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忘不忘

『剎那生滅,只要有執,就會招感,就會變現。不放,就會永遠背著走。』
當事情已過,記憶卻存留,事發當時的感覺也一併留下來了,如果執於自己當時的感覺跟情緒,就無法放下。
導演,導播,編劇,觀眾,各司其職。當戲落幕,或是當這部份劇情結束時,就該散場,就該回家了。
當我們入戲太深,戲,就不再是單純的一齣戲了;現實跟戲的界限,也從此模糊了。
於是這個「執」,執於有「我」,執於「我是」,執於「我的東西」,執於「我的感覺」,執於「我的需求或是欲望的滿足」,就會一直被保留,一直重複被試測;每當我們回憶過往時,我們就是在重新演戲。
人的執心讓人與人冤冤相報,同樣的負面習性不克服,生生世世都會遭到同樣的困境,產生同樣的造做,同樣的反應。
人若無情,何來大千世界?但是在情執裡打滾翻轉,不能脫身,甚至不能自保,那剩下來的是什麼?
這世的各個情結不放,就成了「業」。
不管每個關係是好還是壞,不管兩人之間的糾紛到底誰是誰非,不管這些關係是不是前世互動的業果,只要這世不解業釋懷,就會一直扛到來世了。
然後你會發現,跟同樣的人,來世會出現同樣的互動模式,跟同樣類型的人,也一樣,而自己的不良習性,若是不修,還是會一直帶下去,面對同樣的考試。
過去在哪裡?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刻,都曾經是未來,也馬上成為過去了。
如果我們能夠在時間的鍵盤上,按下「停止」這個鍵,也許我們就能夠抓住一點現在了。但是,可能嗎?
過去並不存在,業並不存在,除非,我們執於過去,活在過去;活在過去,不放掉過去的感覺,就看不到現在。
如果認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話,那真的就是難移了;活在記憶裡,就會重複塑造跟記憶雷同的事件出現。
因為習性思惟沒有改變,不僅是持續創造雷同的事件,還會用類似的身心反應來面對此事件;因為這一切,都是習慣成自然。
過去事件,不僅是存在記憶裡,當時的身心反應,也是一樣,存在記憶裡,成為身體的一部份,前世受的病痛,創傷,或是驚嚇,若沒有化解釋懷,這世的身體就會存留痕跡。
前世死於的病變,也可能讓自己這一世同樣的器官或是組織腺體的功能比較弱,或是出現問題。
同樣的,如果曾對別人做了什麼,讓別人受苦,總有一天,自己也要承類似的苦。
這些種種,都是因為執,執於有我!當不能被滿足時,就會產生愛欲貪取種種造做,得不到會苦,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會苦,得到了卻不能常存或是留住,也會苦。苦,苦,苦,都是苦,苦,卻放不下,或是不願意放下,那就只能一直苦下去了!
喜歡生生世世在無明苦裡打轉嗎?萬相叢生,剎那生滅,只要有執,就會招感,就會變現;各個角色扮演,是為了學習生命的不同層面。
業力昇起也好,新事件發生也好,面對解決就是了;在每個角色中,看清楚苦因苦果,才能解除苦;不放,就會永遠背著走。
譬如:
在一所學校裡面,最後一年裡有一位教授給同學們上了最後一堂課程;叫做「人生」。
最後一節課,老師說要考試。「三道題目都很簡單,」老師笑眯眯地說,「記得父母生日的同學請舉手!」片刻,女生都齊刷刷地舉起了手,有幾個男生畏畏縮縮地舉起了手,又放了下去。
老師繼續問:「教學樓裡有三個清潔工,誰能叫出其中兩個人的名字?」這下大家都傻眼了。三年了,怎麼從來沒留意過她們?
老師接著拋出了第三道題:「你是否打過自己的耳光?」這一回,所有的學生都哧哧地笑了起來。打自己耳光,恐怕只有傻瓜或瘋子才幹得出來吧?
嘈雜的議論聲漸漸平息下來了,老師說話了:「『人生』這門課程,旨在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導我們今後如何立身處世、如何成人成才。今天的三道考題,可以說是對同學們做了一個大概的檢驗。」
「第一題——記住父母的生日。」老師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了「孝道」兩個字,「孝道教人善良,心存孝道的人,必定具有善的根苗,有善的根苗,才可能開出善花,結出善果。」
「第二題——記住你身邊每一個人的名字。」老師又寫下了「尊重」兩個字,「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尊重別人的表現之一,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使人寬厚。基石寬厚方能負重,人心寬厚方可立業。」
「最後一題——如果你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又叫不出清潔工人的名字,那麽,你就該打自己一記耳光了。」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下了「反省」二字,「反省促人進步,有反省才有悔悟,有悔悟才會有進步,才會有成才的可能。」

這三道看似簡單的題,實則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一個人善良與否,決定了他將來是否有用;寬厚與否,決定了他將如何發揮作用;而能否不斷反省、不斷進步,則決定了他是否能持久向前,越來越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