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從當下發現生命


無常和無我不是生命的消極方面,而恰好是生命的基礎 。無常是事物的持續變化,沒有無常就不可能有生命 。沒有無常和無我,生命就不可能存在 。覺悟到無常和無我,並不會把活著的快樂帶走,相反,它使我們變得更健康、更肯定、更自在 。人們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為他們看不到事物無常無我的本性,他們把無常當作有常,把無我當作有我 。活在當下,我們就能夠發現生命中美好的、令人振奮的和使人健康的現象,而它們將能治好我們心中的創傷 。每一天我們都在變得更美麗、更清新、更健康


回歸當下就是與生命相接觸 。生命只能從當下發現,因為「過去事已滅」,「未來尚未到」。佛性、解脫、覺悟、安寧、快樂和幸福只能在當下發現 。我們與生命的約會就在當下 。我們約會的地點就是在此地


根據《華嚴經》,時空是不可分割的,時間是由空間構成的,空間是由時間構成的 。當我們談到春天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想到時間,但是春天也是空間 。當歐洲處於春天的時候,澳洲卻是冬天 。參加茶禪的人舉起茶杯,呼吸,背誦下面這首偈子:

[茶杯在手中,正念直提起,吾心與吾身,安住此時地。]

當我們提起正念喝茶的時候,我們就是在練習回歸當下,以便活在此時此地 。當我們的身心完全安住當下時,熱氣騰騰的茶杯便會清晰地顯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知道,這是一種美妙的存在 。這時我們便真正地與這杯茶的存在溝通了 。只有在這種情形下,生命才真正地現前



寧靜、快樂、自在、覺悟、幸福、佛性我們所尋找的這一切,只能在當下發現 。為了在未來尋找這些東西而放棄當下,就是放棄了實物而去捕捉影子 。在佛教裡,「無為(Apranihita) 」是一個法門,它可以幫助修行者停止追逐未來,全體回歸當下 。有時候,「無」也叫做「無願」。它是三解脫門之一(另兩個解脫門是空和無相) 。能夠停止追逐未來,給了我們時間和空間,使我們能夠認識到,我們所追尋的所有這些美好的事物,就存在於我們的心中,存在於當下 。生命不是一個特殊的地方或者終點,生命是一條路



行禪就是毋需到達目標的走,每一步都能為我們帶來安寧,快樂和解脫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以無為的精神來行走的原因 。沒有通向安寧和解脫的路,安寧和快樂本身就是路 。我們與佛、與解脫、與幸福的約會,就是此時此地 。我們不應該失約 。佛教教給我們呼吸的方法,它能夠賦予我們身心合一的能力,這樣我們就能夠直面生命 。這種方法叫做身心不二 。這就是為什麼每個禪者開始的時候都修習《安般守意經》(AnapanasatiSutta)的原因


但是回到當下並不意味被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所約束 。這部經教我們深入地觀察生活,與當下相聯繫,並能夠看到現在所有的痛苦和奇蹟 。然而我們必須提起正念,保持高度的警覺,以使我們不被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所左右或束縛,乃至對它產生貪愛或厭惡之情

如實觀生活,此時與此地,修行者安住,不動與自在


與當下的生命相接觸,深入地觀察存在的事物,這時我們就能夠看到所有這些事物無常和無我的本性 。無常和無我不是生命的消極方面,而恰好是生命的基礎 。無常是事物的持續變化,沒有無常就不可能有生命 。無我是一切事物互攝互入的本性,沒有互攝互入,就不可能有任何事物存在 。沒有太陽、雲、地球,鬱金香就不可能存在



我們常常對生命之無常和無我感到悲哀,就因為我們忘記了這一點 。沒有無常和無我,生命就不可能存在 。覺悟到無常和無我,並不會把活著的快樂帶走,相反,它使我們變得更健康、更肯定、更自在 。人們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為他們看不到事物無常無我的本性,他們把無常當作有常,把無我當作有我


