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阿含經-30

 賢者!請你再聽我說:從前拘薩羅王-波斯匿(和悅),住在於舍衛國,而在於婆雞帝城(娑雞帝,為北拘薩羅國之都城)有事,曾作如是之念:到底要用甚麼方便,才能使唯行一日之間,就能由舍衛國而至於婆雞帝城呢?又作此念:我現在寧可叫人從舍衛國至於婆雞帝城,在其中間佈置七輛車為是。那時,就令人從舍衛國至於婆雞帝城,在其中間,佈置七台車輛。

佈置七輛車後,從舍衛國出,至初車(第一輛車),而乘第一輛車(初一車),至於第二輛車時,就捨棄初車,而乘第二車,至第三車時,即捨棄第二車而乘第三車,至第四車時,即舍第三車,而乘第四車,至第五車時,即舍第四車,而乘第五車,至第六車時,即舍第五車而乘第六車,至於第七車時,即舍第六車而乘第七車,在於一日當中,就至於婆雞帝城(七次換車而乘,是形容速度之快捷)。

 

王在婆雞帝城辦完其事後,曾被大臣們圍繞,而坐在於王的正殿。此時,群臣白王說:『到底如何呢?天王!是否用一日之間,就能從舍衛國而至於婆雞帝城了麼?』大王回答說:『如是』(是的)!又問說:『如何呢?天王!您乘第一車在一日當中從舍衛國而至於婆雞帝城的嗎?』大王說:『不也。』又問:『乘第二車,乘第三車,……乃至第七車,從舍衛國而至於婆雞帝城的嗎?』大王說:『不也!』到底云何呢?賢者!拘薩羅王波斯匿的群臣如果又再問王的話,王當怎樣解說呢?

 

當時的大王曾經回答群臣們說:『我在舍衛國時,因對於婆雞帝城有事情要辦,我就曾作此念:要用甚麼方便,才能只行一日的時候,就能從舍衛國至於婆雞帝城呢?我又作此念.我現在寧可叫人從舍衛國至於婆雞帝城,在於其中間佈置七台車輛。我就叫人從舍衛國至於婆雞帝城,在於其中間佈置七輛車。佈置七車完畢後,就從舍衛國出來,至於初一輛車之處,而乘初一輛之車。到了第二車時,就捨棄初車,而換乘第二車,到了第三車時,就捨棄第二車,而換乘第三車, 到了第四車時,就捨棄第三車,而換乘第四車,到了第五車時,就捨棄第四車,而換乘第五車,到了第六宰時,就捨棄第五車,而乘第六車,到了第七車時,就捨棄第六車而換乘第七車,在一日的中間,就能至於婆雞帝城」(待續)

 

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阿含經-29

 又問而說:「我剛才問賢者是否從沙門瞿曇之處修習梵行?你則說:是的!現在問賢者你是否為了戒律的清淨之故,乃從沙門瞿曇修習梵行與否?你便說:弗也。是否為了心的清淨之故?是否為了見的清淨之故?為了疑惑之蓋(煩惱)之清淨之故?為了由於辨知徹見正道、邪道之清淨之故?為了徹知徹見道跡之清淨之故?為了經歷道跡,斷除煩惱之智之清淨之故?而從沙門瞿曇修習梵行與否?都說:弗也。那麼,到底是由於那一種義,而從沙門瞿曇修習梵行的呢?」回答說:「賢者!我乃為了無餘涅槃之故!」(無餘涅槃本為身心俱滅,是對於有餘涅槃,也就是還有餘的肉身而說。但這裡,乃指煩惱完全消滅而無餘存的最完善的涅槃。)

又問而說:「云何(你的意見如何)?賢者!是否由於戒律之清淨之故,沙門瞿曇才施設蕪餘涅槃的嗎?」回答說:「不也!」


又問:「由於心的清淨之故,由於見的清淨之故,由於疑蓋之清淨之故,由於正道非道之知見清淨之故,由於道跡知見之清淨之故,由於道跡斷智之清淨之故,沙門瞿曇才施設無餘涅槃的嗎?」回答說:「不也。」

 

 

又問說:「我剛才問賢者你,云何(怎樣)?賢者!是否由於戒清淨之故,沙門瞿曇才施設無餘涅槃與否?賢者乃說:『不也』。又問由於心清淨之故?由於見清淨之故?由於疑蓋清淨之故?由於道非道之知見之清淨之故?由於道跡知見之清淨之故?由於道跡斷智之清淨之故,沙門瞿曇才施設無餘涅槃的嗎?賢者都回答說:『不也』!那麼,賢者所說的,到底是甚麼義理?怎樣能得知呢?」


回答說:「賢者!如果由於戒的清淨之故,世尊沙門瞿曇才施設無餘涅槃的話,就會以有餘而稱說無餘。由於心的清淨之故,由於見的清淨之故,由於疑蓋之清淨之故,由於道非道之知見之清淨之故,由於道跡知見的清淨之故,由於道跡斷智之清淨之故,世尊沙門瞿曇乃施設無餘涅槃的話,就會以有餘稱說為無餘。賢者!如果離開這些法,而世尊乃施設無餘涅槃的話,則凡夫當然也會般涅槃,因為凡夫也是離開這些法之故。


賢者!但由於戒的清淨之故,而得心的清淨,以心清淨之故,而得見的清淨,以見的清淨之故,而得疑蓋的清淨,以疑蓋清淨之故,而得道非道的知見之清淨,以道非道的知見的清淨之故,而得道跡知見的清淨,以道跡知見的清淨之故,而得道跡斷智之清淨,以道跡斷智的清淨之故,世尊沙門瞿曇,乃施設無餘涅槃!

