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第七篇離婁上第七章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齊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涕出而女於吳。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是猶弟子而恥受命於先師也。如恥之,莫若師文王。師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為政於天下矣。詩云:『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孔子曰:『仁不可為眾也。夫君好仁,天下無敵。』今也欲無敵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猶執熱而不以濯也。詩云:『誰能執熱,逝不以濯?』」
註: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役,事奉也。有道之世尚德,故小德、小賢樂事大德、大賢,但服其賢德,不論其大小強弱也。
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無道之世尚力,弱小乃不得不事奉強大,畏其暴力也。
天 :朱注:「天者,理勢之當然也。」
令 :出令以使人也。
受命:聽命於人。             物 :朱注:「猶人也。」
涕 :淚也。              女 :以女妻人也。
小國師大國:朱注:「言小國不修德以自強,其般樂怠傲,皆若效大國之所為者,而獨恥受其教命,不可得也。」
大國五年,小國七年:朱注:「以其所乘之勢,不同為差。蓋天下雖無道,然修德之至,則道自我行,而大國反為我役矣。」
詩 :大雅文王之篇。            麗 :數也。
不億:十萬曰億。不億,言其數甚多,不止十萬也。
上帝既命:謂上帝既命周有天下。
侯于周服:侯,語辭,無義。于周服,即服于周也。
靡常:無常也。天命歸於有德,故無常也。
膚敏:膚,美也,大也。敏,達也。謂儀容美好,才思敏達也。
祼將於京:祼,宗廟之祭,以鬱鬯之酒灌地而降神也。將,助也。京,周之京師也。言在周之京師執祼獻之禮。助王祭祀也。
不可為眾:為,今語「算是」之義。言商之子孫雖不止十萬,然不能算是眾多也。
濯 :以冷水自濯其手也。
詩 :大雅桑柔之篇。              逝 :語辭,無義。
大意:孟子說:「天下平治的時候,德行小的諸侯事奉德行大的諸侯,才能小的諸侯事奉才能大的諸侯;天下混亂的時候,小國的諸侯事奉大國的諸侯,弱國的諸侯事奉強國的諸侯;這兩種情形,都是一定的天理啊。依順天理的才能存在,違反天理的就要滅亡。
               從前齊景公為避免吳國的威脅,對群臣說:『既然不能命令別人,卻又不肯接受別人的命令,這是自絕於人啊。』於是流着眼淚,把女兒嫁到吳國去。
如今,小國諸侯不修德圖強,只是效法大國諸侯的尋歡作樂,卻認為接受大國的命令是羞恥;這好比學生接受老師的命令為羞恥一樣。如果認為接受別人的命令是羞恥,就不如效法周文王推行仁政;能效法文王,那麼大國只要五年,小國只要七年,一定能在天下推行自己的政令了。
詩經大雅文王之篇上說:『商朝的子孫,數目不止十萬;但是上帝既已命令周有天下,他們只好向周朝臣服。向周朝臣服,是因為天命流行不定,總是歸向有德的人;所以那些商朝的臣子,雖然儀容美好,才思敏捷,也只好在周朝京城裏把鬯酒倒在地上迎神,幫助周王祭祀。』
孔子讀了這首詩,讚歎說:『在仁者面前,商朝的子孫就算不上眾多了。』
由此可見:只要君喜歡仁德,天下就不會有敵手了。如今的一些諸侯,只想天下不會有敵手,卻不肯用仁德治理國家;這就如要去拿熱的東西,卻不預先用冷水把手潤溼一樣。
詩經上說:『誰能去拿熱的東西,不預先用冷水把手潤溼呢?』」
說明:世界上自然的道理就是弱肉強食,但人類是靈長類,有良好的思惟,能辨善惡是非,故有扶弱濟貧的行為產生。
          但看現在各個國家領導人物,都具有野蠻獸性,人之仁慈惻隱之心已被天狗吃了,所以天天內亂;沒有戰爭的國家,能捉到權利的人,也如野獸般的貪污搶錢。
           孔仁、孟義、釋慈、耶愛都置於度外。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臉書分享:時常深呼吸,工作更來勁

