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臉書分享:現代小孩

一、 一位億萬富豪想讓他的兒子體驗什麼叫作「貧窮」,於是就把他送到鄉下的窮親戚家去親身體驗。他兒子在鄉下住了三天三夜。 在回家的路上,他父親在車裡問他:「你覺得怎麼樣?」 兒子回答:「很不錯」。 父親又問:「鄉下跟我們家有什麼區别嗎?」 兒子說,有許多不一樣: 1、我們家有一條狗;他們家有四條。 2、我們家院子裡有個游泳池,裡面是加工處理過的水;他們有個大池塘,水很清,裡面還游著各種各樣的魚。 3、我們的花園裡有電燈照明;他們的院子裡有星星和月亮照明。 4、我家的花園一直到圍牆邊;他們的院子一直延伸到天邊 5、我們買飯吃;他們做飯吃。 6、我們聽CD;他們聽小鳥、青蛙和其它動物的音樂會,當他們在田裡工作時,所有這些美妙的音樂都會伴随着他。 7、我們使用微波爐做飯;可是他們的木材炊飯比我們好吃的多。 8、我們家四周都是圍牆;他們家任何時候門都是開著,迎接朋友們的到來。 9、我們與行動電話,電腦和電視緊密相連;他們與生活緊密相連,藍天,碧水,綠草,樹蔭和家庭。 父親對兒子的觀點很吃驚,最後兒子總結說:「謝謝,爸爸!你讓我看到我們有多麼的貧窮!」 我們一天比一天更貧窮,因為我們已經感受不到上帝為我們創造的大自然。 我們每天想的都是擁有、擁有、擁有、更多的擁有,從來没有想過要付出、付出、再付出。 二、 有個美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就成就百年企業。 有個台灣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了。」所以,台灣的富二代,從小就被嬌慣壞了,爹還沒死,他們就開始大把花錢,整日無所事事。 等到他們接手了父輩產業,很快揮霍殆盡。所以,古語云:「富不過三代。」 下面看一個故事,就可以更好瞭解中西方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差異。 去年暑假,一個台灣朋友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的朋友瑪麗家,說要讓兒子見見世面,請瑪麗照顧一下,因此,瑪麗就開始了她對一個未成年男孩的「照顧」。 剛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就對他說了一番話:「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 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 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裡, 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但若沒時間的話,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 可以自己去玩。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著這位不許自己叫她阿姨,堅持要他直呼其名「瑪麗」的一番言語,心中肯定是有所觸動的。 因為在台北的家裡,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 最後,當瑪麗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他說:「聽明白了。」是啊,這個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經13歲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 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一個月之後,他回到了台北的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 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他的爸爸媽媽對瑪麗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台灣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甚至恨不得把下輩子的也幫他們準備好, 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不是讓他們成為真正的人。寵愛,不是真愛! 希望年輕的台灣父母,學會為自己和家人活著,也為社會活著,而不是再像過去父母那樣,只為孩子活著。孩子有他們的自己的未來,靠自己尋找,靠自己創造 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再過幾年,台灣的孩子只配給美國的孩子打工,你信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