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 星期四

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之1



經文:
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葉善說如來真實功德。
誠如所言,如來復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
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通達無礙;又於諸法究盡明了,示諸眾生一切智慧。

譯文:

這時,世尊對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說:好!!迦葉善於演說如來的真實功德。
誠如迦葉所言,如來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你們即使於無量億劫之中不停地敘說,也是說不盡的。
迦葉弟子啊,你應該知道,如來世尊是諸法之王,凡是他說的,都是真實無誤的。
他以無上聖智作根本,以方便權巧為方式演說出一系列的佛道妙法,這些法皆可通到無所不知的佛智境地。
如來世尊通過其智慧觀察而了知一切法的歸趣,對一切眾生的內心世界,也瞭若指掌,通達無礙。
對於諸多法門,如來世尊已門門窮究,條條徹悟,所以,他能開示一切智慧。
:
1.迦葉尊者明白世尊經文意,對其弟子也尊世尊本意。

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15



經文:
諸佛希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大神通力,
無漏無為,諸法之王。
能為下劣,忍於斯事,取相凡夫,隨宜為說。
諸佛於法,得最自在,知諸眾生,種種欲樂,
及其志力。隨所堪任,以無量喻,而為說法。
隨諸眾生,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
種種籌量,分別知已,於一乘道、隨宜說三。

譯文:

諸佛真是稀有難得,個個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神通之力。諸佛清淨聖潔,是各種妙法之王,他能為下劣眾生暫時捨去這種無上道法,能為執著於事事物物外相的凡夫俗子們,隨宜說法,應機教化。
諸佛對於自己的道法通達無礙,任運自如,他知道眾生的種種欲樂及其志向大小,所以便根據眾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以無量種譬喻,為眾生開示佛法。
諸佛知道眾生世宿世種下的善根,也知道哪些業已成熟,哪些尚未成熟。分別得知各種情況之後,諸佛便於一乘佛道之中,隨眾生之機宜開示了三乘之法。
:
1.佛陀視眾生之智能不同,故將一乘法分成三乘,隨眾生取捨再歸一。


2019年5月26日 星期日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14



經文: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憐愍教化,利益我等,

無量億劫,誰能報者。

手足供給,頭頂禮敬,一切供養,皆不能報。

若以頂戴,兩肩荷負,於恆沙劫,盡心恭敬;

又以美膳、無量寶衣,及諸臥具、種種湯藥,

牛頭栴檀,及諸珍寶,以起塔廟,寶衣布地。

如斯等事,以用供養,於恆沙劫,亦不能報。


譯文:


世尊普施恩德,以稀有的舉措,憐憫教化我們,為我們帶來無盡的利益。佛的大恩大德,即使在無量億劫當中,也難以報答。

就是以手足布施,以及其他所有的供養,都是不能報答的。

如果有人頭戴肩扛,在如恆河沙數之多的漫漫歲月中,盡心恭敬於佛,或者以美味佳膳、量寶衣各種臥具、種種湯藥進行供養,或者以牛頭栴檀和各種珍寶建立塔廟,並以寶衣鋪地,如此種種供養,即使長達恆河沙數那麼多年月,也不足報答佛的恩情。

:

1.飲水思源不忘本。有如父母之恩,盡一切力也無法報。

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13


 

經文:

佛亦如是,知我樂小,未曾說言:汝等作佛。

而說我等,得諸無漏,成就小乘,聲聞弟子。

佛敕我等,說最上道,修習此者,當得成佛。

我承佛教,為大菩薩,以諸因緣、種種譬喻、

若干言辭,說無上道。

諸佛子等、從我聞法,日夜思惟,精勤修習。

是時諸佛,即授其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一切諸佛,秘藏之法,但為菩薩,演其實事,

而不為我,說斯真要。

如彼窮子、得近其父,雖知諸物,心不希取。

我等雖說,佛法寶藏,自無志願,亦復如是。

我等內滅,自謂為足,唯了此事,更無餘事。

我等若聞,淨佛國土,教化眾生,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

無大無小,無漏無為。

如是思惟,不生喜樂。我等長夜,於佛智慧,

無貪無著,無復志願;而自於法,謂是究竟。

我等長夜,修習空法,得脫三界,苦惱之患,

住最後身、有餘涅槃。

佛所教化,得道不虛,則為已得,報佛之恩。

我等雖為,諸佛子等,說菩薩法,以求佛道;

