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臉書分享:轉念

一、 生活中,總時常有人說我很有福氣,因為我有一位懂得愛我、疼我的老公,很幸福!我時常也總是笑笑的回答他們:「我確實很有福氣,能找到一位這麼好的老公。」 只是,不為人知的是,我也曾經想過,要放棄這段婚姻!很驚訝吧?其實,想放棄的原因,不外乎面臨了一般婚姻生活中,會面臨的大大小小爭吵、無法溝通的生活瑣事,以及某些家族因素。 進入婚姻初期,我曾經有過一段很艱難的過渡時期,經歷過被冷落、被忽略的婚姻創業時期,也曾因被婆家家族裡,舉足輕重的長輩,無端的在大庭廣眾下極端羞辱,毫無自尊,而痛不欲生! 比照現在的幸福,那段日子總算是撐過來了。而身處異地國度,這些年所受的委屈,我完全沒讓遠在台灣的家人知情,也未訴過苦,若有朋友知情,也只是略知一二,並沒有全盤瞭解。 理由是,我認為自己夠堅強,能撐過去,也不想讓家人擔心,所以總是報喜不報憂。 而今,撐過來的,不僅僅是堅強意志下的幸福產物,也讓自己及周圍的親人進入了人生不同的進階,這些,都是依靠我「正面思考」的力量。 其實,剛開始,有一段苦撐的日子很難熬,若不是因為唯一的女兒支撐著我的意志力,我的婚姻恐怕無法走至今日。回首過去,那些痛苦、不堪回首,造就了現在正面而堅強的我,這才是我認為的福氣。 因為我懂得轉念,而我的人生因為我的轉念而改變,我身邊的另一半也因為我的轉變而轉念、改變,這福氣正是經由這樣的循環關係而來,也是我自己創造而來的,因為我懂得適時適當的應用正面思考。某些人總是必須在大起大落之後,才能大徹大悟人生的道理。其實很多情況下,是可以繞道而行的,只看當時的心境能不能轉念。心念轉,心境自然平靜,再經由正面思考的力量分析出事物的解決之道,往往化險為夷的情況便由此而生。 我時常在想,如果我當初選擇的是反方向,而且是負面的一條路,今天該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如果,我充滿了抱怨、不平、凡事都怪罪別人,我的人生又會有如何的變化? 許多事在發生的當下,總是會有很多委屈與不平,但是,大部份的人是有選擇權與思考邏輯能力的,試著在衝動的情緒湧上之時,多幾秒去思考後果,情況往往不盡相同。 人事境遷,在這個世界上,天天都在發生。人都是會變的,如果,未來的某一天,我覺得自己不再幸福了,因為某種原因。或許,我跟另一半,在生活中,再也沒有交集,而各自選擇結束, 那或許也不是件壞事。因為,我們懂得放過彼此,不再勉強,而各自去尋找自己的另一種幸福,或過另一種不同的人生,嘗試不一樣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豁達? 我曾經這麼想過,如果有一天,我的另一半愛上了別人,我不會想去挽回,也不會報復,更不會怨恨,而是放過他跟她,也大大的放過我自己,結束這樣一段不健康的感情糾葛, 自己一個人堅強的繼續活下去,活出自己人生從未有過的精彩,一切從頭再來! 我一直認為,感情之於感情,是因為有感覺,而一旦感覺已經不在,感情自然也就消逝無蹤了,再勉強,只是拖曳、痛苦罷了!很多人在遇事的當下,會求菩薩、拜神明,甚或向神禱告, 希望藉由求助宗教的力量而得到解決之道,之後,便進入等待期,什麼事也不做的等待著神蹟降臨,這是不對的。 大部份的宗教信仰,都是起自於正面思考,有信仰是件好事,但切莫過於沈迷。即使宗教改變了你的生活,最終,引導自己生命走向的決定權,其實是操之在你個人手中,因為,是你決定如何去思考的。至此,你認為所謂的福氣,是拜他人或神蹟所賜,亦或是自己去爭取而得來的? 試著轉念,或許你會發現,事情因為你的轉念而轉變,而將局勢整個翻轉成意想不到的好局面,因而得到了所謂的福氣。而福氣已經不再是福氣,它,只不過是一種轉念之後所產生的結果罷了! 二、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整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地問:「但是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 「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儘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賜給我一個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的。」 獅子興匆匆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獅子加速的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的直跺腳。 獅子問大象:「你幹嘛發這麼大的脾氣?」 大象拚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隻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裏,害我都快癢死了。」 獅子離開了大象,心裡暗自想著:「原來體型這麼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呢? 畢竟雞鳴也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他幸運多了,不是嗎?」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 「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祂並無法幫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後只要雞鳴時,我就當做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 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不是嗎?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六章

孟子為卿於齊,出弔於滕,王使蓋大夫王驩為輔行。王驩朝暮見;反齊滕之路,未嘗與之言行事也。公孫丑曰:「齊卿之位,不為小矣;齊滕之路,不為近矣;反之而未嘗述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註: 出弔於滕:奉齊王命,出弔滕君之喪。 蓋: 齊下邑也。今山東沂水縣西北八十里。 王驩:趙注:「齊之諂人,有寵於王,後為右師。」 輔行:副使也。 反:往而還也。 行事:出使之事也。 齊卿:朱注:「王驩蓋攝卿以行,故曰齊卿。」 夫既或治之:朱注:「言有司已治之矣。」此暗斥王驩, 以副使身分而恃寵自專也。 大意: 孟子在齊國做客卿,奉命出使到滕國弔喪,齊王派蓋縣大夫王驩做副使。王驩早晚都來見孟子;可是孟子在齊國到滕國往返路上,卻不曾和他說過出使的事。 公孫丑問孟子說:「夫子這齊卿的地位,不算小了;齊國到滕國的路程,不算近了;可是在路上一往一返,卻不曾和他說出使的事,這是為甚麼呢?」 孟子說:「這事既然有人辦了,我還說甚麼呢?」 說明:古代國君寵臣都是不學無術,以阿庾奉承,以事國君,容易談論是非,所以孟子無言以免生是非。 看看戰國時代,各國相互戰爭,有國君怕上將軍功高蓋主,常派宦官為監軍持王令,上將軍尚要聽監軍的命令,故常失先機而戰敗枉死。 現在政府各單位主管,其權利也是操在各小集團手中,有心想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民國103年內政部要公佈台灣危險地帶上的危險建築,也是受到關切而停止,若以後來個天災那執政團隊,又要接受百姓的哀嚎與媒體的撻伐。

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一封中肯的信件.

