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5

 


經文:

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

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

我雖年朽,猶故貪惜。即遣傍人,急追將還。爾時使者,疾走往捉。

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使者執之愈急,強牽將還。於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

父遙見之,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與語。

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貴為子所難,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趣。

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里、以求衣食。

 

譯文:

此時那位富貴的長者坐在師子座上,一眼便認出了自己的兒子。心裡十分高興,心想,這下我的家產可有了付託的人了!過去我日思夜想盼望兒子,一直未能見上。今天,他忽然自己來了,這簡直是天遂人願!

我雖然已經年紀老邁,但依然貪愛憐惜自己的兒子和財產。於是這位父親急忙派人將兒子追回。那位使者一路急跑,拉住了窮子。

窮子感到十分驚愕,大喊大叫,抱怨道:我並沒有惹你,為何要抓我呢?越是這樣,那使者越是強拉硬拖,死活不放。這位窮子暗想,自己無罪而遭捕囚,看來凶多吉少。想到這兒,他就更加惶恐,嚇得喘不過氣來,一會兒便跌倒在地。

父親在遠處看到這種情形,便對使者說:不需要此人了,請勿強行拉來他。後來,使者用冷水灑在窮子的面部,使其清醒過來。

其父也不再與他說任何話,為什麼呢?父親知道自己的兒子志向低劣,性格自卑,自己的豪強富貴,兒子一下子很難適應。經過審慎分析後,他決定用方便權宜之法引導自己的兒子,並不告訴別人這是他的兒子。

使者見窮子甦醒過來,便對他說:我現在放你走,你願意去哪兒就去哪兒吧。窮子聽,自然十分高興,也深感意外,急忙到貧窮的地方自求衣食度日去了。

:

1.富父遇見窮子也不敢直接認親,讓他自己決定。猶如佛陀也讓眾生自選適合自己能接受的經論。

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4


 

經文:

世尊!爾時窮子傭賃展轉遇到父舍,住立

門側。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機承足,

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

珠瓔珞,價直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
手執白拂,侍立左右。

覆以寶帳,垂諸華幡,香水灑地,散眾名華,
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
  威德特尊。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
悔來至此。

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譯文:

世尊,就在老父日夜思念兒子的時候,這位窮子作勞工為傭人,在外輾轉流離,剛好來到其父的宅院。他站在院門旁邊,遠遠看見父親坐在師子床上,雙腳放在寶几上面。一些婆羅門、剎帝利、居士等都畢恭畢敬地站立周圍。其父身上裝點著價值千萬的珍珠、瓔珞。僕人手持白拂,侍立左右。

床上蓋著寶帳,屋裡懸掛著花幡,地上灑著香水,到處都擺放著奇花奇草,還羅列著其他許多寶物,出出進進,隨時取而予之。如此種種表明這位主人的尊貴和威嚴。那位窮子看到這種景象,覺得其父氣勢太大,於是心生恐怖,後悔來到這裡。

他暗想:這家主人可能是國王,或者是與國王地位相當的人,這不是我受僱作工獲得食物的場所,不如到貧窮的地方去,那裡出力之活好找,衣食也容易得到。我如果久留此地,有可能受到壓迫威逼。想到這兒,窮子便快步走開了。

:

1.    可憐的眾生,不知其父富有,以為是國王,不敢親近。

猶如眾生不知其父就是佛陀而遠離。

 

 

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3


 

經文:

時貧窮子游諸聚落,經歷國邑,遂到其父

所止之城。

父母念子,與子離別五十餘年,而未曾向

人說如此事,但自思惟。

心懷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無有子息,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

是以殷勤每憶其子,復作是念:我若得子,

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憂慮。

 

譯文:

就在其父家業大振之時,那位貧困潦倒的兒子走鄉過村,沿門乞討,經歷許多國家、城鎮,剛好來到其父當初所落戶的那座城市。

多少年來,父親常常想起自己的兒子,與兒子離別五十餘年,但從未向別人提說過這件事。

如今,他念子之心更切,經常一個人獨自沉思,心中充滿無限的悔恨。

他自感身體日益老朽,家中雖有大量的金銀財寶,倉庫甚至都要溢出來了,可沒有兒子,一旦命終,所有的財物都將散失,無人可以委付繼承。

所以,他日夜都在想念自己的兒子。

他想,如果自己能夠得到兒子,將所有的家產都委託於他,那該是多麼坦然快活、無憂無慮啊!

