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第十篇萬章下第八、九章


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註:
一鄉之善士:朱注:「言己之善蓋於一鄉。」
友 :動詞,交友也。
尚 :同「上」,言進而上也。
頌 :同「誦」。
其世:謂其當世行事之迹。
大意:孟子對萬章說:「一鄉之中最有善行的人,才能結交一鄉裏面有善行的人;一國之中最有善行的人,才能結交一國裏有善行的人;全天下最有善行的人,才能結交天下所有的善人。如果以為結交天下的善人還不滿足,又再向上學習古時候的聖人賢人。但是只誦他的詩,讀他的書,而不知道他的為人可以嗎?還是不夠的,所以又要研究他在當世所行的事迹。這樣就是和古人交友了。」
說明:這點非常重要,佛陀釋迦牟尼所說大般涅槃經,非常清楚的告訴阿難,佛陀不在了,講經論,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僧團沒有老師,佛說以戒、苦為師;僧團中有行為不正的同修,要默擯之。
此章孟子說惟善人能與善人交友,就是感應道交。若是讀誦經書也要了解著作者的行事德行,若能與自己相同為善,故可以與古人同在。如現在拜神佛,就是要學習祂們在世的德行,能與其相同。
最怕就是讀到像阿修羅的三十八道品,有三十七道與佛相同,而一道品與現世金錢第一的觀念相符,喜好而效法者,就成魔的眷屬,現在雖是高高在上的大法師,將來還是墮無間地獄。

齊宣王問卿。孟子曰:「王何卿之問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貴戚之卿,有異姓之卿。」
王曰:「請問貴戚之卿。」
曰:「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王勃然變乎色。
曰:「王勿異也。王問臣,臣不敢不以正對。」王色定,然後請問異姓之卿。
曰:「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
註:
卿:官名,三代時天子諸侯皆置之,分上中下三級,位在大夫上。
何卿:謂何等之卿。
貴戚之卿:趙注:「謂內外親族也。」
異性之卿:趙注:「謂有德命為三卿也。」
大過:朱注:「謂足以亡其國者。」
易位:謂君之位,更立親戚之賢者
勃然:趙注:「王聞此言,慍怒而驚懼,故勃然變色。」案勃然,猶「艴然」。「艴」音勃。趙注:「慍怒色也。」
勿異:猶言勿怪也。
正對:謂以正義相告也。
色定:謂意解顏色定也。
大意:齊宣王向孟子問做國卿的道理。
孟子說:「王所問的是那一種卿相呢?」
宣王說:「卿相也有不同嗎?」
孟子說:「不同的,有與國君同姓而有親族關係的卿相,也有與國君不同姓而有賢德的卿相。」
王說:「請問與國君同姓而有親族關係的卿相,應該怎麼樣呢?」
孟子說:「國君假如有了重大的過失,就竭力諫勸,若是再三諫勸還不聽,那就該換君位,另立宗族裏的賢人。」
宣王聽了掉換君位的話,突然很生氣的變了臉色。
孟子說:「王請不要見怪,王既然問臣,臣不敢不拿正義奉答。」
宣王的臉色稍定,然後再問與國君不同姓而有賢德的卿相,又應該怎麼樣?
孟子說:「國君有了過失,也要諫勸,若是再三諫勸還不聽,那自己就該離去。」
說明:此章孟子說明聖賢處理政事之道,古代已無法實行。現代更難實行,總統是民選,無犯叛國大罪是不受法律約束;各級官員更不可能再三諫勸,各各自守飯碗重要,社會亂及百姓貧窮與其無關,只要能拖到退休就好。故有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無錯,且過就好。何必與自己飯碗過不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