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 星期四

阿含經-677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八

 

雙品第十五

有十經,前五經屬於第四誦,後五經屬於第五誦,故曰雙品)

(第四分別誦)

 

 

馬邑及馬邑 牛角娑羅林 牛角娑羅林 求解最在後

(馬邑經,以及馬邑經,牛角娑羅林經、牛角娑羅林經,求解經在於最後面)

  

一八二、馬邑經(上)第一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說:沙門既自稱沙門,就自當學如沙門法、梵志法,故為說沙門梵志法。所謂可自身行清淨,依次而上學,以求行口清淨,行意清淨,行命清淨。如成就後,就應更進而守護諸根,正知出入,獨住於遠離,而除去五蓋,成就四禪,乃至解脫。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鴦騎國(十六大國之一,鴦伽國),和大比丘眾俱在,而往至於馬邑(鴦伽國的都城),住錫在於馬林寺,以及比丘眾都在那裡。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他人看見你們這些沙門,會認為這些人是沙門。而如果有人問你們是否為沙門?你們就自稱為是沙門嗎?」諸比丘們白佛說:「是的!世尊!」

佛陀又告訴他們說:「因此之故,你們就以此,而要以此沙門,當應去學習如沙門之法,以及如梵志之法。學習如沙門之法,以及如梵志之法後,要是真諦沙門(必定要完成為一位沙門),不要虛為沙門(不要只名沙門,而不是實在的沙門)。如果受人供養的衣被、飲食、床榻、湯藥,以及若干種的諸生活之具的話,則那些供給你們的人,必定能得大福,能得大果,能得大功德,能得大廣報。你們應當學習如是。

甚麼叫做如沙門法,以及如梵志法呢?應行身業的清淨(身行清淨),要仰向髮露,要護持而至沒有缺點。由於此清淨,也不自舉(不自誇),不下他(不輕蔑他人),無穢而無濁,能成為諸有智慧的梵行者所共稱譽。如果你作如是之念:我乃身行清淨,我的所作的已辦完,不必再更學,已經成就德義,已沒有再上的事可作的話,比丘啊!我就會為你們說:不可使求沙門之義而失去了沙門之義。如果欲求向上而學的話,則比丘其身如已清淨時,當應再作何等之事呢?應當要學習口行清淨(修行口業之清淨),要仰向髮露,要善護而無缺。由於此口行清淨時,也不自舉(不自誇讚),不下他(不看輕他人),無穢而無濁,而為諸有智慧的梵行者所共稱譽。

如果你們作如是之念:我的身與口之行,都清淨,我所作的都已辦完,不再更學,已成就德義,已沒有再有更上之工作的話,比丘們!我就會為你們說:不可使求沙門之義,而失去了沙門之義。如果欲求上學的話,則比丘的身與口之行已清淨時,再作何等的事呢?應當要學意行之清淨,而仰向髮露,善護而無缺。由於此,而意行清淨時,也不自舉,不下他(不自贊毀他),無穢而無濁,為諸有智慧的梵行者所共稱譽。如果你們作如是之念:我的身、口、意之行已清淨,我所作的都甩辦完,不再更學,已成就德義,已無須再向上去作的話,則比丘們!我就會為你們說:不可使求沙門之義,失去了沙門之義。如果欲求上學的話,則比丘之身、口、意如行清淨時,就應當再作甚麼事呢?就應當要學習命行清淨(生活方式要符合戒律),應仰向髮露,善護而無缺。因此而得命行清淨時,也不自舉,也不下他,都無穢而無濁,為諸位有智慧的梵行者所共稱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