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蘇東波

趁着總統夫人周美青訪日,故宮展示寒食帖,也來談談蘇東波。

姓蘇名軾,字子瞻,號東波,103718日-1101824日),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遊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東波與佛印禪師一日,他們到一座寺院遊覽。走進前殿,看見兩尊神態威猛的金剛神像,東坡問道:「這兩尊金剛,哪一尊重要?」佛印隨口答道:「自然是拳頭較大的那一尊啊?
(其實自唐朝寺廟建築都有兩尊金剛神像鎮寺,左邊稱「金剛神」管善,稱其名「阿」;右邊稱「密迹力士」管惡,稱其名「吽」,一體兩形,稱為阿吽二王。正如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日本淺草雷門觀音寺可見到。)
兩人走進後殿,看到觀音手持念珠。
東坡又問:「觀音既是菩薩,為什麼還要數手裏的那串念珠呢?
佛印說:「噢,她也像凡人一樣禱告呀!」
「她向誰禱告呢?
「咦,她向觀音菩薩禱告呀!」
「她自己便是觀音菩薩,為什麼要向自己禱告呢?
佛印忍俊不禁笑笑說:「這是求人不如求己嘛?

回到寒食帖;寒食之由來:
寒食節的起源本自古人不同季節用不同的樹木生火,而交替之時則嚴禁生火,故以冷菜裹腹,寒食節本有上墳、郊遊之習,自宋朝後慢慢演變為於二十四節氣的清明(寒食節前後一兩天)行之至今。民間對寒食節的相傳則是春秋時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被燒死在綿山而定下該日不准生火熟食的節日。

蘇東坡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的第三個寒食節,有感而發的一篇巨作。內容只有二首詩,由黃庭堅作『黃州寒食詩帖跋』。圖存於我國故宮。

內容如下: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大意:
一、
這是我來到黃州的第三個寒食節了。每年都想要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春光,但無奈春光總拋我而去。
今年又春雨不斷,讓這一年之初濛上了秋天瀟瑟的氣息。原本應盛開的海棠花,也被雨打風去而散落一地。
濃濃的香氣就如同在半夜遭人盜去一般了無蹤跡。就好像病起時早已髮鬚斑白的少年的青春一樣不復存。
二、
大雨連綿不斷,春江水漲就要淹進門來。我的破屋如江上扁舟一般,飄流在水霧之中。
在空盪的廚房裡煮些野菜,破舊的爐中燒著溼葦。看到烏鴉叨著紙錢,才知道又到寒食節了。
想盡忠,但那皇天卻在九重之外;想盡孝,無奈祖墳也在萬里之遙。想學阮藉做途窮之哭,只可惜我那疲憊不堪的心靈早已死灰不復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