾當中。於是,阿那律陀尊者乃告訴諸比丘們說:「諸位賢者們!何須用益利百千萬倍來作比呢?假如超過此數字,還是不是優勝的。唯有此為至要的:如有比丘持戒妙法,成就威儀,來入其家去受食才為優勝的。並不是朝朝益利百千萬倍為優勝的。


為甚麼呢?我憶起往昔之時,在此波羅捺國,為一貧窮的人,唯仰賴捃拾(拾荒物)客擔為生活(擔柴拾草,拾荒奴役)。這時,此波羅捺國遇旱災、早霜、蟲蝗之害,五穀都不熟,人民都因荒儉(歉收),而乞求也很難得。那時,有一位辟支佛,名叫無患,依在此波羅捺而住。


於是,無患辟支佛,過了其夜,至於翌日的平旦,著衣持鉢,進入波羅捺城去行乞食。我在那個時候,乃當一位捃拾之故,很早就出離波羅捺。諸位賢者們!我註銷時,巧逢,而看見無患辟支佛將進入彼城之時。這時,無患辟支佛手持淨鉢(未受物故,為不汙的淨鉢)進入城內,也如本來所持的淨鉢出城而來(乞不到食物)。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阿含經-257

 那時,烏鳥當面訶罵梵志後,便舍而去。我說此喻,有何義呢?如有比丘依在貧窮無事處,而受夏坐,倘若知道村邑裡,以及城郭中,多有智慧,而精進於梵行的人的話,就便避到他處而去。如果知道村邑裡,以及城郭中,並沒有智慧,沒有精進於梵行的人的話,就會來住於其中二月、三月,諸比丘看到後,問他而說:『賢者!你在何處夏坐呢?(結夏安居)』回答說:『諸位賢者!我今依於某貧無事處,而受夏坐,我不像那些諸愚癡之輩,作床成就後,具足了五事(懈怠、眠寐、心亂、根門不定、喜市而不在靜),而住於其中,中前中後,中後中前(午前、午後,午後、午前),其口都隨其味,味也隨其口,能求就求,能索就索。』(沒有厭足)。

這時,諸比丘們聽後,就作此念:這位賢者!難行而能行。為甚麼呢?因為這位賢者乃能依某貧無事處,而受夏坐(在貧窮,而又靜寂之處,結夏安居)。諸比丘們,便共同恭敬,禮事供養他。因此而得利於衣被、飲食、床褥、湯藥等諸生活之具。他得此利後,就染著觸猗(依),不見有災患。不能捨離,隨意而用,此比丘行此惡戒,成就此惡法,最在其邊,而生弊腐敗,非梵行而稱為梵行,非沙門而稱為是沙門,猶如梵志看見烏鳥後,問牠而說:『善來,烏鳥!你從何處來?欲到何處去?』回答說:『你這位強額癡狂的人!為甚麼問我:你從何處來?欲到何處去呢?』我說這位比丘也是如是。

因此,比丘們!不可行如那烏鳥,不可依非法以自活命。應當淨身行,淨口、意行,應住於無事中,著糞掃衣,常行乞食。應依次第而乞食,應少欲知足,樂住於遠離,而習精勤。應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當遠離非法,應當要如是而學!

那匹狌狌獸和這位梵志共論其事後,便舍而去。我說這譬喻,有何義呢?如有比丘,依村邑而遊行。比丘在於平旦之時,著衣持鉢,入村去乞食,而能善護其身,守攝諸根,立於正念。這位比丘從村邑乞食後,已飯食,在於中午後,收舉衣鉢,澡洗其手足,將尼師檀(坐具),著在於肩上,或者到了無事處(閒靜處),或者到了樹下,或者到了空屋之中,敷其尼師檀,在那裡結跏趺坐(打坐)。正身而正願,反念而不向(將心念向內,不外向去奔法),斷除貪伺(貪念),心無有諍,看見他人的財物,以及諸生活必需的物具,都不生起貪伺,不會欲使自己去得這些物(不欲令我得)。


