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自然修行


『我們真正滿足一個體驗之後,我們就不會再執著它。

你要怎麼樣才能完全滿足?就是要全神貫注把它淋漓盡致的過,盡善盡美的做,重要的是一起走過這個路程的時候,你有了完美的了解和認知,內心會得到滿足,那時該放下的很自然就會放下,你根本就不用再執著去切斷、切斷、切斷。這跟果樹一樣,成熟果子會自然掉下來。』



我們看到許多經典聖人寫的書都說不要執著這個,不要執著那個;
但老實說, 每個靈魂的成長點都有不同的東西應該去追求。

不用管別人說的,聽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如果追求某樣東西會給你最多生命力、給你最多內在喜悅的感覺、可以帶給你周圍的人最多的好處,那就去做。



許多聖賢書說七情六慾全都是執著,什麼都不應該有, 這對某些人來說是對的,但對於有些人來說,追求完美的感情生活和學習完美的感情生活本來就是應該的,因為,這是他的生命藍圖之一。



如果,你強求說書上說所有的七情六慾都是在浪費時間。

 但本來靈魂下來之前就安排好課程,安排我們在這個關係或婚姻裡面學習到一些課程;也許是耐心,也許是愛心, 婚姻是學習「無條件的愛心」最厲害的工具,如果把這些都切斷,也就是把靈魂下來時安排的課程都給切斷的話,


當然你還是會有機會學習到耐心、學習到無條件的愛,但是,為什麼不去上原來設計好的功課,而要另外選別的方式學習呢?這是沒必要的,不光是感情生活部分,金錢的追求也是一樣的,有許多人的靈魂成長和設計就是要來體驗飛黃騰達。



其實,人生不是要放下多少而去成長,或是賺到多少而去成長,有時靈魂追求的只是一種「經驗」,他沒有把好壞看得這麼嚴,就像人看黑白那麼恐怖,他講究的是一個經驗。



而在這個經驗中有沒有學習到:

用「愛」去面對這個經驗,用「愛」去接受上天的安排,還有,你對別人的祝福是否也充滿了愛。

當你學習到一些基本以後,你再去追求任何你想要的東西的話, 上天是不會在意的,也沒有人會批評。



許多人寫書說「不追求」,那是因為他們在靈性成長的過程中已經經歷過那些階段,對他們來說當然已不適合去追求。

如果,你問這些寫書的人,當他60年前,或上輩子的時候他的課程主題是什麼?
跟他50年後,或者再過三輩子他的學習主題又是什麼?
相信一定完全不一樣,跟他現在所寫的書的主題都是脫節的。

書很好,但是,只有對你有用的書才是好的。

至於執著和不執著不用管別人的定義是什麼,你自己的最重要。



自己要怎麼分辨有沒有「生命力」?

當然,前題是: 先確認不會犯法的、不會殺人的,基本上,不要殺害眾生、不要做奸犯科、不要說謊、不要傷害別人,除此之外,什麼能帶給你「生命力」,你就去做。



不要過別人的生活,不要用別人的課程來逼在自己身上,那樣會很麻煩,當你放下那些東西,放下別人的課程,放下別人的要求時,你能夠很輕鬆的了解什麼是你該做的,什麼是你不該做的,然後,認真的去追求你該做的。



人都無法避免的,一定會成長: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人的生命藍圖是要學習當大老闆,他的靈魂想要體驗當大老闆,那他的靈魂下來就會努力試圖去追求當大老闆;當他達成目的時,他的內心和靈魂也都得到滿足之後,他的靈魂路途跟藍圖也將對於那個 大老闆的角色不會再有任何的渴求,以後就算他還是扮演大老闆的角色,他也只是在服務眾生而已。


就像想追求那種沒吃過的東西,當咬了一口之後終於滿足了的感覺一樣。就算之後可以再扮演,但是一點都不會再執著;之前會有一點執著,之後一點都不會有。


其他人也是一樣,不管是在哪一個項目,無論是在財經或是在情感上面也一樣,情感所要求的程度也會不一樣,是會改變的。我們真正滿足一個體驗之後,我們就不會再執著它。

所以,對於「執著」這件事情是很容易的,當你完全滿足之後你不會執著它。



你要怎麼樣才能完全滿足?