聽聽不同的聲音~ 兒子說同學們都很崇拜在立法院裡抗爭的學生,敢把立法院的招牌給拆下來,覺得很酷, 還說同學們都很想加入他們~ 兒子問我服貿是什麼,為什麼同學都說抗爭就是愛台灣,為什麼同學的爸爸說賺不到錢都是政府害的。我對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並寫下這封信給立法院裡外的孩子們。 親愛的孩子: 看到在立法院裡抗爭的你們,讓我想起與你年紀相仿時候的我,努力於學業,幫忙負擔家計,也會關心國家大事,但從不用激烈的手段。台灣的經濟是人民胼手胝足打拼來的。 不景氣的國家,也有賺錢的人;不優秀的學校,也能產出優秀的學生,剛出社會有人拿20K也有人拿50K。 你需要使出的是你的競爭力,而不是你的意氣。先捫心自問,對抗爭的議題了解多少?對國家情勢了解通透嗎?服貿的公聽會參加了幾次? 若沒有學識做基礎,缺乏獨力思考的能力,也只能人云亦云罷了。 你說你是「正義」,我必須告訴你,在政治裡,沒有正義,只有利益。得利的是學生領袖和煽動你們的那群人! 請你閉上眼睛想想,你所謂的正義裡是不是帶著點私慾(想打知名度,對現實不滿,想為情緒找個出口.......)謝謝你誠實的告訴我「是的~我所謂的正義帶了點私念」~ 社會可以出現不同的聲音-支持你們、反對你們,這是屬於我們的民主,屬於我們的言論自由,我們的國家! 默默耕耘勤奮工作的台灣人很多,腳踏實地的做事,不常在公共場合發表意見不代表對社會現象沒有感覺,我常常為新聞裡生活困頓卻好學不倦的年輕人發出讚嘆,對為國爭光的運動員流下男兒淚,對充滿創意的7.8年級生感到佩服。我不冀望國家能為我做什麼,我選擇做好自己的本分,並且以台灣為榮。 讓服貿案過關的手段的確需要檢討,內容也須要細細審視,但你更要了解,有時台面上平靜~台面下的波濤洶湧是你我沒有看見的。 關於服貿我並不抗拒它,就像青島啤酒打不倒尚青的台灣啤酒一樣,只要夠好,就不怕別人挑戰。 競爭是進步的動力。 你覺得國家不會談判,老是吃虧,想辦法當個優秀的談判專家吧!覺得上位者無能,那麼就做一個有才能的人出來幫助國家社會。 看你們穿著乾淨的衣裳,手腳有力,臉上泛著青春的光芒,我知道你不曾飢餓過。對於未來不要恐懼,提升你的能力,對自己負責,在你喜愛的領域揮灑你的熱情,讓台灣發光! 回家吧!孩子。立法院是個神聖的殿堂,玷污它的是充滿私慾的人們,請不要淪為工具!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臉書分享:活的就好

一、 看好自己 有個女人他勤奮、善良,打拼出一片天地,讓家人過上了好日子。她是一個孝順體貼的好女兒,是一個賢慧的好妻子。 然而,她沒有兼顧好身體,老天也並沒有因為她是一個所有人眼中的好人而放過他,最終還是把他帶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女人想,我生前積德行善,死後應去天堂,到了上帝審判,且被上帝判到了地獄。女人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請問上帝原委。 上帝將她帶到一個可以看到人間百態的窗口,女人清楚的看到,由於自己的離開之後: 年邁的老父親不得不去看大門勉強糊口。 丈夫摟著別的女人再也不管孩子的學習生活。 再看看心愛的孩子,學習越來越越差,也因為無力支付高昂的學費,遭受著同學們的排斥與嘲笑。 女人將這一切看到眼裡,心在滴血。 這時,上帝說話了:「因為你的離去,你的至親至愛陷入極度痛苦之中,在人間過著地獄般的生活,憑什麼你該進天堂?」 愛家人從愛自己開始吧,才有能力愛別人,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夠給家人遮風擋雨。 不管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首先善待自己的身體,珍愛自己,才能熱愛生活,熱愛事業。 所以,再苦再累,為了家人,也微笑著說:「該休息了,沒有了身體,一切都是浮雲。」 二、別讓自己活得太累 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值得我們記憶的東西,也有一些必須要放棄的東西。放棄與堅持,是每個人面對人生問題的一種態度。勇於放棄是一種大氣,敢於堅持何嘗不是一種勇氣, 孰是孰非,誰能說的清、道的明呢?如果我們能懂得取捨,能做到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那該有多好。 別讓自己心累!應該學著想開,看淡,學著不強求,學著深藏。別讓自己心累!適時放鬆自己,尋找宣洩,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 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裡。而我們又時常記住了應該忘掉的事情,忘掉了應該記住的事情。 為什麼有人說傻瓜可愛、可笑,因為他忘記了人們對他的嘲笑與冷漠,忘記了人世間的恩恩怨怨,忘記了世俗的功名利祿,忘記了這個世界的一切, 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隨心所欲地快樂著,傻傻的笑著。 所以人們寧願讓自己不快樂,也不願意去做傻瓜。如果可以記住應該記住的,忘記應該忘記的。或者是忘掉從前,把每天都能當成一個新的開始,那該有多好。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那麼的難。 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其實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遠無法實現,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局, 有些人永遠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還是會在苦苦地追求著,等待著,幻想著。 其實痛苦並不是別人帶給你的,而你自己的修養不夠,沒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把簡單的東西想的太複雜,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學會放下,放下一些所謂的思想包袱,坦然面對一切,讓一切順其自然,這樣你才會讓自己輕鬆自在。 三、活著就是幸福 看起來幸福的人,心裏也有難言的苦;時常微笑的人,心裏也有無聲的淚;炫耀生活的人,可能遠沒表面那麼風光。 一個人的幸福,只有自己懂得生活的快樂 所以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不要糾結于別人的評說。 