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阿含經-28

 這時,尊者舍梨子間其餘的比丘們說:「諸位賢者們!到底那一位是賢者滿懋子呢?」諸比丘們回答說:「尊者舍梨子!唯然(是的)!你所問的尊者,乃坐在於如來的面前,那位白皙隆鼻,如鸚鵡嘴的人,就是那位比丘。」這時,尊者舍梨子知道滿慈子的色貌後,就善自記在心內。

尊者滿慈子經過其夜,在翌日的旦晨,著衣持鉢,進入於舍衛國去行乞食。乞食完畢,在於中午後,回皈精舍,舉放衣鉢澡洗手足,將尼師檀(坐具)放著於肩上,而到安陀林(精舍附近之園林)之經行處(禪坐疲勞,或防睡眠,而在同一處所漫步來回好多次,為之經行。為經行的方便,而將土盛高一些之處,叫做經行處)。尊者舍梨子也過一夜,在於翌旦,著衣持鉢,進入於舍衛國去行乞食。乞食完畢後,回到其精舍,舉放衣鉢,澡洗手足,將尼師檀放著於肩上,也到了安陀林之經行處。


這時,尊者滿慈子到達安陀林後,在於一樹下敷其尼師檀,在那裡結跏趺坐(打坐)。尊者舍梨子也到達安陀林後,在離開滿慈子不遠之處,於一樹下,敷其尼師檀,結跏趺坐在那個地方。


尊者舍梨子則在於晡時(申時),從其燕坐(宴坐,獨自一人在坐禪)起來,即往詣尊者滿慈子之處,共相問訊後,退坐在另一邊,然後開始問尊者滿慈子而說:「賢者!你跟從沙門瞿曇修習梵行嗎?」回答說:「如是(是的)!」

舍梨子又問:「你的意見如何呢?賢者!是否為了戒淨(淨化生活)之故,才從沙門瞿曇修習梵行的嗎?」回答說:「不也(不是的)。」


舍梨子又問說:「是否為了心淨(心的清淨)之故?為了見淨(見的清淨)之故?為了疑蓋淨(除疑後而得的清淨)之故?為了道非道知見淨(由徹知正道、邪道而後獲得的清淨)之故?為了道跡知見淨(由於徹知應行之道而後獲得的清淨)之故?為了道跡斷智淨(由於歷經道跡,和斷除煩惱後,所獲得的清淨)之故?乃從沙門瞿曇之處,修習梵行的嗎?」回答說:「不也!」(不是的)!(待續)

 

 

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阿含經-27

 這時,尊者舍梨子(舍利弗),也坐在於眾比丘眾當中,尊者舍梨子曾作如此之念:「世尊以如是之事而問那些生地的諸比丘們。生地的諸比丘們,則極為稱譽賢者滿慈子而說:『滿慈子為自能少欲知足,也稱說少欲知足,自能閒居,也稱說閒居,自能精進,也能稱說精進,自己正念,也稱說正念,自己一心,也稱說一心,自己有智慧,也稱說智慧,自能漏盡,也稱說漏盡,自己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也稱說勸發、渴仰、成就、歡喜。』」

尊者舍梨子又作此念:「一定在甚麼時候,當能得以和賢者滿慈子共聚集會,問其少義的!他或者能聽許我之所問的!」

那時,世尊在於王舍城受夏安居完畢,經過其三個月後,補治其衣服完了,就攝衣持鉢,從王舍城出發,向於舍衛國,輾轉前進,而至於舍衛國,就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祇園精舍),尊者舍梨子,和生地的諸比丘們,在於王舍城共住一些日子後,也攝衣持鉢,而向於舍衛國,輾轉前進,而至於舍衛國,就共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


這時,尊者滿慈子在於生地受夏安居完畢,經過三個月後補治其衣服完了,也就攝衣持鉢,從生地出發,向於舍衛國,輾轉前進,而至於舍衛國,也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尊者滿慈子乃往詣世尊之處,稽首禮拜後,在於如來之前,敷尼師檀(坐具),而結跏趺坐,而坐在於那個地方。