而於是法,永無願樂。

導師見舍,觀我心故,初不勸進,說有實利。

如富長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

然後乃付,一切財物。

佛亦如是,現希有事,知樂小者,以方便力,

調伏其心,乃教大智。

 

譯文:

 

摩訶迦葉話題一轉,又說:您釋迦牟尼佛也同那位長者一樣,您知道我們只喜歡小乘之法,所以直未說我們也可作佛,而只是說我們可以斷盡煩惱,獲得清淨自在,從而成為小乘聲聞弟子。

佛曾令我們為眾生宣講至高無上的佛道之法,並說凡修習這種無上道者,都可成佛。

我們遵照佛的教誨,以各種因緣、譬喻和言辭,為大菩薩們講說無上佛道。

佛弟了從我們這裡聽聞佛法之後,日夜思索,精勤修習,這樣,諸佛便為他們授記說:你於來世,當可作佛。

三世十方一切佛的秘藏之法,都只為大乘菩薩敷演其如實妙道,並非為我們這些二乘人說其真實至要之道。

好像那位窮子,雖然能夠接近他的父親,並由此知道各種財物,但其心中並不慕求。

我們雖然在講說佛法寶藏,但我們本身並不志願追求這種寶藏,這與那位窮子一樣的。

我們得入小乘偏空涅槃,便自我滿足,所以只了結了此事,便再不想其他的了。

我們如果聽到莊嚴清淨佛國世界、教化普度一切眾生等大乘菩薩修行,都不感興趣。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總以為,一切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所以也無所畏煩惱,無所畏造作變遷。

基於這種考慮,我們對大乘菩薩行並不喜愛。

我們這些人長期以來,對於佛的無上智慧,無貪無著,也無志願。

我們認為自己所修習的佛法已是最圓滿的了,所以,我們於漫漫長夜之中,勤勉不息地修習空法,從而脫離了三界苦惱之患,如今只留下這最後一次輪迴果報之身,從而證入有餘涅槃。

佛所教化的道法是真實不虛的,我們證得這種道法,就算是報佛之恩。

我們雖為佛弟子們說大乘菩薩法門,教導他們求證佛道,但我們自己卻對這種法並無願樂,導師看透了我們的心思,所以您暫舍大法,先不鼓勵我們修行可成佛果的菩薩道,只說那些有現實好處的小乘之法。

好比那位富裕的長者,他知道兒子志向低劣,所以先以方便權宜之法柔伏其心,然後才付給他一切財物。

佛也是如此,他示現為一位平凡的老比丘,但卻一眼看透眾生喜歡小法的低劣心境,所以,佛便通過方便權巧法門,慢慢調伏其心,然後才教其大智大慧,令入無上佛道。

:

1.    眾生對修行成佛有所懷疑,所以佛陀就給予授證。

2.    佛陀也贊成由小乘修再轉大乘,迴小向大而修成佛。

 

 

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12







經文:

父知子心,漸已廣大,欲與財物。

即聚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

於此大眾,說是我子,舍我他行,

經五十歲。自見子來,已二十年。

昔於某城,而失是子,周行求索,

遂來至此。凡我所有,舍宅人民,

悉以付之,恣其所用。

子念昔貧,志意下劣,今於父所,

大獲珍寶,並及舍宅、一切財物。

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譯文:

當然,二十年的權宜教誨,窮子也確實提高了許多。父親發現兒了的心境漸漸開闊,就準備將財物轉賜給他。

於是,他將親族、國王、大臣、武士、居士等各方面人士全都召集到一起,對他們宣布說:這位男子是我親生兒子。過去他離我而去長達五十年,自從我重新見到他以來,也已二十年了。

當年在某城時,我丟失了這個兒子,後來我到處尋找,從而來到這裡。如今,我要將所有的房宅和傭工僕役全轉交給他,由他隨便使用。

這位兒子頭腦中所想的本來只是昔日貧窮的日子,對父親這樣高貴的生活從不敢奢望。

今天忽然在父親這裡獲得大量的珍寶和豪華的宅院以及其他所有的財產,窮子頓時驚喜萬分,嘆之為?古未有的樂事!

