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莊子譯文

南華經又名莊子。蓋治學之人,多謂之莊子,修道之人,皆以南華經謂之。戰國時宋國蒙人莊周同門人所著。
載其書五十二篇,今存其三十三,其餘亡佚。存者共內篇七,外篇十五而雜篇十一。據後人考證,內篇當為莊子所著,外篇同雜篇或為其本人親著,或為其弟子們人所著,或為後人托偽,凡此種種,尚無定論。
莊子之學,源乎老子老莊俱法乎自然。老子之道玄妙無端,不可捉摸。然莊子之道在螻蟻,在秭稗,在瓦甓,在屎溺,無所在而無所不在,天地萬物皆法自然,故而順其自然者,得道也。
莊子之學,一言以蔽之,曰無為其文中常杜撰孔子之言而貶儒家主張。讀者取其主旨而不用理會人地名。
今先講雜篇。
王夫之說:雜篇裏面有許多精微玄妙的話,讀者若能採取其
          中的精華,實在可以得到內篇的宗旨。
本文:第二十三篇 庚桑楚-1
(ㄌㄠˇ)(ㄉㄢ)()(ㄧˋ)(ㄧㄡˇ)(ㄍㄥ)(ㄙㄤ)(ㄔㄨˇ)(ㄓㄜˇ)(ㄆㄧㄢ)(ㄉㄜˊ)(ㄌㄠˇ)(ㄉㄢ)()(ㄉㄠˋ)(ㄧˇ)(ㄅㄟˇ)(ㄐㄩ)(ㄨㄟˋ)(ㄌㄟˇ) ()(ㄕㄢ)(ㄑㄧˊ)(ㄔㄣˊ)()(ㄏㄨㄚˋ)(ㄖㄢˊ)()(ㄓㄜˇ)(ㄑㄩˋ)()(ㄑㄧˊ)(ㄑㄧㄝˋ)()(ㄑㄧㄝˋ)(ㄖㄢˊ)(ㄖㄣˊ)(ㄓㄜˇ)(ㄩㄢˇ)()(ㄩㄥˇ)(ㄓㄨㄥˇ)()(ㄩˇ)(ㄐㄩ)(ㄧㄤ)(ㄓㄤˇ)()(ㄨㄟˊ)使(ㄕˇ)(ㄐㄩ)(ㄙㄢ)(ㄋㄧㄢˊ)(ㄨㄟˋ)(ㄌㄟˇ)(ㄉㄚˋ)(ㄖㄤˇ)(ㄨㄟˋ)(ㄌㄟˇ)()(ㄇㄧㄣˊ)(ㄒㄧㄤˋ)(ㄩˇ) (ㄧㄢˊ)(ㄩㄝ):「(ㄍㄥ)(ㄙㄤ)(ㄗˇ)()(ㄕˇ)(ㄌㄞˊ)(ㄨˊ)(ㄒㄧˇ)(ㄖㄢˊ)(ㄧˋ)()(ㄐㄧㄣ)(ㄨˊ)(ㄖˋ)(ㄐㄧˋ)()(ㄦˊ)(ㄅㄨˋ)(ㄗㄨˊ)(ㄙㄨㄟˋ)(ㄐㄧˋ)()(ㄦˊ)(ㄧㄡˇ)(ㄩˊ)(ㄕㄨˋ)(ㄐㄧ)(ㄑㄧˊ)(ㄕㄥˋ)(ㄖㄣˊ)(ㄏㄨ)(ㄗˇ)(ㄏㄨˊ)(ㄅㄨˋ)(ㄒㄧㄤˋ)(ㄩˇ)()(ㄦˊ)(ㄓㄨˋ)()(ㄕㄜˋ)(ㄦˊ)(ㄌㄧㄥˊ)()(ㄏㄨ)?」
(ㄍㄥ)(ㄙㄤ)(ㄗˇ)(ㄨㄣˊ)()(ㄋㄢˊ)(ㄇㄧㄢˋ)(ㄦˊ)(ㄅㄨˋ)(ㄕˋ)(ㄖㄢˊ)(ㄉㄧˋ)(ㄗˇ)(ㄧˋ)()
(ㄍㄥ)(ㄙㄤ)(ㄗˇ)(ㄩㄝ):「(ㄉㄧˋ)(ㄗˇ)(ㄏㄜˊ)(ㄧˋ)(ㄩˊ)(ㄩˇ)(ㄈㄨ)(ㄔㄨㄣ)(ㄑㄧˋ)(ㄈㄚ)(ㄦˊ)(ㄅㄞˇ)(ㄘㄠˇ)(ㄕㄥ)
      (ㄓㄥˋ)(ㄉㄜˊ)(ㄑㄧㄡ)(ㄦˊ)(ㄨㄢˋ)(ㄅㄠˇ)(ㄔㄥˊ)(ㄈㄨ)(ㄔㄨㄣ)(ㄩˇ)(ㄑㄧㄡ)(ㄑㄧˇ)(ㄨˊ)(ㄉㄜˊ)(ㄦˊ)(ㄖㄢˊ)
