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第十四篇盡心章句下第一章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
公孫丑曰:「何謂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大敗,將復之,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是之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

註:
不仁哉:趙注:「惠王好戰殺人,故孟子曰:不仁哉!」
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趙注:「以,用也。」朱注:「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所謂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也。」即謂仁者用其所親近者之心,推而愛其所不愛之疏遠的人也。(案:所不愛指人民,所愛指其子。)
土地之故:趙注:「惠王貪利鄰國之土地而戰。」
糜爛其民而戰之:謂使民戰死,粉身碎骨,血肉成漿也。
復之:再戰也。
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指「東敗於齊長子死焉」之事。史記魏世家:「惠王三十年,魏伐趙,趙告急於齊,魏敗於馬陵,齊虜魏太子申,殺將軍龐涓。」

大意:孟子說:「梁惠王真是沒有仁心啊!有仁德的人,是用那愛惜親近的人的心,推到他所不愛的關係疏遠的人身上。不仁的人,卻是用那不愛惜疏遠的人的心,加到所愛惜的關係親近的人身上。」
公孫丑便問:「這是什麼意思呢?」
孟子回答說:「梁惠王為了爭奪土地的緣故,不惜犧牲人民,強迫他們去打仗,結果打了大敗仗;還要再打下去,又恐怕不能得勝,於是驅使他所愛的子弟去拚著命戰死在沙場上。這就叫做『用那不愛惜疏遠的人的心,加到所愛惜的關係親近的人身上啊!』」

說明:這章應是武將的野心致使君王的貪婪,龐涓是當時名將,魏國大將軍,陷害師兄孫臏,常建議君王向外爭戰,可得更多賞賜,而與太子申連同一氣,沒想到孫臏未死而到齊國,獻計於馬陵火箭射死龐涓虜太子申,迫魏遷都於梁,故稱梁惠王。

現在台灣小國無力於軍事,而各縣市首長為能揚名發財,就向中央要經費或借貨來建設,故各種建設不是無用就是偷工減料。古今一樣,為了做官就是要發財,什麼人民公僕,為百姓服務,那是騙人的。

現在看起來台灣是民主國家,不容易產生有形的戰亂,但無形的禍亂早存在社會中,值此末世時期,各各有識之士皆爭名奪利,各宗各派,結黨營私,想奪權謀利;而無識之人,被牽入其中,爭地盤,經營色、毒之行業,當第一線將為炮灰而不知,真是可憐憫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