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第十二篇告子章句下第四章


宋牼將之楚,孟子遇於石丘。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秦楚構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
曰:「軻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說之將何如?」
曰:「我將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則不可。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利也。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仁義也。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註:
宋牼:牼,音ㄎㄥ。趙注:「宋人,名牼。」
荀子非十二子篇楊注:「宋鉼(ㄐㄧㄢ),宋人;與孟子、尹文子、彭蒙、慎到等同時。」莊子天下篇:墨子真天下之好(兼愛說)也。宋鉼、尹文聞其風而悅之,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見侮不辱,救民之鬥,楚政寢兵,救世之戰,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取,強聒而不舍者也。」
以姓名時地事考之,宋牼與宋鉼同一人。
之 :往也。作動詞用。
石丘:亦作石邱。宋地。
秦、楚構兵:當在西元前三一一年,孟子年七十一。二國交戰。
說 :音ㄕㄨㄟ、,以言語喻人使從己也。
指 :同旨,意向也。
號 :用以號召之名也。
懷 :內心所思念也。
王 :音ㄨㄤ、,有天下也。
大意:宋牼將要到楚國去,孟子在石丘地方遇到他,就問他說:「先生將往那裏去呢?」
宋牼說:「我聽說秦楚兩國要交戰,我將去見楚王,勸說他停止;假如楚王不採納我勸說的話,那我將去見秦王,也勸說他停止。這兩個國王之中,總會有一個肯聽我的話吧!」
孟子說:「我也不必請問詳細的情形,只願聽聽你勸說的主旨。你勸說他們,預備怎麼樣呢?」
宋牼說:「我預備說明他們出兵交戰的害處,使他們知道於己不利而自動罷兵。」
孟子說:「當這干戈擾攘之秋,一般游說的人士,正要乘機挑動戰禍,殘殺生靈,而先生獨以罷兵息民為說,先生的志向確實是很偉大,但先生提出這利益的口號是不可以的。先生拿利益去勸說秦、楚兩國國王,秦、楚兩國國王喜歡利益,因此停止全面軍隊的出動;那麼這些軍隊的官兵,也是為了喜歡利益而樂於罷兵了。從此做人臣的,存著利心,去事奉他們的君上;做人子的,存著利心,去事奉他們的父母;做人弟的,存著利心,去事奉他們的兄長;這就是君臣、父子、兄弟之間,完全忘了仁義,大家都存著利心去相互交換,斷沒有敬長輩的誠意,這還成甚麼國家。像這樣還不亡國的,是從來沒有的事。
假使先生拿仁義去勸說秦、楚兩國國王,秦楚兩國喜歡仁義而罷兵,因此停止全國軍隊的出動,那麼這些軍隊的官兵是為了喜歡仁義而樂於罷兵了。
從此做人臣的,存著仁義的心,去事奉他們的君上;做人子的,存著仁義的心,去事奉他們的父母;做人弟的,存著仁義的心,去事奉他們的兄長;這就是君臣、父子、兄弟之間完全忘了利益,大家都存著仁義之心去相互交接,就必有敬長輩的誠意,真是化行俗美的國家;像這樣還不能夠統治天下的,是從來沒有的事。為甚麼一定要說到利呢?」
說明:中國自春秋時代開始,各地區之有力人士,都自己佔地稱王,就有八百餘諸侯國國,雖然有許多聖賢出,也是戰禍不斷。到了戰國時期(孟子時代)已被吞併成十幾個諸侯國,更出了許多專業人才,故有九流十家之名。儒家仁義之說,在當時是無法讓國王接受,但能普及民間,而傳到現代,也是天命。

現代的人,也是利益優先,享樂次之,仁義最後。為官拿回扣,賣東西有膺品,賣食物滲雜加防腐劑,賣油有地溝油,賣肉有組合肉,賣藥也有假藥,連賣豆干的也加工業染劑,真不勝枚舉。總之,老祖先留下的道德,所剩無幾,連修行人也入染缸了,如是如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