這位比丘,對於貪伺,已淨除其心。像如是的,對於瞋恚、睡眠、掉悔等,也是如是。已斷疑而度惑,對於善法中,已沒有猶豫。他對於疑惑,已淨除其心,他已斷此五蓋(貪、瞋、眠、悔、疑),心穢、慧羸也已斷除,已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而至於得達第四禪成就游止於其境界。他得如是的定心清淨,無穢無煩,柔軟善住,而得不動心,而趣向於漏盡智通作證(所謂漏盡通)。到此時,他便能知此苦如真(如實而知道一切都是苦的),知此苦之集,知此苦之滅,知此苦之滅之道如真(如實而知道四聖諦)。同時也知此為漏,知此為漏之集,知此為漏之滅,知此為漏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漏-煩惱的四諦)。知道如是之知,如是之見後,則其欲漏心解脫,有漏心解脫,無明漏心解脫(欲、有、無明之三漏心解脫)。


解脫後,便知解脫,所謂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如實而知道已不受後有之身,也就是解脫生死輪迴)。猶如那位梵志見狌狌後,而問牠說:『善來,狌狌!你到底是從何處來的?欲往何處呢?』回答說:『我乃從一個園到了另一個園,從一個有觀的地方到了另外一個有觀的地方,從一個林,到了另外一個林。都是欲飲清泉之水,欲噉好果實而來的。我今欲去了,我並不怖畏於人。』我說這位比丘,也是如是。

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健身講座

2022年2月16日






 

阿含經-256

 那只食吐鳥和這位梵志共論其事後,便舍而去。我說此喻,有何義呢?如有比丘依村邑而行那樣。那位比丘在於平旦,著衣持鉢,進入村去乞食,而不護持其身,不守攝諸根,不立正念。他入比丘尼之房舍去教化說法時,或依佛所說的,或依聲聞所說的。那位比丘尼則因此而入若干的信徒之家,去說好說歹,而受信施之物,持給比丘。

這位比丘,因此而得到利益的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以及諸生活之具。他得此利益後,就會染著而觸猗(依),不見有甚麼災患,不能捨離,而隨心所欲的去享用。這位比丘行此惡戒,成就此惡法,最在其邊,而生弊腐敗,不是梵行稱為是梵行。不是沙門稱為是沙門,

有如梵志看見食吐烏後,問之而說:『善來!食吐鳥!你從何處來?欲到何處去呢?』回答說:『梵志!你看見剛才那只鷲鳥去了嗎?我要食牠所吐出來的,我今欲去了,唯怖畏於人。』我說這位比丘也是如是。

因此,比丘們!不可行如食吐鳥那樣,不可依於非法去自活命。應當淨身行,淨口、意行,應住於無事中(閒靜處),應著糞掃衣,應常行乞食。應依次第乞食,少欲知足,樂住於遠離,而習精勤,應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當常遠離非法,應學如是之法!

那時,那匹豺獸和這位梵志共論其事後,便舍而去。我說此喻,有甚麼義呢?如有比丘,依於貧的村邑而住那樣。這位比丘如知道村邑裡,以及城郭中。多有智慧而精進於梵行的人的話,就便會回避而去。如知道村邑,以及城郭中,並沒有智慧而精進於梵行的人的話,就會到裡面來住,或者九個月,或者十個月。

諸比丘們看見後,便問他而說:『賢者!你在甚麼地方遊行(安住)。』他就回答說:『諸位賢者!我乃依靠某處的貧村邑而遊行的。』諸比丘們聽後,便作此念:這位賢者乃難行而行。為甚麼呢?因為此賢者乃能依某貧窮的某村邑而遊行之故。


諸此丘們!就因此而大家都恭敬禮事供養他。因此而得利於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以及諸生活所需之具。這位比丘得此利後,便染著觸猗(依),不見甚麼災患,不能捨離,而隨心所欲去享用。這位比丘行此惡戎,成就此惡法,最在其邊,而生弊腐敗,不是梵行而稱為是梵行,不是沙門而稱為是沙門,有如梵志見豺獸後,問牠而說:『善來!豺獸!你從何處來?欲到何處去?』回答說:『梵志!我從深澗而至於另一深澗,從榛莽而至於另一榛莽,從僻靜處而至於僻靜處來。我現在欲食死象之肉,死馬、死牛、死人之肉,我今欲去,唯畏於人。』我說這位比丘,也是如是。