(訂正:在龐居士篇。梁武帝時二大士:寶誌公禪師與傅大士,一出家,一在家。非龐居士)
談到改善健康,降低壓力,多數人的直覺是從運動與飲食著手。但《哈芬頓郵報》網站指出,其實,只要好好呼吸,尤其是練習深而平穩的呼吸,對於以上兩點也很有幫助。
《哈芬頓郵報》列出5項你要重視呼吸的理由,包括:
一、  刺激大腦成長
透過冥想練習控制呼吸的穩定度,有助於增加腦容量;對非常需要腦力的上班族而言,深呼吸可協助他們強化穩定心跳頻率;不規律的心跳頻率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研究指出,學習冥想式、瑜珈式的深呼吸法,可協助維持心跳穩定度。
二、降低壓力指數
當人呼吸淺時,容易導致身體處於一種對抗壓力的備戰狀態。反之,隨時抓住空檔,放下手邊工作,專注做12分鐘的深呼吸運動,可幫助神經系統轉向減緩緊繃,使身心同時放鬆。去年澳洲有項研究指出,表演工作者在演出前做30分鐘的深呼吸運動,可大幅降低他們面對表演的緊張心情。
三、減少考試焦慮
實驗指出,事先練習過深呼吸的學生,跟沒有練習過深呼吸的學生一起參加考試,前者較不易出現不安、懷疑、沒自信等狀態,應考表現自然更佳。
四、控制血壓
雖然醫學上尚未明確定論原因為何,但實驗數據發現,每天固定深呼吸幾分鐘,可降低血壓,保持血壓穩定。
五、改變內在元素
天生容易緊張與焦慮的人,多做類似瑜珈等強調平穩深呼吸的運動,可改善基因等天生因素對負面情緒的影響力,並增加輕鬆與愉快等正面情緒。
當然上述乃平常之法,若是修行者就明白呼吸是生的主因,一口不來,人就往生。但呼吸更是「了脫生死」的大事,凡人因呼吸得體,能三花聚頂,五氣朝元,脫殼飛昇,成佛成仙。古言:人生難得,大道難聞,明師難逢,中土難生。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第七篇離婁上第五、六章

第五章
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註:
恒言:趙注:「人之常語也。」朱注:「雖常言之,而未必知其言之有序也;故推言之,而又以家本乎身也。」
天下國家:趙注:「天下,謂天下之所主。國,謂諸侯之國。家,謂卿大夫家。」
本 :根本,猶言基礎。

大意:孟子說:「人有句常說的話,都這麼說『天下國家。』卻未必知道這話裏包含着一個本末的順序;天下的根本是諸侯國,國的根本是卿大夫的家,家的根本是每一分子的自身。」

說明:這就是大學所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在台灣這麼亂,就是每個百姓為了自己的利益,內心住有「貪」,故身不修,家不和,鄉‧縣都無法按法令而治,一切事都怪中央政府,連經濟部長都請辭,國怎能平呢?故孟子特別提出根源所在,是人民沒自修,沒有節制反省。況且現代民主,名級領導者也都是自己選出來,苦果當然自己嚐,不要怪人。

第六章
孟子曰:「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國慕之;一國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註:
得罪:朱注:「謂身不正而取怨怒也。」
巨室:趙注:「大家也,謂賢卿大夫之家,人所則效者。」
慕 :趙注:「思也。」朱注:「向也,心悅誠服之謂也。」
沛然:朱注:「盛大流行之貌。」
德教溢乎四海:溢,充滿也。朱注:「蓋巨室之心,難以力服,而國人素所取信,今既悅服,則國人皆服,而吾德教之所施,可以無違而不至矣。」

大意:孟子說:「處理國政並不困難,只要修正己身,不使那些賢良的卿大夫家怨怒就行了。因為那些賢卿大夫家所思慕的人,一國的人都會跟着思慕他;一國人所思慕的人,普天之下的人都會跟着思慕他。能這樣,所以他的道德教化,就能盛大流行,充滿在四海以內了。」


說明:一國之總統,一公司的總栽,一社團的主事,本身道德教化一定要能為手下標桿,讓他們敬佩與思慕,那一個國家,一個公司,一個社團都能團結一心,個個成員就不會有怨怒心產生,如此道德教化就能實行起來。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席曼寧的人生

席曼寧過去曾三度入圍金鐘獎。每次她在準備得獎感言時,形式上雖條列 大串感謝者名單,但她心中真正的OS只有一句:「感謝我自己。」
出道以來,她秉持著南部人「肯作不怕無田犁」的衝勁,在演藝圈闖出一片天,「我很努力,不喝酒不打牌,吃了很多苦,這是我應得的。」三十五歲以前的她如是想。

