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三章

陳臻問曰:「前日於齊,王餽兼金一百鎰而不受。於宋,餽七十鎰而受;於薛,餽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於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餽贐』,予何為不受?當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曰『聞戒,故為兵餽之。』予何為不受?若於齊,則未有處也。 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註: 陳臻:孟子弟子。 餽:贈送。 兼金:成色最好之金子。趙注:「兼金,好金也。其價值兼倍於常者。 一百鎰:謂二千兩。趙注:「鎰,二十兩也。」 宋:國名,今在河南商丘縣。後為齊、魏、楚三國所滅。 薛:國名,今山東滕縣東北薛城。 必居一於此:前是今非,今是前非,二者必居其一。 將有遠行:謂將去宋適梁也。 贐 :論衡引作「賮」,送行者贈賄之禮也。 戒心:趙注:「有戒備不虞之心也。」 辭曰:「聞戒,故為兵餽之。」趙注:「薛君曰:『聞有戒,此金可鬻以作兵備,故餽之』」 若於齊,則未有處也:處,名也。猶「師出無名」之名,如 今言「名義」。趙注:「我在齊時無事,於義未有所處也。」 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趙注:「義無所處而餽之,是以貨 財取我,欲使懷惠也。」案:貨,財貨,此為動詞, 為賄賂之意。 以貨取:謂用貨賂收買其心也。取,收買。 大意: 陳臻問孟子說:「前些時夫子在齊國,齊王餽送價值兩倍的純金一百鎰,不肯接受;後來在宋國,宋王餽金七十鎰,卻接受了;又在薛國,薛君送五十鎰,也接受了。 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對的,那現在的接受就不對了;如果現在接受是對的,那以前的不接受就是不對了。夫子在這兩件事中,必定有一年錯了。」 孟子說;「這兩件事都對的。當在宋國的時候,我將要遠行;對於遠行的人,禮貌上必定要餽送程儀的。宋君送我金錢的措辭說:『迢是送行的程儀。』我怎麼好不接受呢? 當在薛的時候,傳聞有人要傷害我,我有戒備意外的心事,薛君送我金錢的措辭說:『聽說夫子有戒備,所以送些防衛的兵備費用。』我又怎麼好不接受呢? 王於以前在齊國,並沒有甚麼名義;沒有名義而餽送我金子,這是拿金錢來收買我;那有君子可以被金錢所收買的呢?」 說明: 大家都知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孟子師孔子之教,怎會對錢財的拿捏會不合其義,孟子之學生陳臻無法了解取、捨之間的所在,故有此一問,而孟子利用機會施以教學。 現代之人,已有半世紀不學儒家學說,對於家庭之孝慈、弟恭兄友,社會的尊老敬賢,國家的忠、敬都置於度外。所以產生貪官,黑心商人,毒心老董,皆為教育的失敗。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現代小孩

一、 一位億萬富豪想讓他的兒子體驗什麼叫作「貧窮」,於是就把他送到鄉下的窮親戚家去親身體驗。他兒子在鄉下住了三天三夜。 在回家的路上,他父親在車裡問他:「你覺得怎麼樣?」 兒子回答:「很不錯」。 父親又問:「鄉下跟我們家有什麼區别嗎?」 兒子說,有許多不一樣: 1、我們家有一條狗;他們家有四條。 2、我們家院子裡有個游泳池,裡面是加工處理過的水;他們有個大池塘,水很清,裡面還游著各種各樣的魚。 3、我們的花園裡有電燈照明;他們的院子裡有星星和月亮照明。 4、我家的花園一直到圍牆邊;他們的院子一直延伸到天邊 5、我們買飯吃;他們做飯吃。 6、我們聽CD;他們聽小鳥、青蛙和其它動物的音樂會,當他們在田裡工作時,所有這些美妙的音樂都會伴随着他。 7、我們使用微波爐做飯;可是他們的木材炊飯比我們好吃的多。 8、我們家四周都是圍牆;他們家任何時候門都是開著,迎接朋友們的到來。 9、我們與行動電話,電腦和電視緊密相連;他們與生活緊密相連,藍天,碧水,綠草,樹蔭和家庭。 父親對兒子的觀點很吃驚,最後兒子總結說:「謝謝,爸爸!你讓我看到我們有多麼的貧窮!」 我們一天比一天更貧窮,因為我們已經感受不到上帝為我們創造的大自然。 我們每天想的都是擁有、擁有、擁有、更多的擁有,從來没有想過要付出、付出、再付出。 二、 有個美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就成就百年企業。 有個台灣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了。」所以,台灣的富二代,從小就被嬌慣壞了,爹還沒死,他們就開始大把花錢,整日無所事事。 等到他們接手了父輩產業,很快揮霍殆盡。所以,古語云:「富不過三代。」 下面看一個故事,就可以更好瞭解中西方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差異。 去年暑假,一個台灣朋友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的朋友瑪麗家,說要讓兒子見見世面,請瑪麗照顧一下,因此,瑪麗就開始了她對一個未成年男孩的「照顧」。 