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6日 星期六

阿含經-692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七

 

一七八、獵師經第七(第四分別誦)

  

大意:本經敘述獵師藏餌而捕鹿等事。第一群鹿食後而被捕,第二、三群鹿雖然知道而有所警戒,但是不堪饑餓,也是為食而被捕。第四群鹿就終能逃離被捕的災厄。世尊用獵師之餌比喻人的五欲,獵師譬喻為魔王,鹿則譬喻為沙門、梵志。第一乃至第三沙門、梵志受用信施,但都以放逸而為魔王所俘虜。第四沙門、梵志則已脫離魔王之境,故不被俘虜。魔王不能及之處就是: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滅盡定。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王舍城,住在於竹林迦蘭哆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獵師之飼鹿,並不是有如是之心,如:令鹿得肥、得色、得力、得樂、長壽的。都是存如是之心去飼鹿的:唯欲鹿之近於食物,使其近食,而食後,便可使其憍恣放逸(會起憍慢,狂醉而陷入於放逸的動作)。放逸之後,則隨獵師、獵師的眷屬們之所欲望。獵師之飼鹿,都是存有如是之心的。

(1)第一群的群鹿們,近食於獵師的食物,牠們近食後,便會起憍恣而放逸。放逸後,便會隨著獵師、獵師之眷屬之欲望。像如是的第一的群鹿,便不能脫離獵師、獵師的眷屬的境界(會被捕獲,不能離開獵師們的魔掌)。

(2)第二群的群鹿們曾作如是之念:第一群鹿近食於獵師之食,牠們近食後,便起憍恣而放逸。放逸後,便隨著獵師、獵師之眷屬之欲望。像如是的第一群鹿就不能脫離獵師、獵師之眷屬的境界。我們現在寧可捨棄獵師之食,離爛恐怖之地,依於無事處,去食草飲水吧!第二群鹿作此念後,便捨棄獵師之食,而離開恐怖之地,依於無事處,去食草飲水。然而牠們乃在於春後之月(指秋冬),在諸草與水都盡之後,身體都極為羸弱,氣力都大為衰退,便隨著獵師、獵師的眷屬們之欲望。像如是的那些第二群鹿,也同樣的不能脫離獵師、獵師們的眷屬的境界。

(3)第三群的群鹿,也作如是之念:第一、二群鹿們,一切都不能脫離獵師、獵師的眷屬們的境界,我們現在寧可離開獵師、獵師的眷屬,依住於不遠之處,住在於不遠處後,就不會近食於獵師之食。不近食後,便不會憍恣放逸,不放逸後,便不會隨著獵師、獵師的眷屬的欲望。第三群鹿作這些念後,便離開獵師、獵師的眷屬,而依住於不遠之處,住於不遠處後,就不近食於獵師之食,不近食後,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後,便不隨獵師、獵師的眷屬。那些獵師、獵師的眷屬們,便作如是之念:第三群鹿甚奇諂黠(指牠們乃非常的狡猾)!極為諂黠!為甚麼呢?因為食我之食後,而不可得(指牠們在不遠處食,而不跳入其佈置的陷阱的範圍內)。我們現在寧可作長圍罝(結一條長圍的網)為是。如作長圍罝後,便能得第三群的群鹿所依而止住的地方。獵師、獵師的春屬作如是之念後,便作長圍罝,作長圍罝後,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而止的地方。像如是的,第三群鹿也同樣的不能脫離獵師、獵師的眷屬的境界。

(4)第四群鹿也作如是之念:第一、第二、第三等群鹿,一切都不能脫離獵師、獵師的眷屬的境界,我們現在寧可依住在於獵師、獵師眷屬所不至之處,如依住在於那個地方的話,就不會近食於獵師之食,不近食後,便不會憍恣放逸,不放逸後,便不會隨著獵師、獵師的眷屬竹之欲望。第四群鹿作此念後,便依住在於獵師、獵師的春屬所不至之處,依住於那個地方後,便不近食獵師之食,不近其食後,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之故,便不隨著獵師、獵師的眷屬的欲望。那些獵師、獵師的眷屬又作如是之念:第四群鹿乃甚奇猛儁(雋,非常的矯詐)!是第一的猛儁(非常的猾俊)!如我們追逐牠們的話,必定不能得到,其餘之鹿(所有的群鹿),當會恐怖而驚散,我們現在寧可捨棄圍罝,不管第四群鹿。獵師、獵師的眷屬們作如是之念後,就便捨棄圍罝。像如是的,第四群鹿,便得脫離獵師、獵師的眷屬們的境界(能逃離其魔掌)。

比丘們!我說此譬喻,是欲使你們瞭解其中之義,我現在要說此義,你們當觀其義。所謂獵師之食,應當要知道!是五欲的功德(功能、性能),為眼根知色境,耳根知聲境,鼻根知香境,舌根知味境,身根知觸境。獵師之食,當知就是此五欲的功德的。所謂獵師,應當要知道!是喻為惡魔王。獵師的眷屬者,當應知道!是魔王的眷屬是。所謂群鹿,就是指沙門、梵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