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的幸福,不在別人眼裡,而在自己心裏。 一個人被情傷,決定遠走天涯。他來到智者前訴數苦惱,痛哭流涕,而後告訴智者,即將遠離。 智者說:「離開前,請回答幾個問題。」 那人說:「既然要走,回答也無妨。」 智者問:「天涯在哪裡?」 那人答:「天涯很遠,在天邊。」 智者又問:「天邊在哪裡?」 「這個。。。」那人回答不出。說:「請智者指點。」 智者說:「天涯在你心裡。」 那人詫異:「天涯怎會在我心裡?」 智者說:「既然你已被情傷,走的再遠,心仍然受傷,無所謂涯;如果你覺得傷已平復,更無所謂天涯,天涯就在你心裡。」 那人說:「謝智者指點。那第二個問題又是什麼?」 智者問:「你認為的幸福是什麼?」 那人說:「幸福就是愛啊。」 智者說:「錯!幸福就是你還活著。」 那人更加詫異的說:「僅僅活著就是幸福嗎?」 智者說:「在這個世間,能活著已經是幸福的。很多人來不及受生命就匆匆的走了,難道你不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嗎?」 那人說:「活著是一種幸福,可是也有痛苦。」 智者說:「那你認為的痛苦是什麼?」 那人說:「痛苦就是沒有愛了。」 智者說:「錯!痛苦也是你還活著。」 那人說:「那我更加糊塗,活著是幸福,活著怎麼又是痛苦呢?」 智者說:「生而為人,就是要幸福和痛苦一起,這樣才叫做人生。你幸福是因為你還活著,你知道痛苦也是因為你還活著啊,不然你怎麼會知道有痛苦呢!」 那人說:「那我已知道幸福和痛苦的意義,下一個問題呢?」 智者問:「愛是什麼?」 那人說:「愛就是長相廝守,不離不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智者說:「錯!你這只是兩性之愛,沒有父母,手足,友人,乃至更多的愛。一個人如果只是局限於兩性之愛,未免太過自私,除了你愛的那個異性, 還有親情友情之愛,還有對生活的愛,對你所處的世界的愛,對你身邊每一個人的愛,對自己工作的愛,對你所擅長的東西的愛,對需要憐憫的愛, 對各種人世間你所不排斥的人或者事或者物的愛,這種愛難道不比你現在所受傷的愛要博大、深邃很多嗎?」 那人說:「我懂了,可是這次真的傷的很深啊。」 智者說:「何謂受傷?」 那人說:「我心已碎。我的付出沒有回報,所以受傷。」 智者問:「何謂付出?何謂回報?」 那人說不出口。 智者說:「有相互的愛,你付出的每一份愛,都應是發自內心的,處於對自己做人的要求,根本與對方愛不愛你無關,愛有時不是出於相互的,不是你愛了別人之後的回報。 你接受了每一份關愛,都應該驚喜,應該心存感激,根本與你是否愛過無關,根本不是相互,這是因為你得到了一份本不該屬於你的愛。 沒有相互的愛,你付出的時候,不應該想到回報;你得到的時候,也不應該想到這是回報。付出---發自內心的,出於對自己的做人的要求, 回報有沒有,你都應該驚喜,都應該心存感激。」 那人說:「明白了,我應該以感激的心,去面對生活,我所獲得的美好的,痛苦的,都是生活賜予我的,所以我是幸運的。也許生活曾經賜予我的,她也有權利收回。 感謝智者,我決定留下來,繼續生活在這裡,我會珍惜我所擁有的。大踏步走出外面,陽光明媚,暖風習習。」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五章

孟子謂蚳鼃曰:「子之辭靈丘而請士師,似也;為其可以言也。今既數月矣,未可以言與?」 蚳鼃諫於王而不用,致為臣而去。齊人曰:「所以為蚳鼃,則善矣;所以自為,則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曰:「吾聞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註: 蚳鼃:齊大夫名。 靈丘:齊邊邑。 似也:朱注:「言所為近似有理。」 可以言:朱注:「謂士師近王,得以諫刑罰之不中者。」 致為臣:即致仕,辭職之意也。致,還也。 為臣,即仕,謂祿位也。 所以為蚳鼃,則善矣:謂孟子所以為蚳鼃謀者則善矣。 所以自為,則吾不知也:謂孟子所以自為謀者,則以其既不自諫,又不致仕而去,吾不知為何也。 官守:官位職守也。 公都子:孟子之弟子。 不得其職:職,事也。趙注:「不得守其職。」 言責:趙注:「獻言之責。」 不得其言:不見納其言也。 綽綽:寬貌。 餘裕:謂寬舒有餘也。孟子居師賓之位,故進退自由,寬裕如此。裕,亦寬也。 大意:孟子對齊國大夫蚳鼃說:「你辭去靈丘大夫的職務,請求改任獄官,像是很有道理;因為擔任獄官,常和國君接近,倘若刑罰不合理,可以隨時進諫啊。現在已經上任幾個月了, 難道還沒有到進諫的時候嗎?」 蚳鼃去諫齊王,可是王不採納,他就辭職走了。 齊國人見蚳鼃這樣走了,孟子卻既不進諫,也不離開,就在背後譏諷他說:「給蚳鼃出的主意,倒是很好;給自己出的甚麼主意,我們就不知道了。」 孟子的學生公都子把這話告訴孟子。 孟子說:「我聽說:有官位職守的人,如果無法把他分內的事做好,就該離去;有進言責任的人,如果他的話不被採納,就該離去。我沒有官位職守,也沒有進言的責任啊。 那麼我要進要退,豈不是寬舒得很嗎?」 說明:孟子遵守「不在其位而不謀其政」的觀念,在齊國當食客或說客,如現代的顧問,提出意見參考,不負任何行政責任,為自由之身。 但現代台灣有許多公司或國營企業,聘顧問是有給職且高薪,專問作人情之用,以公司企業所賺之錢,作主事人的人情,傷及股東權益。 而國營企業股東是百姓,虧錢百姓負責,賺錢是主事者之紅利。故現在才會油電雙漲、健保增稅,弄得物價上漲,民不聊生。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超度

所謂的超度,是走完你這一輩子所有的情緒。 所以,你超度了這一輩子的你了嗎?你的心都平靜了嗎?從小到大,你的心有沒有不平衡?包括你的父母比較愛弟弟,不愛你,比較護著妹妹,不理你,所有的不平衡,所有的負面情緒,你有沒有回過頭,去接納、去化解,用當下你的愛、智慧,去化解你從小到大心靈上的創傷,你情感上的痛苦。 超渡你自己,又分兩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超度這一輩子的你。 超度那個從小沒有得到愛的自己,超度你第一次失戀、被人家騙錢,人財兩失的傷痛,超度你事業失敗,所有的朋友都背棄你的過程中,你內心所有的痛苦。 第二個階段,是常與正能量人為友,改變自己負能量。 如果你還感覺到有負面的情緒,就表示還是一個負能量的人。比方說,你明明在洗菜、做飯,突然你覺得很孤獨,很悲傷;或是在上班,怎麼越上班越坐立難安,你覺得你的情緒很莫名其妙,這些情緒哪裡來的你不知道。 如果你常常莫名其妙,感覺到負面的情緒,表示你的內在,還有一個自己,還陷在水深火熱的負面情緒裡頭,他在等你。等你做什麼?等你超渡他。 唯有你超渡了、安撫了,你內心的那個悲傷的、緊張的、還在擔心明年沒有錢的那個自己,唯有安了他的心,你才在這兒坐得很安心。而不是到佛寺辦法會超渡。 