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第十一篇告子章句上第十六章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
註:
天爵人爵:趙注:「天爵以德,人爵以祿。」
朱注:「修其天爵,以為吾分之所當然者耳。人爵從之,蓋不待求之而自至也。」
樂 :喜好。
要 :求也。
終亦必亡而已矣:朱注:「修天爵以要人爵,其心固已惑矣。得人爵而棄天爵,則其惑又甚焉,終必並其所得之人爵而亡之也。」
大意:孟子說:「論起人的爵位,可分為兩種:有叫做『天爵』的,那是從天所得的尊貴;有叫做『人爵』的,那是從人所得的尊貴。
人能樂行仁義忠信的善道,而不感到厭倦,自然為群眾所尊貴,這就是『天爵』。
公卿大夫等官秩,任免權操在主管手裏,隨時可以予奪,這就是『人爵』。
古時候的人,充實自我之道德,去修他的天爵,人爵的官祿就自然會跟著得到。如今的人,修他的天爵,拿來求取人爵官祿,等到已經得著人爵,就捨棄他的天爵,不再修他自己的道德了,那真是糊塗到極點了。最後一定會連他所得到的人爵一併失掉才了事的。」

說明:依佛教之因果論,此生能行忠孝仁義,樂善不倦,能往生天趣,就有天爵享福。
                 前生行善而無德,此生再降生人間,能為領袖、大財富之人,當然必具人爵。\

而前生善行不圓滿,無法得天爵,但亦能得小人爵,享此生生活無缺。
俗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的是。」

孟子說此生能得人爵者,應更樂善好施,行忠孝仁義,以求天爵,若棄之行善而不修道德,其此生之人爵易失,來生必墮三惡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