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阿含經-591

 

瞿曇!梵志為了工師而施設的自有財物是甚麼呢?瞿曇!梵志為工師施設的自有的財物就是麻(南傳為鎌,為擔棒)。如果一位工師會輕慢麻的話,就等於是輕慢自有的財物。輕慢自有的財物後,便會失去了其利益。猶如放牛之人不能看牛那樣的會失去了其利益。像如是的,瞿曇!梵志為了工師而施設麻,為其自有的財物。如果一位工師會輕慢麻的話,就等於是輕慢其自有的財物。輕慢其自有的財物後,便會失去了其利益。」

世尊問他而說:「梵志!諸位梵志是否自知為四種姓施設四種的自有財物,所謂為梵志而施設其自有的財物,為剎帝利、居士、工師而施設其自有的財物嗎?」鬱瘦歌邏梵志回答說:「並不知道的,瞿曇!但是諸位梵志乃自說:我對於此世間的天,及魔、梵、沙門、梵志,也就是從人乃至於天,並不自知為四種姓施設四種自有的財物,所謂為梵志而施設其自有的財物,為剎帝利、居士、工師,而施設其自有的財物。」

世尊告訴他說:「梵志!猶如有人,強與他人以肉(將肉硬與他人),而作如是之說:『士夫!這肉你可以為食,當給我其價值。』(肉給你,你要付肉的錢給與我)梵志!你為諸梵志所說的,也是和這道理一樣。為甚麼呢?因為梵志們乃不自知為四種姓施設四種自有的錢物,所謂為梵志而施設其自有的財物,為剎帝利、居士、工師而施設其自有的財物。像如是的,梵志!我乃自於善解,而善知諸法,然後為他人施設息止之法、滅訖之法、覺道之法,善趣之法,施設自有的財物(指佛陀出身雖為剎帝利,為次於梵志的種姓,然而一旦出家而學法後,同樣的可成為正覺者。其他不管是梵志,或居士、工師都同樣的道理,也就是四姓平等,並沒有差別)。」

世尊又問而說:「梵志!你的意見如何呢?是否當一位梵志的,就對於此虛空,不會著,不被縛,不摸觸,不質礙,而那些剎帝利、居士、工師們則不然的嗎?」鬱瘦歌邏梵志回答說:「瞿曇!一位梵志對於此虛空,乃不著、不縛、不觸、不礙,剎帝利、居士、工師,也是同樣的如此。」

佛陀說:「像如是的,梵志!我自善解,善知諸法,而為他人施設息止之法、滅訖之法,覺道之法,善趣之法,施設自有的財物。」

世尊又問說:「梵志!你的意見如何呢?是否唯有梵志能行慈心,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那些剎帝利、居士、工師們,則不然的嗎?」鬱瘦歌邏梵志回答說:「瞿曇!梵志能行慈心,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諍,那些剎帝利、居士、工師們也是同樣的如此。」

佛陀說:「像如是的,梵志!我自善解、善知諸法,而為他人施設息止之法、滅訖之法、覺道之法、善趣之法,施設自有的財物。」

世尊又問說:「梵志!你的意見如何呢?如果有百種的人來,其中或有一人對他們說:『你們統統來。如果裡面的人,出身為剎帝利族,或者為梵志之族的人的話,則唯有這二種人,可以持澡豆(一種澡洗的肥皂),進入水裡去洗浴,去棄垢而為極淨。」(棄身之污垢,而為潔淨。)梵志!你的意見如何呢?生為利帝利族,或梵志之族的人,他們才能持澡豆去水中洗浴,去棄除身上的垢汙,而為極淨嗎?而生為居士族,或工師之族的人,這些人乃不能持澡豆去入於水中去洗浴,去棄身上之垢,而為極淨嗎?或者是一切百種之人都能持澡豆而入於水中去洗浴,去棄垢為極淨嗎?」

 

 

2023年8月29日 星期二

阿含經-590

 

梵志!那位梵志乃非愚非癡,也不是顛倒,其心並沒有顛倒,而自由自在。他也如是的回答於我而說:『瞿曇!如果我去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而會失去了正信,會失去了持戒,會失去了博聞,會失去了庶幾,會失去了智慧的話,我就不應該奉事於他。如果我去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增益正信,會增益持戒,會增益博聞,會增益庶幾,會增益智慧的話,我就應該去奉事於他。

