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阿含經-549

 

於是,世尊說偈頌而說:

殺生不與取 邪淫犯他妻 所言不真實 慧者不稱譽

(行殺生、不與而取〔偷盜〕,以及那邪淫,也就是侵犯他人的妻女,

和所言的都不真實〔妄言〕的話,則有智慧的人,並不會稱譽他。)

「居士子!人們由於行四事之故,便會多得罪報。那四事呢?

所謂行欲、行恚、行怖、行癡是。」

於是,世尊乃說此偈頌而說:

欲恚怖及癡 行惡非法行 彼心滅名稱 如月向盡沒

(行貪欲、瞋恚、恐怖,以及愚癡等,而行這些惡非法之行的話,

他就必定會消滅其名稱。有如月亮向於盡,而隱沒那樣。)

「居士子!人們由於行四事之故,便能得多福德。那四事呢?

所謂不行貪欲,不行瞋恚,不行恐怖,不行愚癡是。」

 

於是世尊,說此偈頌而說:

斷欲無恚怖 無癡行法行 彼名稱普聞 如月漸盛滿

(斷除貪欲,沒有瞋恚,沒有恐怖,沒有愚癡,而行正法之行的話,

他的名稱就會普聞,有如月亮之漸漸盛滿那樣。)

 

居士子!追求財物時,須應當知!有六種的非道(不是求財物之道,

而是毀滅財物的原因)。那六種呢?第一叫做以種種戲而求財物者(博戲),

就是非道,第二叫做非時而行求財物者,為非道,第三叫做飲酒放逸而求

財物者,為之非道,第四叫做親近惡知識,而求財物者,為之非道,

第五叫做常喜妓樂,而求財物者,為之非道,第六叫做以懶惰,而求財物者,

為之非道。

居士子!如果有人,作種種之戲(博戲)的話,當知!會有六種的災患。

那六種呢?第一為如負(輸人)則生怨,第二為失去則會生恥,第三為

如負時,則睡眠會不安,第四為會使怨家懷喜,第五為使宗親會懷憂,

第六為在眾人當中所說的,他人都不信用。居士子!人們如果博戲的話,

就不想經營作事,作事而不營運的話,則功業就會不成就,而未得財物的

就不能得,本有財物的便轉而會消耗。

居士子!人們如果非時而行的話(不按時去努力,得否都隨便),當知會有

六種災患。那六種呢?第一為不會自護,第二為不會守護財物,第三為不

保護妻子,第四會為人所疑,第五會多生苦患,第六會被人所謗。居士子!

人們如果非時而行求財物的話,就是不會經營作事,作事而不經營的話,

則功業會不成功,未得的財物,就不能得,本有的財物,便會轉而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們飲酒而放逸的話,當知會有六種災患。第一就是現有的財物

會失棄,第二則會多有疾患(生病),第三就是會增諸鬥諍,第四就是會隱藏

髮露(不敢面對現實而坦白其行),第五就是不稱不護(惡名臭布),

第六就是會滅慧而生癡。居士子!人們如果飲酒放逸的話,就不經營作事,

作事不經營的話,則功業會不成就,未得的財物,則不能得,本有的財物,

便會轉而會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們親近惡知識的話,當知會有六種的災患。那六種呢?

第一就是等於親近於賊徒,第二就是會親近於欺誑,第三就是會親近於狂醉,

第四就是會親近於放恣,第五就是會逐於嬉戲,第六就是會以此惡知識為親友,

會以此惡知識為其伴侶。居士子!如果人們親近惡知識的話,就會不經營作事,

作事不經營的話,則功業會不成就,未得的財物,則不能得,本有的財物,

便會輾轉而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們喜於伎樂的話,當知會有六種災患。那六種呢?

第一就是會喜於聞歌(耽樂於聲歌,以下同),第二就是喜見跳舞,

第三就是會喜往作樂,第四就是喜見弄鈴,第五就是喜拍兩手,

第六就是喜樂於大眾會。

居士子!如果人們喜伎樂的話,就不會經營作事,作事不經營的話,

則功業會不成就,未得的財物,則不能得,本有的財物,便會輾轉而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們有懶惰的話,當知會有六種的災患。那六種呢?

