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阿含經-773

 

阿難!猶如山中之水,甚深而極廣,長流而駛疾,多有被所漂的,其中並沒有船,也沒有橋樑。或者有人來到於彼岸,由於有事,就便求度過去。他求度過去之時,曾作如是之念:現在此山水,乃甚深而極廣,為長流駛疾,多有被所漂的。其中並沒有船,也沒有橋樑可以度過的。我在於彼岸有事,而欲度過去。當用甚麼方便才能使我安隱的至於彼岸呢?又作如是之念:我現在寧可在於此岸之邊,去收聚草木,去縛作椑栰,乘此栰而度過去吧。就這樣的,他便在於岸邊收聚草木,縛作椑栰,乘此栰而度河,而安隱的到達於彼岸。像如是的,阿難!如有比丘攀緣於厭離,依於厭離,住於厭離,止息其身之惡之故,心入於由於離之定之故,而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而有觀,由於離而生之喜與樂,而得初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依於此處,而觀覺的興衰,他依此處,而觀覺的興衰後,住於彼,而必得漏盡。假如住於彼處,而不得漏盡的話,必定當會升進,而得止息之處。

甚麼叫做升進而得止息處呢?他的覺與觀已息,已內靜,而一心,而無覺無觀,而由於定而生的喜與樂,而得第二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就依於此處(境地),觀覺的興衰。他依此處觀覺的興衰後,安住於其境地,而必定能得漏盡。假如他安住於其境界,而不得漏盡的話,也必定當會升進而得止息之處。甚麼叫做升進而得止息處呢?他離開喜欲,為舍而無求,而游止於其中,正念而正智,而身覺樂,所謂聖者所說,聖者所舍,聖者所念、樂住、空,而得第三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就這樣的依於此處,而觀覺的興衰。他依此處,而觀覺的興衰後,安住於其處,而必得漏盡。假如住於其境界而不得漏盡的話,也必定會升進而得止息之處。甚麼叫做其升進而得止息處呢?他的樂已滅,苦已滅,喜與憂本來就已滅,而不苦不樂,而舍、念、清淨,而得第四禪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依於此處,而觀覺的興衰。他依此處,而觀覺的興衰後,安住於其處,而必定會得漏盡。假如住於其處而不得漏盡的話,也必定當會升進而得止息之處。

甚麼為之其升進而得止息之處呢?他度脫一切的色想,滅除有礙之想,不念若干之想,為無量之空,是無量空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就這樣的依於此處,而觀覺的興衰。他依於此處而觀覺的興衰後,安住於其處,而必定能漏盡。假如住於其處,而不得漏盡的話,也必定當會升進而得止息處。甚麼為其升進而得止息之處呢?他度過一切的無量空處,為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而游止於其中。他依於此處,而觀覺的興衰。他依此處,而觀覺的興衰後,安住其境界,而必得漏盡。假如安住於其處而不得漏盡的話,也必定當會升進而得止息之處。甚麼為其升進而得止息之處呢?他度脫一切的無量識處,為無所有,是無所有處而成就游止於其中。他如有所覺,或者為樂,或者是苦,或者不苦不樂。他觀此覺之無常,觀察其興衰,觀察其無欲,觀察其滅、觀察其斷、觀察其舍。他像如是的觀察此覺為無常,觀察其興衰,觀察其無欲,觀察其滅,觀察其斷,觀察其舍後,便不受此世間。不受此世間後,便不會恐怖。由於不恐怖之故,便會般涅槃。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猶如離開村裡不遠之處,有一株大芭蕉。如人持斧去破斷其芭蕉樹,破斫為片,破斫為十分,或者作為百分。破斫為十分,或者作為百分後,便擗(折斷)其一葉一葉而已,並不見得其節,更何況能見到其樹實(樹心)呢?阿難!像如是的,比丘如有所覺,或者為樂,或者為苦,或者不苦不樂。他觀察此覺為無常,觀察其興衰,觀察其無欲,觀察其滅,觀察其斷,觀察其舍。他如是而觀察此覺為無常,觀察其興衰,觀察其無欲,觀察其滅,觀察其斷,觀察其舍後,便不受此世間。不受此世間後,便不恐怖。由於不恐怖後,便般涅槃。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