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第十四篇盡心章句下第五、六章


孟子曰:「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註:
梓匠:木工也。
輪輿:車工也。

大意:木匠同車匠,只能把做方圓的規矩傳授給人,卻不能使人心思靈巧。

說明:老師、教授、傳道士等只能把方法重點傳給人,學習者能否心悟,是各自因緣與努力,以非教者所能期待的。譬如孔子教顏回、子貢、子路,顏回能專心聽講而心自悟;子貢是一面學習一面做生意,而怪老師沒把心性學教他;子路跟老師左右,聽老師講心性學,覺得自己無法領悟而不敢聽。所以人才會有優劣之別。

孟子曰:「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及其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註:
飯糗茹草:飯,食也。糗,乾糧也。草,粗食也。
焉 :於此也。
被 :穿也。
袗衣:畫衣也。
二女:堯二女兒也。
果 :同「婐」,侍也。
若固有之:言其行所無事,不改常態也。

大意:孟子說:「舜做平民時,吃乾糧粗飯,似乎準備終身這樣。等到做了天子,穿着彩繒的衣服,彈琴作樂,又有堯的兩個女兒服侍他,這些就像是他本來所享有的一樣,一點也沒有改變他的常態。」

說明:人的本性若有修養,在任何環境和情況下都能適應自如,孟子特提舜為例,不因為天子就改變他隨和的心態。
現代的人就無法如此,發達了,吃住衣行改變了,那是應該的,但心境不能改,適時適所,如此才算修養的人。

但事實上,很少人能做到此地步,心胸起大變化,貪欲越大,對故友是向上看,對稍下之人連理都不會理。故非修行自然大道之人,發達難持久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