所謂超渡你自己:是深入你的內心,用你當下的愛和智慧,化解你內心有種種負面情緒的自己。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觀世音菩薩。 所謂的觀世音菩薩,就是未來的你,未來已經成佛的你;祂循聲救苦來安撫還在無助中的你,你還在苦難當中,祂循聲救苦。你要循著你的情緒,如果你不安、你恐懼,你的內在還有一個不安、恐懼的自己,甚至還在怕黑、怕爸媽不要你的小孩,他等你去超度他。。 接下來,你要超度你累世的自己。 很多修行的人會說,當你修到一個程度,過去的業障會現前,其實並不是那個意思啦!弄錯了,完全搞錯了,而是你有了能力、有了智慧、有了愛,你開始有能力了,你累世轉世的自己,會來找你幫忙,並不是業障現前或是冤親債主來找你,不是的,累世的自己家人們來求你幫忙,當你這一輩子的自己心靈力量變強了,你安定的力量也強了,有些在夢境當中,或是你往世過去的記憶會顯現出來。譬如用心研讀首楞嚴經的劉老板,他的朋友妻女都來求超度一樣。 這代表當你開始學習身心靈的概念,當你了解宇宙的奧秘,當你開始進入生活的另一個層面,你的過去世還在哀傷中,你的過去世可能有餓死的自己,有被砍頭的自己,有被強暴的自己,有在逃難的自己,有失戀的自己,你的過去世有好多的自己,都在等著你去幫忙他。 這一世,透過你心靈的安定,你可以治療童年的創傷,安撫你過去生意失敗的自暴自棄,這樣的觀念,不但可以幫你把這一世的你變得更好,而且你過去世的記憶,也會開始展現出來,因為你的過去世還有好多的你,等著你去幫忙他。於是你開始了,一個自我成佛之旅,開始了一個自我超度之旅。 你要超度誰啊?你無法超度任何人,除非你開始超度你自己、超度過去世,在種種苦痛當中的你,等你超度完所有過去世的你的時候,也就是你成佛的那一天,就是你在當下感覺到圓滿的那一天。 佛陀在佛經中說:「業力勝於佛力。」所以連佛自己都無法改變業力,怎麼能超度別人呢?故要想藉由宗教法會來超度,那只是發一點錢求個心安而已?若不明道理,發太多錢去由邪師辦超度,等於供養邪師為惡,將來亦得同邪師受同等罪刑的。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四章

孟子之平陸,謂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否乎?」 曰:「不待三。」 「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饑歲,子之民,老羸轉於溝壑,壯者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為牧之者,則必為之求牧與芻矣。牧與芻而不得,則反諸其人乎?抑亦立而視其死與?」 曰:「此則距心之罪也。」 他日見於王曰:「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為王誦之。 王曰:「此則寡人之罪也。」 註: 平陸:齊之下邑。 大夫:邑宰。 持戟之士:即守衛兵士。 失伍:不在班也。俗稱:「忒班」或「誤卯」。 去之:罷去之也。 子之失伍:言其失職猶如守衛兵士之失伍。 羸 :瘦弱也。 此非距心之所得為也:趙注:「距心,平陸大夫之名。曰:此齊王之大政,不肯賑窮,非我所得專為也。」 牧之:牧養,放飼之也。 牧與芻:牧,牧地。芻,飼草也。 反諸其人:謂歸還牛羊於其人也。 為都:為,治也。朱注:「為都,治邑也;邑有先君之廟曰都。」 為王誦之:朱注:「為,去聲。為王誦其語,欲以風曉王也。」 大意:孟子有一天到了齊國的下邑平陸,各那裏的邑宰說:「你屬下持戟的衛士,若是有一天有三次失班,不守崗位,那你是否開除他呢?」 邑宰說:「不必等到三次,就開除他了。」 孟子說:「地方官失職,不守責任,也同衛士伍不守崗位是一樣的;那麼你治理平陸,失伍也很多了。在兵凶饑荒的年歲,你的百姓,老弱的餓死後,丟棄屍首在水溝坑谷裏, 強壯的逃散到四方去餬口的,已有好幾千人了。」 邑宰說:「這是齊王的大政,由於不肯發糧賑災所致,不是我距心能夠擅自為力的!」 孟子曰:「那麼我得請問你,比方現在有個接受別人的牛羊而去替他牧養的人,就必定要找尋牧地和草料。假使找不到牧地和草料,就把牛羊送回給那個人呢? 還是站在那兒眼睜睜地看著牛羊餓死呢!」 邑宰說:「這樣說來,就是我的罪過了!」 過了幾天,孟子見齊王說:「王屬下治理都邑的官,我認識五個人,但能夠知道他自己罪過的,卻只有平陸縣宰距心一個人。」於是孟子便把前日和孔距心所說的話, 為齊王重述一番。 齊王說:「這個倒是我的罪過啊!」 說明: 此可說明一個國家的官員若是無守法,而上位者又無考核,則此國家積弱不振,受苦的還是百姓,孟子能一針見血的告訴國君,齊王還能接受認錯,故齊後來能變強國。 目前台灣之國家、公司、社團、各組織的幹部,也有許多不守班失職的人員,而沒受糾正,所以年年衰退於無形。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去親近一個能夠給你正面能量的人

不要找一個沒有激情、沒有好奇心的人過日子, 他們只會和你窩在家裡唉聲嘆氣抱怨生活真沒勁,只會打開電視,翻來覆去地快轉頻道,好像除了看電視再也想不出其它的娛樂消遣。 人生就是在沒完沒了的工作和一樣沒完沒了的電視節目中度過的。 不要找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過日子,他們一直在盤算著可能的不幸和焦慮未來的災難。他們一直在想該怎麼辦,一直擔心禍事即將降臨。他們命名自己為救火隊員,每天撲向那些或有或無、或虛或實的災情,不停算計、緊張和憂愁。 不要找一個無知的人過日子,他們沒有樹立起完整的人生觀,或者對事情價值的判斷缺乏基準線。他們常會做出匪夷所思的決定,不能獨立思考或者過於固執己見。他們優柔寡斷或專橫無禮,他們扭捏作態或者刻板無情。不是因為別的,正是因為無知。 不要找一個容易放棄的人過日子。他們得過且過永久性地安於現狀。他們沒有信仰,也沒有夢想。他們遇到挫折的第一反應和最終反應都是逃避,為了抵擋失敗或者因為怕麻煩,他們可以放棄一整個世界。 如果你本身就不是一個擁有足夠正面能量的人,那麼就請你一定要愛一個擁有正面能量的人。在這道數學題裡,負負並不能得正,另一個同樣具有負面能量的人會把你的人生拖垮,不同空間的畸形與病態會讓你過得一團糟。 擁有正面能量的人,對很多事情充滿好奇,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新鮮事物都想嘗試一下,會帶你去嘗試一家新的餐廳,帶你去看一場口碑不錯的電影,帶你去體驗新推出的娛樂節目,帶你去下一個陌生的城市旅行。你會發現世界很大,值得用罄一生去不斷嘗試。 擁有正面能量的人,會對生活樂觀對自己信任。他們知道生活本來就悲喜交加,所以已經學會坦然面對。當快樂來臨時,會盡情享受,當煩擾來襲時,就理性解決。他們相信人定勝天,確實無法獲勝時,就坦然接受。