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阿含經-26

 九、七車經第九(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舍利弗以七事問滿慈子:為甚麼跟佛修行:為戒律?為心淨?為見淨?為疑蓋淨?為道非道知見淨?為道跡知見淨?為道跡斷智淨?回答說:均為不是,是為無餘涅槃之故。又間無餘涅槃是為戒淨,乃至道跡斷智淨,其中之一而施設與否?答說:不也。但離此等,就也沒有無餘涅槃。滿慈子並舉波斯匿王七車速行之喻,以七車比喻所間之七事,而以一日換乘七車速達目的地,喻修行,須七事俱淨,方能達到最終目的之無餘涅槃,並不是僅具足一事即可到達。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到的就是如是:有一個時候,佛陀游化在於王舍城,而住在於竹林精舍(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所奉獻的林園-竹林精舍。位於王舍城),和諸大比丘眾,共受夏坐(夏安居),尊者滿慈子(富樓那,為滿慈女之子,說法第一。),也在於生地(所生長之地,或鄉野田舍之地,都叫做生地),受夏坐(結夏安居)。

這時,生地的諸比丘們,大眾都受完夏安居,經過其三個月後,都補治他們的衣服。衣服補縫完畢後,則攝衣持鉢,從生地出發,向於王舍城,輾轉向前邁進,而到達王舍城,就住在於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那時,生地的諸比丘們,曾往詣世尊之處,到後,稽首作禮,然後退坐在一邊。

世尊問他們說:「諸比丘們!你們從甚麼地方來的呢?在甚麼地方夏安居的呢?」生地的諸比丘們白佛而說:「世尊!我們乃從生地而來的,是在生地夏安居的。」

世尊又問說:「在那個生地的諸比丘當中,到底那一位比丘為諸比丘們所共同稱譽的呢?那一個人能自少欲知足,而又稱說少欲知足,自己閒居,而又稱說閒居,自己精進,而又稱說精進,自己正念,而又稱說正念,自己一心,而又稱說一心,自己有智慧,而又稱說智慧,自己為漏盡,而又稱說漏盡,自己勸發、渴仰、成就、歡喜,而又稱說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呢?」

生地諾比丘們說:「世尊!這位尊者為滿慈子,他在於那生地裡,乃被諸比丘們所共同稱譽的,是一位:自己能少欲知足,也稱說少欲知足,自已能閒居,又稱說閒居,自己能精進,也稱說精進,自己正念,也稱說正念,自己能一心,也稱說一心,自己有智慧,也稱說智慧,自己漏盡,也稱說漏盡,自己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也稱說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的比丘。」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阿含經-25

 比丘們!我現在出現於世間,為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稱為佛,是眾佑

(以上為佛之十尊稱:1.如來為通達於真理而來化度之人。

2.無所著為阿羅漢、應供,值得人之敬重供養者。

3.等正覺為正徧知。

4.明行成為就是明行足,得宿住、天眼、漏盡之三明,也就是智慧與身口意三業之德行之完其者。

5.善逝為善於通達真理,而善於到達彼岸。

6.世間解為徹知有情、非情之世間之事。

7.無上士為無人能出其上之人。

8.道法御為調御丈夫,為能調伏一切之人。

9.天人師為天、人的導師。

10.佛為覺者,為覺悟一切真理之人。眾佑就是世尊,是有吉祥之人。)

 

我現在能饒益自己,也能饒益他人,能饒益眾多之人。為了愍傷世間,為了天,為了人,而求義饒益,求安隱快樂。我現在所說之法,乃能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完畢後,我現在已經離開生老病死、啼哭、憂戚,我現在已經得脫一切苦惱。」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後,都歡喜奉行!

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阿含經-24

 諸比丘們!你們的意見如何呢?往昔之時,那位善眼大師,乃為諸外道仙人們之所宗師,曾捨離欲愛,而得如意足,你們以為是異人(別人)嗎?你們不可以作此念!應當要知道!就是我本人啊!

我在那個時候,名叫善眼大師,為外道仙人們之所宗師,曾捨離欲愛,而得如意足。我在那個時候,有無量無邊(算不盡)的弟子,我在那個時候為諸弟子們說梵世法。我說梵世法時,諸弟子們當中。有不具足奉行我所說之法的人,則那種人在於命終之後,或者轉生到四王天,或者轉生到三十三天,或者轉生到焰摩天(第三層天),或者轉生到兜率陀天(第四層天),或者轉生到化樂天(第五層天),或者轉生到他化樂天(第六層天)。

我說梵世法之時,諸弟子們當中,假如具足奉行我所說之法的話,則因修四梵室,而捨離欲愛之故,在他命終之後,得以往生於梵天。我在那個時候,曾作此念:『我不應該和諸弟子們同俱至於後世,不應和他們都共生在於一處,我現在寧可更修增上慈。如修增上慈的話,命終之後,得以往生於晃昱天』。

我就在於稍後之時,更修增上慈,修習增上慈後,命終之時,得生於晃昱天之中。我在於那個時候,和諸弟子們,所學之道,都不空虛,都得大果報。

 

我在那個時候,親自行持此道,而自饒益,也饒益他人,饒益很多之人。我乃悲愍哀傷世間,而為天、為人求義,和饒益,也求他們之安隱快樂。


然而那個時候所說之法,並不至於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就只訖於不究竟梵行。因此,我在那個時候,不能離開生、老、病、死,啼哭、憂戚等事,也未能得脫離一切苦惱。(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