      (ㄗㄞ)
       (ㄊㄧㄢ)(ㄉㄠˋ)(ㄧˇ)(ㄒㄧㄥˊ)(ㄧˇ)(ㄨˊ)(ㄨㄣˊ)(ㄓˋ)(ㄖㄣˊ)()(ㄐㄩ)(ㄏㄨㄢˊ)(ㄉㄨˇ)()(ㄕˋ)(ㄦˊ)(ㄅㄞˇ)(ㄒㄧㄥˋ)(ㄔㄤ)(ㄎㄨㄤˊ)(ㄅㄨˋ)()(ㄙㄨㄛˇ)(ㄖㄨˊ)(ㄨㄤˇ)(ㄐㄧㄣ)(ㄧˇ)(ㄨㄟˋ)(ㄌㄟˇ)()(ㄒㄧˋ)(ㄇㄧㄣˊ)(ㄦˊ)(ㄑㄧㄝˋ)(ㄑㄧㄝˋ)(ㄧㄢ)(ㄩˋ)(ㄗㄨˇ)(ㄉㄡˋ)(ㄩˇ)(ㄩˊ)(ㄒㄧㄢˊ)(ㄖㄣˊ)()(ㄐㄧㄢ)(ㄨㄛˇ)(ㄑㄧˊ)(ㄅㄧㄠ)()(ㄖㄣˊ)(ㄒㄧㄝˊ)(ㄨˊ)(ㄕˋ)(ㄧˇ)(ㄅㄨˋ)(ㄕˋ)(ㄩˊ)(ㄌㄠˇ)(ㄉㄢ)()(ㄧㄢˊ)。」
:
1.    :乃徒之誤。2.庚桑楚:姓庚桑,名楚。3.畏壘:山名。4.擁腫:純樸。
5.鞅掌:忙勞。6.:豐也。7.洒然:驚貌。8.:同灼,光耀。
:
庚桑楚,吳國人,北去中原,拜在老聃門下,貼身侍候。由於朝夕聆教,所以學業大進,成績優異。老聃的無為主義原理,在眾多學生中,庚桑先生吃得最透。學道既成,庚桑先生選擇幽暗的北方定居,從中原北遷畏壘山。畏壘山中有村莊,與山外隔絕,風俗古朴,正是實驗無為主義的好地方。
庚桑先生在山村住定後,便著手整頓從江南老帶來的壹班男女婢。男有那些賣弄聪明的,都給遣返了。女婢有那些顯示巧佞的,都給嫁到山外去了。留在身邊做傢務的,無非蠢頭蠢腦。派到田間幹農活的,全是笨手笨腳。此事轟傳山中,成了談資笑柄。
叁年之後,奇蹟出現,畏壘山區各種農作物空前大豐收。山村百姓串門閒聊,都說:「庚桑先生初來那年,我們哂笑他,當他是怪人。短時間呢,倒不覺察他有什麼神功。時間長了,大傢才曉得他真靈,簡直是當今的活聖人呀!咱們為啥還不商量商量,給他建生祠,立牌位,供奉起來哟。」
聽說百姓要擁護他坐北朝南,君臨山村,做小領袖,庚桑先生感到不安。他的壹群學生本來很快活,見他不安,都深表诧異,要求他解釋。
庚桑先生說:「有什麼好異的,虧你們還是我的學生啊。春風起,百草生。秋稼熟,萬籽成。春去秋來,豈是壹無所得的嗎。農作物大豐收,那是自然之道在起作用,供奉我幹什麼。該不該給聖人建祠,我不曉得。我只曉得超級聖人,也就是至人吧,泥牆環,土屋隱居,不去替誰作主,讓百姓想怎樣便怎樣,自由放盪。現在,畏壘山的蟻民,背後嘰嘰喳喳說我是聖,要把我供奉起來,晨昏叩頭,春秋祭祀。天哪,我難道是炫耀的人嗎!想起老聃的道德教導,我因而感到不安。」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不要把快樂的鑰匙交給了別人