因此,比丘們!不可行如豺獸之行,不可依非法去自活命。應當淨身行,淨口、意行。要住於無事中,要穿糞掃衣。常行乞食,依次第去乞食。要少欲知足而樂住於遠離,而習精勤。應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應常當遠離非法,應如是而學!

2022年2月16日 星期三

阿含經-255

 那只究暮鳥和這位梵志共論其事後,便舍而去。我說此喻有甚麼含義呢?如有比丘依靠村邑而行那樣。這位比丘在平旦時,著衣持鉢,進入村內去乞食。然而卻不護持其身,不守攝諸根,不立正念。他入他家去教化說法時,或者依佛所說的,或者依聲聞所說的,因此而能得大利,如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以及諸生活所需之具是。他得此利後,都染著而觸猗(依),不見後來之有甚麼災患,不能捨離,而隨心所欲的去享用。

這位比丘行此惡戒,而成就此惡法,最在其邊(入在唯利是圖,不顧修持之惡法裡),而生弊腐敗:不是梵行而稱說為梵行,不是沙門而稱為是沙門,有如梵志看見究暮烏後,而問牠說:『善來!究暮鳥!你從何處來?欲到何處去呢?』回答說:『梵志!此池本來之時,都為清泉盈溢,饒藕而多華,魚龜也滿在池中,是我昔日所依之處,而今卻枯槁。梵志當知:我現在欲到別處去,欲依那死牛的聚處,去為我的棲處,或者依於死驢,或者依於死人的聚處,去為棲宿(鳥宿,棲止之處)。我現在欲去了,唯怖畏人類啊!』。

我說這位比丘也是如是,都依惡不善的穢汙之法,為當來之有(眾生)之本的煩熱的苦報,為生老病死之因。因此,比丘不應行如究暮鳥那樣,不應依非法去自活命。當淨你的身行,當淨口、意之行,要安住於無事中(靜寂處),應著糞掃衣,應常行乞食。要次第去乞食,少欲知足,樂住於遠離而習精勤,應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當遠離,應該要學如是!

那時,那只鷲鳥和這位梵志共論此事之後,便舍而去。我說此喻有何義呢?如有比丘依村邑而行那樣。這位比丘在於平旦,著衣持鉢,入村去乞食,不護持其身,不守攝諸根,不立正念。他入他家去教化說法時,或依佛所說的,或依聲聞所說的,因此而得利那些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以及諸生活之具。


他得這些利後,便染著觸猗(依),不見有甚麼災患,而不能捨離,而隨心所欲去享用。這位比丘行此惡戒,成就此惡法,最在其邊(陷入其裡面),而生弊腐敗,不是梵行而稱為是梵行,不是沙門而稱為是沙門。有如梵志見鷲鳥後,而問說:『善來,驚鳥!你從何處來?欲到何處去?』回答說:『梵志!我從大墓,又至於大墓,那殺害之處而來。我現在欲去食死象之肉,死鳥、死牛、死人之肉,我今欲去,唯畏於人。』我說這位比丘,也是如是。


因此,比丘們!不可行如鷲鳥那樣,不可依於非法以自活命。應當清淨身行,清淨口、意之行,應住於無事中(寂靜處)。應著糞掃衣,而常行乞食。應次第去乞食,少欲知足,樂住於遠離法,而習精勤。應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常當遠離,應學如是!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阿含經-254

 又有烏鳥之飛來,梵志看見後,問牠而說:『善來!烏鳥!你到底是從甚麼地方來的呢?又欲到甚麼地方去呢?』回答說:『梵志!你乃強額癡狂之人。你為甚麼問我而說:你到底從甚麼地方來,到底欲到甚麼地方去呢?』那時,烏鳥面向梵志(當面罵梵志幾聲)後,便捨棄而去,梵志則仍然坐在那樹下。