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有自知之明,不會自我貶損也不會自我膨脹,他們在該獨立的時候獨立,該求助的時候求助。樂觀和自信後面,深藏著對人生的豁達與包容 擁有正面能量的人,擁有智慧,他們分得清世界的黑白曲直,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跑偏也不會隨波逐流。他們不會扭曲事物的本質,不會誇大事情的不利面。他們知道世界運作的原理,明白人人都有陰晴陽缺。他們在你需要時給你最中肯的建議,有原則卻又求新求變,有主見卻又聽得進勸。 擁有正面能量的人,堅定自己的信念,擁有人生的目標,知道自己的所需並為之不斷努力。他們歡迎變化也製造進步。當困難來臨,他們不嫌麻煩或貪圖安逸,他們知道山丘後面會有道更美麗的風景。是的,去愛或親近一個擁有正面能量的人吧。他們會讓你覺得人生有意思,會讓你覺得世界色彩斑斕。他們會給你驚喜,同時也會帶給你感悟。他們讓你把路走直,戒斷所有扭曲的價值觀。 讓這樣具有正面能量的人導正你的靈魂和行為,潛移默化中,你會變得更加開朗和幸福。這一定,比任何財富更能長久的滋養你的心靈。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三章

陳臻問曰:「前日於齊,王餽兼金一百鎰而不受。於宋,餽七十鎰而受;於薛,餽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於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餽贐』,予何為不受?當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曰『聞戒,故為兵餽之。』予何為不受?若於齊,則未有處也。 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註: 陳臻:孟子弟子。 餽:贈送。 兼金:成色最好之金子。趙注:「兼金,好金也。其價值兼倍於常者。 一百鎰:謂二千兩。趙注:「鎰,二十兩也。」 宋:國名,今在河南商丘縣。後為齊、魏、楚三國所滅。 薛:國名,今山東滕縣東北薛城。 必居一於此:前是今非,今是前非,二者必居其一。 將有遠行:謂將去宋適梁也。 贐 :論衡引作「賮」,送行者贈賄之禮也。 戒心:趙注:「有戒備不虞之心也。」 辭曰:「聞戒,故為兵餽之。」趙注:「薛君曰:『聞有戒,此金可鬻以作兵備,故餽之』」 若於齊,則未有處也:處,名也。猶「師出無名」之名,如 今言「名義」。趙注:「我在齊時無事,於義未有所處也。」 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趙注:「義無所處而餽之,是以貨 財取我,欲使懷惠也。」案:貨,財貨,此為動詞, 為賄賂之意。 以貨取:謂用貨賂收買其心也。取,收買。 大意: 陳臻問孟子說:「前些時夫子在齊國,齊王餽送價值兩倍的純金一百鎰,不肯接受;後來在宋國,宋王餽金七十鎰,卻接受了;又在薛國,薛君送五十鎰,也接受了。 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對的,那現在的接受就不對了;如果現在接受是對的,那以前的不接受就是不對了。夫子在這兩件事中,必定有一年錯了。」 孟子說;「這兩件事都對的。當在宋國的時候,我將要遠行;對於遠行的人,禮貌上必定要餽送程儀的。宋君送我金錢的措辭說:『迢是送行的程儀。』我怎麼好不接受呢? 當在薛的時候,傳聞有人要傷害我,我有戒備意外的心事,薛君送我金錢的措辭說:『聽說夫子有戒備,所以送些防衛的兵備費用。』我又怎麼好不接受呢? 王於以前在齊國,並沒有甚麼名義;沒有名義而餽送我金子,這是拿金錢來收買我;那有君子可以被金錢所收買的呢?」 說明: 大家都知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孟子師孔子之教,怎會對錢財的拿捏會不合其義,孟子之學生陳臻無法了解取、捨之間的所在,故有此一問,而孟子利用機會施以教學。 現代之人,已有半世紀不學儒家學說,對於家庭之孝慈、弟恭兄友,社會的尊老敬賢,國家的忠、敬都置於度外。所以產生貪官,黑心商人,毒心老董,皆為教育的失敗。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現代小孩

一、 一位億萬富豪想讓他的兒子體驗什麼叫作「貧窮」,於是就把他送到鄉下的窮親戚家去親身體驗。他兒子在鄉下住了三天三夜。 在回家的路上,他父親在車裡問他:「你覺得怎麼樣?」 兒子回答:「很不錯」。 父親又問:「鄉下跟我們家有什麼區别嗎?」 兒子說,有許多不一樣: 1、我們家有一條狗;他們家有四條。 2、我們家院子裡有個游泳池,裡面是加工處理過的水;他們有個大池塘,水很清,裡面還游著各種各樣的魚。 3、我們的花園裡有電燈照明;他們的院子裡有星星和月亮照明。 4、我家的花園一直到圍牆邊;他們的院子一直延伸到天邊 5、我們買飯吃;他們做飯吃。 6、我們聽CD;他們聽小鳥、青蛙和其它動物的音樂會,當他們在田裡工作時,所有這些美妙的音樂都會伴随着他。 7、我們使用微波爐做飯;可是他們的木材炊飯比我們好吃的多。 8、我們家四周都是圍牆;他們家任何時候門都是開著,迎接朋友們的到來。 9、我們與行動電話,電腦和電視緊密相連;他們與生活緊密相連,藍天,碧水,綠草,樹蔭和家庭。 父親對兒子的觀點很吃驚,最後兒子總結說:「謝謝,爸爸!你讓我看到我們有多麼的貧窮!」 我們一天比一天更貧窮,因為我們已經感受不到上帝為我們創造的大自然。 我們每天想的都是擁有、擁有、擁有、更多的擁有,從來没有想過要付出、付出、再付出。 二、 有個美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就成就百年企業。 有個台灣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了。」所以,台灣的富二代,從小就被嬌慣壞了,爹還沒死,他們就開始大把花錢,整日無所事事。 等到他們接手了父輩產業,很快揮霍殆盡。所以,古語云:「富不過三代。」 下面看一個故事,就可以更好瞭解中西方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差異。 去年暑假,一個台灣朋友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的朋友瑪麗家,說要讓兒子見見世面,請瑪麗照顧一下,因此,瑪麗就開始了她對一個未成年男孩的「照顧」。 剛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就對他說了一番話:「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 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 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裡, 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但若沒時間的話,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 可以自己去玩。