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阿含經-488

 

一一九、說處經第三(第三念誦)  

大意:本經首先敘述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之三說處(理)。如一心聞法,而聞一法、斷一法、修一法、一法作證後,便能得正定,而達到心的解脫。其次乃述因其所說而有四處(理)。所謂:一向論、分別論、詰論、止論。如相應於此四處,而回答的話,就能得共說與共論。如住於處非處、所知、說喻、道跡的話,就可得共論。不然的話,就不可共論。最後舉出說義與說事之必要的諸條件。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舍衛國,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這裡唯有三說處(理),並沒有四或五之說處(理)。如比丘見後,由於彼說之故而說,而說:我已見、已聞、已識、已知,比丘因之而說後,而說是我所知的。那三說處呢?比丘們!由於有了過去世之說,而說如是的過去世之時為有的:比丘們!由於有未來世之說,而說如是之未來世之時偽有的:比丘們!由於有了現在世之說,而說如是之現在世之時為有的,這叫做三說處,並沒有四或五之說處。如比丘見後,由於彼說之故而說,而說:我已見聞識知,比丘因之而說,而說是我所知的。依於所說,而善於習得其義,由於不說之故,就不能善習而得其義的了。

賢聖的弟子們,用兩耳而專心一意的聽法,他們以兩耳而一心的聽法後,而斷一法,而修一法,而作證一法。他們斷一法、修一法,作證一法後,便能得正定。賢聖的弟子,其心得正定後,便能斷除一切的淫、怒、癡。賢聖的弟子,像如是的,能得心的解脫,心解脫後,便能知道解脫。所謂: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之身,而知如真(如實而知道真諦)。

由於其所說,而有四處,應當可用來觀察人們:如這位賢者可以和其共說,這位則不可以共說是。如果這位賢者,應用一向論(決定的論),而不用一向(決定的論)來回答的話,或者應用分別(解答)論,而不用分別(解答)來回答的話,或者應用詰論(反詰解答),而不用詰(反詰解答)來回答的話,或者應用止論(置之,不必答),而不用止(置之,不必答)來回答的話,則像如是的這類的賢者,就不得共說,也不得與之共論。假如這位賢者,對於一向論,便能以一向回答的話,或者以分別論而能以分別而回答的話,或者以詰論而能以詰來回答的話,或者以止論而能以止來回答的話,則像如是的這類賢者,便可得與其共說,也可得與其共論。

又次,由於其所說,而更有四處,可當用來觀察人們:這位賢者可和他共說,這位則不可以和他共說等事。假如這位賢者對於處、非處(理、非理),不安住(不確立)的話,對於所知(了悟)不安住(不確立)的話,對於說喻不安住的話,對於道跡(道行)不安住(不確立)的話,則像如是之類的賢者,就不可以和他共說,也不可以和他共論。假如這位賢者對於處、非處,能安住的話,或者對於所知能安住的話,或者對於說喻能安住的話,或者對於道跡能安住的話,則像如是之類的賢者,就可得和他共說,也可得和他共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