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第十二篇告子章句下第七章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慶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在位,則有讓。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是故天子討而不伐,諸侯伐而不討。五霸者,摟諸侯以伐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為盛。葵丘之會諸侯,束牲、載書而不歃血。初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無忘賓旅。』四命曰:『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五命曰:『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于好。』今之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惡,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
註:
五霸:春秋時之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是也。
三王:三代之王者,夏禹、商湯、周文、武王。
適 :往也。
朝 :朝見。
述職:諸侯朝於天子,陳述其職守也。
省耕:省察百姓之耕種也。
省斂:省察百姓之收成也。
給 :足也。
辟 :同「闢」。
慶 :賞也。
掊克:聚斂也。謂深克剝削人民的人。
讓 :責也。
六師:謂天子之六軍,古以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
移之:朱注:「移之者,誅其人而變置之也。」
討而不伐:討者,出命以討其罪,上討下也。伐者,謂方伯連帥奉天子命,聲罪而伐諸侯也。
摟 :強牽也。
葵丘::春秋昤宋國地名,在今河南省考城縣東三十里。
束牲:謂縛其牲而不殺之也。
載書:盟書也。
歃血:謂以血塗口旁以盟誓也。
樹子:朱注:「樹,立也。己立世子,不得擅易,初命三事,所以修身正家之要也。」
攆 :代也。
專殺:擅殺也。
曲防:曲為堤防,或壅之不使流入鄰國,或決之以鄰國為壑也。
遏糴:謂鄰國有災,不可閉糴使不得食也。
無有封而不告:謂不得專封國邑而不告天子也。
長君之惡:朱注:「君有過不能諫,又順之者,為長君之惡也。」
逢君之惡:謂迎合在上者之意旨。朱注:「君之過未萌,而先意導之者,為逢君之惡也。」
大意:孟子說:「春秋時的五霸,都是三代帝王的罪人:現在的各國諸侯,都是五霸的罪人:現在的大夫,又都是現在名國諸侯的罪人。天子每隔十二年到諸侯的國家去巡視,叫做巡狩;諸侯每年要朝見天子一次,陳述自己的職務,叫做述職。
春天要去察看百姓的耕種,有不足的就補助他們,秋天要去察看百姓的收成,有不足的就資助他們。
天子進入諸侯的國境,看到土地開闢,田野整治,能夠供養老人,尊重賢人,才幹出眾的人在做官,就給予獎賞,加封土地。
要是進到諸侯的國境,看到的是土地荒涼,遺棄老人,不用賢人,聚斂剝削的人在官做官,就要加以責罰。
諸侯一次不來朝見,就降低他的爵位;兩次不來朝見,就削減他的封地;三次不來朝見,就出動六軍去征討他,另立一個諸侯。
所以天子只是下令聲討有罪的諸侯而不親自攻伐,而諸侯則是奉命攻伐有罪的諸侯而不聲討。五霸這些人,是聯合各國諸侯,去攻伐別的諸侯,所以說:五霸是三皇的罪人啊!
五霸之中,以齊桓公為強勝,他在葵丘會合諸侯時,只是縛好牲畜,上載盟書,而不殺牲歃血。
第一條盟誓說:『誅殺不孝的人,不能私換已立的世子,不要把妾立做正妻。』
第二條盟誓說:『尊重賢人,培育英才,以顯揚有德行的人。』
第三條盟誓說:『尊敬老人,慈愛幼小,不要忘記款待外來的賓客。』
第四條盟誓說:『士的官爵不得世襲;一官一事,不得兼職;取用士人,要有真才;不准私自殺害大夫。』
第五條盟誓說:『不准築彎曲的埸防,有害鄰國;不得阻止糴賣米穀給鄰國救災;不得有所封賞而不稟告天子。』
又說:『凡是我們同訂條約的人,既經簽約,就要攜手和好。』

現在的各國諸侯,都違反這五條盟約,所以說:現今的諸侯,都是五霸的罪人啊!聽任國君的罪惡滋長,這罪還小;迎合引誘君的惡念,這罪可大了。
現在的大夫,都是逢迎引誘君的惡念的,所以說:現在的大夫,都是現在各國諸侯的罪人啊!」

說明:此章是孟子內心的主張,對齊桓公五條盟誓非常合符儒家思想,留到現代還是適用。齊桓公用管仲、鮑子牙等九霸諸侯,請周天子到聚結地,孔子認為不合禮。

晉文公重耳(西元前698628),逃出時,有狐偃、趙衰、魏仇、介子推等八人隨身保護,其間有介子推割肉給重耳食用(後產生火燒綿山、寒食節得來的故事),西元前六三六年由秦穆公護重耳回晉,成為晉文公。十二年三霸諸侯於周都,朝見周襄王。孔子稱讚晉文公。

秦穆公用百里奚為相,亦為五霸之一。

楚莊王(卒於西元前591),在位23年。有「一鳴驚人」、「莊王葬馬」、「絕纓之宴」留傳。

宋襄公(卒於西公前637),在位13年。以「仁義」為名,無武力之霸。在「泓水之戰」可利用楚軍渡水殺之而不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