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著這位不許自己叫她阿姨,堅持要他直呼其名「瑪麗」的一番言語,心中肯定是有所觸動的。 因為在台北的家裡,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 最後,當瑪麗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他說:「聽明白了。」是啊,這個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經13歲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 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一個月之後,他回到了台北的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 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他的爸爸媽媽對瑪麗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台灣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輩子的也幫他們準備好, 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不是讓他們成為真正的人。寵愛,不是真愛! 希望年輕的台灣父母,學會為自己和家人活著,也為社會活著,而不是再像過去父母那樣,只為孩子活著。孩子有他們的自己的未來,靠自己尋找,靠自己創造 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再過幾年,台灣的孩子只配給美國的孩子打工,你信嗎?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二章之2

景子曰:「否,非此之謂也。禮曰:『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固將朝也,聞王命而遂不果,宜與夫禮若不相似然。」 曰:「豈謂是與?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 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君,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臿有為也。 故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於管仲,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霸。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湯之於伊尹,桓公之於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註: 無諾:禮記曲禮云:「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不俟駕:不等待車子駕好,即立刻上朝。朱注:「君命召,在官不俟屨,在外不俟車。」 屨:古麻鞋。音ㄐㄩˋ。 宜 :殆也。 豈謂是與:趙注:「我豈謂是君臣召呼之間乎?謂王不禮賢下士。」朱注:「孟子言:我之意非如景子之所言者。」二說義同。 慊 :音ㄑㄧㄝˋ,滿足。 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朱注:「夫此豈是不義?而曾子肯以為言,是或別有一種道理也。」 達尊:人所共尊也。達,通也。 齒 :年齡也。 慢 :輕悔也。 學焉而後臣之:朱注:「先從受學,師之也。後以臣,任之也。」 地醜德齊:醜,類也。齊,等也。趙注:「占今天下之人君,土地相類,道德齊等。」 相尚:相過也。尚,上也,過也。 所教:朱注:「謂聽從於己,可役使者也。」 所受教:朱注:「謂己之所從學者也。」 大意: 景子說:「不,我不是說這個。禮經上說:『父親有事召喚應立刻去,而不只是口頭上的筒應而已。國君有命召見,不能等到駕好車子才出門應命。』 你本來是想上朝的,得了王命令就中止不去了,這恐怕和那禮法好像不大一樣似的。」 孟子說:「我那裏說的這個呢?從前曾子說:『晉、楚國的財富,是別人無法趕得上的;但他們憑他們的財物富有,我憑我的仁道;他們憑他們的爵位尊貴,我憑我的義理; 我心裏為甚麼不滿足呢?』這話難道是不合乎義理,而曾子隨便說說的嗎? 這或許是另外一種道理啊。天下有三種受人共同尊重的東西:一是爵位,一是年齡,一是道德。在朝廷上最受尊重的是爵位,在鄉里中最尊重的是尊重的是年齡; 在輔助世道、教養人民上,就沒有東西比道德更受尊重了。那裏可以因為只有了一種爵位,就拿來輕慢那有年齡和道德兩種東西的人呢? 所以將要大有作為的國君,一定有自己不敢隨意召喚的臣子,有事想和他商量,就到他那裏去;那國君在尊敬賢德、喜歡道義方面,如果不這樣, 那不值得去和他一起做甚麼了。因此商湯對於伊尹,先向他學習,然後任命他為臣,所以不用親自操勞,就稱王於天下;齊桓公對於管仲,也是先向他學習,然後任命他為臣, 所以不用親自操勞,就稱霸於諸侯。現在天下各國,土地的大小相似,德教的高低齊平,沒有一個能超過其他的;這沒有別的緣故,都是因為喜歡任用他可以教令的人 做他的臣子,不喜歡任用他可以相從受教的人做臣子。商湯對於伊尹,桓公對於管仲,都不敢隨意召喚。像管仲這種人都還不能隨意召喚,又何況那不願意做管仲的人。」 說明:一個主管要用手下,一定要能明白他的才能與道德品性,二人相互理念相同,才可放手任用他,那這個主管就不用太操勞,事情一定能完滿成功。 譬如秦孝公(秦渠樑)任用衛鞅為左庶長。 衛鞅,姓公孫,名鞅,初仕於魏相國公庶家任家臣,為中庶子,後相國死了,魏王不以任用。 當時秦國受魏國欺凌,退於函谷關外,秦孝公即位發求才令,寵臣景監到魏國尋才,經魏白氏大商家之女白雪介紹衛鞅,帶回見秦孝公,兩人相談三天四夜,衛鞅說王道, 王無表示,再說霸道,王已心動,再談法治,王即接受。 為使以「法」建國,不分王公庶民一概平等,廢奴隸,重測土地,老人獵耕,青年從軍,以功受爵,國師甘龍罷朝反對。 為取信於民「徙木立信」,太子秦駟犯法,刑其二老師公子虔及公子賈,太子流放,老秦人私鬥,砍頭七百多人。 