剛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就對他說了一番話:「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 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 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裡, 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但若沒時間的話,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 可以自己去玩。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著這位不許自己叫她阿姨,堅持要他直呼其名「瑪麗」的一番言語,心中肯定是有所觸動的。 因為在台北的家裡,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 最後,當瑪麗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他說:「聽明白了。」是啊,這個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經13歲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 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一個月之後,他回到了台北的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 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他的爸爸媽媽對瑪麗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台灣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輩子的也幫他們準備好, 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不是讓他們成為真正的人。寵愛,不是真愛! 希望年輕的台灣父母,學會為自己和家人活著,也為社會活著,而不是再像過去父母那樣,只為孩子活著。孩子有他們的自己的未來,靠自己尋找,靠自己創造 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再過幾年,台灣的孩子只配給美國的孩子打工,你信嗎?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二章之2

景子曰:「否,非此之謂也。禮曰:『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固將朝也,聞王命而遂不果,宜與夫禮若不相似然。」 曰:「豈謂是與?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 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君,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臿有為也。 故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於管仲,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霸。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湯之於伊尹,桓公之於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 註: 無諾:禮記曲禮云:「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不俟駕:不等待車子駕好,即立刻上朝。朱注:「君命召,在官不俟屨,在外不俟車。」 屨:古麻鞋。音ㄐㄩˋ。 宜 :殆也。 豈謂是與:趙注:「我豈謂是君臣召呼之間乎?謂王不禮賢下士。」朱注:「孟子言:我之意非如景子之所言者。」二說義同。 慊 :音ㄑㄧㄝˋ,滿足。 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朱注:「夫此豈是不義?而曾子肯以為言,是或別有一種道理也。」 達尊:人所共尊也。達,通也。 齒 :年齡也。 慢 :輕悔也。 學焉而後臣之:朱注:「先從受學,師之也。後以臣,任之也。」 地醜德齊:醜,類也。齊,等也。趙注:「占今天下之人君,土地相類,道德齊等。」 相尚:相過也。尚,上也,過也。 所教:朱注:「謂聽從於己,可役使者也。」 所受教:朱注:「謂己之所從學者也。」 大意: 景子說:「不,我不是說這個。禮經上說:『父親有事召喚應立刻去,而不只是口頭上的筒應而已。國君有命召見,不能等到駕好車子才出門應命。』 