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 星期四

阿含經-496

 

於是,尊者二十億,乃往詣佛所,稽首作禮,然後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說:「世尊!如果有比丘證得無所著,其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重擔已舍,有結已解,自得善義,而正智正解脫的話,他就在於那時,會樂於此六處(六種理),所謂:樂於無欲,樂於遠離,樂於無諍,樂於愛盡,樂於受盡。樂心不移動。世尊!或者有一人,曾作如是之念:這位賢者,乃依於信之故,而樂於無欲的。這不一定是對的,不應作如是之觀,但是欲盡、恚盡、癡盡,才是樂於無欲。

世尊!如果有一人,曾作如是之念:這位賢者,乃由於貪利稱譽,而求供養之故,乃樂於遠離的,這也不一定是對的,不應該作如是之觀,但欲盡、恚盡、癡盡,才是樂於遠離。世尊!或者有一人,曾作如是之念:這位賢者乃依於戒之故,乃樂於無諍的,這也不一定是對的,不應該作如是之觀,但欲盡、恚盡、癡盡,才為是樂於無諍,樂於愛盡,樂於受盡,樂心不移動。世尊!如果有比丘。已得無所著,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重擔已舍,有結已解,自得善義,正智正解脫的話,他就能在於那個時候樂於此六處。

世尊!如果有比丘,其學雖未得意,然而都求願無上的安隱涅槃的話,他就會在於那個時候成就學根,以及學戒的。他在於後來之時,其諸漏都已盡,而得無漏,得心解脫、慧解脫,在於現法當中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游止於其中,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的話,他就在於那時成就無學根,以及無學戒。世尊!猶如幼小的童子那樣,他在於那個時候,乃成就小根,以及小戒。然而他在於後來之時,具足學根的話,他就會在於那個時候成就學根,以及學戒。

像如是的,世尊!如果有比丘,其學雖未得意,然而求願無上的安隱涅槃的話,他就會在於那個時候成就學根,以及學戒。他在於後來之時,諸漏已盡,而得無漏,已得心解脫、慧解脫,在於現法當中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游止於其中,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的話,他就在於那個時候成就無學根,以及無學戒。他如果有其眼根所知的色境,與對眼者(與眼相對觸,諸色境來到眼根的視野中)的話,也不會使其失去此心解脫、慧解脫,心在於內而安住,善於制御而守持,而觀察興衰之法。假如有耳根所知的聲境,鼻根所知的香境,舌根所知的味境,身根所知的觸境,乃至意根所知的法境,與對意者(法境與意根相對,包括聲等諸境與耳等諸根相對),也不會使其失去此心解脫、慧解脫,其心在於內而安住,善於制御而守持,而觀察興衰之法。

世尊!猶如離開村裡不遠之處,有大石山那樣。此岩乃不破、不缺、不脆,堅住而不空,而合於一的。假若東方有大風雨之到來,也不能使其搖,不能使其動,不能使其轉移,也不是東方之風,而能移至於南方的。如果南方有大風雨之到來,也不能使其搖,不能使其動轉移易。也不是南方之風,能移至於西方的。如果西方有風雨之到來,也不能使其搖,也不能使其動轉移易,也不是西方之風能移它,而至於北方的。如果北方有大風雨之到來,也不能搖,也不能使其動轉移易,也不是北方之風能移它而至於諸方的。

像如是的,他如果有其眼根之所知之色境,與對眼根(色境與眼相對觸,也就是色境來到眼根的視野中)的話,都不能使其失去此心解脫、慧解脫,其心在於內而安住,善能制御守持,而能觀察興衰之法。如果有耳根所知的聲境,鼻根所知的香境,舌根所知的味境,身根所知的觸境,意根所知的法境,與對意根(與意根相對觸,包括聲境等與耳根等相對觸等事)的話,也不能使其失去此心解脫、慧解脫,心在於內安住,而善能制御守持,而觀察興衰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