經十年,秦國強民富,改稱衛鞅為大良造,再五年,周天子派人賜祭神的肉給秦孝公,諸侯都派使來賀。 再一年打敗魏國,取回過去失地,建咸陽城。 秦王封於、商兩地十五都邑,稱號為商君,故後人稱商鞅。 現在台灣的主事者也喜歡用同性之學者,理論很強,執行力很差,任何計劃都受感情用事,無任可可圈可點的偉大成就,真是可嘆。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臉書分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一、 家庭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場所,而對於大多數只有一個孩子的東方父母來說,孩子的教育沒有經驗可言,要實現他們的夢,就是一場沒有綵排的演出。因此,當家長的要善於學習、及時總結, 掌握家庭教育的智慧。 二、 美國人赫伯特說過:「一位好父親,勝過一百個教師」,事實正是如此。 著名美籍華人趙小蘭在談到她為什麼能成功時說:「我身後有一位成功的男人,我的父親趙錫成。他有6個女兒,4個哈佛,一個哥倫比亞大學,還有一個瑪麗女子學院。」 趙錫成的說:「事業的成功,只成功了一半,把自己子女教育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很欣賞我父親的這句話,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理智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着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所以,我的理念是:孩子的事沒有小事,有些事會影響他的一生。孩子的成長機會只有一次,能伴隨孩子的成長,為他傾心付出的時間可能就那麼一段,機會失去了,再也找不回。 因此,我期待我們所有的家長成為孩子的知音,成為孩子親密的朋友。 三、 虎爸狼媽式的教育不利於孩子成長。 東方的家長,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即使有,也只是長輩們說的「棒打出孝子」及「不打不成才」。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 一本叫《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賣了幾百萬冊,正是父母們這種心理的反應。過度關心,過度照顧會剝奪孩子成長的空間。 《揚子晚報》的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的不少大學生不知道怎麼安排生活。 你想,一個孩子從小到大不考慮任何事,不明白管理自己,怎麼會成長呢? 而走向另一個極端的過多限制、過多干涉也會阻礙孩子潛能的釋放。 我們常常居高臨下:「你是我生的,我讓你聽,你不聽,找揍!」 幾年前,在美國,有個華裔提出家長要做「虎爸狼媽」,我當時就不贊成,即使孩子上了好大學,那大學以後呢? 即使成功,也只能是個案。因為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 那些說法在誤導父母。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二章之1

孟子將朝王。 王使人來曰:「寡人如就見者也,有寒疾,不可風;朝,將視朝…..不識可使寡人得見乎?」 對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弔於東郭氏。 公孫丑曰:「昔日辭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弔?」 王使人問疾,醫來。 孟仲子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趨造於朝,我不識能至否乎?」 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內者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見王之敬子也,未見所以敬王也。」 曰:「惡,是何言也!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也』云爾。則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 註: 王:指齊宣王。 如:將也。 寒疾:畏寒之病,不可受風。 朝,將視朝:趙注:「儻可來朝,卻力疾臨視朝,因得見孟子也。」 識:知也。 不能造朝:造,到也。朱注:「孟子本將朝王,王不知而託疾以召孟子;故孟子亦以疾辭也。」 東郭子:齊大夫家也。 昔者:昨日也。 或者:疑辭。 愈 :與癒通,病好了。 孟仲子:趙注:「孟子之從昆弟,學於孟子者也。」 有采薪之憂:臣對君告病之謙辭也。禮記曲禮云:「君使臣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憂,病也。采薪之憂,謂疲於採樵所致之病。 要:音ㄧㄠ,遮而止之也。 景丑氏:齊大夫家也。景子即景丑。 惡:歎詞也。 云爾:肯定語氣詞。 大意:孟子將要朝見齊宣王。 恰巧齊王派人來說:「我本想來見夫子的,但因為得了怕冷的病,不能受風,所以來不成了。夫子如果願意來上朝,我將勉強抱病上朝…….,不知能讓寡人見夫子一面嗎?」 孟子回答說:「不幸得很,我也有病在身不到朝廷去。」 到了明日,孟子出門到齊大夫東郭家裏去弔喪,公孫丑勸他說:「昨天君王派人召見,用病推辭了;今天出去弔喪,恐怕不好吧?」 孟子說:「昨天有病,今天好了,為甚麼不可去弔喪?」 孟子走後,宣王派人來問候孟子的病,並且帶醫生來。 孟子的堂兄弟孟仲子對來人說:「昨天有王命召見,因為有一點小病,不能到朝廷裏去;今天病稍好些就趕緊上朝去了,我不知道他此刻已經到了沒有?」 於是暗地裏派了幾個人在路上攔住孟子說:「請千萬不要回家,趕緊到朝廷去一趟吧。」 孟子既不願上朝,也不能回家,沒法子,就到齊大夫景丑氏家去,晚上就住在那裏。 景子知道孟子的行徑,很不同意,就說:「在家內是父子的關係最親,在外面是君臣的關係最重,這都是人類最重大的倫理。父子相處,以親恩為主;君臣相處,以恭敬為主; 我只看見王恭敬夫子,卻沒有見過夫子用甚麼來表示恭敬的。」 孟子說:「唉!這是甚麼話啊!齊國人沒有一個肯拿仁義的道理和王談論的,難道誌為這仁義的道理不好嗎?只是他們心裏想『這種人那裏值得和他談論仁義』就是了。 這樣看來,那麼不恭敬王的,沒有比這些人更厲害的了。我則除非堯舜治理天下的道理,別的都不敢拿到王面前來陳說,所以齊國人沒有像我這樣恭敬王的啊。」 說明:孟子知道年青的齊宣王不喜歡王道,而喜歡強兵好戰,而孟子欲以堯舜之仁君道德規諫,不符合君王的意思,相談就不融洽,故避之於大夫之家,談論而由齊大夫轉述。 現代的國家、社團的主事者,也是把持權力心重,無法為百姓與團務設想,所以致此者皆由於「貪」字所害,故佛要眾生放棄貪、嗔、痴。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慈悲心如鑽石