 就是要全神貫注把它淋漓盡致的過,盡善盡美的做。

舉個例子來說,像婚姻關係中,你若沒有盡善盡美的用愛去過每一分鐘,用愛去跟家人互動;你的內心就得不到滿足,當你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你就會想要重來一次,因為,靈魂會說,不夠美好。

就好像這個課程還沒完成,靈魂會說:我要把它再演得更棒、要演得更好;然後有一天當你完全投入在一個婚姻關係中,你能用愛心去面對所有的一切,這時好像時間都不重要了;當你完全了解純粹的愛的時候,一切都變得沒有關係,什麼事情都不重要,兩人的看法不同,不重要;喜好不同,也不重要,成長過程的缺點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走過這個路程的時候,你有了完美的了解和認知,內心會得到滿足,那時該放下的很自然就會放下,你根本就不用再執著去切斷、切斷、切斷。


這跟果樹一樣,成熟果子會自然掉下來;其實,最好吃的果子是成熟掉下來的那一刻,如果,那果子沒有成熟,你拿一把刀切斷未成熟的果子,這時你吃到的果子會有點酸,不是那麼甜美,滋味不是那麼棒。


滿足就是:果子成熟自然掉下來才最是圓滿。

那個時候,所有參與的任何一方都沒有任何執著,那是最棒,

所以,如何讓自己靈魂滿足是很重要的,當你真正滿足的時候就不會執著。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一定要行善




住在花蓮,三年前過世的李老先生,晚年因行動不便加上獨居,是當地慈善團體負責照顧的個案,直到他三年前辭世時,囑託將一生積蓄化做三塊金條回饋社會,社工感動之餘講述老先生故事,這才讓我們知道,原來這86歲的老翁,至臨終前都還惦念著媽媽曾經告訴過他的話.一定要行善!


三年前的愛心遺願終於實現!花蓮一位長期受門諾基金會、老人暨關懷協會送餐照料的李武卿老先生,102年臨終前曾囑託友人,欲將畢生省吃儉用購買的三塊黃金條,分贈給門諾等單位。

三年後的今天,受託的友人確定無家屬認領後,再將金條委託給縣議員魏嘉賢轉贈,李爺爺孑然一身,卻為社會留下無限溫暖!


住在花蓮市的李武卿老先生(過世86歲),十多歲被國民黨軍抓走遠離家鄉,二十多歲隨國民軍政府來台,先後在高雄、中部等地做生意賣水果,之後落腳花蓮獨居,並在花蓮醫院附近擺攤賣水果維生。

由於年歲已高,行動不便,無法料理餐時,經社工了解後轉由門諾基金會以及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協助之個案。


門諾基金會曾與水電量販業者合作,協助獨居老人進行居家修護,李武卿是門諾長期照顧獨居老人,協助送餐、守護連線工作,並依其需求,進行居家修繕服務。

此外,在花蓮悉心照料長輩深受肯定的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也主動進行了解,協會執行長蔡智全表示,李爺爺為人客氣,一次與社工分享從軍前父母曾叮嚀與交代:「一定要行善,不能做壞事」,經過數十年,李爺爺仍將父母的話記在心頭,讓人感佩!


三年前,李武卿老先生過世,因膝下無子,由外地的陳姓乾女兒負責身後事。陳小姐上週主動聯繫縣議員魏嘉賢,表示李爺爺生前購入三個金條,囑託他三年後的今天,將金條分贈給生前照料他的門諾基金會、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以及榮民服務處。


魏嘉賢不清楚老爺爺為何找他擔任這份贈金條工作,但他認為責任重大也很有意義,他說,如果推算三年前金價,每一塊金條五兩重,市價合計約一百萬元。他說,台灣社會最近出現許多社會事件,公共場所殺人、幼童被殺,都是負能量讓人憂傷的新聞。或許一百萬元不多,但李爺爺無私的奉獻,讓人感動。


附言:
動物界天生本生具有行善與行惡,有一生都善行,如牛羊馬一生都行惡,如虎狼豹,牠們是為生存;而人是可善可惡,決定於一念之間。

李武卿善人,為國自小單人為國來到是謂忠,86歲還記母親的話(一定要行善)並遵守是謂孝。

一般人都覺得行善很難,佛經告訴我們行善很簡單。

大迦葉乞食於富者,希望他們能下輩子還是富人。

阿難乞食於窮人,希望他們來世能不再為窮人。

當然佛陀要我們以平常心行之。了凡四訓一書也告訴我們要日日行善。

現代人也有被長期協助之人,他們可以每天省五元,一個月再捐於慈善單位,就能達日日(一定要行善),重在於心。

一般人當然可以每日十元百元千元省起來,一個月捐出,不要等,久了會忘記;多了,太可惜而捐不出,死了再捐非自性,也非自己行善之純心。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靈魂高處


