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 星期六

阿含經-678

 

如果你們作如是之念:我的身、口、意、命,已行清淨,我所作為都已辦完,不再更學,已成就德義,不再向上去作的話,比丘們!我就會為你們說:不可使求沙門之義,而失去了沙門之義。如果欲求上學的話,則比丘之身、口、意、命都行清淨時,當應再作何等之事呢?比丘當學習守護諸根,常念閉塞(不奔放外流),要念欲明達,守護其念心,而得以成就。要恒欲起如下之意:如眼根看見色境時,然而不納受其相,也不味於色境(不執著其好壞),所謂恐生忿諍(恐任眼根之所趣向而生事)之故,而守護眼根,心中不生起貪伺(貪欲)、憂戚,以及惡不善之法,為了趣向於此律儀之故,而守護眼根。像如是的,那些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同樣之理。而如果意根知道法境時,然而也不納受其相,也不味於其法(不執迷於法境),所謂恐生忿諍之故,而守護意根,心中不生貪伺、憂戚,以及惡不善之法。為了趣向於此境界之故,而守護意根。如果你們作如是之念:我的身、口、意、命,都行清淨,也已守護諸根,我所作的都已成辦,不再更學,已成就德義,無再向上去作的話,則比丘們!我就會為你們說:不可使求沙門之義,而失去了沙門之義。如果欲求上學的話,則比丘的身、口、意、命都已清淨,也已守護諸根時,當應再作何等之事呢?比丘當應學習正知出入(應當具足正念正知),善觀分別,屈伸低仰,儀容庠序(日常生活都有威儀,所謂舉止動行,都應莊嚴而有秩序)。應善於穿著僧伽梨(大衣),以及其他之衣與鉢。行住坐臥,眠寤語默,都能正知而正念。

如果你們作如是之念:我的身、口、意、命之行已清淨,已守護諸根,正知其出入,我所作的都已辦完,不再更學,已成就德義,又沒有再上之作的話,比丘們!我就會為你們說:不可使求沙門義,而失去了沙門之義。如果欲求向上之學的話,則比丘之身、口、意、命之行清淨,已守護諸根,已正知其出入,當應又要作甚麼呢?比丘應當學習獨住在於遠離處,在於無事之處,或者在於樹下,空安靜之處,或者在於山岩石室、露地穰積之處,或者至於林中,或者在於塚間。他已在於無事處,或者至於樹下空安靜之處,在那裡敷一尼師檀(坐具),而結跏趺之坐,正身正願,反念而不向(反念而念向於內收攝之,不念向於外去奔流),斷除貪伺(貪欲),心無有諍,看見他人的財物,諸生活所用之具,都不起貪伺,都不欲使其為我所得,他就這樣的淨除其貪伺之心。

像如是的,其瞋恚、睡眠、掉悔也和貪伺那樣的已淨除其瞋、睡、掉悔之心。同時斷除疑,而度諸惑,對於諸善法,並沒有半點的猶豫,他對於疑惑,已淨除其心。他斷除此五蓋、心穢、慧羸,而離欲,離惡不善之法,乃至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已得如是的定心清淨,無穢而無煩,柔軟而善住,而得不動心,趣向於漏盡智通作證(向於漏盡通),他便知道此苦如真,知道此苦集如真,知道此苦滅如真,知道此苦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四諦的真理)。也知道此漏如真,知道此漏集如真,知道此漏滅如真,知道此漏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漏-煩惱的四諦)。他如是而知,如是而見後,則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欲漏、有漏、無明漏之三漏都解脫)。他解脫後,便知解脫,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而知如真。這叫做沙門,叫做梵志,叫做聖者,叫做淨浴(淨行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