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臉書分享: 再談修行、老禪師

臉書分享:再談修行
我們常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可見修行必須要有修正的對象。因此,每一個人無論在待人處世、行住坐臥,或是起心動念之間,時時刻刻都需要反省、檢討,才能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改正,否則就是盲修瞎練、浪費光陰。曾子也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勸勉自己每天都要自我反省,由此可見,正確的反省有多麼重要。
一、慚愧自己的過錯
反省首重「慚愧心」:不應該做錯卻做錯了、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卻沒有做好,這些都要感到慚愧。我們常聽人說:「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就不錯。」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為無論我們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得盡善盡美,也不可能永遠不做錯事、不動壞念頭。所以,不需要害怕做錯事、動壞念頭,怕的只是做錯了事、動了壞念頭,自己卻渾然不覺。而我們唯有藉著不斷地反省、檢查,才能看清自己是否做錯了事、說錯了話、動錯了念頭。
禪宗的祖師大德也告訴我們,當我們用修行方法來檢查自己的心時,就可以發現在每個起心動念之間,處處都是錯的,真正想對、做對的事情其實很少。因為錯誤和正確其實只是大小、程度的深淺之分而已,世上並沒有絕對正確的事。因此,身為一個佛教徒,不僅要反省自己的言語、身體的行為,即便是起心動念之間,也要清清楚楚地覺察。例如,自己的想法或行為會不會傷害人?如果想要幫助人,也要問一問幫助得夠不夠、是不是恰到好處?這些都是應該隨時隨地自我反省、警惕的。有了自知之明,知道問題所在之後,才能加以改善,這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無論是大人物或小人物,說話都不算數,也不負責任,不知道自己究竟講過什麼話,即使講過了,也賴皮說自己沒有講。他們有可能還記得自己說錯話了,也可能真的忘記了。這些都是因為缺乏反省的工夫,所以幾年前、幾天前,甚至剛剛才講過的話,都不記得了。如此每天念懺悔文也無有是處。
一般普羅大眾容易「懺」,而不容易「悔」,六祖壇經云:「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

修行目的是了脫生死,許多宗教信眾,認為由師父、活佛、上師、神明等皈依、呈疏、一指、灌頂、加持等儀式就能證果明心見性,這是錯誤的。
頓悟入道要門論:「眾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時,過去諸佛,總應度盡一切眾生。何故我等至今,流浪生死,不得成佛。努力!自修!莫倚他佛力。」
二、感恩別人的指正
有時候我自己說錯了話,也有可能記不清楚,當別人指正我時,我都會說:「很抱歉,我真的說錯了。」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盲點,所以需要別人來協助我們反省。如果別人指出自己的缺失,自己卻不認帳,反而指責對方胡言亂語,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但是,如果你真是對的,卻遭到他人的糾正,也沒有關係。因為無論對方說對或說錯,當別人指正你時,總是存著一片好心,所以都要對他說一聲「謝謝」,即使對方不懷好意,也一樣要感謝他。因為他願意當面告訴你,而不是躲在背後批評你,就算別人在背後批評你,也要想到,至少對方是關心自己才會這麼做。
所以,人生應該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發現錯誤、改進錯誤,然後才會逐漸進步、成長。反省的功課,一方面要靠自己覺察、自我改正;另一方面則要在他人指正我們之後,再自我檢討,這是使自己不斷成長、不斷成熟的最好方法。故有「顏回不貳過,子路聞過則拜」之言。

臉書分享:老禪師
老禪師,有一個徒弟非常勤奮,這個徒弟從早到晚忙碌不停。
這看起來並沒有錯,都是修行。但小徒弟內心卻很掙扎,但不知為何心終難靜,終於來找師傅問緣由。

老禪師說:「你把化緣的鉢拿過來,再去拿核桃放入鉢內。」徒弟把整個碗就都裝滿了核桃拿過來。
老禪師問小徒弟:「你還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裡放嗎?」
「拿不了,這碗已經滿了,再放核桃進去就滾下了。」

「哦!你再捧些大米過來再加進去。」
小徒弟又捧來了一些大米,沿著核桃的縫隙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進去,一直放到外掉了才停了下來,突然間好像有所悟:「哦,原來碗剛才還沒有滿。」
「那現在滿了嗎?」
「現在滿了。」

「你再去取些水來加進去。」
小徒弟又去拿水,在少半碗水倒進去之後,這次連縫隙都被填滿了。老禪師問小徒弟:「這次滿了嗎?」小徒弟看著碗滿了,但卻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師傅是不是還能放進去東西。

老禪師笑着說:「你再去拿一勺鹽過來。」老禪師又把鹽化在水裡,水一點兒都沒溢出去。
老禪師問他:「你說這說明了什麼呢?」
小徒弟似有所悟,但不敢回答。

老禪師卻笑着搖了搖頭,說:「這並不是我想要告訴你的目的。」接着老禪師又把碗裡的那些東西倒回到了盆裡,騰出了一隻空碗。

老禪師緩緩地操作,邊倒邊說:「剛才我們先放的是核桃,現在我們倒着來,看看會怎麼樣?」
老禪師先放了一勺鹽,再往裡倒水,倒滿之後,當再往碗裡放大米的時候,水已經開始往外溢了,而當碗裡裝滿了大米的時候,老禪師問小徒弟:「你看,現在碗裡還能放得下核桃嗎?」禪師停了一下。

老禪師說:「如果你的生命是一隻碗,當碗中全都是這些大米、鹽般細小的事情時,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麼放得進去呢?」
小徒弟這次才徹底明白了。

這就有了一個問題留給你,如果你願意接受開啟,請回答:
「生命是一隻空碗,但是應該先放進去什麼呢?」
什麼才是你的核桃?世人常常因貪小失大,喜歡有形的珍寶,而忽略了無形的呼吸。無常來了,才想要了脫生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