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第九篇萬章句上第四章


咸丘蒙問曰:「語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見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於斯時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識此語誠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堯老而舜攝也。堯典曰:『二十有八載,放勳乃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舜既為天子矣,敢問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於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如以辭而已矣,雲漢之詩曰:『周餘黎民,靡有孑遺。』信斯言也,是周無遺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詩曰:『永言孝思,孝思維則。』此之謂也。書曰:『祗載見瞽瞍,夔夔齊栗,瞽瞍亦允若。』是為父不得而子也。」
註:
咸丘蒙:齊人,孟子弟子。姓咸丘,名蒙。
語 :古語也。
盛德:謂德榮茂也。
有 :語助詞,無義。
蹙 :顰蹙,不自安也。
殆 :危也。
岌岌:高而危也。
齊東野人之語:言齊國東鄙,野人傳述之言也。
舜攝:舜代其事,攝,代也。
堯典:朱注:「堯典,虞書篇名,今此文乃見於舜典,蓋古書二篇,或合為一耳。」
二十有八載:即舜攝位二十八年。有,又也。載,年也。
放勳乃徂落:放勳,堯帝之號。徂,同「殂」。徂落,謂死也。
考妣:父母死後稱考妣。
遏密八音:遏,止也。密,靜也。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樂器之音也。
不臣堯:不以堯為臣,使北面而朝也。
詩 :詩經小雅北山之篇。
普 :徧也。
率土之濱:率,循也。濱,水邊也。猶言四海之內也。
勞於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朱注:「此詩今毛氏序云:『使役不均,己勞於王事,而不得養其父母焉。』」
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言此皆王事,我獨以賢才而勞苦也。
文 :字也。
辭 :語也。
志 :作者之意也。
以意逆志:言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也。逆,迎也。
雲漢:詩經大雅之一篇。
黎民:庶民也。
靡 :無也。
孑 :孤獨也。
遺 :留在也。
至 :極也。
詩 :詩經大雅下武之篇。
則 :法則也。
書 :朱注:「書,大禹謨纂。焦循孟子正義:「此引書不見二十八篇中,故為逸書,蓋亦舜典文也。」」
祇 :敬也。
載 :事也。
夔夔齊栗:敬謹恐懼貌。齊,同「齋」,戒也。粟,同「慄」,懼也。
允 :信也。
若 :順也。
是為父不得而子也:朱注:「瞽瞍不能以不善及其子,而反見化於其子,即是所謂父不得而子也。」
大意:咸丘蒙問孟子說:「古語說:『德行高的人,君不能以他為臣子,父親不能當他的兒子。當舜面各南為天子的時候,堯率領着天下諸侯面各北朝見他,舜的父親瞽瞍也面向北來朝見他。舜看到趨瞍,皺眉蹙額,顯出不安的樣子,孔子說:「在這時候啊,好像天下危險得就要傾覆下來的樣子」』不知道這話是確實的嗎?」
孟子說:「不,這不是君子所說的話,是齊國東邊鄉野的人所說的啊。」堯老了而讓舜來代理政事。
           書經堯典上說:『舜代理政事二十八年,堯帝才死,它百姓像死了父母一樣,整整三年,天下停止一切娛樂和音樂。』孔子說:『天下沒有兩個太陽,民間沒有兩個天子。』舜已經做天子了,又率領天下諸侯為堯服三年喪,這樣就是兩個天子了。」
           (最後這句孟子之說,是有檢討之。史記:帝堯年紀大了,便讓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視。舜被舉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堯讓他代行天子的政務。代行政務八年,堯逝世了。服喪三年完畢,舜將帝位讓給丹朱,可是天下人都來歸服舜。舜只得重新繼承帝位。由此可知民間沒有二位天子。)
咸丘蒙說:「舜不敢以堯為臣,我已經聽到夫子的明教了。詩經上說:『遍佈在天底下的,沒有一處不是天子的土地;四海之內,沒有一個人不是天子的臣子。』而舜既然做了天子,請問瞽瞍為什麼又不算是臣子呢?」
孟子說:「這詩的原意,並不是這麼說的,做這詩的人,因為勤勞地替天子做事,不能奉養父母,而埋怨說:『這些沒有一件不是天子的事,大家都應該做的,為什麼只有我為了有賢才而辛勞呢?』
           所以解詩的人,不可以拘於文字而誤解辭句的意思,不可以拘於辭句的意思而誤解了作者的本意,要以自已的意思去迎合推度作者的本意,這才能算是真正了解詩的意旨。如果只是照着辭句的表面解釋,那像雲漢這篇詩所說:『同朝賸餘的人民,沒有一個留下來。』要是真相這句詩表面所說的話,那周朝便連一遺民也沒有了。孝子的最極點,莫過於尊敬父母,尊敬父母的極點,莫過於拿天下來奉養他們。舜使瞽瞍成為天子的父親,可說是尊敬到極點了;拿天下來奉養,可說是奉養到極點了。
            詩經上說:『永久想着孝思而不忘記,這種孝思就可以做為天下的法則。』就是這種說法啊!
           書經上又說:『舜見到瞽瞍,很恭敬地去奉事他,露出謹慎恐懼的樣子,瞽瞍也就相信舜是真孝順,而事事順從他的意思。』這就是前面說的父親不能把他當的兒子看啊。」
說明:此章孟子告訴我們,研讀古經典不能看文字表面,正和釋迦牟尼佛所講「大般涅槃經」一樣,依文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現化有許多經師自己都不了義,而演說宗教之經典。
如論語上: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就批評孔子藐視女人,不明說此之原意,可見本會出版《論語淺釋》。)
如阿彌陀經:善男子,念十念,乃至念七念、六念、臨終一念,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此念「阿彌陀佛」之十、一,皆是人之本性體,非一般數字,以自性佛念阿彌陀佛,才能佛佛相應,並要具大善知識才能往生該處。)
一般經師都勸人念佛號就會有佛來接引,那是有誤;佛是斷盡了一切無明,不能度人,若能度人,佛陀之長子善星在地獄,何不度出來;佛母在忉利天,何不度她到極樂世界,而為她到忉利天講地藏經。
如基督教:耶穌說:「信我者永生。」這個「我」和釋迦牟尼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我」相同。都是代表有情生物的自性。自性是能量,能永生獨大的。
有一故事:有修行者拜見觀音菩薩,請教問題,要離開時說:「我們每天念觀音菩薩聖號,不知祢念什麼?」
觀音菩薩說:「我也念觀音菩薩。」
修行者問:「為什麼?」
觀音菩薩說:「求人不如求己。」
這就是我。人人皆俱有佛性。
又如佛經中之「橫、豎」:橫表空間,橫遍虛空。
豎表時間,豎超三際。過去、現在、未來。
禪定:行住坐臥逢子午    鬧中取靜可坐禪
居塵不染勝枯坐    對境忘情是上仙

(一般講師都說子時、午時宜坐禪,這是不合科學生理,佛陀時子時是睡覺,午時是吃飯。不適靜坐。子午當「主悟」之意,就是自己能使用時間,不受別人干擾,坐時能明明白白。
坐禪能自己控制六根,故在熱鬧吵雜處亦可靜坐,無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良好環境坐禪,此前五根可管制,意根可以運行真意增能量,才能勝枯禪。
靜坐之時,意識如明鏡,境來像顯,境去像逝,不動心性,久之成仙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