第一就是大早不會去作業,第二就是大晚就不會去作業,第三就是大寒時不

肯去作業,第四就是大熱時不肯去作業,第五就是大飽時不會去作業,

 

第六就是大饑時不會去作業。居士子!如果人們懶惰的話,就不會去經營作

事,作事不經營的話,則功業就不會成就,未得的財物,則不能得,本有

的財物,便會輾轉而消耗。」

2023年6月29日 星期四

2023=06-29 瑜珈軑教學

 

























阿含經-548

 

一三五、善生經第十九(第三念誦)

  大意:本經敘述善生遵其父遺言,而恭敬、供養、禮拜東西南北和上下六方。佛陀見之,為他而說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之四業,以及其原因,和欲、恚、怖、癡等四事.並指示六非道、六災患、四不親而似親、四種善親等法,最後教他在聖法與律當中,禮拜六方的意義。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王舍城,住在於饒蝦蟆林。

那時,有一位善生居士之子,在其父親臨終之時,由於有關於對於六方禮之事之故,曾遺敕其子,善教善訶而說:「善生!在我臨終之後,你應當叉手向六方禮拜,而說:東方如果有眾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於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於我的。像如是的,在於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如果有眾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於他們。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於我的。」

善生居士之子,聽父的教訓後,仰白其父說:「唯!當會如父尊之教敕。」

於是,善生居士之子,在其父命終之後,在於平旦沐浴其身,穿著新的蒭磨衣(亞麻衣),手裡執持新生的拘舍葉(吉祥草之葉),到了水邊,叉手而向六方禮拜而說:東方若有眾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於他們。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於我。像如是的,向於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都說:如果有眾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於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於我。

那個時候,世尊過了其夜,至於平旦,著衣持鉢,入王舍城去行乞食。世尊入王舍城乞食之時,遙見善生居士之子,在於平旦沐浴其身後,穿著新的蒭磨衣,手裡執持生的拘舍葉,往至於水邊,叉手向六方禮拜而說:東方如果有眾生的話,我都盡悉恭敬、供養、禮事於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於我。像如是的,向於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禮拜都說:如有眾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於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恭敬、供養、禮事於我。

世尊看見其事後,就到善生居士之子之處,問他而說:「居士子!你到底是受那一位沙門、梵志之教?教你要恭敬、供養、禮事,而在於平旦沐浴其身,穿著新的蒭磨衣,手裡執持生的拘舍之葉,往至於水邊,叉手而向於六方禮拜而說:東方如果有眾生的話,我都盡恭敬、供養、禮事於他們,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恭敬、供養、禮事於我。像如是的,向於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禮拜而說:如果有眾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他們。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恭敬、供養、禮事於我呢?」

善生居士之子回答說:「世尊!我並不是受其餘的沙門、梵志之教的。世尊!我的家父臨終之時,由於禮拜六方之事之故,遺敕於我。曾善教善訶而說:『善生!在我命終之後,你應當叉手而向六方禮拜而說:東方如果有眾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於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恭敬、供養、禮事於我。像如是的向於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都同樣的禮拜而說:如果有眾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於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於我。』

世尊!我乃受家父的遺教,叫我為了恭敬、供養、禮事之故,在於平旦之時沐浴其身,然後穿著新的蒭磨衣,手裡執持生的拘舍之葉,往至於水邊,叉手而向六方禮拜而說:東方如果有眾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於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於我。像如是的,向於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禮拜而說:如果有眾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於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於我。」

世尊聽後,告訴他說:「居士子!我也說有六方,並不說沒有。居士子!如果有人善分別六方,而離開四方的惡不善的業垢的話,他就在於現法當中,被人可敬可重,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往生於善處,會上生於天中。居士子!眾生有四種之業,為四種之穢。那四種呢?居士子!所謂殺生者,就是眾生的業種、穢種。不與取(偷盜)、邪淫、妄言者,就是眾生之業種、穢種。」

2023年6月28日 星期三

阿含經-547

 

這時,天王釋,用偈回答而說:

不更有餘尊 唯世尊境界 得最上差降 未曾有此處

(更沒有其餘之尊,唯有世尊的境界,始能得最上的差降〔離脫下層〕,

得未曾有的這地方。)

 

大仙我此坐 即於此天身 我更得增壽 如是自眼見

(大仙人!我坐在於這裡,即在於此天身的身上,我已能更得增長天壽了,

如是之事,乃以我自己的天眼而見到的。)

