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阿含經-651

 

諸位賢者!甚麼叫做比丘不執受(不取著)而不恐怖呢?諸位賢者!比丘離開色之染,離開色之欲,離開色之愛,離開色之渴。諸位賢者!如果有比丘能離開色之染,離開色之欲,離開色之愛,離開色之渴的話,則他就不欲得那些色,而不求於色,不著於色,不住於色,而認為色並不是我,色並不是我所有。他既不欲得色,不求於色,不著於色,認為色不是我,色不是我所有之後,識就不會捫摸(不抓取,不執著)於色。識不捫摸於色後,則變易其色之時,識也不會轉於色。識不轉於色後,他就不會生起恐怖之法,心就不會住於其中。由於心清楚知道之故,便不會有怖懼,不會有煩勞,不受(不取著),不恐怖的了。像如是的,那些覺(受)、想、行,也是同樣的道理。而比丘離開於識之染,離開識之欲,離開識之愛,離開識之渴。諸位賢者!如果有比丘離開於識之染,離開於識之欲,離開於識之愛,離開於識之渴的話,他就不會欲得識,不會求於識,不著於識,不住於識,而認為識並不是我,識並不是我所有。他既不欲得於識,不求於識,不著於識,不住於識,認為識並不是我,識並不是我所有後,則識就不會捫摸(抓取,執著)於識。識既不捫摸識後,則變易其識之時,識就不會轉於識。識既不轉於識之後,他就不會生恐怖之法,心就不住於其中。由於其心清楚而知之故,便不會有恐怖,不會煩勞,不受(不取著),不恐怖。諸位賢者!像如是的,比丘乃不受(不取著),而不恐怖。

諸位賢者!所謂世尊只略說此義,並不廣為分別解釋,就從其座起後,進入室內去燕坐,也就是說:『比丘們!應如是如是的觀察!如你們觀察後,則,比丘們!由於心奔出於外而灑散(心擴散於外境),心不住於內,不執受,而會有恐怖。比丘們!應如是如是的觀察,如你們觀察後,則,比丘們!由於心不奔出於外而不灑散,而心住於內,不執受(不取著),而不恐怖。像如是的話,就不會再有生、老、病、死,就叫做苦邊。』(脫離生死而不會再有苦惱)。以上的世尊之略說,並不廣為分別其義,而我乃以如上之句,如上之文,廣說如是。諸位賢者!你們可以往詣佛陀,去向佛具陳這些事。如果為世尊所說之義的話,諸位賢者們!便可以受持的了。」

於是,諸比丘們,聽聞尊者大迦旃延所說,都善於受持而誦,就從其座起後,繞尊者大迦旃延三匝之後,離開那裡,而往詣於佛所,到後,稽首作禮,然後退坐在一邊。他們白佛而說:「世尊!剛才世尊略說此義,不廣分別解說,就從座起,入於室內去燕坐。尊者大迦旃延乃以此句,乃以此文,而為我們廣說。」

世尊聽後,讚歎而說:「善哉!善哉!我的弟子當中,有眼、有智、有法、有義。為甚麼呢?因為所謂師傅為其弟子略說此義,並不廣為分別解說,然而他的弟子乃以此句,乃以此文,而為廣說其義。如迦旃延比丘所說的,你們應當依如是的去受持!為甚麼呢?因為說觀義,應該就是如是之故。」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二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