你本來是想上朝的,得了王命令就中止不去了,這恐怕和那禮法好像不大一樣似的。」 孟子說:「我那裏說的這個呢?從前曾子說:『晉、楚國的財富,是別人無法趕得上的;但他們憑他們的財物富有,我憑我的仁道;他們憑他們的爵位尊貴,我憑我的義理; 我心裏為甚麼不滿足呢?』這話難道是不合乎義理,而曾子隨便說說的嗎? 這或許是另外一種道理啊。天下有三種受人共同尊重的東西:一是爵位,一是年齡,一是道德。在朝廷上最受尊重的是爵位,在鄉里中最尊重的是尊重的是年齡; 在輔助世道、教養人民上,就沒有東西比道德更受尊重了。那裏可以因為只有了一種爵位,就拿來輕慢那有年齡和道德兩種東西的人呢? 所以將要大有作為的國君,一定有自己不敢隨意召喚的臣子,有事想和他商量,就到他那裏去;那國君在尊敬賢德、喜歡道義方面,如果不這樣, 那不值得去和他一起做甚麼了。因此商湯對於伊尹,先向他學習,然後任命他為臣,所以不用親自操勞,就稱王於天下;齊桓公對於管仲,也是先向他學習,然後任命他為臣, 所以不用親自操勞,就稱霸於諸侯。現在天下各國,土地的大小相似,德教的高低齊平,沒有一個能超過其他的;這沒有別的緣故,都是因為喜歡任用他可以教令的人 做他的臣子,不喜歡任用他可以相從受教的人做臣子。商湯對於伊尹,桓公對於管仲,都不敢隨意召喚。像管仲這種人都還不能隨意召喚,又何況那不願意做管仲的人。」 說明:一個主管要用手下,一定要能明白他的才能與道德品性,二人相互理念相同,才可放手任用他,那這個主管就不用太操勞,事情一定能完滿成功。 譬如秦孝公(秦渠樑)任用衛鞅為左庶長。 衛鞅,姓公孫,名鞅,初仕於魏相國公庶家任家臣,為中庶子,後相國死了,魏王不以任用。 當時秦國受魏國欺凌,退於函谷關外,秦孝公即位發求才令,寵臣景監到魏國尋才,經魏白氏大商家之女白雪介紹衛鞅,帶回見秦孝公,兩人相談三天四夜,衛鞅說王道, 王無表示,再說霸道,王已心動,再談法治,王即接受。 為使以「法」建國,不分王公庶民一概平等,廢奴隸,重測土地,老人獵耕,青年從軍,以功受爵,國師甘龍罷朝反對。 為取信於民「徙木立信」,太子秦駟犯法,刑其二老師公子虔及公子賈,太子流放,老秦人私鬥,砍頭七百多人。 經十年,秦國強民富,改稱衛鞅為大良造,再五年,周天子派人賜祭神的肉給秦孝公,諸侯都派使來賀。 再一年打敗魏國,取回過去失地,建咸陽城。 秦王封於、商兩地十五都邑,稱號為商君,故後人稱商鞅。 現在台灣的主事者也喜歡用同性之學者,理論很強,執行力很差,任何計劃都受感情用事,無任可可圈可點的偉大成就,真是可嘆。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臉書分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一、 家庭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場所,而對於大多數只有一個孩子的東方父母來說,孩子的教育沒有經驗可言,要實現他們的夢,就是一場沒有綵排的演出。因此,當家長的要善於學習、及時總結, 掌握家庭教育的智慧。 二、 美國人赫伯特說過:「一位好父親,勝過一百個教師」,事實正是如此。 著名美籍華人趙小蘭在談到她為什麼能成功時說:「我身後有一位成功的男人,我的父親趙錫成。他有6個女兒,4個哈佛,一個哥倫比亞大學,還有一個瑪麗女子學院。」 趙錫成的說:「事業的成功,只成功了一半,把自己子女教育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很欣賞我父親的這句話,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理智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着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所以,我的理念是:孩子的事沒有小事,有些事會影響他的一生。孩子的成長機會只有一次,能伴隨孩子的成長,為他傾心付出的時間可能就那麼一段,機會失去了,再也找不回。 因此,我期待我們所有的家長成為孩子的知音,成為孩子親密的朋友。 三、 虎爸狼媽式的教育不利於孩子成長。 東方的家長,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即使有,也只是長輩們說的「棒打出孝子」及「不打不成才」。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 一本叫《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賣了幾百萬冊,正是父母們這種心理的反應。過度關心,過度照顧會剝奪孩子成長的空間。 《揚子晚報》的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的不少大學生不知道怎麼安排生活。 你想,一個孩子從小到大不考慮任何事,不明白管理自己,怎麼會成長呢? 而走向另一個極端的過多限制、過多干涉也會阻礙孩子潛能的釋放。 我們常常居高臨下:「你是我生的,我讓你聽,你不聽,找揍!」 幾年前,在美國,有個華裔提出家長要做「虎爸狼媽」,我當時就不贊成,即使孩子上了好大學,那大學以後呢? 即使成功,也只能是個案。因為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 那些說法在誤導父母。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二章之1