:

1.故事比喻眾生靈性時間到,有心修煉,一定能開啟。

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11


 

 

經文:

長者知子,愚痴狹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更遣餘人,眇目矬陋,無威德者。

汝可語之,雲當相雇,除諸糞穢,倍與汝價。

窮子聞之,歡喜隨來,為除糞穢,淨諸房舍。

長者於牖,常見其子,念子愚劣,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著弊垢衣,執除糞器,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語令勤作:既益汝價,並塗足油,

飲食充足,薦席厚暖。

如是苦言:汝當勤作。又以軟語:若如我子。

長者有智,漸令入出,經二十年,執作家事。

示其金銀、真珠頗梨;諸物出入,皆使令知。

猶處門外,止宿草庵,自念貧事:我無此物。

 

譯文:

 

摩訶迦葉接著說偈道:那位長者知道自己的兒子愚痴低劣,是不會相信他的話,也不會相信他是自己的父親的。所以,他沒有直說,而是以權宜之法,另外派遣獨眼、低矮、相貌醜陋、又無氣質的人,讓他們傳話其子說,願雇他掃除糞便,將加倍付給工錢。

窮子一聽,便高高興興地同他們來了,從此,就在其父家中乾起了清除糞便、打掃房舍等骯髒而低賤的工作。

此後,長者時常從窗戶之中看見自己的兒子,心想自己的兒子真是愚痴低俗,竟然只喜歡幹這種卑微的工作。

有一天,長者穿上破舊油污的衣服,手持除糞器具,這種方便權巧之策,來到兒子呆的地方。

使他得以接近兒子。他告訴兒子,要勤快勞作,並增加了他的工錢,滿足他的飲食,為他的臥床鋪上優質蘆席和厚實而暖和的被褥。

就這樣,長者苦言相勸,要他一定要振作起來,勤奮工作。另外,長者還以柔和的語調安慰他,說以後將把他視同自己的兒子一樣。

這位長者是有智慧的,他逐漸引導兒子,讓他自由出入,心境慢慢提高。

在長達二十年的家務勞作過程中,長者逐漸將金銀、珍珠、玻璃等各種財物的支出、收入等情況全告知自己的兒子。

不過,兒子並不知道父親良苦用心,他仍然將自己視為外姓之人,一直住在門外的草庵之中,他心中也只盤算些貧窮低微的事項,不認為自己會有父親這樣多的無量財寶。

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10


  經文:
爾時窮子,求索衣食,從邑至邑、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或無所得,飢餓羸瘦,體生瘡癬。
 

 漸次經歷,到父住城,傭賃展轉,遂至父舍。
 
 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
 
 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
 
 出內財產,註記券疏。







 
  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是王等。
 
  驚怖自怪,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見逼迫,強驅使作。
 
  思惟是已,馳走而去,借問貧里,欲往傭作。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遙見其子,默而識之。
 
  即敕使者,追捉將來。

窮子驚喚,迷悶躄地:是人執我,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使我至此?


 

譯文:

 

恰好就在這時,那位兒子為生活所迫,到處求衣乞食,穿州過縣,往來各國
有時有所得,有時無所得,經常忍飢挨餓,身體日漸消瘦,身上也長滿了瘡癬。
這位窮子到處漂泊,剛好來到其父居住的城市。輾轉受僱作工,從而到了其父的舍宅。
這時,那位長者在其門內掛著大寶帳,坐在師子座上,眷屬環繞周圍,僕人侍衛兩旁,有的人還在統計核算金銀寶物,並對出入財產進行登記註冊等。
窮子看見父親如此豪貴尊嚴,認為他是國王或者與國王相當的人。他感到驚慌恐懼,責怪自己為何來到這個地方。


他接著又想,我如果長久呆在這裡,就有可能受到他們的逼迫,以強使我作活,為難於我。
想到這裡,他立即拔腳跑去,另外打聽貧窮人家,想在那裡受僱作工。

這時,長者在師子座在遠遠看見他的兒子,默然無語,便一眼認出。他立即命使者將兒子追回。

窮子見有人追捕,驚叫不已,昏倒在地,心想,此人抓我,必殺無疑,我怎么會因為尋衣求食而來到這個地方。

2019年5月16日 星期四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9



 

經文:

 

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踴躍,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當得作佛,無上寶聚,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幼稚無識,舍父逃逝,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五十餘年。

 

其父憂念,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多諸金銀、硨磔碼碯、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輦輿車乘。

 

田業僮僕、人民眾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國,

商估賈人、無處不有。

 

千萬億眾,圍繞恭敬,常為王者,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

 

以諸緣故,往來者眾,豪富如是,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益憂念子,夙夜惟念,死時將至。

 

痴子舍我,五十餘年,庫藏諸物,當如之何?