聽長輩說過一則故事:古早以前,一個偏遠山區的村落裡,住著一位小有名氣的雕刻師傅;因為這師傅的雕刻技巧不錯,所以附近一村莊的寺廟,就邀請他去雕刻一尊「菩薩的像」。 可是,要到達那村莊,必須越過山頭與森林;偏偏這座山傳說「鬧鬼」,有些想越過山的人,若夜晚仍滯留在山區,就會被一極為恐怖的女鬼殺死。因此,許多親人、朋友就力勸雕刻師傅, 等隔日天亮時再啟程,免得遇到不測。 不過,雕刻師傅深怕太晚動身會誤了和別人約定的時辰,即感謝大家的好意仍隻身赴約。 走啊走,天色逐漸暗淡,月亮、星星也都出來了,這位雕刻師傅突然隱約發現,咦?前面怎麼有一女子坐在路旁,草鞋也磨破了,似乎十分疲倦、狼狽。 雕刻師傅於是探詢這女子,是否需要幫忙?當師傅得知該女子也是要翻越山頭到鄰村去,就自告奮勇地揹她一程。 月夜中,師傅揹著她,走得汗流浹背後,停下休息。此時,女子問師傅:「難道你不怕傳說中的女鬼嗎?為什麼不自己快點趕路,還要為了我而耽擱時辰?」 「我是想趕路呀!」師傅回答:「可是如果我把妳一個人留在山區,萬一妳碰到危險怎麼辦?我揹妳走,雖然累,但至少有個照應、可以互相幫忙啊!」 在明亮的月色中,這師傅看到身旁有塊大木頭,就拿出隨身攜帶的鑿刀工具,看著這女子,一斧一刀地雕刻出「一尊人像」來。 「師傅啊,你在雕什麼啊?」女子問。 「我在雕刻菩薩的像啊!」師傅心情愉悅地說:「我覺得妳的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薩,所以就按照妳的容貌來雕刻一尊菩薩!」 坐在一旁的女子聽到這話,即哭得淚如雨下,因為她就是傳說中的「恐怖女鬼」。 多年前,她隻身帶著女兒翻越山頭時,遇上一群強盜,但她無力抵抗,除了被姦污外,女兒也被殺害;悲痛的她,縱身跳下山谷,化為「厲鬼」,專在夜間取過路人性命。 可是,這「滿心仇恨」的女子,萬萬也沒想到,竟會有人說她「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薩。」 剎那間,這女子突然化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谷裡。 隔天,師傅到達鄰村後,大家都很驚訝他竟能在半夜中,活著越過山頭。而從那天後,再也沒有夜行旅人,遇見傳說中的「女厲鬼」了。 我喜歡一句有點像廣告詞的話:「握緊拳頭時,好像抓住了許多東西,其實連空氣都沒抓到!張開雙臂時,好像雙手空空,但全世界就都在你手心!」 是的,當我們「推開心窗」,陽光與清新的空氣就會流淌進來,屋子裡,就會豁然開朗。 「接納別人、待人如己」,就像是張開雙臂,你我之間的人際關係,必能溫暖且祥和,全世界也就都在我們手心啊! 西班牙有句諺語:「山不需要依靠山;但是,人需要依靠人。」 是的,人都需要朋友,若能「關懷他人」,就能夠「贏得友誼」。 因此,讓我們學習減少「防衛性的溝通」,多採取「支持性的溝通」;也問問自己:「最近有沒有關心過什麼人?是不是該主動表示關懷?」 有顆善良的心,能震動三界,這麼一來,當我們走夜路時,就不怕鬼魅了!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一章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願, 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布不戰,戰必勝矣。」 註: 天時:天象時令,指風雨晦明,陰陽寒暖而言。 地利:地勢利便,指山川城郭,險要可守而言。 人和:人事和順,指民心歸向,上下杷親而言。趙注:「得民心之所和樂也。」 七里之郭:郭,外城。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朱注:「環,圍也。言四面攻圍,曠日持久,必有值天時之善者。」 池 :護城河。 兵革:兵,兵器。革,甲胄。 委 :捨棄。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趙注:「域民,限止人民。不以封疆之界禁之,使民懷德也。」 固國不以山谿之險:趙注:「不依險阻之固,恃仁惠也。」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趙注:「不憑兵革之威,仗道德也。」 得道:謂得仁政之道。 君子布不戰,戰必勝矣:朱注:「言不戰則已,戰則必勝。」 大意: 孟子說:「用兵制勝的道理,僅靠占候星象,得到天時;不如據有險要,得到地利;得到地利,又不如民心歸向,得丁人和。譬如三里見方的內城,七里見方的外城,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 這圍著攻打它,曠日持久,必定得到天時的便利了,然而仍舊不能取勝,這就是天時不如地利啊!城牆不是不高,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鎧甲不是不堅利,糧食不是不充足, 但人民卻是捨棄逃去,不肯死守,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啊! 所以說:限制人民,不靠封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靠山河的險阻;威服天下,不靠兵甲的堅利。只要得著仁政愛民之道的,便多幫助;不能行仁政愛民之道的,便少幫助; 少幫助到了極點,連親戚也要叛離他;多幫助到了極點,連天下人都來歸順他。以天下人所歸順的,去攻打那連親戚所離叛的,自然沒有敵手,所以有道德的國君不戰則已, 如果要戰,就必定勝利了。」 說明: 孟子是在戰國時代,諸侯國多,為國土、糧食常發生戰爭,故孟子教公孫丑要用最基本的方法,仁政愛民:天時隱微不可靠,地利險峻,城牆堅固也是靠不住,若能得民心之愛戴, 百姓連性命都可為你去拼,那時就是君民一體,何愁蹲而不勝? 現在是民主時代,總統、市長、縣長、民代都是用選舉出來,他若心存選民的疾苦困難,時時關懷,提出政策於民有利,更能國強民富,與人民同理心,若要選舉時,百姓還怕你不出來選呢? 那要用競選活動,出錢買票,掃街拜票?若由此能當選者,當然貪污自利,百姓又受苦四年。 故台灣現況紊亂不堪,半數國民多處於痛苦中,天天呼天喊地,於事無補,只有在選舉時選出賢能之人,來替我們掌舵,讓我們國家成為一家人,而無爭無鬧,能國強民富。世界各國之富人 都會爭先恐後移民到我國來。譬如加拿大,外國移入人口將超本地人,現在已經禁止中國大陸人民移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