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戒行與因果


一般人分二種人,一者無宗教信仰者,他隨業力而活,過去宿業也不能改變今世的生活,俗說隨命。另一種是有信仰者,他想改變業力,不受宿業操縱。此可分為三類的人:
一者不想墮三惡道,他就不犯大戒律,平淡隨自意生活,偶而看經念佛行小有施,參加宗教儀式,過去宿世的善、惡債主,都隨業還、討。
二者是想能不再出生為人,能生諸天享天福,他會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犯戒律,熱心行布施及宗教活動,勤讀經典並解經意,這類之人,身體常有不明病痛,因宿世惡緣債主怕他能量上昇而無法討債。所以有人說:不信宗教沒有事,一信宗教倒霉事連連。
三者是想了脫生死,不再六道輪迴,他會行大布施,解經行經,並為人演說,注意自己言行一致而守信,這類之人,小病纏身,大病來個三、四回,因宿世小惡債主不停的索討,大惡債主也要來討之,而上天也會來考驗之。若能處之泰然,也是無所謂之事。

由此修行人就要了解戒行與因果。你想如何就得其果。
儒家主張行人道達天道,其倡導守四維八德與五倫。

道教有八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得眠坐高廣華麗之床」、「不得塗脂抹粉」、「不得觀聽歌舞」與佛教八關齋戒同。

佛教戒律最齊全,但對在家眾而言,要注意五戒、十戒、八關齋戒。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戒:
第一戒,不殺生。簡說:不殺害一切有情生命。
第二戒,不偷盜。簡說:未經物主允許不取為己有。
第三戒,不非梵行(不淫)。簡說:不與人、非人等行淫
事。
第四戒,不妄語。簡說:不說虛妄之事,尤其是大妄語、未證言證。
第五戒,不飲酒。簡說:不沾染麻醉神智之物品,含毒品
第六戒,不著華鬘好香塗身。簡說:不可打扮華麗、不可在身上塗抹高級的香油、香水、精油等物。
第七戒,不歌舞觀聽。簡說:不可觀看聆聽唱歌、跳舞、戲劇等相類似的聲光視聽娛樂。
第八戒,不坐高廣大床上。簡說:坐臥起居不可使用寬大舒適的床、椅。
第九戒,不非時食。簡說:也稱為「過午不食」,即是過了中午之後不得吃飯、用食。
第十戒,不捉錢金銀寶物。簡說:不擁有、不追求、不藏匿金錢珍寶等財產。

天主教、基督教之十戒:
一、我是你的上帝     二、不可信仰別神
三、不可拜偶像       四、不可濫用上帝之名
五、守安息日         六、尊敬父母
七、不可殺人         八、不可姦淫
九、不可偷盜         十、不可作假見證
(第十,也可說不妄語)

由上可知各宗教都有戒律,而其中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
是共有的,稱為原罪或性罪,是隨因果律而行,累世隨業現行,無法抵贖。
而其他各戒稱為遮罪,或稱為過,可行大布施、福德而抵贖,就是今世所作善行迴向給宿世冤親債主,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為何性罪不能抵贖,可看《佛說興起行經》:
但精進修行,還是證了佛果位。
我等現代修行人也要精進,不要懼怕而懈怠修行,那彼岸真的很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