說此法之時,天王釋,即時遠塵離垢,諸法的法眼,由之而生出來。於是,天王釋乃見法而得法,而覺白淨之法,而斷疑度惑,更沒有其餘之尊,不再從於其他,已沒有猶豫,已住於果證,在於世尊之法,得無所畏,就從其座站起,稽首佛足,仰白世尊而說:「世尊!我現在自歸依佛,自歸依法,以及自歸依比丘眾,唯願世尊授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終身自歸依,乃至命盡。」

於是,天王釋稱歎五結樂子說:「善哉!善哉!五結你!乃大有益於我。為甚麼呢?因為由於你之故,佛陀乃能從禪定而寤起。由於你事先使世尊從禪定寤起之故,使我們在後能得拜見佛陀。五結!我從此歸天宮後,會以浮樓(樂神乾闥婆王)伎樂王女-賢月色,嫁給你,作為你的媳婦,以及賦與其父樂王的本國給你,拜與你(封你)作為伎樂王。」

於是,天王釋告訴三十三天說:「你們都來,如我們本願求為梵天,而住於梵天上,而再三的恭敬禮事的話,他們現在都盡為世尊恭敬禮事。為甚麼呢?因為世尊乃為梵天,梵天當會造化一切,為最尊,會生眾生之有,以及當有的彼所,可知的都盡知,可見的都盡見之故。」

於是,天王釋,以及三十三天,和五結樂子,如本來為了梵天,而願住於梵天上,而再三恭敬禮事的話,他們盡都為世尊而恭敬禮事,而稽首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是,天王釋,以及三十三天,和五結樂子,都再三為世尊恭敬禮事,而稽首佛足,然後遠佛身邊三匝,就在於那個地方忽然隱沒不現。

那時,梵天的色像巍巍,光輝煒燁,在於夜色將向於平旦之時,往詣佛所,稽首佛足,然後退住在一邊,即時用偈仰白世尊說:

為多饒益義 見利義曰天 賢住摩竭國 婆娑婆問事

(為了多所饒益與義,看見真正利義之事,而對天演說。賢〔指佛陀〕您住在於摩竭陀國,而婆娑婆〔天帝〕,乃向您請問學佛之事!)

大仙人說此法時,天王釋乃遠塵離垢,諸法的法眼,因之而生(得法眼-能了達觀透緣生差別之法之眼),以及八萬位的諸天,也遠塵離垢,也生透徹諸法的法眼。於是,世尊告訴梵天說:「如是!如是!如梵天你所說的:

為多饒益義 見利義曰天 賢住摩竭國 婆娑婆問事

(為了多所饒益與義,看見真正利義之事,而對天演說。賢〔指佛陀〕

您住在於摩竭陀國,而婆娑婆〔天帝〕,乃向您請問學佛之事!)

梵天!我說法之時,天王釋乃遠塵離垢,乃生諸法的法眼,以及八萬名的諸天們,也遠塵離垢,都生諸法的法眼。」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這時,天王釋,以及三十三天、五結樂子,並那位大梵天,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2023年6月27日 星期二

阿含經-546

 

這時,天王釋,乃說偈頌而說:

釋往釋往已 釋今作是說 遠離意所念 除疑諸猶豫

(帝釋我去追尋,帝釋我去追尋後,帝釋我現在作如是之說:

    應遠離意識之所念,而除滅我的疑惑等諸猶豫。)

 

久遠行於世 推求索如來 見沙門梵志 在遠離燕坐

(久遠以來,我乃行於世間,都在推尋而求索如來。在其過程中,

曾看見沙門、梵志們,都在遠離處而燕坐的人。)

 

謂是正盡覺 往奉敬禮事 云何得升進 如是我問彼

(我以為是正盡諸漏的覺者,就往詣去奉敬禮事他們。我開口說:

怎樣才能得升進?像如是的我曾經請問他們。)

問已不能知 聖道及道跡 世尊今為我 若意有所疑

(雖然問他們,然而他們都不能了知聖道,以及聖道的道跡。

世尊現在為我說:如果意識有所疑惑。)

所念及所思 其意之所行 知心隱及現 明者為我說

(有所念,以及所思,如果其意有所行的話,就會知心之隱,及心之顯現,

明者〔有正眼的覺者〕為我闡說。

 

尊佛尊為師 尊無著牟尼 尊斷諸結使 自度度眾生

(我尊佛尊為師,尊,乃為無著,乃為牟尼〔寂靜〕,尊,乃為斷諸結使,

乃為自度彼岸,而度眾生到於彼岸。)

覺者第一覺 御者最上御 息者尊妙息 大仙自度度

(乃為覺者中的第一覺者,乃為調御丈夫當中的最上的調御丈夫,乃為

息者〔息滅一切煩惱苦痛〕當中,最為尊妙的息者,大仙您!