三十七歲那年,她遭遇人生重大挫折,投資失利,無論事業、生活都面臨巨大轉變。同一年,她開始親近佛法學習生命法則。九年後的今天,她不再覺得自己是隻志得意滿的孔雀,只是芸芸眾生裡「什麼都不是」的凡人。她深深感受到生命修正後的喜悅,現在的她說:「我要感恩的人太多。」

席曼寧以洋娃娃面孔、曼妙的身材、精湛的演技,在台灣電視圈打下高知名度,累積許多作品。她是第六代台南人,因為祖上有荷蘭基因,賜予她天生深目高鼻,美貌成為她進演藝界的利器。席曼寧交過三個男朋友,但她自覺不是好情人,很少遷就男友的生活型態。她也不想生小孩,對婚姻完全不期待。她一心只掛念父母,曾誇言:「男友可以換五百個,但父母只有兩個。」

二○○一年投資失利時,她極為不平地向父親訴苦:「為什麼?」
學佛多年的爸爸只淡淡地說:「累世不布施,轉身不見貴人影。」
她疑惑地問:「現在布施來得及嗎?」
爸爸教育她:「能改變命運的只有行六度波羅蜜,六度首重布施,你布施的種子灑落在哪,就在哪發芽。」
她是聽話的女兒,為了改變命運,開始學習佛法,同時認養世界展望會的十三個孤兒。在大陸時,她也有機會為孤兒院募款,而日後真有來自大陸的多個工作因緣,應證行六度波羅蜜真能為自身帶來能量的改變,而 且真的召來意想不到的各種善緣。

~頸椎自動調整兩度~
學佛五年後,父親說:「有法須有定。」
於是她開始學習禪坐。她學習禪宗的禪定法門,從五分鐘就開始不耐的初階,到能感受身體進入深沉禪定中內臟的放鬆。那曾因長期姿勢不良而呈S型的頸椎,在禪坐中釋放出陣陣刺痛,個性堅持的她,一點都沒鬆懈。
意外的是,八個月學打坐之後,去醫院作頸椎例行的複診時,醫生看著X光片,驚訝地發現,她的頸椎自動調整兩度!醫生說:「不管妳做了什麼,請妳繼續做下去!」

受到這樣的鼓勵,自此席曼寧養成每天打坐一小時的習慣,就算一大早就出門在外,睡前也一定要小坐一下。

~中年沒有危機、只有歡喜~

二○○一年起,席曼寧成為虔誠的佛教徒。「我一踏進佛法,就感覺很專注、很喜愛。除了讓我感到輕安之外,幾天之內如果沒有打坐或看佛書,我就感到急躁不安,就像沒見到情人。」她說。

接受採訪的這一天,她讓素昧平生的記者直探她的香閨,因為:「我要談論的是佛的教法,我不想在外面紛紛擾擾的地方,我怕被干擾而說錯話。」
席曼寧的「香閨」馨香襲人,但不是胭脂香粉,而是燃香供佛的檀香味。這裡是她住了十五年的居所,在關渡半山腰大廈的八樓。從大片窗戶看出去,可以俯瞰社區綠地,遠眺觀音山和淡水河出海口。
佛堂兼客廳是極簡的和室設計,供著大自在觀音菩薩。佛堂上,隱藏在巨大臥榻下的兩個桌面拉出來後,即是十個人都坐得下的和室,她說是為了有朝一日請法用的,平時則是她一個人禮佛禪坐的聖地。餐廳也是很平常的設備,用了十五年還未改變。兩塊檸檬原汁冰塊丟入五百CC的開水裡,就是她用來待客及自己日常大量喝的飲品。

這裡是她的家,也是她的菩提清境,在此,她卸下藝人光鮮亮麗外在,回到最清淨簡單本我。她非常珍惜資源,平常在家也不開冷氣,不再用大浴缸泡澡,只沖澡並把水留在浴缸裡拿來沖馬桶和洗腳。她很感謝網路世界的通達,讓她不必上街,也能在半夜下了戲後,能從管理員那裡拎回一箱新鮮水果。她的臉書和博客經營得不錯,和粉絲團互動良好。她不再在意廣大但虛無的聲名和讚譽,而願仔細聆聽每一個真誠聲音。

這些年來,她的演藝事業仍然暢旺,但她內在的驅力卻不在挑戰新角色或更多片酬,而想多修行。「我不喝酒也不愛打牌,不聊天也不喝茶,在應酬的場合留不下來,所以機會都給了『留得下來的人』。
我推掉一些不如正法的工作,或者說,我已經滿足了,不想再演一些不良示現的角色,雖然最後我可能面臨『沒有工作』的情況,但不代表我的福報不見了。」她很安然地說。

女明星的「中年危機」比一般女性嚴重,敏銳而熟諳命理學的席曼寧早就把自己可能面臨的「中年後」處境分析得很透徹,但她透過佛法,選一條自己非常歡喜而自在的路。她不認為宗教能直接賜予一個人有形的東西:「佛陀不是用來『求』的,但祂是最好的老師。宗教只是導引我們進入另一種宏觀人生的媒介,讓我們對生命 有選擇權,而不是聽任宿命的安排。對生命,我們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所以要把握每個能學習的當下!