又有狌狌(猩猩)獸之來到,梵志看見後,問牠而說:『善來,狌狌獸!你到底是從甚麼地方來,又欲到甚麼地方去呢?』回答說:『梵志!我從一個園到達另一個園,從一個有觀的地方,到了另外一個有觀的地方,從一個林,而至於另一個林,都是欲飲清泉之水,食好的果實而來。我現在又要到另一個地方去了,並不怎麼怖畏人類。』那只狌狌獸和這位梵志共論這些話後。便捨棄而去。」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我說這些喻,乃欲使你們能夠瞭解個中的意義的,你們對於此說所含有的義理,應當要知道!那時的那只獺獸和這位梵志共論其事後,就捨棄而去一事,吾說的此喻,到底有甚麼意義呢?聽我道來吧!如有比丘依靠村邑而行之事那樣。該比丘在於平旦時著衣持鉢,入村內去乞食,而不護持其身,不守攝諸根,不立正念。然而他所說法,或依佛所說,或假聲聞所說,由於此而得利那些衣被、飲食、床褥、湯藥;以及諸生活所需之具。他得此利益後,就染著而觸猗(依),不見有甚麼災患之來臨,不能捨離這些得來的利益,而隨意所欲而用。


這位比丘既行惡戒(唯利是圖),成就惡法,最在於其邊際,而生弊腐敗。不是梵行而稱為是梵行,不是沙門而稱為是沙門,猶如梵志看見獺獸後,而問牠說:『善來!獺獸!你從何處來?欲到何處去?』回答說:『梵志!此池本時為一清泉盈溢,饒藕而多華,魚龜也充滿在池中,是我往昔所依之處,而現在已枯槁了。梵志當知!我欲捨棄它而到別處去。準備入於那大河去,我今欲去了,唯怖畏於人啊:』我說這類比丘也是如是。


因為入於惡不善的穢汙之法中,為當來之有(眾生)之本的煩熱的苦報,是地道的生老病死之因。因此,比丘們!不可行如獺獸那樣,不可依賴非法去自維持你的生命。當應清淨身行,清淨口行、意行,而住於無事中(閒靜處),應著糞掃衣,應常行乞食。應依次第乞食,而少欲知足,樂住於遠離而習精勤,立正念、正智、正定、正慧,要恒常的當習遠離之法,應學如是之法!

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2月14日原始點教學





 



阿含經-253

 又有究暮鳥之飛來,梵志見後,問牠而說:『善來!究暮鳥!妳是從甚麼地方來?欲到甚麼地方去呢?』回答說:『梵志!這裡的水池,從前之時,有清泉之盈溢,饒益蓮藕等很多華卉,也有很多的魚龜充滿在池中,是我往昔所依之處,而現在已枯槁。

 

志!當知!我欲捨棄它,欲依在那死牛的聚處去棲宿(鳥宿巢,也就是息止)。我現在欲到那邊去,唯怖畏於人(恐被人捉去當食物)。』那只究暮鳥和這位梵志共論這些話後,便捨棄而去,梵志則仍然坐在那樹下。

 

又有鷲烏之飛來,梵志見後,問牠而說:『善來,鷲鳥!你到底是從甚麼地方來?欲到甚麼地方去呢?』鷲鳥回答說:『梵志!我是從大墓,而又至於大墓,那些有殺害之處而來。我現在還是欲往其處,去食那死象之肉,以及死馬、死牛、死人之肉,我現在欲往那邊去,唯怖畏於人類。』這時。那鷲鳥和這位梵志共論這些話後,便捨離而去,梵志則仍然坐在其樹下。

 

又有食吐鳥之飛來,梵志看見後,就問牠而說:『善來。食吐鳥!你到底從甚麼地方來的?欲到那裡去呢?』回答說:『梵志!你看見剛才鷲鳥飛去了嗎?我乃專門食牠所吐的,我現在欽去那邊去食死物之吐,唯怖畏於人。』那只食吐鳥和這位梵志共論這些話後,便捨棄而去,梵志則仍然坐在那樹下。