乃能自度而能度他人。) 

故我禮大雄 稽首人最上 斷絕諸愛刺 我禮日之親

(因此之故,我乃禮拜大雄〔佛陀〕您,我乃稽首人中的最上者。

是斷絕諸貪愛之刺的人。因此,我乃禮拜日種之親〔佛為目種的後裔〕。)

 

於是,世尊問他說:「拘翼!汝是否能憶起在往昔之時,得到如是之離,

得到如是之歡喜,謂在於我處,而得法喜過嗎?」

這時,天王釋回答說:「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道此事。大仙人!往昔之時,天及阿修羅,共起戰鬥。大仙人!天和阿修羅,共起戰鬥之時,我曾經作如是之念:使天能得勝,而能攻破阿修羅。諸天之食,以及阿修羅之食,都盡使為三十三天之食。大仙人!天及阿修羅共起戰鬥之時,天便得勝,而攻破阿修羅,諸天之食,及阿修羅之令,都盡使為三十三天之食。大仙人!那時,我乃有離有喜,而夾雜有刀杖、結怨、鬥諍、憎嫉。而不得神通,不得覺道,不得涅槃。大仙人!今天我所得之離,與所得之喜,都不夾雜刀杖、結怨、鬥諍、憎嫉,而得神通、而得覺道,也得涅槃。」

世尊問他說:「拘翼!你是怎樣的得離、得喜,謂在於我之處得到法喜呢?」

這時,天王釋回答說:「大仙人!我作如是之念:我在這裡命終後,轉生在於人間。那個地方如果有族姓,乃極為大富樂,資財為無量,有畜牧、產業,乃不可稱計之多,封戶、食邑,種種都具足。所謂剎帝利長者之族、梵志長者之族、居士長者之族,以及其餘之豪族,都極大的富樂,資財都無量,畜牧、產業,都不能稱計得出之多,封戶、食邑,種種都具足。轉生在如是的豪族家庭後,成就諸根,對於如來所說之法與律,都能得正信,得正信後,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於至信而舍家,而為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出家學道。而修學智慧,修學智慧後,如果得證智慧的話,便得究竟智,而得究竟邊際(解脫一切苦惱)。如果修學智慧,而修學智慧後,能得智慧,然而不能得究竟智的話,假若有諸天,為有大福佑,色像巍巍(崇高端嚴),光耀煒燁(光明昌盛),極為有威力,而安隱快樂,而長住於宮殿,生於最上的話,我就往生於那個地方。」

於是,天王釋說偈而說:

捨離於天身 來下生人間 不愚癡入胎 隨我意所樂

(我如捨離天身後,來下生在於人間時,不願再投生入胎於愚癡之家,

願隨我之意之所喜樂的。)

得身具足已 逮質直正道 行具足梵行 常樂於乞食

(能得身上的諸根具足後,逮達於質直正道,而具足梵行,

而常樂於乞食的生活。) 

我修學智慧,修學智慧後,如得智慧的話,便得究竟智,便得究竟邊際。我修學智慧,修學智慧後,如得智慧,然而不得究竟智的話,當願作最上的妙天,諸天聞其名,所謂色究竟天,願往生於其中。大仙人!我願當得阿那含(不還,三果阿羅漢)。大仙人!我現在已定得須陀洹(預流,初果阿羅漢)。」

世尊問他而說:「拘翼!你是以甚麼因,而得此極好、極高、極廣,而差降(離脫下層),而自稱說已得須陀洹呢?」

 

2023年6月26日 星期一

阿含經545

 

天王釋又問說:「大仙人!一切的沙門、梵志,都能得至於究竟,都能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完畢嗎?」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不一定一切的沙門、梵志,都得至於究竟。都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已完畢。」