:

1.    比喻佛法應傳遞下來,猶如老父把財物遺留其子。

2019年5月2日 星期四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2


  經文:
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
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






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
無量,金、銀、琉璃、珊瑚、虎珀、頗梨珠等,
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僕、臣佐、吏民;
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
賈客亦甚眾多。

 

譯文:

接著,須菩提等上首弟子們又對釋迦牟尼佛說道:
世尊啊!我們現在想通過一個譬喻來說明我們心中的感想。

譬如有一位男子,年少無知時離開父親,長期住在

其他國家。如此一直到十歲、二十歲以至五十歲。

由於年紀已大,加之又很窮因,所以便走南闖北,

四處求食乞討,這樣輾轉漂流,來到了自己的國家。

他的父親自從失去兒子後,也一直在四下尋找,

後來由於怎麼也找不見兒子,便在某一城中停了下來,

由此就在這裡安家落戶。慢慢地,家業興盛,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豪,家中擁有無量的財寶,黃金、白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珍珠等寶物取之不盡。家中的幾個倉庫個個盈滿欲溢。許多童僕、臣佐、吏民都受僱執事,令其使喚。他家擁有的象馬、車乘、牛羊等更是數不清、出入的利息遍布其他國家,專門為他跑生意的商客也十分眾多。

:

1.    法華經佛陀以比喻來說法,讓眾生能聽明白。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之1


經文:
爾時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從佛所聞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發希有心,歡喜踴躍,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




我等居僧之首,年並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

 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又今我等年已朽邁,於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樂之心。我等今於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
 




譯文:

這時,在座的長老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等大弟子們從釋迦牟尼佛這裡聽到如此?古未有的妙法,並親眼看見釋迦牟尼佛為舍利弗尊者授無上佛智的記號,宣布他將來世作佛,名為華光如來,這些多年跟隨釋迦牟尼佛修習方便法門的大弟子們有幸參加今日的法會,莫不嘆為稀有,他們內心充滿歡喜和崇敬之情,一下子都歡呼跳躍起來。他們從座而起,整理好各自的衣服,偏袒著右肩,一齊走到釋迦牟尼佛的面前,然後右膝跪地,一心合掌,恭敬曲躬,虔誠地瞻仰釋迦牟尼佛的尊顏。接著,他們開口說道:

世尊啊!我們這些人是眾僧之首,都已年邁老朽,自以為已得證涅槃,不能再肩負其使命了,所以,也都不再積極進取以求無上聖智。世尊啊!從過去到現在您講經說法的時間已相當長了,我們作為大弟子總是在座聽法,慢慢地身體開始疲倦,精神也日益懈怠。我們一心只想著小乘人的偏空、無人我之相、遠離願求造作,認為這就是最高境界的解脫,所以,我們這些老朽之人對於菩薩法門如遊戲神通、莊嚴淨化佛國世界、教化普度一切眾生等等,心中並不喜歡。

 

為什麼呢?因為,世尊過去說法教化我們,曾說讓我們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苦宅,得證涅槃妙樂解脫。加之我們現在都已年老體弱,所以對佛所開示的大乘菩薩法門中無上聖智,已沒有一點兒好樂之心了。可是,我們今天有幸在佛前聽到佛為聲聞弟子授無上佛智的記號,心中十分興奮,因為這說明我等老朽之輩也終將會受記作佛,這的確是聞所未聞的稀有之法啊!我們萬萬沒想到,並未追求的大乘妙法竟今日忽然得到了。

:

1.    佛陀老弟子接近涅槃,而今能聽到法華經,能離三界而

 達佛果,都很高興。

 

   (427日至52日出遊不PO53 日續PO)

 

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之29


 
經文:



告舍利弗:謗斯經者,若說其罪,窮劫不盡。

以是因緣,我故語汝:無智人中,莫說此經。

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聞強識,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曾見,億百千佛,殖諸善本,深心堅固,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精進,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為說。

若人恭敬,無有異心,離諸凡愚,獨處山澤,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又舍利弗!若見有人,舍惡知識,親近善友,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見佛子,持戒清潔,如淨明珠,求大乘經,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無嗔,質直柔軟,常愍一切,恭敬諸佛,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復有佛子,於大眾中,以清淨心,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說法無礙,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有比丘,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頂受,

但樂受持,大乘經典,乃至不受,余經一偈,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經,得已頂受,

其人不復,志求余經,亦未曾念,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告舍利弗:我說是相,求佛道者,窮劫不盡。

如是等人,則能信解,汝當為說,妙法華經。

 

譯文: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舍利弗說:誹謗《妙法蓮華經》的人,若說他的罪過,那簡直是窮劫難盡。

因為這個緣故,我今告訴你,不要在沒有智慧的人當中講說《妙法蓮華經》。

如果遇到諸根信伶俐,有智慧明事理、多聞強記、一心追求佛道的人,就可為他們講解《妙法蓮華經》。

如果有人曾在過去世中見到成千上億的佛,並在諸佛所修福積德,植下了眾善之根,從而信心堅定。像這樣的人,是可以為他們講說《法華經》的。如果有人精進不怠,常修慈悲之行,甚至不惜身命一心修行,普救眾生,這樣的人是可以為他們講說此經的。