 

譯文:

這時,摩訶迦葉欲重宣其義,便又以偈語形式說道:

我等今日聽聞佛音受教,無不歡喜踴躍,嘆為稀有。

佛今天說聲聞弟子也將成佛,這真是無上妙寶不求自得。譬如有一童子,幼稚無知,舍父而去遠走他鄉,漂泊國五十餘年。

其父憂傷不已,深念兒子,於是奔走四方,到處尋求。

可一直未能找見,加之多年奔波勞累,已疲憊不堪,

於是便在某一城中居住了下來,在此建造舍宅,五欲自娛。

慢慢地家業興盛,成為一個豪富之家,擁有許多金銀、硨磲、瑪瑙、珍珠、琉璃、象、馬、牛、羊。

以及各種車乘和大量田產、童僕、傭工。出入的息利遍布各國,跑生意的無處不有。

如此一來,這位父親威勢日高,受到了億萬人的追隨和敬仰,並經常受到國王的愛護和眷念,百官群臣和所有的豪門望族,都一致尊重於他。

因此,經常來往的人極多。由此可見他是多么的有錢有勢。可是,隨著年紀的日益朽邁,他越來越憂傷地思念自己的兒子。

他早晚都在想,那位愚痴的兒子離開我而去五十餘年了,如今我死期不遠,庫藏的大量財物該由誰來繼承呢?

:

1.人終會回家,若沒傳人,無法交代。孔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後就是傳人。)

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8


 

經文:

 

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涅槃一日之價。

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而便自謂: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弘多。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舍,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

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

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於此無有志願。
 
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
 
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
 
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呰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悕求。
 
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譯文:

須菩提等人講完這個譬喻故事後對釋迦牟尼佛說道:世尊,那位大富長者就是如來世尊,我們這些人都像是佛的兒子。如來世尊也不是常說我等為子嗎。
世尊,由於我們擺脫不了身體故有的種種苦即苦苦、身體漸漸衰殘的壞苦以及業運遷流的行苦這三苦,所以在生生死死之中,常受五蘊火的熱惱壓迫。

我們迷惑無知,熱衷於小乘之法。
今天,世尊令我們體察並捐除昔日所習的諸法謬論之糞。
過去,我們在此小乘法中勤勉精進,只為獲得涅槃一日之價。

得到這種偏空涅槃之後,便滿心歡喜,自以為足,自我相謂道:我們精勤修行佛法,獲得的可真不少啊!可是,世尊早已知道我們內心執著於低俗的欲望,熱衷於小乘之法,所以,便放縱我們舍大乘而習小乘,也不為我們分別演說無上的大乘妙法,也不宣布我們皆有如來的智慧之法,我們從佛聞法修行,終於得到證入涅槃的一日之價。

對於小乘低級果位,我們還以為得到了巨大的果報,所以,對大乘佛法便沒有任何志求。
另外,我們因為受如來世尊智慧加被,為諸菩薩開示演說佛道之法,可是我們自己卻對此佛道沒有志願。

為什麼呢?佛知道我們心裡喜歡小法,所以通過方便之力,隨順我們的品性為我們演說權宜之教。

我們還自以為是,始終不知道自己也是如來世尊真正的兒子。
 
今天,我們聽了世尊的說法,才知道世尊對於自己無上佛智是毫不吝惜的。

為什麼呢?我們這些人往昔以來本是佛真正的兒子,本身具有成佛的種子,可我們不知不覺,一心熱衷於小法。
 
如果我們有喜愛大乘之心,如來世尊就會為我們說大乘法。
 
今天,佛見時機成熟,便為我們宣示深奧、唯一的佛乘。
 
昔日佛於諸菩薩前訶責聲聞小乘熱衷小法,乃是開闡無遮,欲度懷疑、誹謗大法之輩,究其實質,佛還是以大乘之法施行教化。
所以說,我們原本無心仰慕求取佛道,可今日法會之上,法王如來世尊的無上妙法之寶不求自至。
作為佛的兒子,我們應該從佛那裡得到的,如今皆已得到了。

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7


 
經文: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

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

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體此意。所以者何?今我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爾時窮子,即受教敕,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悕取一