孟子將朝王。 王使人來曰:「寡人如就見者也,有寒疾,不可風;朝,將視朝…..不識可使寡人得見乎?」 對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弔於東郭氏。 公孫丑曰:「昔日辭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弔?」 王使人問疾,醫來。 孟仲子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趨造於朝,我不識能至否乎?」 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內者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見王之敬子也,未見所以敬王也。」 曰:「惡,是何言也!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也』云爾。則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 註: 王:指齊宣王。 如:將也。 寒疾:畏寒之病,不可受風。 朝,將視朝:趙注:「儻可來朝,卻力疾臨視朝,因得見孟子也。」 識:知也。 不能造朝:造,到也。朱注:「孟子本將朝王,王不知而託疾以召孟子;故孟子亦以疾辭也。」 東郭子:齊大夫家也。 昔者:昨日也。 或者:疑辭。 愈 :與癒通,病好了。 孟仲子:趙注:「孟子之從昆弟,學於孟子者也。」 有采薪之憂:臣對君告病之謙辭也。禮記曲禮云:「君使臣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憂,病也。采薪之憂,謂疲於採樵所致之病。 要:音ㄧㄠ,遮而止之也。 景丑氏:齊大夫家也。景子即景丑。 惡:歎詞也。 云爾:肯定語氣詞。 大意:孟子將要朝見齊宣王。 恰巧齊王派人來說:「我本想來見夫子的,但因為得了怕冷的病,不能受風,所以來不成了。夫子如果願意來上朝,我將勉強抱病上朝…….,不知能讓寡人見夫子一面嗎?」 孟子回答說:「不幸得很,我也有病在身不到朝廷去。」 到了明日,孟子出門到齊大夫東郭家裏去弔喪,公孫丑勸他說:「昨天君王派人召見,用病推辭了;今天出去弔喪,恐怕不好吧?」 孟子說:「昨天有病,今天好了,為甚麼不可去弔喪?」 孟子走後,宣王派人來問候孟子的病,並且帶醫生來。 孟子的堂兄弟孟仲子對來人說:「昨天有王命召見,因為有一點小病,不能到朝廷裏去;今天病稍好些就趕緊上朝去了,我不知道他此刻已經到了沒有?」 於是暗地裏派了幾個人在路上攔住孟子說:「請千萬不要回家,趕緊到朝廷去一趟吧。」 孟子既不願上朝,也不能回家,沒法子,就到齊大夫景丑氏家去,晚上就住在那裏。 景子知道孟子的行徑,很不同意,就說:「在家內是父子的關係最親,在外面是君臣的關係最重,這都是人類最重大的倫理。父子相處,以親恩為主;君臣相處,以恭敬為主; 我只看見王恭敬夫子,卻沒有見過夫子用甚麼來表示恭敬的。」 孟子說:「唉!這是甚麼話啊!齊國人沒有一個肯拿仁義的道理和王談論的,難道誌為這仁義的道理不好嗎?只是他們心裏想『這種人那裏值得和他談論仁義』就是了。 這樣看來,那麼不恭敬王的,沒有比這些人更厲害的了。我則除非堯舜治理天下的道理,別的都不敢拿到王面前來陳說,所以齊國人沒有像我這樣恭敬王的啊。」 說明:孟子知道年青的齊宣王不喜歡王道,而喜歡強兵好戰,而孟子欲以堯舜之仁君道德規諫,不符合君王的意思,相談就不融洽,故避之於大夫之家,談論而由齊大夫轉述。 現代的國家、社團的主事者,也是把持權力心重,無法為百姓與團務設想,所以致此者皆由於「貪」字所害,故佛要眾生放棄貪、嗔、痴。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臉書分享:慈悲心如鑽石

聽長輩說過一則故事:古早以前,一個偏遠山區的村落裡,住著一位小有名氣的雕刻師傅;因為這師傅的雕刻技巧不錯,所以附近一村莊的寺廟,就邀請他去雕刻一尊「菩薩的像」。 可是,要到達那村莊,必須越過山頭與森林;偏偏這座山傳說「鬧鬼」,有些想越過山的人,若夜晚仍滯留在山區,就會被一極為恐怖的女鬼殺死。因此,許多親人、朋友就力勸雕刻師傅, 等隔日天亮時再啟程,免得遇到不測。 不過,雕刻師傅深怕太晚動身會誤了和別人約定的時辰,即感謝大家的好意仍隻身赴約。 走啊走,天色逐漸暗淡,月亮、星星也都出來了,這位雕刻師傅突然隱約發現,咦?前面怎麼有一女子坐在路旁,草鞋也磨破了,似乎十分疲倦、狼狽。 雕刻師傅於是探詢這女子,是否需要幫忙?當師傅得知該女子也是要翻越山頭到鄰村去,就自告奮勇地揹她一程。 月夜中,師傅揹著她,走得汗流浹背後,停下休息。此時,女子問師傅:「難道你不怕傳說中的女鬼嗎?為什麼不自己快點趕路,還要為了我而耽擱時辰?」 「我是想趕路呀!」師傅回答:「可是如果我把妳一個人留在山區,萬一妳碰到危險怎麼辦?我揹妳走,雖然累,但至少有個照應、可以互相幫忙啊!」 在明亮的月色中,這師傅看到身旁有塊大木頭,就拿出隨身攜帶的鑿刀工具,看著這女子,一斧一刀地雕刻出「一尊人像」來。 「師傅啊,你在雕什麼啊?」