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聆聽


 聆聽,是一種專注的學習。
 聽到別人在講甚麼,明白別人在說甚麼,已經不容易。因為外表的言語,代表的只是溝通的一小部分。說「沒事」其實介懷,說「不重要」其實「很重要」的例子,屢見不鮮。為何不坦白說?因為禮貌,因為怕別人知道自己所想會不接受,又或者是在虛應。

 聆聽,就是要求我們專心去聽,聽到別人沒說的話,聽到別人心坎的思念。
 許多時候,因為趕時間,我們說得多,聽得不多。如果真的想聆聽,真的在乎,找個彼此寬裕點的時間談談,總會聽出點心底話來的。
不懂聆聽,便會誤會了別人的意思。搞不好,還得罪了人。
 不愛聆聽,損失更大。每次跟人交談,總是自說自話,重播又重播「自己的錄音帶」,每天如此。聽到的只有一把聲音,一種意見,一點見識,一個角度。圈子變得愈來愈窄,身邊圍著的,恐怕只有唯唯諾諾者。
 聆聽,不是一方在說,一方沉默,那像說教多點。真正的聆聽,是有回應的。首先的回應,就是同理支持。「知道你很難受」、「雖然我沒經歷過,但聽得出你的辛苦……」或點頭,或拍肩鼓勵,都是不錯的回應。

「難道,不能告訴對方是錯?不能挑戰對方嗎?」不是不能,而是開始時不宜。因為對方找人申訴受困擾的事情,正反對錯他都想過,不如先聽聽他的想法給予支持,至合適時候(如對方詢問)才給予意見。同理的陪伴聆聽,比急著給答案方法受用啊。
 聆聽,更是禱告時需要學習的功課。

我們對「主」要求多多,說得也多,口裡說「相信」,但卻沒真實讓祂在生活中與我們有親密的互動。就如當被情緒困擾時,等待並聆聽祂慈聲的安慰,讓神的話提醒我們,哪些是該負的責任,如何化悲哀為力量,怎樣能避免自己向失敗沮喪讓步等等。家庭夫妻、子女之關係弄不順遂,都是沒得聆聽要領,

聆聽,是在這個多言多語的世代,被遺忘了的功課,但在佛教《大佛頂首楞嚴經》中,佛告訴文殊菩薩,二十五位菩薩說法,何最適合於末法時之眾生學習,文殊菩薩說:「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故選中了『觀音菩薩觀耳門圓通』。

朋馳(Bens)汽車公司,有一位江小姐,是推銷員,連續三年得到公司銷售第一名,公司為她設一間小辦公室,她每天都是開門第一來上班的人,很少在辦公室,利用時間和汽車維修員聊聊、或靜靜專心看各部機械維修,有時到外頭看路過的各種車輛在公司前馳過。
有一天在公司前看到一位婦人提著菜籃子像要去買菜,就向她問好,婦人走到公司陳列車前,東問西問,江小姐細心聆聽並解釋;帶她入辦公室,泡咖啡拿餅干請她,並為她說明各輛車種的簡介,聆聽婦人對車的問題與比較。聊了半小時,江小姐說:「很抱歉,耽誤了妳買菜時間。」婦人說:「沒關係,我可以買菜也可以買車。」最後婦人就向江小姐訂了二輛朋馳300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