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

能舍。復經少時,父知子意漸已通泰,成就

大志,自鄙先心。

臨欲終時,而命其子並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舍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餘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

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於此間遇會得之。

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財物,

皆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

 

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

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

此寶藏自然而至。

 

譯文:

 

須菩提等人接著又說:世尊,有一天,那位長者忽然病倒,他自知死期不遠,便對窮子說:我如今擁有大量的金銀珍寶,各個倉庫也都裝行滿滿的。到底有多少財物,哪要拿出支付開銷,這些你都知道。我的這種心情,你應當明白。為什麼呢?今天,我與你已沒有區分,你應更加用心,不斷提高自己,不要再鬆懈後退了。聽罷此言,窮子立即接受教敕,直接管理各種財物以及金銀珍寶和各個倉庫,但他並沒有謀求一餐的意思。雖然他已掌握了所有財物,但他所達到的內在層次仍然與掃糞便沒有多少分別,他的下劣之心也並沒有捨去。又經過一段時間,父親知道兒子的意境已泰然自若,可以成就遠大的志向,而對於原來下劣之心業已反省認識,自我擯棄。

這位長者臨終時,將自己的兒子以及親族、國王、大臣、剎帝利、居士等全都召集來,向他們宣布說:諸位仁君應當知道,這位男子是我的兒子,我親生的兒子。當年曾在某城中離我出逃,五十餘年,孤身一人,受盡辛苦。他原叫某某,我名叫某甲。過去,我曾在本城滿懷憂傷,四下尋找,沒想到忽然在此相遇。他確實是我兒子,我確實是他父親。

如今,我所有的一切財物都歸這位兒子所有。此前家中的各項收支,這位兒子也都知道。

世尊,此時,窮子一聽其父此言,頓時大喜,嘆為三生難得之事。他心中激動地想:我本來並無仰慕追求之心,如今這豐富的寶藏竟自然而得。

:
1.命中有時終會有。

2019年5月10日 星期五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6

 
經文: 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直。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

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其父見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於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粗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語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
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後復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余去,當加汝價。諸有所須?器米麵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憂慮。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余作人。自今已後,如所生子。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譯文: 
須菩提等上首弟子接著講道:那時,長者為了誘引其兒子而設計了一套權宜方便之法,他密遣兩個形色憔悴又無威德氣勢的人,臨行時囑咐二人說:你們去了之後可以語氣緩和地告知窮子,就說這裡有活可乾,並加倍付給報酬。窮子如果同意,就可將其帶來,讓他在這裡幹活。如果人問乾什麼活,就說雇他打掃糞便,我們二人也同你一起幹活。

這兩人聽罷,立即去尋找那位窮子,找見之後,便按照長者的吩咐,一五一十地向窮子敘說了一遍。窮子聽後,表示同意,於是先拿了工錢,接著便與二人一同掃除糞便。其父看見兒子後,既憐憫,又責怪。
一天,父親從窗戶之中遠遠看見兒子的身軀,只見兒子一副消瘦憔悴的模樣,滿身糞漬塵土,污穢不淨。這位父親便脫去瓔珞點綴的上等衣服和其他珍貴器具,換上破舊的衣服,手裡拿著掃糞便的器具,裝出畏畏縮縮的樣子,來到掃糞便人中間,對他們說,你們都幹活勤快點,不要懈怠。父親便通過這種辦法接近其子。
過了好長時間,父親又找到兒子,對他說:嗨!小伙子,你常在此幹活,哪裡也不去,當增加你的工錢。以後,你所需要的盆器、米麵、鹽醋等東西都無須擔心,我會叫人隨時送給你的,需要多少就給多少,你可放心下來。你可以把我當成你的父親,請不要再有什麼憂慮了。為什麼呢?我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你還年輕力壯。你平常幹活時,從未有過欺騙、懈怠、惱恨和怨言等各種劣跡惡行,與其他作活的人是大不一樣的。從今以後,你就如同我親生兒子。這時,窮子雖然非常欣喜自己能遇到這等美事,但心中仍自認為是受僱勞作於他家的賤人。所以,在二十年當中,他一直幹著清除糞便的工作。經過這麼長時間之後,窮子的內心與外表都體現出信心,出進自在大方。不過,他所幹的仍是原來的工作,地位也未發生根本的變化。
 



:

1.眾生如窮子,經過許多苦難,而慢慢使自心明白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