 

又有豺獸之到來,梵志看見後,問牠而說:『善來!豺獸!你到底是從甚麼地方來的呢?又欲到甚麼地方去呢?』回答說:『梵志!我乃從深澗而至於另一深澗,從榛莽而至於另一榛莽,從僻靜之處,而至於另一僻靜之處,是從那個地方來的。我現在欲去食死象之肉,死鳥、死牛、死人之肉,我現在欲到那邊去,唯怖畏於人。』這時,那匹豺獸和這位梵志共同談論這些話後,便捨棄而去,梵志則仍然坐在那樹下。

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

財團法人雲長文教基金會健身講座

                                                    2022年2月9是健身訓練

 






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阿含經-252

                                                          中阿含經卷第十三

 

 王相應品第一

(有七經,第二日誦。通名小土城,有四品半,合有五十二經)

 

烏鳥喻說本 天 林善見 三十喻轉輪 蜱肆最在後

(烏鳥喻經、說本經、天 林經、大善見王經、三十喻經、轉輪王經、

蜱肆經在最後面)

  

六十五、烏鳥經第一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以一梵志與獺獸、烏鳥等問答為喻,勸化比丘,

應當護守身口意三業之清淨,住於無事中,少欲知足,樂住於遠離,

而習精勤。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王舍城,

住在於竹林迦蘭哆園(竹林精舍)。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往昔之時,轉輪聖王欲試其珠寶時,便集

合其四種軍隊。所謂象軍、馬軍、車軍、步軍是。集合四種軍隊後,在於

夜闇之中,竪立高幢,安珠在於其上面(把珠寶放置在於高幢的上面),

帶出而至於園觀。珠寶的光耀,能普照四種軍隊,其光明所到之處,方圓

半由廷(半由旬)。

 

這時,有一位梵志,曾作如是之念:我寧可(應該)往見轉輪王,以及其四種軍隊,而觀賞王所有的琉璃寶珠吧!那時,梵志又作如是之念:且置往見轉輪王,以及其四種軍隊,和觀賞其所有的琉璃寶珠之事,我寧可(應該)前往到達那個林間(應先到林園去)。

 

於是,梵志便往詣林園,到達後,進入裡面,至於一樹下。坐後不久之時,有一匹獺獸走過來,梵志看見後,就對牠而說:『善來!獺獸!你到底是從甚麼地方來的呢?到底欲到甚麼地方去呢?』獺獸回答說:『梵志!這裡的水池,本來清泉都盈溢,而饒益蓮藕,也有很多華卉,魚龜也都充滿在其中,也是我從前所依之處,而現在卻已變成為一枯槁之池。梵志!當知!我欲捨棄它,欲進入於那大河,我現在正欲到那裡,唯畏怖人類(恐被人們捉去當食物)。』這時,那匹獺獸,和這位梵志共論此事後,便捨棄那個地方而去,梵志則仍然坐在那裡的樹下。

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阿含經-251

 如果那些眾生雖入地獄,而他們的惡不善之業,並不悉盡(惡果報還未迨盡),不是一切惡業都盡而無餘的話,那些眾生們就會一再的墮入於灰河之中,又會上下於鐵劍樹林大地獄中,又會入於鐵鍱林大地獄,又會墮入於糞屎大地獄,又會往來於峰岩大地獄,又會入於四門大地獄之中。

 

假如那些眾生在於地獄中,將他們的惡不善之業,都磨盡,一切惡業都滅盡,都盡而無餘的話,則那些眾生,在於其後,或者會入於畜生道,或者會墮於餓鬼道,或者會生於天中。

 

如果那些眾生,本為人時,不孝父母,不知尊敬沙門、梵志,不行如實之道,不作福業,不怖畏後世之罪,則他定會受如是的不愛、不念等不喜的苦報,譬喻猶如墮在那地獄之中那樣。

 

假如那些眾生本為人時,孝順父母,知道尊敬沙門、梵志,行如實之事,作諸福德之業,知道怖畏後世之罪等有關於善業的話,則他定能受如是的可愛、可念、可喜的樂報,有如在虛空中的神宮殿裡面那樣的!

