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3日 星期五

素書18

 

·        道義章第五

原典:以明示下者暗,

譯文:在部下面前顯示高明,一定會遭到愚弄。

(老子曰:「自見者不明。」意即:顯示自己有知見的人,必有不明之處。)

原典:有過不知者蔽,

譯文:有過錯而不能自知,一定會受到蒙蔽。

(*:蔽:遮蓋,掩蔽。
常言道:「人不知己過,蛇不知自毒。」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有了過錯不知道,必不改悔,不改悔則繼行,愈行愈錯,其理愈蔽,正道愈閉愈塞,使其心性昏荒,行事糊塗。
)

原典:迷而不返者惑,

譯文: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亂。

(失去了真常之性,恣情縱慾,迷於情妄,不自省悟,必愈迷愈深,以致心境昏冥,損伐性命,行事惑亂,傷害人倫。故張商英注曰:「迷於酒者,不知其伐吾性也。迷於色者,不知其伐吾命也。迷於利者,不知其伐吾志也。」)

原典:以言取怨者禍,

譯文:因為語言招致怨恨,一定會有禍患。
(既出言於己,就應按出言而行事,若言行不兌現,人必致怨,人怨必生禍端。如晉文公在秦出言廣告割其地,歸晉未曾兌現,故有秦怨興兵之禍。)

原典:令與心乖者廢,

譯文:思想與政令矛盾,一定會壞事
(*:乖:背離。
頒布的政令與存心不一致,再與行為背離者夕其政令雖嚴,人民則廢棄而不用。故《中庸》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在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意即:文王、武王的心地仁慈,施以仁政,而萬民尊服。文王和武王死了,後輩仍講仁政。萬民則不從,蓋因出令人的心與政令不一之故。
)

原典:後令繆前者毀,

譯文:政令前後不一,一定會失敗。

(就是存心與政令要一致。後令與前令相謬不一,民必難以遵從,必廢而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