瞿曇!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失去了正信,會失去了持戒,會失去了博聞,會失去了庶幾,會失去了智慧的話,我就不應該去奉事於他。如果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失去了正信,會失去了持戒,會失去了博聞,會失去了庶幾,會失去了智慧的話,我就不應該去奉事於他。瞿曇!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增益正信,會增益持戒,會增益博聞,會增益庶幾,會增益智慧的話,我就應該去奉事於他。如果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而會增益正信,會增益持戒,會增益博聞,會增益庶幾,會增益智慧的話,我就應該去奉事於他。』」

鬱瘦歌邏梵志白佛說:「瞿曇!梵志乃為了四種姓,而施設四種的自有財物(其身份相應的工作),為了梵志而施設其自有的財物,為了剎帝利、居士、工師,而施設其自有的財物。瞿曇!梵志為梵志而施設其自有財物是甚麼呢?瞿曇!梵志為梵志而施設的自有財物就是乞求。如果一位梵志,會輕慢乞求的話,就等於是輕慢自有的財物那樣。如輕慢其自有的財物後,就會失去其利益。猶如放牛的人,不能看牛那樣的話,便會失去其利。像如是的,瞿曇!梵志為了梵志而施設乞求為其自有的財物。如果一位梵志,會輕慢乞求的話,就等於是輕慢自有的財物。輕慢自有的財物後,便會失去了其利益。

瞿曇!梵志為了剎帝利,而施設其自有的財物是甚麼?瞿曇!梵志為了剎帝利而施設弓箭,為其自有的財物。如果一位剎帝利輕慢於弓箭的話,就等於是輕慢自有的財物。輕慢於自有的財物後,便會失去了其利益。猶如放牛的人,不能看牛那樣的話,就會失去了其利益。像如是的,瞿曇!梵志為了剎帝利而施設弓箭,為其自有的財物。如果一位剎帝利會輕慢弓箭的話,就等於是輕慢自有的財物。輕慢自有的財物後,便會失去了其利益。

瞿曇!梵志為了居士而施設其自有的財物是甚麼呢?瞿曇!梵志為居士而施設的自有的財物就是田作。如果一位居士輕慢其田作的話,就等於是輕慢自有的財物。輕慢自有的財物後,便會失去了其利益。猶如放牛之人不能看牛那樣的,會失去其利益。像如是的,瞿曇!梵志為了居士而施設田作為其自有的財物。假若一位居士會輕慢於田作的話,就等於是輕慢自有的財物。輕慢自有的財物後,便會失去了其利益。

 

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阿含經-589

 

世尊告訴他說:「梵志!如果更有梵志之到來,他乃非愚、非癡,也不是顛倒,其心並沒有顛倒,而自由自在,我乃問那位梵志而說:『你的意見如何呢?如果有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劣如,而沒有勝善的話,這叫做正確的奉事嗎?如果有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這叫做正確的奉事嗎?梵志!如果奉事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劣如,而沒有勝善的話,這叫做正確的奉事嗎?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劣如,而沒有勝善的話,這叫做正確的奉事嗎?梵志!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這叫做正確的奉事嗎?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這叫做正確的奉事嗎?』

梵志!那位梵志乃非愚非癡,也不是顛倒,其心並沒有顛倒,而自由自在,曾回答於我而說:『瞿曇!如果我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劣如,而沒有勝善的話,我就不應該奉事於他。如果我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我就應該奉事於他。瞿曇!如果奉事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劣如,而沒有勝善的話,我就不該奉事於他。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劣如,而沒有勝善的話,我就不應該奉事於他。瞿曇!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我就應該奉事於他。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我就應該奉事於他。』」

世尊又問而說:「梵志!你的意見如何呢?如果有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失去了信,會失去了戒,會失去了博聞、庶幾、智慧的話,這是否為正確的奉事嗎?如果有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而會增益其信心,增益其持戒,增益其博聞,增益其庶幾,增益其智慧的話,是為正確的奉事嗎?梵志!如果奉事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失去其信心,會失去其持戒,會失去其博聞,會失去其庶幾,會失去其智慧的話,這是否為之正確的奉事嗎?奉事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而失去了其信心,失去了其持戒,失去了其博聞,失去了其庶幾,失去了其智慧的話,這是否為之正確的奉事嗎?