這時,天王釋又問說:「大仙人!為甚麼緣故,不一定一切沙門、梵志都得至於究竟,得至於究竟白淨,得至於究竟梵行,得至於究竟梵行已完畢呢?」

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如果有沙門、梵志,對於無上之愛之盡,而不正於善於心之解脫的話,他就不能至於究竟,不能究竟白淨,不能究竟梵行,不是究竟梵行都完畢。拘翼!如果有沙門、梵志,對於無上之愛之盡,而正於善於心的解脫的話,他就是至於究竟,就是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都已完畢的了。」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果有沙門、梵志,對於無上之愛之盡,而不正於善於心的解脫的話,他就不至於究竟,不是究竟白淨,不是究竟梵行,不是究竟梵行都已完畢。大仙人!假若有沙門、梵志,對於無上之愛之盡,而正於善於心的解脫的話,他就是至於究竟,就是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都已完畢。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之法,我都悉皆知道,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由於聽佛所說之故。」

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善受善持,而白佛說:「大仙人!我在於長夜(久來),都有疑惑之刺,世尊今天已將它拔出來了。為甚麼呢?因為所謂如來、無所著(應供)、等正覺之故。」(有了佛的神力,方能拔除其疑惑之刺)。

世尊問他而說:「拘翼!你是否記憶起往昔之時,曾經問過其餘的沙門、梵志,有關於如此之事嗎?」

這時,天王釋回答說:「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道。大仙人!三十三天曾經集在於法堂(天帝說法之堂),都各懷愁戚,數數(屢屢)感歎而說:『我們如果能值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的話,我們必當往詣去拜見。』大仙人!然而我們都不能值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因此之故,便行具足五欲的功德(五根對於五境之欲念的功能)。大仙人!我們由於放逸,而行放逸後,有一位大威德天子在於極妙之處,即便命終。大仙人!我看見大威德天子在於極妙之處,即便命終之時,我便生起極為厭惡,身上之毛都倒竪起來,而想:『不可使我在於此處,快速的命終。』

大仙人!我因此而厭惡,因此而憂戚之故,如看見其餘的沙門、梵志,在於那些無事處的山林樹下,或樂居於高岩,寂無音聲之處,而遠離,而無惡,沒有人民之處,而隨順燕坐。知他為樂於遠離,燕坐安隱,快樂而遊行等事,我看見他之後,便以為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因此就去拜見他。那人卻不認識我,而問我說:『你到底是誰呢?』我於那時回答他而說:『大仙人!我是天王釋。大仙人!我是天王釋。』

他又問我而說:『我曾經見過釋,也見過釋的種姓。到底是甚麼緣故,名為釋呢?由於甚麼緣故,而為釋種姓呢?』我便回答他而說:『大仙人!如果有人來問我甚麼事的話,我便會隨著我的所能,隨著其力而回答他,因此之故,我名為釋。』他就作如是之說:『我們如果隨著其事來問釋你的話,釋你也隨著其事來回答我吧。』他就問我其事,我乃不問他,他乃歸命於我,我乃不歸命他。大仙人!從那些沙門、梵志,竟不能得到威儀法教,何況又能得像如是之間呢?」

 

2023年6月25日 星期日

阿含經-544

 