一位太太抱怨說:「我心情不好,因為先生不體貼。」她把快樂鑰匙交給了先生。

一位婆婆訴苦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她把快樂鑰匙放在媳婦手裡。

一位員工吐槽說:「老闆不賞識我,所以我才情緒低落。」他則把快樂鑰匙交給了老闆。

當你把快樂鑰匙交給了別人,你就無法解開自己痛苦的鎖。

因為你無法掌控別人。如果你的痛苦是來自別人,那麼喜樂也必然來自別人,你必須靠別人「開鎖」,這樣當然很難快樂。

  
你會一直對「拿你鑰匙」的人耿耿於懷,只要一想到他們就心情不好,所以也把自己不好的情緒歸咎於他們。

「都是他們讓我這麼不高興,所以我繼續生氣是應該的」。

對方要是肯改,你就會好受一些,問題是他們不想改,結果你的心情也就一直好不起來。

實際上,我們自己是如此無知,又沒有人逼你把鑰匙交給別人,是你自己要把快樂交給別人決定,然後又再自憐,覺得很無奈,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奧修曾說過:「你若執意痛苦,那就算擁有全世界的愛,你還是會深陷苦海。但一個人也可以毫無理由地快樂——因為快樂和痛苦都是你的選擇。」

要脫離被別人掌控的命運,首先就必須要回那把快樂鑰匙。

千萬別再說「是誰害我不快樂」、「誰把我氣得半死」之類的話,你應該說「是我選擇不快樂」、「是我選擇讓自己氣得半死」。記住,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一位病人曾感慨地說:「我期待我的父母、妻子、孩子還有朋友帶給我快樂。回憶過去,我看到自己大部分的日子都不快活。當我終於了解幸福取決於我自己時,我才快樂起來。」

當他拿回那把快樂鑰匙,身體很快康復起來,這是多麼棒的領悟啊!

我們就像麝香鹿一樣,跋山涉水,尋找醉人的芳香,才發現那味道原來來自於我們自己。

當你真的認識到自己握有快樂鑰匙之後,實在沒有理由繼續留在痛苦中,不是嗎?

絕不要依賴某個人讓你的人生好過些,你是唯一讓自己生命好過的人。

許多人相信自己的快樂來自別人,這種人常會用討好的方式控制別人,以避免被別人拒絕,結果反而失去內在的力量。

這好比一個乞丐向人乞討,那是很痛苦的。

要拿回快樂鑰匙不難,就是決定要當個快樂的人。

不管別人的言行和態度怎麼樣,你一樣選擇「快樂做自己」,這樣就拿回快樂主動權了。
:
別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因為時間不會等你,當你想要好好享受生活時,也許你會發現自己已經不能一口氣爬到山頂了。

別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因為美麗不會停留,不要等你再拿出自己的花裙子時,卻發現已經過了穿它的年紀。

別在秋天尋找春風的足跡,也別在冬天尋找秋月的影子,我們要在適合的季節享受最美的生活。無論是60歲、還是70歲,都要盡情地、高調地去玩樂,把握好現在的每一刻,該幹嘛就幹嘛,想幹嘛就幹嘛,別把最好的留到最後!




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智崇居士解維摩詰經方便品答問



:他怎麼示現淫慾的害處?

:這個就不知道了,也許他告訴嫖客、妓女、老鴇,你們這樣做會得愛滋病。現在也有人這麼做的,譬如主婦聯盟,或是救援雛妓協會所做的工作就是了。



:想請教老師,他在現實生活和心靈上如何做到「現有眷屬,常樂遠離」?而有太太、兒女,又如何遠離呢?