深入地觀察一朵玫瑰,我們可以相當清楚地看到她的無常的本性,同時我們仍然能夠看到她的美和珍貴的價值,因為我們覺察到她脆弱和無常的本性,我們看她可能比以前更美、更珍貴了 。一件事物越脆弱,它就越美、越珍貴,比如一彎彩虹,一次落日,一株在夜間開花的仙影拳,一顆流星 。注視著靈鷲峰冉冉升起的太陽,遙望著舍衛城,俯視著成熟的稻田,金黃的稻穀,佛陀看到了它們的美,並把這些告訴了阿難陀 。真切地看到了那些美好事物的無常的本性,它們的變化和消失,佛陀沒有痛苦,也沒有失望 。通過深入地觀察所有存在著的事物的無常和無我,我們也能夠超越失望和痛苦,體驗到日常生活中奇蹟的可貴一杯清澈的水,一陣清涼的微風,一個輕鬆自在的步履,所有這些都是很美好的,儘管它們是無常和無我的


生命是苦,但是它也是美好的 。老、病、死、意外、飢餓、失業和天災,都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 。但是如果我們擁有深刻的智慧和自由的心靈,我們就能平靜地接受這些東西,而痛苦就已經被大大地減少了 。這不是說我們應該在苦難面前閉上眼睛,通過接受苦難,我們提升和滋養了我們天性中的慈悲,苦難成了滋養我們慈悲的因素,所以我們不害怕它了 。當我們的心充滿慈悲的時候,我們就會以減輕他人痛苦的方式來做事 。如果人類已經取得了某些進步的話,那是因為我們慈悲的心 。我們需要向那些具有慈悲心的人學習,學習他們怎樣為了他人而提升自己的修行 。這樣,別人也將會從我們這裡學習活在當下的方法,觀察所有存在著的事物無常和無我的本性 。這種做法將會幫助我們減輕痛苦 。害怕意外使很多人過著一種枯萎和焦慮的生活 。沒有人能提前知道我們或我們所愛的人會發生什麼不幸



但是如果我們學會用一種覺悟的方式來生活,踏踏實實地過好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以溫和、理解的方式來善待那些與我們親密的人,那麼,即便我們或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也不會有什麼可遺憾的 。活在當下,我們就能夠發現生命中美好的、令人振奮的和使人健康的現象,而它們將能治好我們心中的創傷 。每一天我們都在變得更美麗、更清新、更健康

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普渡




(將軍與禪師對話)

將軍殺人如麻,夜夜鬼魅擾眠。

找來禪師問: 「請問如何驅邪?

禪師答: 「無法驅除,普渡才是。」



: 「普度是什麼?

: 「普波即是接受。」

   被你殺的冤魂的痛苦、悲傷、怨恨,

     是閣下內心的痛苦、悲傷、怨恨,

     你將這些全部接受,

     不過,若你不舍棄自身全部的權力,

     你就無法做到全部接受,

     也無法消除內心的苦惱。」


: 「尚有其他方法嗎?

: 「修行、參禪?

: 「如何修行、參禪?

: 「春開見花,子規嗚夏,月當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

      這是修行。」
  (正如金剛經第一節所述:佛要去托缽,要穿好禮衣,回精舍吃,飯畢洗
   收鉢後,洗腳敷座而坐。這就是修行。)


: 「這不是世間常理嗎?

: 「正是世間常理,順着自然而悟道。」

    「參禪乃身處大海而觀水,只是,若不識自身佛性,身處大海也不識水的存在。」

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網路分享:道元之禪


 日本在中國宋朝時代,有二位年青人,一位名稱源公曉,一位名道元,二位是至好朋友,源公曉志在取天下,而道元志在明白佛法。



 道元進入日本寺院,欲拜主持為師,主持說剛要到幕府拜會,無時間接受。

道元問;「這能推廣佛法嗎?」

主持說;「能興盛寺院。」離開了。



道元就下定決心,下叡山到中國,要尋找真師追求真佛法,

到天童山阿育王寺拜師不合下山。

在途中遇到一位老僧人背許多物於身上。

道元說:「長老,請原諒我的多事,讓我分擔你一些重物好嗎?」

老僧人說:「謝謝你好意,我得拒絕你,這典座(作膳)的活,是老衲從佛那裡接來,哪能交給你。」

道元說:「怎麼把這種活交給你做,你應該坐禪讀經才是。」

老僧人端祥道元後說:「看你是聰明人,你還沒有領悟到什麼是修行辦道。」

道元說:「修行辦道是什麼,含義又是什麼?