天王釋又問說:「大仙人!一位比丘,趣向於滅戲道跡時,其生命存於一時之項的話,又應斷除幾種法,行幾種法呢?」

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一位比丘,趣向於滅戲道跡時,其生命存於一時之頃的話,又應斷除三種法,而行三種法。那三種呢?第一為喜,第二為憂,第三為舍。拘翼!所謂喜樂,我說有二種,一為可行,二為不可行。如果此喜樂為不可行的話,我就應即斷滅它,假若喜樂為可行的話,我就為它而知道時宜,而有念有智,因為成就它之故。第二法之憂惱,也是同樣的道理。拘翼!第三法之舍(沒有執著),我說也有二種,一為可行,二為不可行。如果此舍,為不可行的話,我即把它斷滅,假若舍法,為可行的話,我就會為之而知道時宜,而有念有智,因為成就它之故。」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一位比丘,趣向於滅戲道跡,其生命存於一時之頃的話,就應斷滅三種法,而行三種法。那三種法呢?第一為喜樂,第二為憂惱,第三為不喜不憂之舍。大仙人說所謂喜樂,有二種法,一為可行,二為不可行。如果喜樂會增長惡不善之法,而會減損善法的話,大仙人說應即把它斷滅。假若喜樂會減損惡不善之法,而會增長善法的話,大仙人說為它而知道時宜,而有念有智,因為成就它之故。第二法之憂惱之法,也是同樣的道理。大仙人說第三之舍之法,也有二種,一為可行,第二為不可行。如果此舍法,會增長惡不善之法,會減損善法的話,大仙人說即應把它斷滅,假若此舍法,能減損惡不善之法,能增長善法的話,大仙人說為它而知道時宜,而有念有智,因為成就此法之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之法,我都悉於知道,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由於聽佛所說之故。」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天王釋又問說:「大仙人!一切的沙門、梵志,是否同為一說,同為一欲,同為一愛,同為一樂,同為一意嗎?」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一切的沙門、梵志,都不同於一說,不同於一欲,不同於一愛,不同於一樂,不同於一意的。」

這時,天王釋又問說:「大仙人!一切的沙門、梵志,為甚麼緣故,不同一說,不同一欲,不同一愛,不同一樂,不同於一意呢?」

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在此世界裡,有若干種之界,有無量之界,他們都隨著其所知之界,即在於其所知之界而隨其力,隨其方便,一向都說此為真諦,其餘的都是虛妄。拘翼!因此之故,一切沙門、梵志,都不同於一說,不同於一欲,不同於一愛,不同於一樂,不同於一意的。」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此世間有若干種的境界,有無量的境界,他們都隨著其所知的境界,即在於那種境界裡,隨著其力,隨著其方便,一向都說此為真諦(說他所知的才是真理),其餘的都是虛妄(除了他之說之外,均為沒有事實之事)。大仙人!因於此之故,一切的沙門、梵志,都並沒有同一之說,也沒有同一之欲,沒有同一之愛,沒有同一之樂,沒有同一之意耳。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之法,我都悉皆知道,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由於聽佛所說之故。」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而歡喜奉行。

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阿含經-543

 

天王釋又問說:「大仙人!一位比丘,欲趣向於滅戲道跡的話,應該要斷除幾種法?行幾種法呢?」

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一位比丘,欲趣向於滅戲道跡的話,就應斷除三種法,而修行三種法。那三種呢?第一叫做念,第二叫做言,第三叫做求。拘翼!所謂念,我說有二種,為可行與不可行。如果所起的念,為不可行的念的話,我就應該把它斷滅。如果所起之念,為可行的話,我就為他而知道時宜,而有念有智,因為要成就其念之故。第二之言,也是同樣之理。拘翼!第三之求,我說也有二種,為可行與不可行是。如果欲求,為不可行的話,我就要斷滅它,假如欲求為可行的話,我就為它而知道時宜,為有念而有智,為成就此欲求之故。」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一位比丘欲趣向於滅戲道跡時,應該要斷滅三法,而修行三法。那三法呢?第一為念,第二為言,第三為求。大仙人說念有二種,有可行的念,有不可行的念。如果此念,會增長惡不善之法,而減損善法的話,大仙人說便應把它滅斷,如果其念,會減損惡不善之法,而會增長善法的話,大仙人說為它而知道時宜,而有念有智,為成就其念之故。第二之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大仙人說第三之求,也同樣的有二種,為可行,和不可行是。如果此欲求,乃會增長惡不善之法,會減損善法的話,大仙人說便應斷滅它。如果此欲求,會減損惡不善之法,會增長善法的話,大仙人說應為彼而知時宜,而有念有智,為成就其欲求之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之法,我都均悉知道,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由於聽佛所說之故。」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天王釋又問而說:「大仙人!一位比丘,欲趣向於滅戲道跡時,有幾種法,護持從解脫(別解脫,戒本),應行幾種法呢?」