梵志!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而會增益其信心,增益其持戒,增益其博聞,增益其庶幾,增益其智慧的話,這是否為之正確的奉事嗎?奉事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增益其信心,會增益其持戒,會增益其博聞,會增益其庶幾,會增益其智慧的話,這是否為正確的奉事嗎?」

鬱瘦歌邏梵志回答說:「瞿曇!如果我去奉事他,而由於奉事之故,而會失去了信心,會失去了持戒,會失去了博聞,會失去了庶幾,會失去了智慧的話,我就不應該去奉事於他。如果我奉事他,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增益信心,會增益持戒,會增益博聞,會增益庶幾,會增益智慧的話,我就應該要奉事於他。

瞿曇!如果奉事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失去了信心,會失去了持戒,會失去了博聞,會失去了庶幾,會失去了智慧的話,我就不應奉事於他。如果奉事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失去了信心,會失去了持戒,會失去了博聞,會失去了庶幾,會失去了智慧的話,我就不應該去奉事於他。瞿曇!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增益信心,會增益持戒,會增益博聞,會增益庶幾,會增益智慧的話,我就應該去奉事於他。如果奉事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增益信心,會增益持戒,會增益博聞,會增益庶幾,會增益智慧的話,我就應該去奉事於他。」

世尊告訴他說:「梵志!如果更有梵志之到來,此人乃非愚非癡,也不是顛倒,其心並沒有顛倒,為自由自在,我就問那位梵志說:『你的意見如何呢?如果有人去奉事某人,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失去了正信,會失去了持戒,會失去了博聞,會失去了庶幾,會失去了智慧的話,這是否為正確的奉事嗎?如果有人去奉事某人,而由於奉事之故,而會增益其正信,會增益其持戒,會增益其博聞,會增益其庶幾,會增益其智慧的話,這是否為正確的奉事嗎?

梵志!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而會失去了正信,會失去了持戒,會失去了博聞,會失去了庶幾,會失去了智慧的話,這是否為正確的奉事嗎?如果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失去了正信,會失去了持戒,會失去了博聞,會失去了庶幾,會失去了智慧的話,這是否為正確的奉事嗎?梵志!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增益其信心,會增益持戒,會增益博聞,會增益庶幾,會增益智慧的話,這是否為正確的奉事嗎?如果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會增益其正信,會增益持戒,會增益博聞,會增益庶幾,會增益智慧的話,這是否為正確的奉事嗎?』

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

阿含經-588

 

一五、鬱瘦歌邏經第九(第三念誦)

  大意:本經敘述鬱瘦歌邏梵志向佛講說四種奉事,以及四種自有財物。佛乃輾轉而破其說。佛陀說:所謂如強與他人以肉,而要取其代價那樣。其次乃作虛空、慈心、沐浴、取火等喻,以明四姓平等。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王舍城,住在於竹林迦蘭哆園。

那時,鬱瘦歌邏梵志在於中午後彷徉,而往詣佛所,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說:「瞿曇!我欲有所問,如蒙聽允,方敢陳述出來。」世尊告訴他說:「隨你之意,可以諮問」。

鬱瘦歌邏梵志便問而說:「瞿曇!一位梵志,乃為了四種姓(婆羅門-梵志,剎帝利-王族,毘舍-居士,首陀羅-工師),而施設四種奉事。所謂為了梵志,而施設奉事,為了剎帝利、居士、工師而施設奉事。瞿曇!所謂梵志為梵志施設奉事,乃謂:梵志應奉事於梵志,剎帝利、居士、工師,也應該奉事於梵志。瞿曇!此四種姓都應該奉事於梵志的。瞿曇!所謂梵志為剎帝利施設奉事,乃謂:剎帝利應該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也應該奉事於剎帝利。瞿曇!此三種姓都應該奉事於剎帝利的。瞿曇!所謂梵志為居士施設奉事,乃謂:居士應該奉事於居士,工師也應該奉事於居士。瞿曇!