才四十六歲,難道對愛情和婚姻都不再動念?她說:「佛法中有一句話『閏閣中物,終為漏,難了生死。禪坐陰陽交媾產生禪悅,非人間之樂可比,何必為他人動心。」
自從習得佛門的種種妙法之後,不管外在的境遇怎麼變 化,她總是可以讓身心靈找到一個安頓的所在。演藝圈絢麗多采、五欲六塵的工作背後,她因為學佛而擁有不同以往的恬靜人生。

~禪悅是身心靈是最好保養品~ 

說到禪坐的體驗,席曼寧可以連講兩個小時都講不完。女明星總是常被詢問駐顏之道,席曼寧說:「打坐讓人老得很慢。因為打坐時,呼吸變和緩,心跳變慢,從皮膚到內臟都放鬆下來,『禪悅』是最好的保養品。」她坦言,這些年她很少逛街,保養品都是網路上訂購的,「擦什麼都差不多,而且脖子以下,根本照顧不到。」既然每個人都無法抗拒歲月對外表的「摧殘」,何不面對真實的自我?
席曼寧說:「透過內觀法,我觀察自己內在,發現欲望少了,壓力少了,要求少了,潛意識乾淨了,而預知能力卻提高了。因為單純的心,讓阿賴耶識升起。」為了懺悔累世所造諸惡業發願吃全素,結果有了不同以往的體會:禪坐時更加輕安,身上排泄出的水分和廢物,竟然沒臭味!

以前的她,覺得自己「任何東西都買得起」;現在的她,買東西以前先想一下是「需要」還是「想要」。若一時不能判別,那就以一個禮拜為限,七天之後若還在想那個東西,那就買吧;但常常是七天之後,她就忘了那個東西了。
偶爾想虛榮一下,買個幾萬塊的東西,這時,腦中就會出現一個聲音:「七萬?可以捐給世展會的孤兒七十個月哩!」於是,就算了。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第七篇離婁上第四章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註:
反其仁:反省自己,恐我之仁心猶未至也。反者,反省之謂。
反其智:反省自己,恐我之智能猶未足也。
反其敬:反省自己,恐我之敬意猶未恭也。
行有不得:市謂所行有不得其所欲也。
求諸己:猶言反躬自責,謂反回頭來責備過失於自己也。
求者,責也。諸為「之於」二字合音,之為過
失之代詞。
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詩,大雅文王之篇,解見公孫丑篇「貴德尊士」章。

大意:孟子說:「我愛人,人卻不親近我,我就該反省自己的仁心,有沒有不到的地方;我治理人,人卻不愛我治理,我就該反省自己的智能,有沒有不夠的地方;我以禮貌待人,人卻不回答我禮,我就該反省自己的敬意,有沒布不恭的地方。凡所行的事,有不得如願的,都要在自己的身上去反省,等到自己的身心正了,那天下的人自然都來歸順了。詩經大雅文王篇上有兩句話:『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就是說:常常思念著自己的行為是不是配合天理,求於自己,就多得福。」

說明:這就是孔子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也就是要自

己修行達到明心見性,如此處理眾人事,才能讓人信服。
管任何君王、臣工、百姓,要能反省自身修行的程度,能否以仁德服眾,都應時時反省,若有疑處,當自退之,不要戀棧其位。隱退自行修行,若自身已證當可度人,自身已立當可立人。
譬如台灣二二八事年,是在兩蔣時期,對現在來講,已成歷史,經過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兩任,都是以平常心處理,而現任馬英久就想用慈悲心處理,結果適得其反,其家屬一點都不鳥他。這就是此句所講:「愛人不親,反其仁。」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蘇東波