老僧人說:「你要記住這話。」就離開了,一面說: 「我住在阿育王山廣利寺房。」



又走上尋師旅程,後遇到一位僧人,乃天童山新主持如淨禪師的侍者寂圓,兩人相談甚歡。

道元說:「先到天童山開始他拜見了七位高僧,他覺得都不是佛法的真正傳人,而是沒有道心於修行,遠疏學業,貪名愛利的叢林。」



寂圓進議道元再返天童山拜新住持如淨禪師學法,兩人就回天童山,道元就拜如淨禪師為師。



如淨禪師說:「參禪必須身心脫落,就能遠離無明和五欲的方法,除了坐禪沒有第二、第三條路徑,只管打坐。」



有一天道元到後院進了廚房,拜見老僧人。

老僧人說:你來了,辦道啊,遍法界,不曾藏,(撥道元的玄關),這世界上萬物從古至今就是這樣,無所隱藏。哈哈大笑。」



道元返禪堂,行禮如儀後而面壁而坐。

如淨禪師開示:「即使屁股坐爛,大聖釋尊決定的金剛座一定要坐到底。」「坐禪即放下執着。」



道元如是,經一年的時間,靈魂離體而昇。

如淨禪師高興的說:「大功告成。身心脫落,脫落身心。」

「道元,就連大徹大悟也要忘記,悟是無限的,修行也是無限的。兩者是要連環,要永遠持續下去的。」



道元經如淨禪師認證後回日本。(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1227年道元回到日本,正值日本混亂期,好友源公曉已戰死。

道元住於建仁寺院中悟:「所謂坐禪非習禪也,唯有安樂之法門也,究竟菩提之修證也。」



後被叡山僧人趕走,到深山建興聖寺,由四位僧人起興。(有如台灣慈濟一樣。)



道元說:「世界眾生內心中都有自己的佛。」

信者如是坐禪而痛苦萬分說:「你們欺騙人家,說人人心中有佛祖,我恨你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才更好。」

道元說:「休得胡說,每人心中當然有佛祖,只不過佛祖可不是說見就能見到,每個人要想獲的一切,想這裡作官那裡富裕,貪婪至極,當不能遂願,就發脾氣,做傻事,就是因為被這些貪事蒙蔽了雙眼,才看不到佛祖。所以要靜坐,一宜到除去蒙眼之物,如此便可見到心中佛祖,若自我放棄就等於殺了佛祖。而依靠他人則是否定自己的佛祖。」



道元徒弟俊了和尚跟信者說:「死後見到佛祖又有何意義?在塵世中與佛祖相見,在塵世中看見淨土。故要努力修行。」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交朋友


聰明人,往往很少交朋友,他們和多數人保持友好,卻只和少數同等級的聰明人深交,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網上流傳著一句很適合拿來當QQ簽名的話:「聰明人未必不合群,但必定愛獨處。」

這話除了稍微「非主流」了一點,其實也不無道理,其實如果我們去觀察身邊的聰明人,你會發現他們都是這樣:

你可以很容易地和他們結識,互相也都談得來,他們尊重你的信仰觀點,你也理解他們的處境,但是當你們吃吃喝喝之後,想要深一步了解時,會發現他會有意無意地和你保持著微妙的距離,讓你們之間雖然熟悉,但是始終隔著一層紗。


聰明人,往往很少交朋友,他們和多數人保持友好,卻只和少數同等級的聰明人深交。

01. 和聰明人做朋友,層次不對等的人難以交流

著名美劇《生活大爆炸》可以說是非常誇張地展現了「層次對等」這一概念,該劇描述了一大群高智商死宅,他們是物理學、宇宙學等等領域的拔尖人才,所以當其他平凡人角色加入時,他們之間不一樣的思想的碰撞,製造了無數笑料。

天才死宅嘲諷著凡人啥都不懂,凡人嫌棄著天才們各種怪癖,沒有生活常識。

放到現實生活中,其實往往是想要去結識高手的「你」會更加惶恐:當你想要和一群高手天才做朋友時,你是不是會準備很久,會去想自己談論的話題會不會太了,人家都看不上?

