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阿含經-696

 

(1)物主!我說當知不善戒,當知不善戒,乃從於何處而生?當知不善戒,乃從於何處而滅無餘?在何處敗壞無餘?當知賢聖的弟子怎樣行滅不善戒呢?

(2)物主!我說當知善戒,當知善戒是從何而生,當知善戒在於何處而滅盡無餘,在何處敗壞無餘,當知賢聖的弟子怎樣而行,而會滅善戒呢?

(3)物主!我說當知不善念,當知不善念乃從何而生,當知不善念在何處而得以滅盡無餘,在何處得以敗壞無餘,當知賢聖的弟子怎樣去行,而得以滅盡不善念呢?

(4)物主!我說當知善念,當知善念乃從何而生,當知善念在於何處得以滅盡無餘,在於何處會得敗壞無餘,當知賢聖的弟子云何而行,而會滅善念呢?

(1)物主!甚麼叫做不善戒呢?所謂不善的身行,不善的口行,不善的意行,就叫做不善戒。物主!此不善之戒,到底從何而生呢?我要說它所從生之處,當知乃從心而生的。從甚麼心而生的呢?如心有欲、有恚、有癡的話,當知不善戒乃從其心而生的。物主!不善戒要在於何處而滅盡無餘呢?要在於何處敗壞無餘呢?多聞的聖弟子,如能捨棄身的不善之業,而修身的善業;捨棄口與意的不善之業,而修口與意的善業的話,則此不善戒就會滅盡無餘,就會敗壞無餘。物主!賢聖的弟子,要怎樣而行,而滅不善戒呢?如多聞的聖弟子,觀察內身如身,乃至觀察覺()、觀察心、觀察法,都如覺(),都如心,都如法(身受心法)的話,則賢聖的弟子,如是而行時,就會消滅不善之戒的。

(2)物主!甚麼為之善戒呢?如善的身業,善的口業,善的意業,就叫做善戒。物主!此善戒到底從何而生呢?我說:它所從生的,當知就是從心而生。到底是甚麼心呢?如心無欲、無恚、無癡的話,就應當知!善戒乃從此而生的。物主!善戒到底會從何處消滅無餘呢?何處會敗壞無餘呢?如多聞的聖弟子,行戒而不著於戒的話,則此善戒會消滅而無餘,會敗壞無餘。物主!賢聖的弟子為怎麼而行,而會滅善戒呢?如多聞的聖弟子,觀察內身如身,至於觀察覺(),觀察心,觀察法,都如覺、如心、如法的話,則賢聖的弟子,如是而行的話,就會滅善戒。

(3)物主!甚麼為之不善念呢?所謂欲念、恚念、害念,就叫做不善念。物主!不善念到底從何而生呢?我說:它之所從生,當知!乃從想而生的。甚麼為之想呢?我說:想乃有多種、無量種、若干種之行的。或者為欲想,或者為恚想,或者為害想。物主!眾生由於欲界想之故,會生不善之念,而與欲界相應。如有想的話,就因於其想之故,而生不善之念,而與欲界相應。物主!眾生由於恚界,由於害界之想之故,而生不善之念,而與恚界、害界相應。如果有想的話,就由於其想之故,而生不善之念,而與恚界、害界相應,此不善之念,乃從此想而生。物主!不善念到底由於何處而滅盡無餘呢?從何處敗壞無餘呢?如多聞的聖弟子,離開欲,離開惡不善之法,而有覺(粗尋)、有觀(細伺),而由於離而生之喜與樂,而得初禪而成就游止於其中的話,則此不善念會滅盡無餘,會敗壞無餘。物主!賢聖的弟子應怎樣行,而滅不善之念呢?如多聞的聖弟子,觀內身如身,至於觀察覺(),觀察心,觀察法,也如覺、如心、如法的話,則賢聖的弟子,如是而行之時,則能滅盡不善之念。

(4)物主!甚麼叫做善念呢?所謂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就叫做善念。物主!善念是從甚麼而生的呢?我說它所從生的,當知!乃從想而生的。甚麼為之想呢?我說想乃為有多種,有無量之種,有若干種之行。或者無欲之想,或者無恚之想,或者無害之想。物主!眾生由於無欲界之想之故,會生善念,而與無欲界相應。如果有想的話,就由於其想之故,而生善念,而與無欲界相應。物主!眾生由於無恚、無害界之故,而生善念,而與無恚界、無害界相應。如果有想的話,就由於其想之故,而生善念,而與無恚界、無害界相應。此善念乃從如是之想而生的。物主!善念會在何處而滅無餘呢?會在何處敗壞無餘呢?如多聞的聖弟子,其樂滅、苦滅,喜與憂本來就已滅,而為不苦不樂,而為舍、為念、為清淨,而得第四禪成就游止於其中的話,則此善念定會滅盡無餘,會敗壞無餘。物主!賢聖的弟子,應怎樣而行,才能滅此善念呢?如多聞的聖弟子,觀察內身如身,乃至觀察覺(),觀察心,觀察法如法的話,則賢聖的弟子,如是而行時,就能滅除此善念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