趁着總統夫人周美青訪日,故宮展示寒食帖,也來談談蘇東波。

姓蘇名軾,字子瞻,號東波,103718日-1101824日),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遊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東波與佛印禪師一日,他們到一座寺院遊覽。走進前殿,看見兩尊神態威猛的金剛神像,東坡問道:「這兩尊金剛,哪一尊重要?」佛印隨口答道:「自然是拳頭較大的那一尊啊?
(其實自唐朝寺廟建築都有兩尊金剛神像鎮寺,左邊稱「金剛神」管善,稱其名「阿」;右邊稱「密迹力士」管惡,稱其名「吽」,一體兩形,稱為阿吽二王。正如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日本淺草雷門觀音寺可見到。)
兩人走進後殿,看到觀音手持念珠。
東坡又問:「觀音既是菩薩,為什麼還要數手裏的那串念珠呢?
佛印說:「噢,她也像凡人一樣禱告呀!」
「她向誰禱告呢?
「咦,她向觀音菩薩禱告呀!」
「她自己便是觀音菩薩,為什麼要向自己禱告呢?
佛印忍俊不禁笑笑說:「這是求人不如求己嘛?

回到寒食帖;寒食之由來:
寒食節的起源本自古人不同季節用不同的樹木生火,而交替之時則嚴禁生火,故以冷菜裹腹,寒食節本有上墳、郊遊之習,自宋朝後慢慢演變為於二十四節氣的清明(寒食節前後一兩天)行之至今。民間對寒食節的相傳則是春秋時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被燒死在綿山而定下該日不准生火熟食的節日。

蘇東坡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的第三個寒食節,有感而發的一篇巨作。內容只有二首詩,由黃庭堅作『黃州寒食詩帖跋』。圖存於我國故宮。

內容如下: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大意:
一、
這是我來到黃州的第三個寒食節了。每年都想要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春光,但無奈春光總拋我而去。
今年又春雨不斷,讓這一年之初濛上了秋天瀟瑟的氣息。原本應盛開的海棠花,也被雨打風去而散落一地。
濃濃的香氣就如同在半夜遭人盜去一般了無蹤跡。就好像病起時早已髮鬚斑白的少年的青春一樣不復存。
二、
大雨連綿不斷,春江水漲就要淹進門來。我的破屋如江上扁舟一般,飄流在水霧之中。
在空盪的廚房裡煮些野菜,破舊的爐中燒著溼葦。看到烏鴉叨著紙錢,才知道又到寒食節了。
想盡忠,但那皇天卻在九重之外;想盡孝,無奈祖墳也在萬里之遙。想學阮藉做途窮之哭,只可惜我那疲憊不堪的心靈早已死灰不復燃了。

 

第七篇離婁上第三章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註: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朱注:「三代,謂夏、商、周也。禹、湯、文武,以仁得之;桀、紂、幽厲,以不仁失之。」
國 :謂公侯之國。         四海:指天下。
社稷:盡心篇朱注:「社,土神;稷,穀神。建國,則立壇壝以祀之。」古滅國,則變置其社,故常以之為國家或政府之代稱。
宗廟:謂大夫之家廟。
四體:身之四肢,二手二足也。
是由惡醉而強酒:由,朱注本作「猶」,茲從趙注本及注疏本。洪邁容齋四筆:「孟子『以齊王田反手也』,『由弓人而恥為了』,『王由足用為善』,『是由惡醉而強酒』….皆『由』與『猶』通用也」。惡醉,厭惡醉酒。惡,去聲。強酒,勉強飲酒。強,上聲。

大意:孟子說:「夏、商、周三代的得到天下,是由於有仁德;到後來失掉了天下,是由於沒有仁德。就是公侯國家的衰敗或興盛、存在或滅亡,也是如此。所以天子若是沒有仁德,就不能保全四海以內的天下。公侯沒有仁德,就不能保全本國的封土;卿大夫沒有仁德,就不能保全祖宗的祠堂;士子平民沒有仁德,就不能保全個人的身體。現在的人既然厭惡死亡,卻又喜歡做不仁的事,這就如同厭惡酒醉,卻又勉強飲酒同樣的矛盾了。」

說明:孟子不耐其煩的舉許多例子,告訴當時的學生,為君、為臣、為士、為民之仁德的重要,已知不當就要立即改之,不能等到毀滅再後悔。
               可見當時之社會與我們現在的社會一樣,自利纏身,公益放一邊,一點仁德都沒有,修水利之錢貪之,造大橋之錢也貪之,造林防土牆之錢也貪之,怪不得風來雨來一定成災,而救災撥錢又可貪之,真是末劫地獄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