:他並沒有遠離啊!有眷屬就不會遠離了。眷屬二字的意思就是黏在一起;但是他心裡樂於「遠離」,並不樂於「黏在一起」。有很多人是沒有黏在一起就很痛苦,一定要黏在一起才行。像戀愛中的男女就是要「如膠似漆」的黏在一起嘛!沒有黏在一起心裡面就痛苦了。
我們可以看出來,他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在實踐《金剛經》。整個說起來,可以歸納出一句話:「入世」現「出世」!在「入世」時,但是他現「出世」相。
如果我們照樣做,「雖處居家」,是 不是也能「不著三界」呢?還是「居家,就只是居家」?若「居家,就只是居家」,那就不是實踐《金剛經》,那當然就著三界了。
只有「雖處居家,卻又出家」,二者不覺得矛盾,才不著三界。

:老師,我在想,雖然他是在家,但在心靈上是清淨的,是出家的。文字記載一定要這樣記載,一個是記載他世間的事情,一個是記載他心靈的事情。

:對啊!這樣講,世間與心靈不一致,我就覺得有矛盾了。
做到的時候,是《金剛經》的「是名居家」,就不會矛盾了。


:這個與《金剛經》是相通的,所謂「出家,即非出家,是名出家。」

:對!這些事情如果沒有貫通的話,都是有矛盾的。如果貫通的話,那就沒有矛盾,才是《金剛經》。所以這個是看功夫的!經文所表現的,只是把這兩個矛盾的東西放在一句話中,還沒有展現怎麼去把它們貫通。

:在現實生活和心靈上如何做到「現有眷屬,常樂遠離」?而有太太、兒女,又如何遠離呢?
:他並沒有遠離啊!有眷屬就不會遠離了。眷屬二字的意思就是黏在一起;但是他心裡樂於「遠離」,並不樂於「黏在一起」。有很多人是沒有黏在一起就很痛苦,一定要黏在一起才行。像戀愛中的男女就是要「如膠似漆」的黏在一起嘛!沒有黏在一起心裡面就痛苦了。
我們可以看出來,他所做的這些事
情,都是在實踐《金剛》。整個說起來,可以歸納出一句話:「入世」現「出世」!在「入世」時,但是他現「出世

:「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實際上不是這樣,因為我們的身體是            有感覺  的?

:「是身無知」,他講這個身體是無知的;但是大家覺得這個身體          有知呀,它會覺得痛呀,對不對?這個痛不是身體知道的,是            你的「知覺者」知道的,若沒有知覺者,你想你的身體會痛                嗎?不會痛的。也就是當你的本來面目與你的身體合而為一的            時候,你才會覺得你的身體知道痛。就像很多有死亡經驗的                人,就是這樣子的。
當「知覺者」脫離身體的時候,「知覺者」看到那些醫生在           那裡對他的身體電擊,他不覺得痛;但是「知覺者」一回到身體         的時候,就會覺得痛了。

所以會痛是因為有知覺者;如果這個身體不包含知覺者,身
體就不知痛,它沒有知覺,就和那些草木瓦礫是一樣的。譬
如這個衣服就不會痛,對不對?但如果你喜歡它的時候,人
家把衣服割一刀,你也會痛的!新車最明顯了,如果人家把你的愛車劃一刀,你的心就痛了。所以如果你把你的知覺者與草木瓦礫合,那麼草木瓦礫也是會痛的。所以真正痛不痛的關鍵就在知覺者,不在身體!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智崇居士解佛國品第四次答問


:老師,大乘的迴向意義是照剛才老師講的那樣;如果是超
渡的迴向,好像就不是這樣了吧?像海柴過世,我們念咒
迴向給他,還是這樣的意思嗎?

:還是一樣的意思,因為那個世界是接受心意的成果。

:老師,儒家還有一個比較細微的心的步驟:定、靜、安、
慮、得,雖然還是屬於意調伏這部分,但是已經分得很仔
細了。

:哦!這些是可以隨人的需要而變動的,那個分得再細都一
樣。因為實際上本來就是很複雜很細的事情,只用意調伏
這三個字,就把它概括了。事實上,每一個東西都非常複
雜,我們用這些詞只是一個代表,代表那個複雜得無量無
邊的東西。
《華嚴經》的經文也很清楚地顯示:文不可以載道啊!
當然,當我們知道「文不可載道」的時候,同時我們又要知道「文可以載道」;而當我們以為「文可以載
道」的時候,同時我們要曉得「文不可以載道」,不可拘
泥於文字的表相上。那幾個文字怎麼載得了無量無邊的道
呢?每一個道都是無量無邊的,怎麼載得了?

