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日 星期五

阿含經-493

 

一二二、瞻波經第六(第三念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遊化在瞻波時,於十五日欲說從解脫,然而因不淨者在裡,故乃默然而坐,而至於初夜、中夜、天明。目犍連乃入定,以他心通去看出不淨的比丘,而將他擯棄於會外。佛陀於是乃以喻說非沙門行的人當擯棄他,並以頌而說清淨共清淨,常當共和合等事。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瞻波(中印度恒河的河畔之國,國都之名亦同),住在於恒伽池(蓮池)的旁邊。

那時,世尊在於月的十五日,欲講說從解脫(別解脫,戒律)時,首先在於比丘眾之前,敷座而坐。世尊坐後,就便進入於禪定,而用他的他心智去觀察大眾的內心。觀察大眾之心後,一直到了初夜(下午五點至九點)完了時,還在那裡默然而坐。於是,有一位比丘,就從座站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仰白佛陀說:「世尊!初夜已過去了,佛陀及諸比丘眾,集坐以來,已很久了,唯願世尊,垂說從解脫吧!」

那時,世尊乃默然,並不回答他。於是,世尊又至於中夜(下午九點至翌日零晨一點),還是默然而坐在那裡。那一位比丘就再從其座位站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而白佛說:「世尊!初夜已經過去了,中夜也將於完了,佛陀及諸比丘們,都集坐以來,已很久了,唯願世尊垂說從解脫吧!」

世尊亦一再的默然,並不作答。於是,世尊又至於後夜(深夜一點至五點),仍然默然的坐在那裡。那一位比丘就再三從座而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仰白佛陀說:「世尊!初夜既過去了,中夜又完了,後夜將垂盡,將向於欲明(天將破曉),光明相之出現已不久了。佛陀及比丘眾,集坐在這裡已極為久時了,唯願世尊垂憐,講說從解脫吧!」

那時,世尊乃告訴那位比丘而說:「在於大眾當中,有一位比丘,已為不清淨的人了。」那個時候,尊者大目犍連也在於大眾當中,於是,尊者大目犍連便作如是之念:世尊到底是在指那一位比丘,而說此大眾當中有一位比丘已經不清淨呢?我寧可進入如其像定(禪定),用此如其像定(入定而發出的)他心之智,去觀察大眾之心為是。

尊者大目犍連就進入如其像定,而用此如其像定而發出的他心之智,去觀察大眾之心。尊者大日犍連便知世尊所指的比丘,而說此大眾當中有一位比丘已經為不清淨之事。於是,尊者大目犍連,就從其禪定出定,而到了該比丘之前,牽其手臂,帶他出來,將門一開,把他擯棄在門外,然後對他而說:「愚癡的人到遠處去吧!不可住在這裡!不可再得和比丘眾聚會,從今已去,已不是比丘了。」說完,就閉門下鑰,還諸於佛所,稽首佛足,然後退坐在一邊,仰白而說:「世尊所指的比丘,說此大眾當中,有一位比丘已經為不清淨的人,那個人我已把他逐出了。世尊!初夜已過去了,中夜又完訖,後夜將垂盡,將向欲明(天將破曉)了,光明之相之出現,已不久之事了,佛陀以及比丘眾在這裡集坐已久了,唯願世尊講說從解脫吧!」

世尊告訴他說:「大日犍連!那位愚癡的人,當會得大罪過,因觸嬈(撓亂)世尊及比丘眾之故。大目犍連!假如使如來在於不清淨之眾,而說從解脫的話,那個人就便會頭破七分,因此之故,大目犍連!你們從今以後,應說從解脫,如來已不再說從解脫了。為甚麼呢?因為像如是的,大目犍連!或者有愚癡的人,他也正知出入,而能善觀分別。其屈伸低仰(舉止動作),都有儀容庠序(看起來一副端莊有序之相)。也善穿僧伽梨(大衣),及諸衣鉢(所謂三衣及鉢,為僧尼常用之物)。

其行住坐臥,眠寐語默(日常生活的一切行動),都正確知道,好像一位真正修梵行的人。此人到了諸位真正修持梵行人之處,大眾或者不知其底細。大目犍連!如果諸修梵行之人知道其真象的話,便會作如是之念:這人是沙門之汙,是沙門之辱,是沙門之憎,是沙門之刺。大眾知道後,便共同將此人擯棄。為甚麼呢?因為不可使他污染諸修梵行之人之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