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一位比丘,趣向於滅戲道跡時,有六種法,護持從解脫,應行六種法。那六種法呢?所謂眼根視色境,耳根聞聲境,鼻根嗅香境,舌根嘗味境,身根覺觸境,意根知法境是。拘翼!眼根視色境,我說有二種,一為可行,二為不可行。如果眼根視看色境之時,那是不可行的話,我就會把它斷滅,如果眼根看視色境時,那是可行的話,我就會因為它,而知道時宜,而有念有智,因為成就它之故。像如是的,耳根聽聲境,鼻根嗅香境,舌根嘗味境,身根覺觸境,意根知法境等法,我說,也有二種,一為可行,二為不可行。如果意根知法境時,為不可行的話,我就會斷滅它,假若意根知法境時,是可行的話,我就為它,而知道時宜,而有念有智,因為成就它之故。」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一位比丘,欲趣向於滅戲道跡的話,有六種之法,護持從解脫(戒本)時,應行六種法。那六種法呢?眼根看視色境,耳根聽聞聲境,鼻根嗅香臭之境,舌根嘗噉味境,身根覺觸觸境,意根識知法境是。大仙人說眼視色時,有二種法,一為可行,二為不可行。如果眼視色時,會增長惡不善之法,而會減損善法的話,大仙人說應把它斷滅,如果眼視色時,會減損惡不善法,而會增長善法的話,大仙人說為它而知道時宜,而有念有智,因為成就它之故。像如是的,耳根聞聲境,鼻根嗅香境,舌根嘗味境,身根覺觸境時,大仙人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大仙人也說意根知法境時,也有二種法,一為可行,二為不可行。如果意根知法境時,會增長惡不善之法,會減損善法的話,大仙人說應即把它斷滅,假若意根知法境時,會減損惡不善之法,會增長善法的話,大仙人說應為它而知時,而有念有智,因為成就它之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之法,我都悉皆知道,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由於聽佛所說之故。」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2023年6月23日 星期五

阿含經-542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愛與不愛(憎),乃因於欲,緣於欲,從於欲而生,由於有了欲之故,才會有了愛與不愛。如果沒有欲的話,就沒有愛與不愛。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之法,我都已了知了,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都是由於聽佛所說之故。」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天王釋又問說:「大仙人!欲,到底是由於甚麼因?甚麼緣?從何而生?由何而有的呢?又由於甚麼因由才會沒有欲呢?」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所謂欲,乃因於念(尋,於對境記憶不忘),緣於念,從於念而生,由於有了念之故,才會有了欲的。如果沒有念的話,就不會有欲。」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所謂欲,乃因於念,緣於念,從於念而生,由於有了念之故,才會有了欲。如果沒有念的話,就不會有欲。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之法,我都能了知,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都是由於聽佛所說之故。」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天王釋又問說:「大仙人!所謂念,到底是由於甚麼因?由於甚麼緣?從於甚麼而生?由於甚麼而有的呢?又由於甚麼因由,才會沒有念呢?」

世尊聽後,回答而說:「拘翼!所謂念,乃因於思(妄想思念,使心有所造作),緣於思,從於思而生,由於思之故,才會有了念的。如果沒有思的話,就不會有了念。由於念之故,而會有了欲,由於欲之故,而會有了愛與不愛(憎),由於愛與不愛之故,才會有了慳與嫉,由於有了慳與嫉之故,才會有了刀杖、鬥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等,心中會生起無量的惡不善之法,像如是的,這種純大苦陰之產生。如果沒有思的話,就不會有念,如果沒有念的話,就不會有了欲,如果沒有欲的話,就不會有愛與不愛,如果沒有愛與不愛的話,就不會有慳與嫉,如果沒有慳與嫉的話,就不會有刀杖、鬥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等,心中就不會生起無量的惡不善之法,像如是的,此純大苦陰就會滅。」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所謂念,就是因於思,緣於思,從思而生,由於思之故而會有的。如果沒有思的話,就不會有念。由於有了念之故,才會有了欲,由於欲之故,才會有了愛與不愛,由於愛與不愛之故,才會有了慳與嫉,由於有了慳與嫉之故,才會有了刀杖、鬥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等,心中才會生無量的惡不善之法,像如是的,此純大苦陰之產生。如果沒有思的話,就沒有念,如沒有念,就不會有欲,如果沒有欲的話,就不會有愛與不愛,如果沒有愛與不愛的話,就沒有慳與嫉,如果沒有慳與嫉的話,就不會有刀杖、鬥諍、憎嫉、諛諂、欺誑、妄言、兩舌,心中就不會生起無量的惡不善之法,像如是的,此純大苦陰就會消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之法,我都悉皆知道,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這都是由於聽佛所說之故。」

