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第七篇離婁章句上第十八章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註:
不教子:不親自教導自家孩子。
夷 :傷也。朱注:「教子者,本為愛子也;繼之以怒,則反傷其子矣。」
夫子未出於正也:乃假設子反責其父之詞。
易子而教:朱注:「所以全父子之恩,而亦不失其為教。」
責善:以善責之也。朱注:「責善,朋友之道也。王氏曰:父有爭子,何也?所謂爭者,非責善也;當不義則爭之而已矣。父之於子也,何如?曰:當不義則亦戒之而已矣。」
離 :隔絕,指恩愛而言。
祥 :爾雅釋詁:「祥,善也。」

大意:公孫丑問孟子說:「君子不親自教導自己的孩子,是為甚麼呢?」
孟子說:「因為在情勢上行不通啊。教導孩子的,一定要用正道;如果用正道卻行不通,接着就要用怒言責備他了。教孩子的本意是愛護他,接着用怒言責備,反而要傷他的感情了。做孩子的假使反抗說:『您用正道教導我,您自己卻不依正道行事。』就變成父子互傷感情了;父子互相傷了感情,那就糟糕了。所以古時候的人,彼此交換孩子教導,父子之間不用善道互相責備。用善道互相責備,就會隔絕親情;到了親情隔絕的地步,那是世間不好的事,沒有比這更大的了。」
說明:家庭是一個講感情的地方,所以有事情不能以正道或道理來討論,尤其遇父母則為孝,更不能講道理,孟子知其關鍵所在,主張易子而教。但若是聖人,能明大道之所在,心有平等無私,亦可自教,如孔子教孔鯉,釋迦牟尼教曪睺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