此二種姓,都應該奉事於居士的。瞿曇!所謂梵志為工師施設奉事,乃謂:工師應該要奉事於工師。還有誰為下賤的人:而應該施設奉事於工師呢?唯有工師,奉事於工師而已。」

世尊問他而說:「梵志!諸位梵志是否自知為四種姓施設此四種的奉事,所謂為梵志而施設奉事,為剎帝利、居士、工師,而施設奉事嗎?」鬱瘦歌邏梵志回答說:「並不知道的,瞿曇!但是諸梵志乃自作如是之說:『我對於此世間,所謂諸天,以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於天,梵志乃自不知道為四種姓施設四種的奉事。如為梵志施設奉事,為剎帝利、居士、工師施設奉事。』」

世尊告訴他說:「梵志!猶如有人,強與他人以肉(硬要將肉給與他人),而作如是之言:『士夫!你可以食此肉,而應當給與我的價值(代價,硬要人付錢給他)』,那樣,梵志!你為諸梵志之說,也是像如是的。為甚麼呢?因為梵志不自知(自己不知道)為四種姓施設四種奉事,所謂為梵志施設奉事,為剎帝利、居士、工師施設奉事。」

世尊並問他而說:「梵志!甚麼為之奉事呢?(1)如果有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而有劣如,而沒有勝善的話,這叫做奉事嗎?(是否為之正確的奉事嗎?)(2)如果有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而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這叫做正確的奉事嗎?(3)梵志!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而有劣如,而沒有勝善的話,這叫做正確的奉事嗎?(4)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而有劣如,而無勝善的話,這叫做正確的奉事嗎?梵志!(5)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這叫做正確的奉事嗎?(6)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這叫做正確的奉事嗎?」

鬱瘦歌邏梵志回答說:「瞿曇!(1)如果我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劣如,而沒有勝善的話,我就不應奉事於他。(2)如果我奉事,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我就應該奉事於他。瞿曇!(3)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劣如,而沒有勝善的話,我就不應奉事於他,(4)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劣如,而沒有勝善的話,我就不應奉事於他。瞿曇!(5)如果奉事於梵志,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我就應該要奉事於他。(6)奉事於剎帝利、居士、工師,而由於奉事之故,有勝善,而沒有劣如的話,我就應該奉事於他。」

2023年8月24日 星期四

阿含經-587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七 

一四九、何欲經第八(第三念誦)  

大意:本經敘述生聞梵志請問佛陀有關於剎帝利、居士、婦人、偷劫、梵志、沙門等人.各人到底有甚麼欲?甚麼行?立於甚麼?所依為何?究竟如何?佛陀都一一回答其問。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

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生聞梵志,在於中午後,彷徉(徘徊),而往詣於佛所,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說:「瞿曇!欲有所請問。如能聽許,才敢陳述出來。」世尊告訴他說:「隨你所問好了。」梵志就問而說:「瞿曇!剎帝利(王族)到底有甚麼欲?有甚麼行?立於甚麼?依於甚麼?究竟為如何呢?」

世尊回答說:「所謂剎帝利的人,都欲得財物,所行的為有智慧階級的工作,所立的都是以刀劍(靠武勇而立國),都依於人民,以自在為其終身事。」

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一位居士到底以何為欲?以何而行?以何而立?以何而依?以何為訖呢?」世尊回答說:「所謂居士的話,都欲得財物,所行的為有智慧之行,所立的是以技術(各項技能),所依的就是作業(各種工作),也是以其作業為竟,為其終身的職責。」

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到底一位婦人,有甚麼欲?甚麼為其行,以甚麼而立,依於甚麼?以何為訖呢?」世尊回答說:「所謂一位婦人的話,都欲得一位男子(如意郎君),都行於嚴飾(愛好莊飾),以兒子為立(生男育女,是其建立的工作之一),依靠於無對(無二之夫,侍候於一夫),以自在為其終訖。」

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偷劫的人,到底有甚麼欲?有甚麼行?以甚麼而立?依於甚麼?以何為究竟呢?」世尊回答說:「以偷劫為生的人,都欲於不與取(都以人家不與他,而硬要人家的財物),都行在於隱藏之處(不光明),所立的是以刀劍(以武力奪取),都依於闇冥(依靠黑暗,而得以生存),以不見為其究竟(見不得人),以終其身。」

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一位梵志,到底是以甚麼為其欲望?有甚麼行?以甚麼而立?以甚麼為依?以甚麼為究竟呢?」世尊回答說:「所謂梵志的話,都是欲得財物(有財物方能生存),所行的為有智慧,都以經書而立(以經典為其據),依於齋戒(沐浴齋戒,祭祀大典為依存),以生於梵天為其究竟。」