 

往昔之時,閻羅王在園觀中,曾作如是之願:我此命終後,願生在人中,如有族姓:為極大的富樂,有算不盡的資財,有不可稱計的畜牧產業,封戶食邑,種種都具足。這是那一種人呢?

 

所謂剎帝利(王族)的大長者族,或者就是梵志的大長者族,或者就是居士的大長者族是。假如更有比這些族姓還為極大富樂,資財無量,畜牧產業都不可能稱計,封戶食邑,種種都具足的話,願生如是之家庭。我生在這種家庭後,願能成就覺根,對於如來所說的正法之律,願得淨信。得淨信後,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於至信而捨棄家庭,而為沒有家庭牽累的學道者。

 

族姓子所為的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至信而舍家,而為無家的學道者,唯修無上的梵行都已完畢,在於現法當中,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游止於其境界,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不受後有身),知如真(如實而知見一切)。

 

往昔之時,閻羅王曾在園觀中,作如是之願,於是,有偈頌而說:

為天使所訶 人故放逸者 長夜則憂戚 謂弊欲所覆

為天使所訶 真實有上人 終不復放逸 善說妙聖法

見受使恐怖 求願生老盡 無受滅無餘 便為生老訖

彼到安隱樂 現法得威度 度一切恐怖 亦度世間流

(被天使所訶責的,因為人故而放逸的話,長夜永恆的都會憂戚而不安隱,都是被弊欲所覆蓋之故。)

(被天使所訶責,而知有所謂:真實有上人的話,就不可再有放逸,是上人之善說妙聖之法所以致然)。

(見受生死之事,而使其起恐怖之心,而願求生老之滅盡。而達到無受〔不再有生死〕,而滅除一切而無餘,便為生老之完訖。)

(這樣,則他便能到達安隱之樂,在於現法當中,而得滅度〔涅槃〕,而度一切的恐怖,而度過世間生死苦海之流。)

佛陀所說的為如是,那些諾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十三完

2022年2月9日 星期三

阿含經-250

 又在於後時,極大久遠,那些眾生從鐵劍樹林大地獄出來。由鐵劍樹林大地獄出來後,其次會生在於灰河(石灰水河)地獄裡。灰河的兩岸極高,周遍都生刺。裡面有沸滾的灰湯充滿,其中極為黑闇。那些眾生看見後,則起冷水之想:當有冷水。他們起此想後,便作如是之念:我們到那邊去,在裡面洗浴,同時恣意飽飲,快得清涼之樂。

那些眾生們,就這樣的,就競走趣向,而進入其中,欲求安樂之處,求得歸投依靠之所。他們如集聚無量的百千後。便墮入於灰河。墮入灰河後,會順其流而流,會逆其流而流,或者會從順逆流而流。那些眾生們,在順流、逆流、順逆流時,其皮會燙熟而墮落,肉會熟而墮落,或者皮肉都熟而同時墮落,唯存骨(骨+巢)耳。灰河兩岸並有地獄的獄卒,都手捉刀劍、大棒、鐵叉。那些眾生們如欲渡上岸時,那時。獄卒們,還會把他們推著於灰河中。

又次。灰河的兩岸,有地獄的獄卒,手捉鉤羂,鉤挽眾生,從灰河中出來,著置在於熱鐵之地,乃為洞燃俱熾之處。又舉那些眾生,極撲在於地上,使其在地上旋轉,而問之而說:『你們從甚麼地方來的呢?』那些眾生們都共同回答說:『我們並不知道從甚麼地方來的,但是我們現在唯有患大饑餓。』(肚子餓得很)。