這種情況說難聽點,就是你們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這種層次,其實不僅僅是智商,也是閱歷,交際能力等等綜合實力的一種集合。

咱們這樣的凡人思考問題往往都是A推理出BB推導到C,然而聰明人們可不是這樣,他們可能A過了就是E,然後就到H了,更甚者靈光一閃,大喊一聲「尤里卡!」直接AZ

所以如果說聰明人要和很多人交朋友,他們就不得不降低到ABCD這個檔次去,甚至還要去解釋自己為什麼會省略那些步驟。

這種情況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是「無異於謀財害命」。



02. 時間有限,應該把時間交給更重要的事

在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尤其是影視作品中,天才們的形象往往帶有孤僻、討厭社交這樣的特徵。

他們要不就是自身有社交缺陷,害怕社交;要麼就是社交技巧MAX的高手,懂得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影視作品中,前一種情況更多,而現實生活中,後一種更多。

因為社交本身就是極其耗費精力的事情,就拿咱們普通人來說,過節要走人戶串門,平日裡要打點和同事的關係,隔三差五要和老同學老朋友聚一下,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地和不那麼熟悉,但是又必須要應酬的人一起假裝熱情。

這些時間,對於聰明人來說,簡直就是在浪費。所以他們往往會直接跳過這些選項,而是專注地去做自己認為真正重要的,有價值的事。

他們這樣,可能會被他人側目,覺得「孤僻、自負、不近人情」,然而往往就是這些人,才能做出傑出的成就。近年來最熟悉的這類例子,就是「蘋果之父」:喬布斯。



03. 別說功利,人脈確實分質量和價值

上述說了那麼多,並不是說聰明人們都是自私的,不重感情的人,而是說他們更看重自己的追求,在社交的選擇上,會比我們更加謹慎,且有價值。

英國心理學期刊曾經發布了一項關於人類學的研究。

他們發現,與摯友的互動越多,一個人就覺得自己越快樂。而廣義上的社交越頻繁,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反而越低。

換句話說就是,咱們普通人現在口頭中的「多去參加集體活動」、「多去認識些人」,其實是在讓我們過的越來越不開心的。

反觀聰明人,他們往往只看重重要的人,進行社交活動,而重要的人,就是「親人」和「摯友」,這兩類人,也已經是滿足了一個人感性上和理性上的幾乎所有訴求了。

你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QQ,微信上數百個、甚至上千個好友,你要花大把的時間去刷朋友圈點贊或者評論,生怕錯過了什麼東西導致自己可能在今後的什麼時候,缺少一筆談資。

然而這些疲於奔命式地把時間灌注在這樣的「淺層朋友」身上,真的很值得嗎?你的時間和精力就這麼廉價嗎?

所以與其愚蠢地追求「朋友多」,倒不如學學聰明人的做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專注於事。

那麼在想要嘗試的領域,去結識了解一些「摯友」,去結識一些真的高層次的,能夠幫助到自己的人。

不需要多,但要走心。請把你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人身上。








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臉書分享:人生不孤單


生命怕孤獨,人生怕寂寞,命運怕孤單,如果自己有這個想法,這代表著貪念很重,人就像盆栽一樣要修枝剪葉,才會好看才會有價值,不然只是一盆雜草而已,人就是要去掉煩憂苦惱,生活才會自在,人為什麼怕孤獨,因為在想付出的,要得到更多的回來,所以得不到感覺自己的生命很孤獨。

人生會很寂寞,是因為自己沒有在吸收新的知識、新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不懂你也不問,站在原地想,想一輩子,越想越痛苦,當別人告訴你這是痛苦的,叫你放下,你卻放不下,那自己又在執著什麼?因為怕失去,放下痛苦結束這個痛苦,就有一個新的旅程給你了,為何自己不去走這新的旅程?因為你很怕寂寞很怕失敗,所以永遠站在那邊,站到你死去,這樣當然人生很寂寞了,勇敢的往前跨一步,可能接觸到新的知識、新的智慧、新的人,又何必苦相思單戀這個痛苦。

人總是覺得命運很孤單,其實命運是很快樂的,孤單在於自己想不開、看不透,而把這個陰影放在心裡面,自己認為當我離開了你們,那你們怎麼辦呢?

突然覺得好像把自己變得很偉大,可是為你們付出這麼多,所回饋的你我之間形同陌生人,這叫最熟悉的陌生人。

心一轉念,人生哪有什麼付出?那些只是應該做的,不管回應好與壞自己勇敢的往前走,這才是真的,命運突然之間會變得很快樂,人生會變得很愉悅,命運會變得很光輝,在人生得道路上,每天在尋尋覓覓,尋什麼?

