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第十三篇盡心章句上第三十一、三十二章


三十一
公孫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順。』放太甲于桐,民大悅。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註:
予不狎于不順:朱注:「商書太甲篇文。狎,習見也。不順,言太甲所為不順義理也。」
放太甲于桐:放,置也。太甲,太丁之子,湯之孫也。趙注:「太丁,湯之太子,未立而死。」桐,湯葬地,元和志:「聞喜縣桐鄉故城在縣西南,舊以為伊尹放太甲之所。」
反之:謂使太甲返京復位。
伊尹之志:朱注:「公天下以為心,而無一毫之私者也。」
大意:公孫丑說:「伊尹說:『我看不慣那不依道理做事的人。』於是把太甲放置到桐的地方,人民大為高興。等到太甲改過了,又把他迎歸京城,人民又大為高興。有賢德的人做臣子,他的君不好,就可以把他放置到別處去嗎?」
孟子說:「有伊尹那樣公正的志向就可以;沒有伊尹的志向,那就變成篡位了。」

說明:古代由夏統活中國後成家天下,若是君無能,就被別人廢立,而換朝代。但伊尹是位賢德之人,有公天下以為心,而無一毫之私心者,故讓太甲在桐反省並教育之,能改變習性及治理國家時,伊尹就迎歸他返京治國。

現在這種人可以說沒有了,像埃及推翻總統而另選總統,泰國推翻總理,由軍人長期代理而不改選。

三十二
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於是?」
註:
詩 :詩經魏風伐檀之篇。
不素餐:朱注:「素,空也。無功而食祿,謂之素餐。」
大意:公孫丑說:「詩經上說:『不無功而食祿。』可是現在的君子卻是不耕種而食祿,是什麼道理呢?」
孟子說:「君子居住在這個國家裏,他的君如果重用他,他就可以安定富足,尊貴榮耀;國中的子弟如果追隨他,他就會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存誠去偽,行事信實。所謂不無功而食祿,請問還有什麼功續比這還大呢!」

說明:台灣在過去兩蔣時代,用於政策決定上,大部多用專業誠信之人,如嚴家淦、陳誠、李元簇、俞國華、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等等,都是竭誠盡心為國,把大利放在國家百姓,自己勤儉樸實,退休之後也是依退休棒生治,衣食行住比中產之家還不如。

後來官員都是總統親信愛將,才能誠信只要對主子盡忠,什麼國家百姓,與他無關。退休後都是上富之家,或移民外國當寓公。
而縣市長也是一樣,帶一批黑官上任,把國家高普考任官制破壞一踏糊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