那些地獄的獄卒們,便捉住眾生,著在於熱鐵床,是洞然俱熾之床,都強令他們坐上。然後用熱鐵鉗,鉗開其口,用熱鐵丸,為洞然俱熾的,著放在其口中。那熱鐵丸會燒其唇,燒唇後,則燒其舌,燒舌後,則燒齗、燒齗後,則燒咽。燒咽後,則燒心,燒心後,則燒大腸。燒大腸後,則燒小腸,燒小腸後,則燒胃,燒胃後,就從其身下而過去。


他們被如是的逼迫無量百千歲,受極重之苦。終究不得死,必使其惡不善之業迨盡,才有可能死亡。


又次,那些地獄的獄卒,問眾生們說:『你們欲到何處呢?』眾生回答說:『我們不知欲到何處而去,我們但患大渴耳。』(嘴裡很渴的要命)。那些地獄的獄卒便捉住那些眾生,放著在於熱鐵之床,為洞然俱熾之床,強使其坐在上面,用熱鐵之鉗,鉗開其口,以沸洋之銅,灌入其口中。那沸洋銅,會燒其唇,燒唇後,燒其舌,燒舌後,燒其齗,燒齗後,燒咽,燒咽後,燒心,燒心後,燒大腸,燒大腸後,燒小腸,燒小腸後,燒胃,燒胃後,則從身下過去。那些眾生,像如是的,被逼迫無量的百千歲,受極重之苦,終究不得死,必使其惡不善之業迨盡。

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阿含經-249

 又在於後來之時,經過極大久遠,那些眾生們,都從四門的大地獄出來。由四門的大地獄得出後,其次則生在於峰嚴地獄。此地獄裡滿處都是火,沒有煙,沒有焰,而使你在其火上行走,使你往來周旋於此火獄中。獄中的眾生之兩足的皮肉,以及血,如其下足時,就滅盡,舉起其足時,就又生出,而回復到原來之貌。懲治那些眾生,像如是的經過,無量的百千歲,在那裡受極重之苦,終究不得死,必使其惡不善之業消盡始有可能死亡。

又在於後時,經過極大久遠,那些眾生從峰岩大地獄得以出來。然而從峰岩大地獄出後,其次則會生於糞屎大地獄。此地獄滿處都是糞屎,其深,為無量的百丈,那些眾生都墮入在裡面。那個糞屎大地獄中,生非常多的蟲,蟲的名,叫做淩瞿來。蟲身為白色,頭則為黑色,其嘴有如針。這種蟲在那裡鑽破那些眾生之足。鑽破足後,又破膞、腸、骨。鑽破膞腸骨後,又破鞞骨,破鞞骨後,又破臗骨,破臗骨後,又破脊骨,破脊骨後,又破肩骨,以及頸骨、頭骨,破頭骨後,會食你的頭腦,使其消盡。


那些眾生們,像如是的被逼迫至於無量的百千歲。受極重之苦,然而卻終究不得死,必使其惡不善之業消盡,才有可能死亡。

又在於後時,極大久遠,那些眾生們從糞屎大地獄中出來。從糞屎大地獄中出來後,其次便生鐵鍱林大地獄(劍葉林地獄)。那些眾生見到此處後,就起清涼之想,便作如是之念:我們到那邊去,快得一清涼吧!那些眾生就這樣的走往趣向,都欲求一安隱之處,欲求有所歸投依靠之所。他們如已聚集無量百千的眾生的話,便墮入鐵鍱林大地獄之中。那個鐵鍱林大地獄中,在四方則有大熱風之吹來,熱風吹來後,鐵鍱便會落下來,鐵鍱落下時,會截手、截足,或截手與足,也會截耳、截鼻,或截耳鼻,以及其餘的支節。


截斷眾生的身,為血塗,經過無量百千歲,受極重之苦,終究不得死,必使其惡不善之業都迨盡。又次,那個鐵鍱林大地獄中,會生極大的狗。其牙齒極長,會擘(攬,把持)那些眾生,由足剝起,都將其皮剝起,剝到頭時便開始食;從頭剝皮,剝到足時,便吃。那些眾生們,就是如是的被苦逼迫至於無量的百千歲,受極重之苦,終究不得死,必使其惡不善之業迨盡。又次,那個鐵鍱林大地獄中,會生大鳥之鳥,兩頭都有鐵喙(嘴),都住在眾生之額,活生生的挑眾生之眼而生吞,喙破他的頭骨,取眾生之腦而食。那些眾生們都如是的被苦逼迫到無量的百千歲,受極重之苦,終究不得死,必使其惡不善之業迨盡,才有可能死亡。