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一位沙門,有甚麼欲?以甚麼為行?以甚麼為立,依於甚麼?究竟為如何呢?」世尊回答說:「一位沙門的話,都欲得真諦,都是以智慧為行,所立的都是以戒(以戒為生命),都依於無事處,而以涅槃為究竟!」

生聞梵志白佛說:「世尊!我已知道了。善逝!我已瞭解了。世尊!我現在要自歸依於佛與法,以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願從今日起,終身自歸依三寶,乃至命盡。」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生聞梵志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2023年8月23日 星期三

阿含經-586

 

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天及人,為甚麼行非法,以及行惡的話,就必不得益,而必定會得到其苦呢?天及人,為甚麼行如法,而不行惡的話,就必得饒益,必得其樂呢?」

世尊回答說:「梵志!天及人,身行非法,以及行惡,口與意也行非法,以及行惡的話,則在於那個時候,天及人,必當會滅損,阿修羅必當會興盛。梵志!如果天及人,其身乃行如法,而守護其身,其口與意也行法,也守護其口與意的話,則在於那個時候,天及人,必定當會興盛,阿修羅必定當會滅損。梵志!像如是的,天及人,行於非法,以及行惡的話,必得不饒益,而必定會得其苦。梵志!像如是的,天及人,能行如法,而不行惡的話,必定會得饒益,必定會得其樂。」

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怎樣去觀察惡知識呢?」世尊回答說:「梵志!當觀察惡知識猶如月亮。」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為甚麼當觀察惡知識猶如月亮呢?」

世尊回答說:「梵志!如向於消盡的月亮那樣,乃一日一日的稍減,宮殿也同樣的稍減,光明也一樣的稍減,形色也是一樣的稍減,一日一日的消盡而去。梵志!有時候,月亮乃至於消盡,都不再看見。梵志!惡知識的人,對於如來的正法與律,最初也得到其信仰,然而他得信仰後,卻在於後來之時,並不孝順,也不恭敬,所行的都不順於法與律,不建立正智,不趣向於法,不次於法(不依法的次第去用功)。他就這樣的失去了其信仰,那些持戒、博聞、庶幾(意願)、智慧也都一再的失去。梵志!有時這位惡知識會消滅其善法,猶如月亮之消盡那樣。梵志!像如是的,應當觀察惡知識,猶如月亮啊!」

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怎樣觀察善知識呢?」世尊回答說:「梵志!應當觀察善知識,猶如月亮那樣。」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為甚麼觀察善知識,乃猶如月亮呢?」

世尊回答說:「梵志!猶如月亮初生之時,乃為少壯明淨,一日一日的增長。梵志!或者其時乃在於月之十五日,則其宮殿會豐滿。梵志!像如是的,善知識對於如來的正法與律,能得正信。他得正信後,在於後來之時,能繼續孝順恭敬,所行的隨順於法,而建立於正智,趣向於法,依次而修法。因此,能增長其信,對於持戒、博聞、庶幾、智慧,也能增長。梵志!有時那位善知識的善法之具足,有如十五日的月亮。梵志!像如是的,當觀察善知識猶如月亮那樣!」於是,世尊說此頌而說:

譬如月無垢 游於虛空界 一切世星宿 悉翳其光明

(譬喻如月亮之無垢,而遊行於虛空界那樣,一切世界的星宿們,都由於

       月光,而悉被翳障其光明。)

如是信博聞 庶幾無慳貪 世間一切慳 悉翳施光明

(像如是的,有正信、博聞、庶幾、沒有慳貪的話,則世間的一切慳貪,

  都會因之而被翳施其光明〔噁心被善心所翳,而不能施展出來,也就是

  已無惡念惡事可談〕。)

猶如有大龍 興起雲雷電 雨下極滂沛 充滿一切地

(猶如有大龍之興起雲雷電,而降下極滂沛的大雨,而充滿於一切大地

     那樣。)

如是信博聞 庶幾無慳貪 施飲食豐足 樂勸增廣施

(像如是的,有正信、博聞、庶幾、無慳貪的話,則如佈施飲食,使其

   豐足,樂於勸發,而增廣其佈施!) 

