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第十三篇盡心章句上第三十七、三十八章


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
註:
食:與之食也。
交 :交接也。
獸 :犬馬之屬。
畜 :養也。
將 :猶奉也。
恭敬而無實:朱注:「此言當時諸侯之待賢者,特以幣帛為恭敬,而無其實也。」
虛拘:謂虛偽之恭敬而拘留之也。

大意:孟子說:「祗供給飲食而不愛他,這是把士人當作豬一樣地看待;祗是愛他而不恭敬,這是把士人當作狗馬一樣地畜養。恭敬的心意,是在幣帛禮物沒有送去以前就應具有的;如果祗有外表的恭敬,而無內在的心意,君子是不會因此虛偽的恭敬而被拘留住的。」

說明:現代的政府或社團負責人,為顯示其大公愛才,設了很多顧問,有的是有給職,有的是無給職;再設有資政,相同有給職與無給職,開一次會之後照相留念,聚餐一次,就自回家,報紙一登就完事。之往他們建言,千言書、萬言書,一點也沒有用。這就是主政之人是像豬、狗、馬一樣看待你,而非真心想用你。但是還是有人會接受,可見接受之士人內心也非清淨無染。


三十八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註:
形色,天生也:形,形體;色,容色。朱注:「人之有形有色,無不各有自然之理,所謂天性也。」
踐形:朱注:「踐,如踐言之踐,蓋眾人有是形,而不能盡其理,故無以踐其形;惟聖人有是形,而又能盡其理,然後可以踐其形而無歉也。」

大意:孟子說:「人的形體容貌,就是天生的表露。只有聖人纔能夠做到形體本性的中正地步。」

說明:此以現代來講,嬰兒出生,有的強壯、有的殘缺;有的健康、有的帶罕見疾病,這都是因果律,上天的示現,也是父母子女因緣感召。

現代信宗教的人有千千萬萬,大部都是形體容貌的表現,貪欲的追隨,不能盡明其言行之禮。

上天使命降於人,必有考驗,譬如宜蘭的李瑞烈老師,降生於窮人家,國小畢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參軍被日軍派到福建地區作戰,歷經多年直到日本投降,大部活下來的日軍都送回日本,他要回台灣。

他在此戰爭中看破人間獄煉的可怕,回台之後自修台語並以字典為師,充實自己,到台灣各地講因果、勸世文,後來跟他學習之人也很多,上天考驗來了,因他講道不談錢,不收他人供養,突然間彎腰駝背,讓隨行的人離開很多人,他還是一如往常,講理說道,幾年考驗後,自然彎腰駝背又直回來。

講道到九十歲,他還說寧願死在講台上不願死在床上。這就是「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