又在於後時,經過極大久遠。那些眾生從鐵鍱林大地獄中出來。由鐵鍱林大地獄中出來後,其次會生在於鐵劍樹林大地獄中。那邊的大劍樹,其高有一由延,其刺之長有一尺六寸,令那些眾生,使由之而上下。眾生如上樹(向上爬)時,樹刺便會向下,如下樹時,樹刺便會向上。那些劍樹之刺,會刺貫眾生,會刺其手、刺其足,或刺其手與足,或刺耳、刺鼻,或刺耳鼻,以及其餘的支節。刺眾生之身為血塗,經過無量的百千歲,受極重之苦,終究不得死,必使其惡不善之業迨盡,才有可能死亡。

2022年2月7日 星期一

阿含經-248

 闕羅王又問說:『你在後來具有了識知事物時,為甚麼不作此念:我今現在看見惡不善之法呢?』那個罪人白王說:『天王!我是否確實敗壞到長衰而永失了嗎?』閣羅王告訴他說:『你確實非常的敗壞,已長衰而永失了!現在當拷治你,如治那

些行放逸之行,行放逸之人那樣的治你。你造這惡業並不是為父母而為(不顧及父母),不是王法,不是天法,也不是沙門、梵志所為之法。你本自作惡不善之業(自己所造的惡業),因此之故,現在你就必定當受其惡果報。』閻羅王用此第五天使,善問、善撿、善教、善訶後,就將此罪人付與獄卒,獄卒便將他捉持,著在於四門的大地獄中。於是,就以偈頌而說:

四柱有四門 壁方十二楞 以鐵為垣牆 其上鐵覆蓋

地獄內鐵地 熾燃鐵火布 深無量由延 乃至地底住

極惡不可受 火色難可視 見已身毛竪 恐懼怖甚苦

彼墮生地獄 腳上頭在下 誹謗諸聖人 調御善清善

(地獄有四柱,有四個大門。壁的地方有十二楞,用鐵作為垣牆,其上面用鐵覆蓋著。)

(地獄之內的地面都是鐵造的,都以熾燃的鐵火布在那裡。其深為算不盡的由延〔由旬〕,乃至透盡在地底。)

(是極惡的地方,是不可以忍受之處,全體都是炎火之色,是難以看視的。如見到了,則身毛會倒竪,會恐懼怖畏,甚為苦惱!)

(那位罪人墮落而生在於地獄。當趣生時,腳向上,頭朝下面而落下的。這是因為誹謗諸聖人,也就是誹罵善於調御的清淨的善人,才會墮入地獄的!)


經過有一個時候,其後來,極大久遠之時,地獄乃為了那些眾生之故,其四門的大地獄的東門,便於啟開。東門一開後,那些眾生們,則爭先恐後的走來趣向於其地方,都欲求有一安隱之處,都求歸投依靠在那邊。那邊如已集聚無量的百千眾生時,地獄的東門便會自動的關閉,那些人就在於那裡面受極重之苦,都啼哭喚呼,心裡悶絕而臥在地上。


終究求死而不得死,必使那些惡不善之業,都消盡哩!又經過極大久遠之時,那些南門、西門、北門,也逐次而啟開,如北門啟開後,裡面的眾生們就都走來趣向,也就是爭先恐後跑來,都是欲求一安隱之處,求一所能歸投依靠之所。那些眾生如聚集無量的百千後,地獄的北門,便會自動的關閉。那些眾生,也就是逃出北門外的眾生,仍然會在所到之處受極重之苦,都啼哭喚呼,心悶而臥地,終究求死而不得死,要令(必使)他們的惡不善之業消盡,才有可能死亡(南門、西門均同,略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