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天王釋又問說:「大仙人!甚麼叫做滅除戲妄的道跡?比丘要怎麼行,才能趣向於滅戲道跡呢?」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所謂滅戲道跡,就是八支聖道,所謂正見,……乃至正定之八是。拘翼!這叫做滅戲道跡。當比丘的,就應修行此道行,而趣向於滅戲道跡。」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滅戲道跡就是所謂八支聖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之八是。大仙人!這叫做滅戲道跡。當一位比丘的,應修行此道行,而趣向於滅戲道跡。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之法,我都均悉知道,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都是由於聽佛所說之故。」

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2023年6月22日 星期四

阿含經-541

 

那時,世尊便作如是之念:此鬼神長夜(久來)都不會有諛諂,也沒有

欺誑,無幻而質直。如果有事要問的話,都是盡為欲知其事之故,並不是

欲來觸嬈的,他之所問之事,也是同樣之理。我寧可演說甚深的阿毘曇

(無比法,勝法)。 

世尊覺知此事後,就為天王釋,說此偈頌說:

於現法樂故 亦為後世樂 拘翼自恣問 隨意之所樂

(在於現法當中安樂之故,也會為後世帶來其安樂。拘翼〔帝釋天〕

你可以自恣而問〔欲問則儘管開口來問〕,隨意之所喜樂的,都可以問。) 

彼彼之所問 盡當為決斷 世尊已見聽 日天求見義

(你如果有彼彼〔各種〕之所問,我盡當會為你決斷其疑。世尊我已

允許你了,日天〔釋帝天〕求見的真義,我都見到了。) 

在摩竭陀國 賢婆娑婆問

(在此摩竭陀國,賢者-婆娑婆〔帝釋天〕,儘管放心的問吧!) 

於是,天王釋白佛說:「世尊!諸天、人、阿修羅、犍遝惒(乾闥婆)、羅剎,以及其餘種種身份的眾生,各各(他們)到底有幾結呢?」(有好多的煩惱呢?)

世尊聽後,回答而說:「拘翼!諸天、人、阿修羅、犍遝惒、羅剎,以及其餘種種身份的眾生,各各都有二結,所謂慳,以及嫉是。他們各各都作如是之念:使我為無杖、無結、無怨、無恚、無諍、無鬥、無苦,而能安樂遊行。他們雖然曾作如是之念,然而仍然如故的有杖、有結、有怨、有恚、有諍、有鬥、有苦,而不能安樂遊行。」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諸天、人、阿修羅、犍遝惒、羅剎,以及其餘種種身份的眾生,各各都有二結。他們都作如是之念:使我無杖(沒有刀杖之須)、無結、無怨、無恚、無諍、無鬥、無苦,而能安樂遊行。他們雖然作如是之念,然而仍然如故的有杖、有結、有怨、有恚、有諍、有鬥、有苦,而不得安樂遊行。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陀您所說之法,我都知道,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不決的了,都是聽佛所說之故。」(從來的疑問,都由於佛陀之解釋,而冰釋)。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帝釋天又問說:「大仙人!慳與嫉,乃由於甚麼因,甚麼緣?為從甚麼而生,由於甚麼而有的呢?又由於甚麼因由,才能沒有慳,沒有嫉呢?」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慳與嫉之二結,乃起因於愛、不愛(憎),緣於愛、不愛,從於愛、不愛而生,由於愛、不愛而有的。如果沒有愛與不愛的話,就不會有慳與嫉的了。」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慳與嫉的二結,都由於愛與不愛(憎),緣於愛與不愛,從於愛與不愛而生,由於愛與不愛而有的。如果沒有愛與不愛的話,就沒有慳與嫉的。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之法,我都了知,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因為聽佛所說之故,乃能如是。」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天王釋又問說:「大仙人!愛與不愛(憎),到底是由於甚麼因?由於甚麼緣?從於甚麼而生?由於甚麼而有的呢?又由於甚麼因由,而會為愛與不愛(憎)呢?」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愛與不愛(憎),乃因於欲(希求),緣於欲,從於欲而生的,由於有了欲之故,而有了愛與不愛的。如果沒有欲的話,就不會有愛與不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