如果有人恭敬虔誠,毫無二心,遠離凡塵愚痴,獨處山澤,勤勉修行,這樣的人就可為他們講此經典。

另外,舍利弗,若見有人捨棄謬誤之師,親近善友,這樣的人乃可為其說此經典。如果看見佛弟子持戒清淨,猶如尋明珠一樣求大乘經,這樣的人可以為其說此經典。

如果有人毫無瞋恚惱亂之心,質樸直率,柔順和藹,經常憐憫一切眾生,恭敬供養諸佛,這樣的人,可以為他們說此經典。如果又有一部分佛弟子,他們在大眾之中,以其清淨無染之心,通過各種因

緣法,譬喻尖以及美妙言辭等廣宣佛法,像這樣的人,就可以為他們講此經典。

如果有的比丘為了各種微妙智慧而四方求法,恭敬合掌,頂禮信受,他們只受持大乘經典,甚至不信受其它經典的一句話,這樣的人,是可以為其說此《法華經》的。

如果有人像求佛舍利那樣至誠求此《法華經》,求得之後頂禮受持,他們甚至不再追求其, 它經典,也未曾念過外道的典籍,像這樣的人,才可以為他們說此大乘經典。

舍利弗,我今告訴你,我所說的這些志求佛道的人,是窮劫難盡的。這些人能夠信解無上佛道的妙法,所以,你應當為他們講說這部《妙法蓮華經》。

:

1.此大經初學不懂,可以慢學、不學,但不能詆毀。

2.有誠心者可修學。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之28


經文:                

若得為人,諸根闇鈍,矬陋攣躄,盲聾背傴。

有所言說,人不信受,口氣常臭,鬼魅所著。

貧窮下賤,為人所使,多病痟瘦,無所依怙。

雖親附人,人不在意,若有所得,尋復忘失。

若修醫道,順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復致死。

若自有病,無人救療,設服良藥,而復增劇。

若他反逆、抄劫竊盜,如是等罪,橫羅其殃。

如斯罪人,永不見佛,眾聖之王,說法教化。

如斯罪人,常生難處,狂聾心亂,永不聞法。

於無數劫、如恆河沙,生輒聾啞,諸根不具。

常處地獄,如遊園觀,在余惡道,如己舍宅,

駝驢豬狗,是其行處。

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聾盲喑啞、貧窮諸衰,以自莊嚴。

水腫乾痟、疥癩癰疽、如是等病,以為衣服。

身常臭處,垢穢不淨,深著我見,增益嗔恚,

淫慾熾盛,不擇禽獸。

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譯文: 

如果這位謗經者有朝一日終於轉生為人,那也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愚鈍,愚痴無知。他必然是身材矮小,相貌醜陋,或彎腰駝背,或雙足彎曲瘸跛、眼盲、耳聾、背曲,四肢五官無一是處。這種人若有所言說,人皆不信,口氣常臭,鬼魅附身,貧窮下賤,為人所使,多病消瘦,無依無靠。

 
他如果對人百般奉承諂媚,對方不在意。如果學得什麼知識,很快又會忘記。


如果修習醫道,按照方子治病,卻更增加了病人病痛,甚至還會將人弄死。
 

如果自己有病,沒有人為其治療,自己吃下一劑良藥,反而會使病情加生。
 

若遇時局動亂,其家或遭查抄,或遭搶劫,或遭盜竊。這些罪報都遇到他的頭上。
 

這樣的人總是轉生於危難險惡之處,他瘋狂無知,耳聾心亂,永遠聽不到佛法。
 

在如恆河沙數多麼無量無數的劫當中,這位謗經者一經轉生,常常或聾或啞,五官缺無,長期處在地獄之中,就像遊園觀景一樣,一去再去,難以返回。

 
在餓鬼、畜生兩種惡道之中,就好像在自己家中一樣,更是常來常往,驢、駝、豬、狗等就是他的行動之處。

 
這一切罪報都是因為他當初誹謗《法華經》的緣故。


即使他脫離惡道轉生為人,那也是聾、盲、喑、啞、窮困潦倒,這些衰敗之像猶如裝飾一樣伴隨著他的生命,而且他還百病纏身,或水腫,或乾瘦,或生有疥癩,或生有膿瘡,這些疾病猶如衣服一樣經常穿在他身上。
 

他的身體常散發著臭味,垢穢不淨。由於深著我見,脾氣日趨暴躁,淫慾極盛,甚至與禽獸相交。

這些罪報都是由於誹謗《法華經》的緣故。

:

1.經典適人適經,不合者換之,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