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第九篇萬章句上第五章


萬章曰:「堯以天下與舜,有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
曰:「天與之。」
「天與之者,諄諄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與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薦人於天,不能使天與之天下;諸侯能薦人於天子,不            能使天子與之諸侯;大夫能薦人於諸侯,不能使諸侯與之大                夫。昔者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故曰:天            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問薦之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                 之,是民受之也。天與之,人與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與             人。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堯崩,三年             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             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             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             之宮,逼堯之子,是篡也,非天與也。太誓曰:『天視自我民             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
註:
諸:「之乎」二字合音,義亦同。
不能以天下與人:朱注:「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
諄諄然:誠懇詳語之貌。
命 :告也。
以行與事:朱注:「行之於身謂之行,措諸天下謂之事。言但因舜之行事,而示以與之之意耳。」
暴 :顯也。
相 :輔佐也。
崩 :天子死曰崩。
南河之南:在冀州之南,其南即豫州。
朝覲:北面而見天子曰覲。朝覲,謂北面而朝見天子也。
之 :往也。下之「而之舜」、「不之堯」、「之中國」皆同往意。
謳歌:歌詠以誦功德也。
中國:帝都居國之中,故曰中國。
踐天子位:言登天子之位也。踐,登也。
而 :王引之經傳釋詞云:「而,猶如也。」
泰誓:尚書篇名。
大意:萬章問孟子說:「帝堯將天下給與舜,有這件事嗎?」
孟子說:「沒有,天子不能將天下給與人。」
萬章又說:「照這樣說來,那麼舜有天下,是誰給與他的呢?」
孟子說:「是天給與他的。」
萬章再問:「天給與他的時候,是不是很誠懇而詳細地告訴他呢?」
孟子說:「不,天不說話,只是就舜的德行和行事暗示着將天下給與他罷了。」
萬章說:「就舜的德行和事業來暗示他,這是怎麼說呢?」
孟子說:「天子可以推薦賢人給上天,但不能使上天給與他天下;正像諸侯可以推薦賢人給天子,但不能讓天子給諸侯做;大夫可以推薦賢人給諸侯,但是不能讓諸侯給他大夫做。從前帝堯推薦舜給上天,而上天接受他;將他顯示在人民面前,而人民也接用他。所以說:『天不說話,只是就舜的德行和行事,暗示着將天下給與他罷了。』」
萬章說:「請問『推薦給上天,而上天接受了;將他顯示在人民面前,而人民也接及他。』這又是怎麼說的?」
孟子說:「讓他主持祭祀,而所有鬼神都來享用,這就是上天接受他;讓他主理天下事,而所有的事都很妥善,百姓也都安心信服,這就是人民接受他。天給他,人民給他,所以說:『天子不能將天下給與人。』舜輔佐帝堯,二十八年,這不是人力所能做得到的,而是上天啊。帝堯死了,三年的喪禮完畢後,後就避開帝堯的兒子到南河的南邊去。而天下諸侯來朝見的,不到堯的兒子那裏,而隨舜這裏來;打官司的,不到堯的兒子那兒,而到舜這裏來;歌頌功德的,不歌頌堯的兒子,而歌頌舜。所以說:『這是天意啊。』這樣以後,舜才回到帝都,登上天子的位置。如果帝堯死後,舜就住在堯的宮裏,逼走堯的兒子,這便是篡奪了,便不是上天給與他天下了。書經泰誓上說:『天沒有眼睛,他的視寮能力都從百姓的視察為定;天沒有耳朵,他的聽聞能力都從百姓的聽聞為定。』這就是天和人與的講法。」
說明:孟子的講法與現代的民主相同,想當總統的人先登記,經過一段時間再讓選民選舉,這段時間就是上天考察,評判台灣全體人民共業是善與不善,天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最後借用百姓的心性,選出四年與百姓共享福或共受難的總統。其行政的好壞,百姓不用怨恨政府,那是自己共業選出來的,跟自己的孩子一樣,無法脫離關係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