:感覺老師現在的講法,很明顯的是菩薩型的思考邏輯跟模
式,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早期聽的時候,好像沒有這樣
的感受。

:事實上,我雖然不認同現在很多的佛法,覺得其實是帶了
小乘的見解和說法的;但是,我也搞不清楚大乘佛法究竟
怎麼講。我自己做的時候,就依循心裡覺得怎麼樣做才
對,於是我就照著這麼做。這麼做下來一段時間,再看
《維摩詰經》上面寫的,我發現自己走的就是這條路,但
是我不曉得要這樣說,我只是覺得要這樣走,才順我的
心,才覺得合理。至於佛法講的那些我覺得不合理地方,
我也搞不清楚錯在哪裡,就暫時不理它。直到最近看了
《維摩詰經》,啊!完全弄清楚了。以前還沒有到這個程
度的時候,雖然看到了這一段,也看不懂它的意思,直到
自己已經摸索得差不多了,然後才看懂,才把自己又再提
升了。自己懂了以後,才看懂了經文;然後才釐清了大乘
佛法和小乘佛法之間的這種問題。釐清了之後再來看,唉
呀!天下本無事嘛!

:所以現在當菩薩的他,進一步要再搞政治了?

:也不是說一定會去搞政治,但是會救國救民,或者會希望
這個社會變好啊!在這方面會努力的,不會不理它,會想
辦法的。事實上,我也一直在想辦法,只是不很明顯就是
了。我們做了一些事情,但也刻意地守了一個戒律:我們
是宗教,不要涉入政治。這個限制跟我們佛教內部一直就
有的一個想法——要做教主,不要做轉輪聖王有關係。這
種自我限制可能還是會存在,現在政治上也有這樣子的規
則:像美國就提倡宗教不要涉入政治,當然這是牽涉到他
們的宗教;而歐洲國家他們的宗教是基督教,基督教比較
傾向於只管能不能上天國的事情,人間世俗的事情,宗教
不要管;但有的宗教又要管,像回教基本教義派,他要把
世俗的國家變成他的宗教國家。——這裡都有好多問題、
好多毛病存在,當宗教本身就有一些問題的時候,一旦變
成了宗教國,人民就要依照回教的《可蘭經》來生活,政
府也要依照回教的《可蘭經》來管理國家,就像伊朗前一
陣子的柯梅尼那樣,那種搞法,搞到伊朗人也受不了。我
們的做法不會變成那種狀況,因為我們會去認同,譬如
說:像儒家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救國思想,還有中國固
有的王道思想等,這種主張我們都會贊同,都會去支持。
我們之所以會贊同、會支持,總歸一句話——饒益眾生
故,全都是為了幫助人,全都是為了與人為善啊!這樣就
是在做入世的事。
所以佛的世界不是大家所想像的在虛空中,在一個不可知
的夢的世界中。但是像西方極樂世界,那樣的世界是可以
的。甚至我們這個現實的世界也是可大可小的,我們可以
把我們自己的小家庭變成淨土,而且變成淨土根本不是
形式上的問題,不是要掛個招牌,做個mark代表我們是淨
土,也不是要怎樣的擺設才叫淨土。你去看看
《維摩詰經》,就知道淨土是什麼了。

:老師以前講《楞嚴經》的時候,有講過其中一段:坐在微
塵裡轉大法輪。就是說淨土在一堆的眾生裡面,我們就可
以坐在那裡跟他們講佛法、轉大法輪,一點點的小地方就
可以轉動很大的世界。那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講?

:可以這樣子講。注意!《維摩詰經》裡完全沒有講這個世
界要多大,也沒有講土地要多大,因為講的不是土地,不
是世界大小,不管世界是在一毛端,還是十方無量無邊,
跟這些無關。我們講的是心,但是重要的不是一個人的
心,有別人的心,包括大家的心,還有整個組成了這個世
界這麼大的大家的心。

:對!就是我們可以跟他們打成一片,這個心就是整個世
界,我們可以把它包括在我們心裡面⋯⋯

:沒有包括在裡面或外面的問題,就是在心裡面,這個心也
沒有誰包括誰,因為這個心根本就沒有空間觀念,你怎麼
能夠說誰包括誰?

:我們以前聽到《楞嚴經》那一段,就是我們坐在微塵裡,
可以轉大法輪。

:當然可以啊!我們也可以認為地球、整個宇宙就是微塵。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