快樂和痛苦是由自己決定,生命就要像盆栽一樣修修剪剪才會有價值,才會有尊嚴,所以來到人世間要能走一趟美好的旅程。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讓自己優秀,才能更靠近優秀的人  


物以類聚,優秀的人,好像總是只跟優秀的人在一起。

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才會成為朋友;有共同的目標和夢想,才能成為事業夥伴;有相互吸引和欣賞的目光,才會成為夫妻。否則很快離異。


不同層次的人,自然而然會吸引和彙聚相同層次的人。你身邊是什麼樣的人,說明你也是什麼樣的人,否則一定會被疏離在遠處,而你也會顯得是一個格格不入、不合群的人。


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不是光有嚮往和憧憬就能實現。任何的成就,都不是順其自然的結果,而是拼盡全力後的水到渠成。


1、從知識上武裝自己

首先,如果想靠近優秀的人,或者成為你想要成為的那類人,你必須具備能和別人交流的能力,能擁有交談話題裡的一些基本的或者特定的知識。

知識並非狹義的,不是書上的知識非要懂得汗牛充棟,也不是字認識多少就算知識。知識可以指書籍知識,生活知識,天文知識,地理知識,哲學知識,科學知識,甚至農畜知識等等。


進入某一領域,就應該掌握那一領域的知識,專注專心於提高該領域裡的知識和技能,不斷的積累自己,沉澱自己,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接近更好更優秀的人,也讓自己有更出眾的能力,成為別人願意接近的人,或者羡慕欽仰的人。


多學多觀察,十分專注,十分努力,一定不會辜負時間在你身上走過的痕跡。術業有專攻,在領域裡成為優秀的人,最好就是做到心無旁騖,有一份堅持的恒心,每天去努力一點。



哪怕在互聯網時代,知識依舊需要我們多多積累和內化。此外還需培養的就是判斷能力,沒有判斷能力,哪怕是浩瀚的互聯網知識海洋,你也無從分辨哪個答案和知識才是真的,是適合你的。

祛除浮躁,不空想。在該努力的年紀、在能努力的時候,好好的努力,就對了。



2、從閱歷上提高自己

閱歷,代表一個人見識的寬度和廣度。所謂見多識廣,只有多看些不一樣的東西,增長很多不同的見聞,才能拓寬自己的視野,避免固步自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實際的生活和體驗裡,才能真正明白很多道理和收穫感悟。只有實在的東西,才是真實的。道聽途說的事情,未必可能是事實。


眼界的開闊,能幫助一個人拓寬自己的心胸和見解。所謂閱歷,就是你用自己的眼睛和思想去觀察和思考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從而總結出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內化為屬於自己的思想和見識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男人




請像狼一樣,讓前行的腳步更具力量與信心  



狼性,男人的力量;男人,給人應是一種剛強與堅毅的感覺,

作為男人,要想讓自己更好地立足社會,肩負家庭的責任;

成為鐵骨錚錚的漢子。




就應該具備一點狼性,這一點很重要,你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具備靈敏的嗅覺,因為機遇是成功的關鍵!



就像狼一樣,靠的就是自己靈敏的嗅覺,來找到自己的獵物,也許很多人會容易想到狼的野性。

要想在日益競爭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獵物,作為男人要學習狼的最猛、最快的招數。



做事也要膽大而心細,三思而後行;任何事情戒急戒燥,須進行嚴密的分析與斟酌,

只有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與行動,才是最準確、最有效的。



也要學狼的敏銳,作為男人,面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也尤為重要;不管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



總會有各種預料之外的事情,來考驗我們的反應速度。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要學會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狼的團隊精神很重要;狼群的最大優點,認准獵物,群起而攻之。

人在社會上打拼,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同樣的道理;作為男人,要想成功,只有靠團隊;

就像一個企業,如果老闆被孤立了,這個企業也就不存在了,“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狼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從狼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雖然它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但人類可以通過對更多物類的觀察和思索,就可以從它們身上發掘更多對我們有用有幫助的東西。



男人,適當地給自己注入一點狼性吧,因為它能帶給我們力量與信心,讓我們前行的腳步更鏗鏘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