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阿含經-679

 

甚麼叫做沙門呢?所謂息止諸惡不善之法,息滅諸漏穢汙,息滅為當來之有之本,息滅煩熱苦報,息滅生老病死之因,就叫做沙門。甚麼叫做梵志呢?所謂遠離諸惡不善之法,遠離諸漏穢汙,遠離為當來之有之本,遠離煩熱苦報,遠離生老病死之因,這叫做梵志。甚麼叫做聖者呢?所謂遠離諸惡不善之法,遠離諸漏穢汙,遠離為當來之有之本,遠離煩熱苦報,遠離生老病死之因,這叫做聖者。甚麼叫做淨浴呢?所謂淨浴諸惡不善之法,淨浴諸漏穢汙,淨浴當來之有之本,淨浴煩熱苦報,淨浴生老病死之因,這叫做淨浴(洗浴者、淨行者)。這就是所謂的沙門,就是所謂的梵志,就是所謂的聖者,就是所謂的淨浴(淨行者)。」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一八三、馬邑經(下)第二(第四分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說:沙門當學沙門的道跡。所謂如不止息貪、恚、瞋、不語、結、慳、嫉、諛諂、無慚、無愧、惡欲,以及邪見的話,則倘使如法而持僧伽梨衣,或無衣,乃至持水的苦行的人,也都不能稱為是沙門。而如果息滅貪,乃至邪見的話,就為之沙門道跡。所謂只要修行沙門道跡,則統統可說為是沙門。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鴦騎國,和大比丘俱在,都往至於馬邑,而住在於馬林寺,以及比丘眾也一樣的住在那裡。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人們看見你們這些沙門,就認為是沙門。人們如問你們為沙門與否,你們就自稱是沙門嗎?」諸比丘們說:「是的!世尊!」

佛陀又告訴他們說:「是以汝等要以此,要以此沙門,當學沙門的道跡,不可以不是沙門(因此之故,也就是人既稱你們為沙門,你們也自認為是沙門的話,就要由於此事而徹底的學習稱得起沙門之法)。學習沙門的道跡後,就必要成就為真諦的沙門,不是虛妄的沙門。如果這樣的話,則假如受衣被、飲食、床榻、湯藥,以及若干種的諸生活之具時,那些所供給你們的人,定會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廣報的。你們應當要學如是。

甚麼叫做非沙門道跡,為非沙門呢?如果有貪伺,而不息貪伺,有恚,而不息恚,有瞋,而不息瞋,有不語,而不息不語(覆藏其惡),有結,而不息其結,有慳,而不息其慳,有嫉,而不息其嫉,有諛諂,而不息其諛諂,有欺誑,而不息其欺誑,有無慚,而不息其無慚,有無愧,而不息其無愧,有惡欲,而不息其惡欲,有邪見,而不息其邪見,這就是沙門之垢,就是沙門之諛諂,沙門之詐偽,沙門之曲,為趣至於惡處而未盡已息之學,這就是所謂的非沙門道跡,就是非沙門。

有如鐵斧,新製作之物,乃極為銳利,有頭而有刃,而被裹在於僧伽梨那樣。我會說他為愚癡,其學習沙門之道,也是如是,所謂有貪伺,而不息止其貪伺,有恚,而不息止其恚,有瞋,而不息止其瞋,有不語,而不息止其不語,有結,而不息止其結,有慳,而不息止其慳,有嫉,而不息止其嫉,有諛諂,而不息止其諛諂,有無慚,而不息止其無慚,有無愧,而不息止其無愧,有惡欲,而不息止其惡欲,有邪見,而不息止其邪見,雖然是持僧伽梨(穿法服),我也不會說他是沙門。如果那些穿持僧伽梨(穿大衣、法服)的人,如有貪伺時,就會息止其貪伺,有恚,會息止其恚,有瞋,會息止其瞋,有不語,會息止其不語,有結,會息止其結,有慳,會息止其慳,有嫉,會息止其嫉,有諛諂,會息止其諛諂,有無慚,會息止其無慚,有無愧,會息止其無愧,有惡欲,會息止其惡欲,有邪見,會息止其邪見的話,則他的諸親親朋友,會往詣其人之處,而作如是之語:『賢人!你當學習持僧伽梨。賢者!你學持僧伽梨,如有貪伺時,則息止貪伺,有恚,則息止恚,有瞋,則息止瞋,有不語,則息止不語,有結,則息止結,有慳,則息止慳,有嫉,則息止嫉,有諛諂,則息止諛諂,有無慚,則息止無慚,有無愧,則息止無愧,有惡欲,則息止惡欲,有邪見,則息止邪見。』如果我看見有人穿持僧伽梨,然而卻有貪伺,有恚,有瞋,有不語,有結,有慳,有嫉,有諛諂,有無慚,有無愧,有惡欲,有邪見的話,則因此之故,我見其穿持僧伽梨,我也會說他並不是沙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