你能够,忘你的去,看重你的在,樂觀你的未來時,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


你明白,成功不會顯赫你,失會擊垮你,平淡不淹没你,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


你修到,足以包容所有生活之不快,注于自身的任而不是利益,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


你,以寬恕之心向后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同情之心向下看,以感激之心向上看,你就站在了魂的最高



輕時,中年看透,年老看淡。

  看:看才能物于胸,只看眼前美景,難見山外之山。

  看透:天下熙熙,皆下攘攘,皆利往。

  看淡:看淡不是不求取,也不是所作,更不是没有追求,而是平和與寧靜,坦然和安祥,離塵囂遠一点,自然近一点。


 告自己:
  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沉越靜簡單,膚淺單薄的人,

躁不安。


 强者:
  不是没有眼,而是含着眼依然奔跑。
 人最先老的: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一切的闖勁
  有候: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料的包袱,經歷

一段努力后,發現自己比想象的秀很多。


 成功的人:一般不是才横溢的人,而是,能以

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一人,不能改自己的形象;却能改自己的氣質。
  一人,不能到理想的高度;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交往中:善良、情、信更容易给人以好感。
微笑:比貌更切,會給光般的温暖。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人一生總和


人生總在得失之間貧窮時渴望財富,孤寂時渴望愛情,年老時渴望青春年少,死亡前又留戀生命。

痛苦伴隨歡樂,健康與疾病並行。

如同有朝陽的升起,就有夕陽的落下。

有天上的月圓,人間就注定有月半。

聚散離合,憂患得失,全是一念之間。



有得必有失:

 生就男兒身,便失去了女兒態; 得到了成熟,就失去了天真;選擇了某種職業的艱辛,卻體會不到另一種職業的責任。擁有了喧囂的城鎮,就喪失了寂靜的山村。有了安全的港灣,就沒有求索的漂泊。想要小溪的清澈,就看不到大海的磅礴。



失去也意味著一種得到:

磨練換來成長,辛勤帶來收穫,淚水領略人生百味,挫折引領成功之路,遺憾又不失為另一種美麗。

仗義疏財,得到人心;肝膽相照,得到知心;淡泊名利,得到安心; 清心寡欲,得到舒心。



世人總以為天下什麼都可以得到:

得江山,得財富,得佳偶。卻不知失遠大於得,七十二行,能擇幾行滿天飛鳥,能逮幾隻天下美景,能覽幾處

總有人長噓:

得不償失,有人短嘆,失之交臂。

人生在世,頂天立地,秉承天地之精華,是一種莫大的得。

人的一生,坎坎坷坷,不如意事常八九,是一種無奈的失。

年輕的時候,不懂的得; 中年的時候,捨不得失; 只有到了暮年,才知道有些東西,當你完全擁有時,才覺索然無味;

有些東西,當你永遠失去時,方知珍貴無比。 

人生苦短,要來得阻擋不了,要去的挽留不住。 

在這得失之間,只要你耕耘過,播種過,澆灌過,收穫多少不是成敗的唯一標準,重要的是藏在細枝末節裡那種使你痛、使你恨、使你愛、使你終身難忘的一次次痛心疾首、刻骨銘心的經歷。

或許有人早一點得到,有些人晚一點得到;有人先失去,有人晚失去,但那個總數將會一樣。 

你曾經有多少快樂,當你失去就會有多少悲傷。到了死亡每件事都會變成一樣。



死亡會讓一切都變得公平,在死亡當中,沒有富人或窮人之分,不會說有錢人死的比較舒服,窮人死的比較痛苦。

死亡會顯露全部,它一直都是十。有人得到十分,到他離開時候,他就必須失去十分,那將是十分的痛苦,這是絕對公平的。

有人得到三,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要三分幸福,就可以得到七分快樂;得到七的,擁有七分幸福,卻只能得到三分快樂。

有人先得到, 有人後得到, 有人什麼都沒得到。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後得到的後失去,沒得到的就不會失去,那個總數是一樣。 

所以,人生真的不必太計較,不必刻意去算計,只要去體驗就好。得之,乃幸!失之,乃命!

豐滿人生全在得失之間,祝您身體健康!幸福美滿!好運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