如是極雷震 如天降時雨 彼福雨廣大 施主之所雨

(像如是的極大的雷震,有如天降時雨那樣。那些福報之雨,和這同樣的,

為很廣大,為施主之所雨的。)

錢財多名譽 得生於善處 彼當受於福 死已生天上

(這樣的佈施雨下,則錢財會愈多〔福財〕,名譽會愈好,而會得生於善

 處。他就這樣的,當受福報,死後會得生於天上。)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生聞梵志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六完

2023年8月22日 星期二

阿含經-585

 

一四八、何苦經第七(第三念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回答生聞梵志,有關於在家、出家之苦與樂的問題。也回答其所間的有關於饒益天人之法,和觀察善惡知識,喻如白黑月。  

結集者的我們,都這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生聞梵志,在於中午後,彷徉(徘徊),而往詣於佛所,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說:「瞿曇!我欲有所問,如能聽允的話,乃敢陳述出來。」世尊告訴他說:「梵志!隨你所問吧!」

生聞梵志就便問說:「瞿曇!在家的人,有甚麼苦惱?出家學道的人,又有甚麼苦惱呢?」世尊回答說:「梵志!在家的人,乃以不自在為其苦惱,出家學道的人,乃以自在為苦惱的。」

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在家的人,為甚麼以不自在為苦惱?出家學道的人,為甚麼以自在為苦惱呢?」

世尊回答說:「梵志!如果在家的話,假如錢財不能增長,金、銀、真珠、琉璃、水精等物,都不增長,畜牧、谷米,以及奴婢、使用人,也不增長的話,那個時候,在家的人就會憂苦愁戚,因此之故,在家的人,多有憂苦,多懷愁戚。梵志!如果出家學道的話,其行假如隨著貪欲,其行隨著瞋恚,隨著愚癡之時,則在於那個時候,出家學道的人就會有憂苦愁戚,因此之故,出家學道的人乃多有憂苦,多懷愁戚。梵志!像如是的,在家的人的話,就以不自在為苦,出家學道的人,則以自在為苦的。」

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在家的人的話,到底有甚麼快樂?出家學道的人的話,則會有甚麼快樂呢?」世尊回答說:「梵志!在家的話,是以自在為快樂,出家學道的人的話,則以不自在為快樂。」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在家的人為甚麼以自在為快樂?出家學道的人為甚麼以不自在為快樂呢?」

世尊回答說:「梵志!如果在家的人,其錢財得到增長,金、銀、真珠、琉璃、水精,悉皆得到增長,其所有的畜牧、谷米,以及奴婢、使用人,也都得到增長的話,則在於那個時候,在家的人就會快樂歡喜,因此之故,在家的人,多會快樂歡喜。梵志!出家學道的人,其行不隨著貪欲,其行不隨著瞋恚、不隨著愚疑的話,則在於那個時候,出家學道的人就會快樂歡喜,因此之故,出家學道的人,多會快樂歡喜。梵志!像如是的,在家的人,乃以自在為快樂,出家學道的人,則以不自在為快樂。」

生聞梵志又問而說:「瞿曇!由於甚麼事之故,會使天,以及人,必定沒有利義?由於甚麼事之故,會使天,以及人,必定會有利義呢?」世尊回答說:「梵志!如果天,以及人,共為諍事的話,就必定不會有利義,如果天,以及人,不共諍的話,必定會有利義。」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為甚麼天及人,共為諍事的話,必定會沒有利義?為甚麼天及人不共諍的話,就必定會有利義呢?」

世尊回答說:「梵志!如果有時,天及人,共為鬥諍怨憎的話,則在於那個時候,天及人,都會憂苦愁戚,因此之故,天及人,會多有憂苦,會多懷愁戚。梵志!如果有時,天及人,都不鬥諍,都不怨憎的話,則在於那個時候,天及人,都會快樂歡喜,因此之故,天及人,都會多快樂,多歡喜的,梵志!像如是的,天及人,共諍的話,必定沒有利義,天及人,不諍的話,必定會有利義。」

生聞梵志又問說:「瞿曇!由於甚麼事之故,會使天及人,必定不得饒益,而必定會得到其苦?由於甚麼事之故,會使天及人,必定會得到饒益,必定會得到其樂呢?」世尊回答說:「梵志!如果天及人,都行於非法,以及行惡的話,就必定不能得到利益,而必得其苦。如果天及人,能行如法,而不行惡的話,就必定會得饒益,而必得其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