女子問。 「我在雕刻菩薩的像啊!」師傅心情愉悅地說:「我覺得妳的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薩,所以就按照妳的容貌來雕刻一尊菩薩!」 坐在一旁的女子聽到這話,即哭得淚如雨下,因為她就是傳說中的「恐怖女鬼」。 多年前,她隻身帶著女兒翻越山頭時,遇上一群強盜,但她無力抵抗,除了被姦污外,女兒也被殺害;悲痛的她,縱身跳下山谷,化為「厲鬼」,專在夜間取過路人性命。 可是,這「滿心仇恨」的女子,萬萬也沒想到,竟會有人說她「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薩。」 剎那間,這女子突然化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谷裡。 隔天,師傅到達鄰村後,大家都很驚訝他竟能在半夜中,活著越過山頭。而從那天後,再也沒有夜行旅人,遇見傳說中的「女厲鬼」了。 我喜歡一句有點像廣告詞的話:「握緊拳頭時,好像抓住了許多東西,其實連空氣都沒抓到!張開雙臂時,好像雙手空空,但全世界就都在你手心!」 是的,當我們「推開心窗」,陽光與清新的空氣就會流淌進來,屋子裡,就會豁然開朗。 「接納別人、待人如己」,就像是張開雙臂,你我之間的人際關係,必能溫暖且祥和,全世界也就都在我們手心啊! 西班牙有句諺語:「山不需要依靠山;但是,人需要依靠人。」 是的,人都需要朋友,若能「關懷他人」,就能夠「贏得友誼」。 因此,讓我們學習減少「防衛性的溝通」,多採取「支持性的溝通」;也問問自己:「最近有沒有關心過什麼人?是不是該主動表示關懷?」 有顆善良的心,能震動三界,這麼一來,當我們走夜路時,就不怕鬼魅了!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第四篇公孫丑章句下第一章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願, 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布不戰,戰必勝矣。」 註: 天時:天象時令,指風雨晦明,陰陽寒暖而言。 地利:地勢利便,指山川城郭,險要可守而言。 人和:人事和順,指民心歸向,上下杷親而言。趙注:「得民心之所和樂也。」 七里之郭:郭,外城。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朱注:「環,圍也。言四面攻圍,曠日持久,必有值天時之善者。」 池 :護城河。 兵革:兵,兵器。革,甲胄。 委 :捨棄。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趙注:「域民,限止人民。不以封疆之界禁之,使民懷德也。」 固國不以山谿之險:趙注:「不依險阻之固,恃仁惠也。」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趙注:「不憑兵革之威,仗道德也。」 得道:謂得仁政之道。 君子布不戰,戰必勝矣:朱注:「言不戰則已,戰則必勝。」 大意: 孟子說:「用兵制勝的道理,僅靠占候星象,得到天時;不如據有險要,得到地利;得到地利,又不如民心歸向,得丁人和。譬如三里見方的內城,七里見方的外城,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 這圍著攻打它,曠日持久,必定得到天時的便利了,然而仍舊不能取勝,這就是天時不如地利啊!城牆不是不高,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鎧甲不是不堅利,糧食不是不充足, 但人民卻是捨棄逃去,不肯死守,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啊! 所以說:限制人民,不靠封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靠山河的險阻;威服天下,不靠兵甲的堅利。只要得著仁政愛民之道的,便多幫助;不能行仁政愛民之道的,便少幫助; 少幫助到了極點,連親戚也要叛離他;多幫助到了極點,連天下人都來歸順他。以天下人所歸順的,去攻打那連親戚所離叛的,自然沒有敵手,所以有道德的國君不戰則已, 如果要戰,就必定勝利了。」 說明: 孟子是在戰國時代,諸侯國多,為國土、糧食常發生戰爭,故孟子教公孫丑要用最基本的方法,仁政愛民:天時隱微不可靠,地利險峻,城牆堅固也是靠不住,若能得民心之愛戴, 百姓連性命都可為你去拼,那時就是君民一體,何愁蹲而不勝? 現在是民主時代,總統、市長、縣長、民代都是用選舉出來,他若心存選民的疾苦困難,時時關懷,提出政策於民有利,更能國強民富,與人民同理心,若要選舉時,百姓還怕你不出來選呢? 那要用競選活動,出錢買票,掃街拜票?若由此能當選者,當然貪污自利,百姓又受苦四年。 故台灣現況紊亂不堪,半數國民多處於痛苦中,天天呼天喊地,於事無補,只有在選舉時選出賢能之人,來替我們掌舵,讓我們國家成為一家人,而無爭無鬧,能國強民富。世界各國之富人 都會爭先恐後移民到我國來。譬如加拿大,外國移入人口將超本地人,現在已經禁止中國大陸人民移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